警探长(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897

这样一个公司的资料,多的惊人。
这些还不算,公司自己还有一个文档库,里面光各类合同就有几万份,这三十年来攒了整整一个仓库。
这根本就不是这几个人能穷尽的东西,除非来三五十个人,还得是能看得懂这些的专业人士或者审计人士。
有时候公安办案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白松在经侦总队的时候遇到的260亿涉案财产的案子,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一些数据进行审计,但是这个案子不是经济案件,而是命案,加上在外地办案,请外人审计不合适。
除此之外,经济案件,本身就冻结了大量资金在账面上,案子到了查账的时候,早都算破案了,请会计师审计一下,花个几十万也没什么。
这案子破案概率那么低,这笔钱没人会掏。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周三。
白松负责看一些数据和统计,王亮负责分析一些公司存储的影视资料,王华东负责把一些已经有些模糊、有些不清楚的档案进行文字校对,孙杰则给王华东打打下手。
“初步认定,这公司有原材料来历不明的情况。”
周三晚上,每天例行的小会上,白松拿出了一个简短的报告。
这份报告他花了三天的时间。
这不算是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对于当地来说,这种基本上税务上能达标的企业,肯定是很重视的,即便发现了一些原材料的问题,最多处罚几个主管,不会动摇根本。
当然,白松也并不打算动摇这个公司的根本,这没有意义。就连当初郑彦武都说,在以前的那个时代,几十吨化学品私下转卖,都不是难事。
住的酒店还不错,因为包了四间房间,加上当地也都比较熟悉,所以用这里的小会议室都是免费的,几张桌子上有着海量的材料,大部分是从公司搬过来的。
“这公司没有20多年前的花名册,也没有几个人工作时间这么长。找到了几个老员工,也仅仅是认识郑彦武,对郑彦武的印象还有好有坏,没什么参考价值,公司曾经的几个高管,都没什么太大的发现”,白松总结道:“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分析当初郑彦武卖掉股份的时候,是谁得了利润,现在仔细看看,当时好几个股东都分得了股份,而且从当初的一些手写协议上来看,这次转让虽然价格不算高,但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要小看郑彦武这个人。”郭支队不急不躁:“他当初能做到那个地步,怎么也不会是泛泛之辈。如果他变卖股份,有一个人明显得到了巨大好处,他是能知道的。所以,表面上的功夫一定是能做好的。如果能被20年后的旁观者发现,那他这个当初的亲历者也太次了。我们要考虑的是,即便是有人获得了巨大好处,也是背后的利益交换,而不是表面上的。”
“嗯,郭支队说的有道理”,白松点了点头:“有一个侦查方向就是查当初这几个股东在郑彦武外抛股份的时候,是否有他们自己其他公司的股份变动或者相关大宗财产的交易情况。”
“嗯,不着急。”郭支队一点也不急。这案子他根本就没有抱希望,来这里就是做服务保障。
……
白松终于体会到了此类案件的侦办有多困难。
白玉龙当年作为办案的高手,曾经有幸跟着队伍去南城参与南大杀人案的办理,后来证据明显不够,案子一直就悬着。
时至今日,侦查还没有停止。
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但距离案发时间真的太久了。
如今再看18年前的这起南大杀人案,已经不太可能出现什么新的线索了,对老线索进行更高科技水平的重查,有没有结局谁也不敢说。
如果有一天真的破案,也可能是嫌疑人岁数大了,自己承认了。
白松这个案子也是,去当初郑彦武那套房子那里,已经被规划了小区,几十层的大楼拔地而起,当年这别墅往下20米的土都被挖走,全部铸成了地基。
现场证据早就灭失到太平洋里面了!
白松也逐渐理解郭支队为什么一直都不急不躁了,因为根本急也没用。
这种20年前的案子,几经时代变迁,想找到当初认识郑彦武的人都困难,即便有人认识,或者有人对郑彦武家属的死有过什么怀疑态度,也没用。
如果,大家运气爆棚,现在突然跑出来一个证人,说是知道当初的运输公司的老板的所作所为、被谁授意,都不见得有用。因为,即便跑出来这样的一个证人,还必须得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仅仅靠他的嘴巴,证据力太弱了。
第682章
办案难2
郭支队真的是不急,这趟活能带着内勤来,就意味着这是持久战。
对白松来说,有个内勤在也不错,因为会议室那么多材料是有人帮忙盯着的。现在大部分的材料都是放在屋子里,只有开会的时候再搬过来就是。
今天,白松和郭支队等人与天华市局的领导通过视频连线召开了工作会议。
一般的着急的案子,会第一步就去找郑灿和郑灿的叔叔,或者直接找到郑彦武查案,但是过去了20年的案子,如果对案子不提前了解一下背景,笔录该怎么问都不知道。
对案子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有时候听到某个细节就能发现问题,而不了解的时候,听到什么都不会有感触。
下一步有三个工作计划,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当初公司的这些股东,一个个询问当年认识郑彦武的人;第二步是接触郑灿和其叔叔;第三步是把郑彦武叫过来。
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接触人?前期都只是接触各种材料?
因为即便是这一刻,依然没立案。
到目前为止,且不说凶手是谁,尚不存在任何证据可以证实当年的案子是故意杀人。
案子都立不了,哪能大张旗鼓。
……
周五下午,长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郭支队,咱们都是老侦查员了,这个案子你们的工作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但是,立不了案,我们能帮你们的,也都是友情支援了。”当地的钟大队长直言道:“郭支队,恕我直言,这个事,能做的东西只有这些了。”
“没事,钟队,这个事我们不着急。”郭支队不急不躁:“现在就是慢慢查,尽可能地查,把能获取的线索穷尽。这个案子虽然没有立案,但是案子涉嫌的行为人可是已经进去了,别的案子早就立案了,目前怀疑是他一人所为,而且有他的同案犯指认,可以把一些手续暂时挂在他别的命案上面。”
钟队有些无语,这个事就同伙随便说几句,怎么从郭支队嘴里,好像就像是有三四条线索似的?
“您来也四五天了,您这边的报告我们基本上也看了,非常专业,您这边应该来了有十几个人,需要我们帮助的也不多,之前我们领导也跟您说了,就是咱们这边肯定是都开绿灯。”钟队道。
郭支队怎么会听不出话外音?这都是客气话。
这趟来,郭支队有私人关系,也找了一些。郭支队当然愿意为了办案去费一些人情,但是这不代表着他就会为了办案付出一切。
这案子现在还是个空中楼阁,郭支队难不成还要呕心吐血,把自己所有的人脉都耗在这里?
他现在找人帮忙,无论是用车、查一些手续,都只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已经很到位了。
“钟队,您这边帮的忙已经很多了,我们这个案子也不急,用我们天华市的话说,这事属于平地抠饼,前期把工作做得细致一点,后续工作也好开展一点。”郭支队道:“我不负责具体工作,这次来办案,基本上都是我们这边一个探组的探长负责。”
出门不提正副。
“对了,我还得跟您解释一下。”郭支队说话很客气:“我们这边正式忙案子的,其实就四个人。我们一共七个人,我和一个内勤不负责具体案子,还有一个法医也是不负责具体案子的。我们人少,所以我们出来,一点也不耽误我们市局的其他工作开展,基本上是要打持久战的,以后还是少不了和你们打交道。”
“就四个办案民警?”钟队有些惊讶,但随即恢复了正常:“行,我们这边还是这句话,有需要的话,随时联系。”
……
郭支队和钟大队长都是正科级,虽然说听起来郭支队的名头好听一些,但实际上完全不一样。
郭支队在天华市局,可以说排不到几百号,而钟大队长在当地,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比如说,同样是副处级,部里的副处级和地级市公安局副局长,能一样吗……
所以,也就是这么个情况了。
……
郭支队回去,打算给大家再开一个小会。
这五天,大家都累坏了,白松看的材料已经快有一人高了,柳书元和王华东给他打下手,也是学了很多东西。
现在的很多材料,价值太低、数量太多,已经没有看的必要了,郭支队打算让大家休息两天。
大多数时候出差是不能休息的,但是这次不知道要持续多久,郭支队也习惯了周末休息,所以让白松自行安排,周一再去查。
包括工商、税务等部门,人家周末也是不值班的。
这么一安排,白松倒是不习惯了。
啥?出差还带双休日的?这是啥操作?
当然,领导的原话不是休息,是自行安排。
这个真的触及到了白松知识的盲区了……
他不是没出过差,这几年天南海北的到处跑,去过的地方也不少,遇到的事情也蛮多,但是这个……不会啊……
有时候赵欣桥也说白松有点工作狂,有点不知放松和娱乐……因此这个事白松只能请教了柳书元。
……
与此同时,长河市刑侦支队这里,钟大队长正在办公室静静地看着白松写的进展和报告。
作为整个长河市的刑侦支队重案大队的一把手,钟大队长的眼光可是很毒的,这也是为什么他面对郭支队的时候,言语之中都是客气话,因为他看得出来,郭支队并不是那种一线办案单位的。
他刚开始接过报告,以为这是十几个人的队伍,忙了四天的成果,心里还有些轻视,直辖市就是兵强马壮,为了一个基本上不可为的案子来这么多人,但是听说是四个人所为,他有点不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8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