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长(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897

CPU这里又脏又腻,看着挺恶心的,估计至少四五年就没清洗过。
“这是正常现象吗?”白松问道。
“正常。这种破电脑里有啥都正常,这风扇里缠上几根D毛都正常。”王亮说着,自己都觉得有些恶心:“我给安装上去了啊。”
“CPU拔下来”,白松接着道。
“这个东西是紧密贴合的,要是有一丢丢的东西,电脑都开不了机的”,怕白松不信,王亮接着道。
见白松不为所动,王亮只能轻轻地把CPU给取了下来,就这个简单的动作,十几个人探着脖子过来看。
“你看,啥也没有。”王亮举了举CPU。
没东西是正常的,CPU这么精密的东西,和主板之间要是能塞下什么无用的东西还能让电脑正常运行,那有这个技术就干脆手工攒一台光刻机吧。
“那是啥?白松指了指CPU槽下的一条白线。”这条白线非常非常细,若不是周围很黑,压根就看不出来。
白松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站起来围了过来。
王华东立刻拿出一个放大镜,凑了过来,王亮赶忙让开。
从放大镜里可以看到,这里有一点点白色粉末渗入了CPU的边上,如果不仔细看,真的看不清楚。
这里面的土和灰尘太多,电脑通电的状态CPU的风扇又一直转,而且这里还是热风,基本上有啥也都吹散了,但是这个缝里面还存了一些。
“华东,还记得姚鑫案件里面的那个铝合金门窗吗?”白松问道。
王华东如遭雷击!
是啊!
很多现场的痕迹会被破坏。
在姚鑫案里,大火加上消防灭火,现场的证据灭失了99%,只有紧密贴合的两扇铝合金门窗里发现了一点发泡胶的残余,成了破案的关键证据。
这个案子,本来大家都觉得非常平静,证据不存在任何灭失的可能,却未曾想过,打开的电脑,其实本身就是在持续不断的灭失证据的最好手段。
死者死后几个小时才被发现,电脑是一直在运行着的。
在微观程度里,高温的CPU和风扇,不亚于那场大火和大水。
“这个白色粉末是啥?”有人问道。
“会不会是氰化物啊。”
“那还不赶紧开窗户,别凑这么近。”
“卧槽,这太吓人”,立刻就有人要去开窗。
“别动!”白松喊住了要开窗户的警察:“氰化物在空气中很快就能分解,哪能存放这么久?”
白松的话似乎有一种魔力,大家立刻就不着急了,有人直接问道:“白探长,这个是什么?”
“这个需要最终的化验。”白松看到大家的表情都有些失望:“但是,这东西有大概率,是甲酸钠。”
“啥?”
“什么是甲酸钠?”
“就是小苏打,纯碱。”
“那个是甲酸钠……”
“哦哦哦,怎么会有这个……”
白松没有理会其他人,跟王亮问道:“以你的经验,这个破电脑,运行那些传奇类游戏,CPU能达到什么温度?”
“一般CPU运转游戏的时候温度不会超过55摄氏度,但是这个电脑散热不行,CPU不行,主板也不行,估计能达到70度以上。”王亮预估了一下。
“嗯。”白松看向大家:“当然这也可能是甲酸钾等。其实这个事没这么麻烦,我想说的是,凶手杀人,就是靠的这个CPU。”
“白探长,你的意思是,凶手把氰化物放在了这里?”赵支队问道:“如果是那样,什么时候放进来的?如果是案发前十五天放进来的,那什么氰化物可以保存那么久?”
“本来是不行的,但是蜡封的氰化钠就可以。”白松语出惊人:“很多能与空气反应的物质都会存放在石蜡或者煤油之中,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东西,也可以用家用蜡烛融化后进行密封。如果取少量的氰化钠,用蜡封上,放在CPU和风扇之间,平日里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肖某回来开机玩游戏,CPU一热,问题就大了!要知道,家用蜡烛在40度以上就会软化,七八十度就干脆融化了,在这个风扇下,融化的石蜡早就被吹飞和灰尘融合为油腻的状态。而氰化钠,在潮湿空气中会自然水解生成氰化氢,60度以上更是能迅速分解。”
“竟然可以这样!”王亮有些兴奋:“那这么说来,凶手就是提前十五天的时间,进了这个屋子,然后把蜡封的氰化钠放在了这里,接着等着肖某自己开启死亡按钮!”
想到这里,王亮有些颤抖地看了看开机键,喃喃道:“没想到,这居然是死亡按键……”
王华东看着王亮那个中二的样子都无语了,看向白松:“为什么会剩下甲酸钠?”
“氰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遇到水和二氧化碳,能生产甲酸钠、氰化氢等物质,氰化氢有剧毒,每立方米有几毫克对人体都有危险,在60度以上还潮湿的环境中,氰化氢的浓度会迅速达到致死量。甲酸钠在这个温度下不会继续分解,所以这些东西应该是剩下的甲酸钾。其他的都被风扇吹散到四处,混在灰尘里面了。”白松解释道:“这就是杀人方法。”
“白探长,我看你的样子,似乎是胸有成竹,是不是还有其他话要说,一并说了吧。”上级的一个专家看着白松,有些兴趣的说道。
“孙老好”,白松先跟这位打了招呼,接着道:“目前来说,我认为,凶手可能是被盗电动车电瓶的人之一。”
白松说出这个猜想,没有人有什么惊讶的表情,也就是几个人多了一些疑惑。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其他的证据佐证。
“我继续说”,白松清了清嗓子:“之所以我们排查电瓶被盗的家庭没有发现这个,大概率是因为这一户就没有报警。这些年,除了一些不在乎电动车电瓶的人,其他的不报警,大概率是不信任警察。为什么我要说是这个人做的呢?因为有几个比较好的作案条件。
第一,就是肖某的钥匙丢了一把,作为一个新贼,他很可能是掉在了偷东西的过程中,被失主捡到;第二,警察曾经去多个小区走访过,问有没有电动车电瓶被盗,嫌疑人已经抓获了。所以这个丢电动车的人也因此得知了电动车是被谁偷的,这附近也没多大的地方,随便找人问问可能都知道是肖某被拘留了;第三,警察去肖某的家进行过检查,如果凶手想知道肖某的家在哪里,可以通过跟踪警察发现,派出所处理个盗窃案子,根本就不会在意别的东西,被人偷偷跟着估计也不会注意。”
“这说不通,为什么不信任警察呢?既然丢电动车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警察抓到了小偷,为什么不报警呢?”有人问道。
“这个几乎是必然的。能做出杀人这样行为的人,而且是如此精密的行为,有很大的概率,这个人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是个杀人犯在逃,不可能主动接触警察。这样反向解释,不知道大家能否认可?”白松看了看大家,接着道:“如果是他作案,能做出这种案子,痕迹什么的也能清理,等十五天之后肖某回去,就一定会关上门玩电脑,那就基本上死定了。”
“那肖某为什么会跑出来呢?”赵支队问道。
“这个属于凶手计算错误的一点。”白松解释道:“凶手原以为,肖某会迅速中毒,然后死在家里。按照肖某宅男的本性,肯定是尸体臭了才有人知道。一旦过了七八天,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被掩盖,氰化氢也早就没了。电脑要是运转七八天,估计这点甲酸钠都发现不了。而且高腐现场可能我们关注点就在尸体上了。这是冬天,甚至可能要十天以上才会被发现。
肖某呈现了胸闷、呼吸急促等非常难受的感觉之后,他就感觉有问题,然后就往外跑,上了楼道,结果摔在那里,就再也没起来,死于氰化物急性中毒。这样门是开着的,所以即便有氰化氢气体,也会迅速飘散,等被人在楼道里发现,也就是几个小时之后,现场早已经没了氰化氢气体。”
赵支队满意地点了点头,安排人去采集这毫克级的白色粉末,安排人今晚连夜去化验。
“为什么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杀人呢?实在是想不通。”有人问道。
“今天晚上的自杀案,其实就是因为小事。”白松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很难的时候,有时候当你过得很难的时候,有人惹到了你,你甚至想捅破天把对方弄死。咱们这边不显,某些地区,真的有的命案就是源自一句‘你瞅啥’。”
“对,白探长这个话说的有理,我们并不知道凶手当时有什么事,但是估计是很看重这个电动车或者有急事被耽误,加上白探长所说,凶手可能本身就是个在逃的杀人犯什么的,气急败坏,于是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现场。这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化学知识,只需要足够巧妙的设计。”上级的专家肯定地点了点头:“我觉得这个思路很有道理,现在既然咱们有这么多人,不妨去查一查,这几个小区里,没有报过案的却丢了电瓶的人,到底有几户。”
“好!”所有的队伍都摩拳擦掌起来。
这架势,颇有一种红蓝对抗比武的感觉。
第732章
多人分析
这么多专家去查盗窃电动自行车的案子,基本上就是杀鸡用牛刀。但现在却不是一个好时间,现在太晚了,只能等着明天天亮了之后再去查。今天晚上,赵支队会安排几个当地的、比较熟悉情况的派出所民警去查。
办案不是说你更专业就一定厉害,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大半夜的去小区查来查去太显眼了。反倒是一些老社区民警,尤其是这几个社区的老民警,因为很熟悉环境,随便就可以找到几个“堡垒户”(指和警察关系非常好的住户),半夜去旁敲侧击一番也不会暴露什么。
“诸位,我在这里,是否需要强调保密问题?”赵支队环视众人:“各位也都是老侦查员了,目前的这个线索,不敢说是真正的结果,但是各位也都能听得出来,确实是个逻辑上可以自洽的理论。我希望,各位带队领导一定要约束好自己手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能在网上和别人聊,更不能发朋友圈之类的情况。”
“赵支队说的是,这个线索来之不易。”上级专家也点了点头,但是大家都知道保密,没必要多说,便问道:“这个白色物质的化验结果需要多久?”
“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现在有了目标物质,但是新港区距离实验室很远,走高速也要一个小时。这种案子,刑科所会加班加点地查。”赵支队解释道:“本来新港区这边也有实验室,但是采集的物质只有毫克级别,咱们这里就不具备这个条件了。”
“一个半小时吗?已经很快了。”专家点了点头:“我个人认为,白探长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见周围没人反对,专家道:“这个案子,因为氰化物的中毒症状很明显,而且肖某进了屋子超过半个小时,所以排除肖某在别的地方中毒的可能,那么中毒地点要么是屋内,要么是屋外的楼道。而如果我是凶手,估计会在屋外投毒,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考虑屋外的情况。但是,如果是我作案,我会在案发后,在楼上某个地方放一些易燃物点燃,引发火警,然后让楼上的人从楼道下来,把楼道现场大幅度破坏。或者,最起码也要让楼道的窗户大幅度敞开。”
专家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认可了白松所说的室内提前准备好的杀人方式。他现在这么说是有马后炮的嫌疑,但的确是对白松的一种认可。
“这种电脑里有很多落尘是正常的,唯独不应该有这种粉末,所以我支持白探长的说法。”深州市的一位电脑高手说道。这位也是之前和王亮聊得最好的人之一。
“如果能确定案发地在屋子里,就容易推理为被盗电瓶的人做的。”鲁省一位带队人说道:“传奇游戏里的那些人,是不知道肖某被拘留了的。锁具我们也做了拆解,没有技术开锁的情况存在,所以凶手进屋子就一定用的钥匙。肖某要么是在盗窃过程中丢了一把钥匙,要么是把钥匙落在了单位。这个屋子一共只有三把钥匙,第三把在房东那里,房东的笔录也很清楚,肖某丢了一把钥匙之后,给房东打了电话,房东过来帮他开了门,肖某才拿到了屋子里的第二把钥匙。
本案中,房东是不存在作案动机的,肖某既没有拖欠什么房租也没有得罪过房东,而且房东作为最主要的怀疑对象之一,如果是他干的,不太可能能逃过侦查。如果肖某的同事捡到了他的钥匙,也不会知道肖某在不在家,因为肖某被拘留十五天这个事,他同事并不知道。肖某家门口有监控,能保存接近十天,在不知道肖某被拘留的前提下,来投毒是非常危险的。
而丢电瓶的人,因为知道警察去小区里宣传嫌疑人被抓一事,了解到嫌疑人即将被拘留,就可以得知肖某要被关一段时间,足够覆盖视频录像。
毕竟,肖某偷了这么多电瓶,就算不能构成刑事案件,构成治安案件也能拘留十五天了。
而且,他也可以跟着警察,找到肖某的住处。所以,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这位队长的解释引起了多人的赞同。
他说完后,立刻有人提到,当初派出所警察来的过程中路过很多地方,很可能有的路口的录像还没有被覆盖,现在应该去查。
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浙省的一位图侦专家。
现在谁也不敢保证录像的覆盖情况,案发已经过去了20多天了,很可能某段录像现在有,十分钟之后就覆盖了。
这位说完之后,立刻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这可是急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8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