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长(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897

10月13日,星期二。
白松打算把授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证据学,第二部分是犯罪侦查论。
证据学他主要讲几个方面,第一是讲自由心证原则,第二是讲嫌疑人陈述的逻辑性,第三是讲免证事实。
自由心证原则是警察比较缺少的一个学习的东西,因为这东西主要是规范法官的。
现在基层工作和往年已经不同,并不是警察把人刑事拘留了就行,一般都要求办案能让检察院逮捕,并且最终可以诉出去,进而判决。
所以,警察也需要了解法官的一些东西,对证据的证据力进行严苛的预审。
……
白松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二百名优秀的年轻刑警,清了清嗓子:“自由心证的问题,我就讲到这里,这个是有助于办案的一个原则,但并不是我们的本职。我要讲的一个重点,就是嫌疑人陈述的逻辑性。”
“关于逻辑性,简单的来说,嫌疑人的供述,首先要满足他自身的逻辑,第一是时间逻辑和空间逻辑,第二是行为逻辑。作为嫌疑人来说,想躲避侦查很常见、避重就轻更是家常便饭,还有的压根就闭嘴什么也不说,这些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问题,我要分享一个我的办案思路,就是证据册。每个案子的主侦刑警要亲自参与到每一位嫌疑人的讯问中,要……”
可以说,白松把自己的经验全都倾囊相授,至于免证事实,倒是很基础的东西,十几分钟就讲完了。
讲课的重中之重,还是侦查论。这是五大队集合写的书的内容,比起绝大部分科班的书籍,这些来自基层人员写的东西更加符合基层的工作。
白松把自己参与侦办的多起案件的思路给大家讲了一下,绝大部分人都听得很认真。
有几个案子,白松还和很多人交流了一些办案思路,允许大家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办案思路,半天下来,他还真的发现了十几个很优秀的刑警苗子。
这样的生活也是警察的工作之一,这几天因为白松一直在,他除了周二讲课之外,还在下面听别的讲师讲课。
无论是王华东的犯罪心理画像和现场勘查,还是其他几位讲的各个领域,都让白松受益匪浅。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10月21号,第二个周,华东今天又过来给新的一批刑警讲课,白松都听过了,就没再听,跑自己屋子里看书去了。
这四个周差不多算给白松放了一个月的假,可以看看书、健健身、爬爬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随便看了看群里,白松收到了柳书元的信息。
队里的人孙杰和王亮被调走了,现在就柳书元一个人在队里,白松连忙给打了电话。
“怎么回事?”白松问道。
“这回得了,你们四个都去休假了,就剩下我自己了”,柳书元吐槽道:“杰哥和王亮被调到蓟北区了,那边有个案子。”
“大事啊?”白松认真地问道。
现在来说,能让五大队出面的案子都肯定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事情倒不大,死了一个小孩。”柳书元道:“意外死亡。”
“嗯?”白松有些疑惑。
“8月份的事情之后,你又不是不知道,这类意外事件可不是平时了,非常重视。”柳书元道:“马支队安排过去的。”
“意外事件,你给我讲讲。”白松问道。
“有个小孩儿,十七岁,掉进了油罐车里,死在了里面。”书元解释道。
“主动掉进去的?那还真是怪事。”白松道:“那你怎么没来?”
“我?”柳书元被白松给问住了,思索了半天,重重的叹了口气。
第853章
顶级现场
蓟北区刑侦支队。
这案子应该是意外死亡,但死亡原因非常蹊跷。
由于进一步对本市所有的特种行业进行了大排查,所以这两个月,油罐车这类车辆都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清查,很多车子都不敢跑了,上路就被查。
经历了那段时间之后,这个月,经过了多次安检的车子都陆续恢复了工作。
这辆油罐车已经休息了半个月了,司机一直把车搁在一个废弃的停车场。
与其说这是停车场,其实就是个空地,因为地方大、不收费、附近还有一处交通部门的监控,所以很多大车司机都把车停在这里,每天晚上都有大巴车停在这里。
这辆油罐车也是如此,停在这里之前,油罐里的油全都空了,油箱里的油也只剩下不到10升。
现在大型车停车真是没办法了,偷油的太多,留多了都是给别人留的。
罐车司机今天要动车,车子实在是太脏了,他先是开车去加了油,接着找地方加了水,然后顺便在附近洗了洗车。
工人在冲刷的时候,就问司机,盖子怎么打开了,司机连忙爬上去看了看,发现确实罐口开着,而且里面有一股浓郁的臭味,司机立刻觉得不对劲,立刻报警。
提到这里,必须得说一下大罐车的结构。
底盘和车头暂且不提,这个大罐,根本就不是我们认为的空心罐体。
纯粹的空心罐如果没有完全满载,跑起来每次刹车和加速都会使得内部震荡过大,对车辆负荷过高。
所以,现在的罐体,都是优质钢板把整个罐体分为两仓四室或者多仓多室。每个舱室的下边有联通的管道(可供人爬进爬出),能使得油料都可以从后面惟一的放油管放出。
这种设计非常合理,能够让多层钢板缓冲水的力量。
主播案里,王烦烦就死于水锤效应,液体的力量之大是不能小觑的。
因此,为了进一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每个舱室里还可能会有加强防波隔板,以此提高刚度。
罐口目前的标准是50厘米直径,一般身材不过于肥胖的人都能从这里进去,平日里也可以通过这里进去而进行保养维护。
这里有一个大盖一个小盖,大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罐口之上,由一个支稍和一个耳板将大小盖连接在一起,顺时针转小盖可以盖上手柄,压紧小盖,反转就可以打开小盖。
现场的警察听了油罐车司机的介绍之后,基本上都听懂了,总之,这个大盖打开,是需要专门的工具的,普通的扳手可费劲。
油罐车太高太大了,加上是空罐,司机开车之前也没注意到盖子被打开了,车上还有一些扳手、管子他都没有注意到。
大型车辆和小型车可不一样,车子行驶中发动机和车辆噪音太大。有的时候,大挂车被小轿车追尾了,都察觉不到。
现在的情况,初步判断是这个17岁的少年想来偷油,打开了罐体之后,没发现有油,于是想进去看看,结果就死在了这里面。
从马路上的交通录像来看,这个少年确实是一个人来的,他携带了工具和管子,但是并没有携带储油设备。
假设这个少年的智力正常,想来偷油罐车里的油,管子都带来了,为什么不带容器?
直接偷油罐车,那肯定不是偷个三十升五十升的的,按道理来说,也应该开一辆车来,车呢?
不过,这附近的交通监控就这一个,死角太多了,如果想避开也是很容易避开的。
如果说,这个死者一个人开车过来,然后死在了油罐车里面,那这个案子很好解决,因为合逻辑。
现在,就有了很让人理解不了的情况,会不会有同伙?有的话,同伙为什么不救他?到底是意外还是他杀?
也正因为蹊跷,把孙杰和王亮给叫过来了。
王亮一来就立了大功,他通过多个地方的交通监控,确认了死者把工具和管子放到现场之后,并没有死在那里,第二天还在附近的五金市场出现了,买了两个大油桶。
通过这一段视频,可以判定这个死者的死亡逻辑没什么问题,可能是第一天去看了看现场,第二天才开车或是别的什么方式,比如说骑着三轮过去的,躲开了监控,后来死在了里面,但是这个停车场人多也杂,这样无主的油桶和三轮车之类的交通工具肯定被人顺手牵羊了。
所以现场是现在的状态。
这个逻辑可以理解,但是孙杰他们就废了劲了。
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到现在根本确认不了,这是死亡的第几天。
这里面的环境太复杂了!
首先是这半个月以来,温差很大,还下过雨。
每天,油罐里的温度都又多次变化,且高于外面的温度。
其次是油罐内环境,因为是多舱室且通风口在下面,每个舱室都有柴油存在,并不会在短期内挥发干净。
这里面的高浓度柴油气体对尸体的腐烂到底是什么影响、到底持续了多久,谁也不知道。
尸体已经巨人观炸开了,从这个罐体里根本就没办法整个取出来。
切开罐体?
人家司机可不干,这个罐还比较新,也是特种钢材,可是不便宜,这钱谁出?
而且,尸体腐烂的零件在四个隔断的罐体里都有!
为了取出来尸体,要耗费天一般的难度。
且不说别的,就这个味道和大量的蛆虫,如果不是警察和法医,几万块钱都没多少人愿意做。
经对罐体进行气体采样,现在还有柴油残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8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