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长(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97

命案按理说怎么也比那些案子重要,但是没有什么头绪,人多真的不见得有用。
马支队看了看在座的人已经到齐了,九河桥派出所的人他也认识三四个,给大家点了点头,示意会议开始。
“今天,咱们是一个内部会议,没那么多圈圈绕绕,畅所欲言,这个案子我也跟了一段时间,但是确实也没发现什么线索,我最近的精力也不怎么在这个案子上,这样吧,由周队先把这里的情况讲一下,然后九河桥派出所的魏所、王所你们再拿一下意见。”马支队说完,示意周队可以说了。
“好,我先说吧”,周队拿起了自己的笔记本:“这案子我一直忙了挺长时间的了,现在线索也比较多,咱们从头开始捋一下线索,先从现场开始谈,首先是卧室……”
周队从现场、周边、核查情况、技术层面、录像等等方面,做了一个细致的报告,周队在那里说着,白松等人就拿着笔做笔记,周队这里的工作做得很详实可靠。
周队说完,魏所也做了办案队的总结性发言,所里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对一些工作的衍伸,虽然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但是依然扎实细致,白松看到周队等人也在那里记着笔记。
“嗯,结合以上的这些线索,我还是认为,孙某的两个债务人有作案嫌疑,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发现,孙某死了至今,孙某的妻子也没找过这两个人追要过借款,这两个人加起来欠孙某差不多30万,欠了好几年了,孙某这次回来找他们要过钱,这个可以证实;二呢,这两个人都是做生意的,搞到氰化物的可能性大。”周队顿了顿:“至于距离现场150米处发现的DNA以及相关组织,我有理由怀疑,是这两个人的烟雾弹,或者他们雇人所为。”
“我们现在的侦查方向,我比较怀疑,孙某的三个债权人有作案嫌疑。”魏所摆出了几张照片:“这几个人,孙某一共欠他们50多万,而且已经拖欠了五年,并且孙某在这五年里多次欺骗、推诿,这两年干脆还逃跑了。这一位,最近这些年发了些财,应该不在乎孙某欠他的这些钱,但是他在公开场合曾经表示过,孙某要是回到天华市,他一定要孙某好看!
这两位,曾经多次带人去找孙某的妻子闹过、甚至去孙某的女儿学校闹过一次,行为很恶劣,被治安拘留过一次。
最关键的是,据我们近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些人自从孙某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去找孙某的妻子和孩子闹过。这个事情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魏所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很相似”,二组的王所长也发了话:“这三个人中,为首的那个人虽然没有被处罚过,但是,这个人却出手阔绰,很是多金,近期还有不明款项的大笔金额汇入账户,我们暂时也没有惊动他,这个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他犯罪动机是有的。正如周队所说,那些DNA等组织,很可能是烟雾弹或者雇人所为。”
“这一点,我不怎么认同。”二队的一名老师傅道:“从作案动机上,你们说的确实是说得通,但是这并不足以杀人。杀人这种大事,一般都是有很强烈的利益驱使和仇恨。孙某这次回来,虽然没有还太多的钱,但是确实是也拿出了一笔钱来还款,而且态度还算是很不错,这几个人就算是有再大的仇怨,也不至于杀人。
再者,提到孙某还钱的事情,你说的这三个人,是有一个有钱,但是另外两个,并不是多么的富裕,他们杀死孙某没什么好处,而让孙某活着反而能还上一点钱,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仇恨。”
“是的,我也是这个观点”,二队另外一名刑警说道:“他们之间有仇不假,如果是三个人与孙某交流,商议不和,打了起来,进而失手打死了孙某,这种情况我是相信的,毕竟他们之间确实是有很大的问题。
但是孙某的死,是纯粹的谋杀,这是一种纯粹的想要让孙某死的方案,这需要绝对的仇恨和理由,而不是这点矛盾就可以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我认为,不足以引发一次谋杀。”
魏所和王所又继续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大家纷纷议论了开来。
第122章
神预言
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想法,大家交流了二十多分钟,也没拿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
“我能说一下吗?”白松看到大家的声音逐渐低了下来,举了举手。
“尽管说就行,不用举手。”马支队给白松投去了一个鼓励的笑容。
周队和二队的几个刑警,看到白松举手,也纷纷安静了下来。
魏所嘴角略微上扬,也安静了下来,魏所不说话,所里的其他民警也都一字不发。
一时间,整个小会议室,悄无声息,十二双眼睛都盯着白松。这倒真是不常见的事情,白松不是领导,更不是什么技术尖子,大家如此地给他一个见习民警面子,实在是难得。
白松此时并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他又站了起来。
“马支队,我问您一件事”,白松直接问道:“我能问一下,这个现场,上次来的市局的那位法医,是谁吗?”
“可以”,马支队道:“他是刑侦局四支队的副支队长,秦无双。”
白松点了点头,暗道了一声好名字啊,这名字怎么听,都像是小说的主角人物……
“我感觉,秦支队长的预言是对的。”白松道。
“预言?什么预言?”周队有些惊异,还有这回事?说完,周队望向马支队,发现马支队也是一脸疑惑,他更搞不懂了。
“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个开二手奥迪,带不起好手表的社会人”,白松娓娓道来:“这个人我之前就见过,浮夸无畏、欺软怕硬,他告诉我他有很多手表,每一块都轮换着带,但是我却发现,他的手腕上有长期戴一款手表形成的痕迹。”
“痕迹,只有经历了才会有。因此,我和当时一起的王旭”,白松指了指王旭:“我们俩一起又去了一次楼顶,却发现上次郝镇宇师傅勘察的那个绳子的勒痕,此时已经几近消弭。大光里,确实是很老很旧的小区了,但是也不至于质量差到这种程度,更不至于风化的如此之快。我当时在旁边用手试了一下,用手用力掰一下,就能有一点水泥脱落,因此,我对这个痕迹有很大的怀疑。
前一段时间,我在朝阳公馆差一点跌落楼下,我知道,绳子勒在这个墙的拐角,如果下面还坠着人,那么对于这个地方的压力和磨损,会非常大,不应该只形成这么浅的痕迹,因此,我十分怀疑,这里并没有吊过人!”
白松见没有人打断他的思路,扔出了重磅消息:“秦支队长,有句话亲口说过,但是没有在尸检报告里体现,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当时说的是,本案‘不排除自杀可能!’,我认为,秦支队长神预言,本案的最终答案,就是孙某自杀!”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这个案子,如果真的是自杀,专案组不成了笑话了?这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是自杀?
“一派……”一个老刑警刚刚准备反驳,还是忍住了没说出来,上次就是他在李某被杀案的会议室反驳白松,结果被打脸了,但是此时他还是觉得白松不对:“哪有这么麻烦的自杀?”
老刑警一句话,其实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哪有这么麻烦的自杀?老刑警说完,全场立刻又热烈了起来,大家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
但是好在这里的人并不多,马支队倒是没什么动作,大家说了几句,还是停了下来,看白松怎么解释。
“我之前,也觉得这个不可能。”白松此时信心更胜,“但是根据我国的《保险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白松见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从不信、不服变成了若有所思,心道法律这东西是真的有用,这条法律可能在座的也有人听过,但是谁会想到这么偏门的法律呢?
“我曾经因为李某的案子,有幸在刑警队专案组待过一个月,我听很多师傅们,给我讲过很多离奇的案子,但是大多数是没有现场或者没有第一现场,再者有的是已经确定了嫌疑人,嫌疑人正在外逃,但是我从来没听过有哪一起案子,能过让我们这么多专业的人员束手无策,居然到现在没有查到真的嫌疑人。
所以我就怀疑,本案根本就没有嫌疑人,这是一起自杀案,而且,是一起有预谋、有配合的自杀案。
首先,孙某过的很不如意,从家庭上他的妻子其实和他感情一般,我们可以看到,孙某在外的这两年,他妻子与好几个男人交往密切,孙某死后,我看到他的女儿伤心欲绝,而他的妻子,伤心的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
其次,在事业上,孙某更是一塌糊涂,他这个年纪,虽然外面还有几十万的债权,但是他背负的百万债务可以压死他,在外面跑这么久,过得有多难可想而知。
这次回来,孙某拿到了十几万的赔偿金和和解金,他还给谁?事实上,我们确实查到了,他还了一部分,但是我仔细的查拢了笔录,他应该手头还有五万块钱。本来我以为,这笔钱他是给妻子了,后来我想了想,孙某应该是买了保险,而且保险的受益人,很可能是他的女儿孙晓慧。
我们查了他以及他妻子的账户等等,却偏偏把她女儿的给放过了,因为他女儿刚刚成年,这件事肯定跟他女儿无关,这是我们的思维死角。但是孙某的妻子一定知道此事,而且孙某的自杀,很可能是他妻子做了配合。
丈夫自杀,妻子帮忙,这传出去当然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本案中却实实在在的可能出现。
孙某如果是自杀,他的保险,一分钱也拿不到。
但是,只要她妻子拿到了公安局的立案决定书,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
我现在还记得,她妻子握紧了立案报告书的那个样子!”
第123章
来龙去脉
“从动机上来说,孙某有自杀的可能,从现场的情况来说,自杀可能性很大”,白松继续说道:“我们来重现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是孙某,我想自杀,我一定会提前与妻子协商、讨论,妻子肯定是不同意,但是死意已决、保险已经买完、夫妻感情不深、为了孩子等等原因摞在了一起,就造就了这个问题。于是达成了合议。
首先,孙某本身就是搞服装的,他本身就一定有渠道搞到常人难以获得的氰化物。
为什么孙某因服用氰化物死亡,呼吸道里却检测出了氰化物呢?这个很符合自杀的人的心理特征。简单来说,就是既然要服用这个东西去死,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味道的?闻一下吧……
有了这个心理特征,才会有吸入后再服用的过程。
其次,氰化物的服用,不会立即死亡,人还有两三分钟的时间可以活,在这之前,孙某提前把屋子弄得乱了一点,还用几双不知道是谁的鞋子伪造了一点痕迹,接着,他只需要一个有录音功能的扩音器,在屋里放大声的吵闹声,然后服用氰化氢液体。
此时此刻,她的妻子安排了人在楼顶上放下了一个吊篮,孙某走到阳台,把瓶子、鞋、关闭了的扩音器、其他的东西,放入了吊篮里,然后上面把吊篮拉了上去。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浅浅的绳子勒痕,为什么自杀现场却找不到死亡原因。
然后,孙某自己打开了门,大喊了几声,倒地身亡。
孙某的邻居,看到了孙某倒地后,过了一两分钟,从窗户看到了楼下两个人离开。这件事情我去现场做过观测,因为小区的树木阻挡的原因,从他的邻居那里,根本拉不到三号单元门的门口,因而他看到的那两个人的位置,是二号单元门的门口。
我们所里办案队曾经就此事做过推想,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两个嫌疑人想先往某个方向走,然后做了改变,进而换了方向,去了对面的平房,但是现在我推测,根本不是这个情况,而是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从三单元下来的,他们是从二单元的楼顶天井下来的。
孙某的邻居看到的那个位置,其实恰好就是二单元的门口!
至于这两个人到底是谁,我想,个子矮的那个,其实并不是男的,就应该是孙某的妻子本人,而个子高的那个,应该是妻子本人的兄弟,也就是孙某的女儿孙晓慧的亲舅舅之一,只有这样的身份才能为此事保密。
我们采集了那么多的DNA等线索,我怀疑这就是孙某提前做的准备,这里面的DNA线索其实根本就不对,口罩什么的可能就是孙某的妻子在哪个垃圾堆捡的。
如果这样说来,也能解释,孙某妻子为什么不去讨债,为什么没人找她要债,我甚至怀疑,王所说的那个账户里的大笔进账,其实是孙某妻子还给他的钱,而且是现金。
孙某妻子可能已经拿到了钱,并且通过现金的方式还了这些人了。
这个案子里有很多烟雾弹,孙某他并不想让我们把事实查出来,他死前做的这些规划,应该就是迷乱我们,让这个案子成为悬案。
正常的案子,做这么多烟雾弹总能露馅,而这个案子,由于是死者自己做烟雾弹,我们如果一直考虑他杀,那么这些烟雾永远都散不开。”
白松说的兴起,一口气说了很多,现场所有人眼睛里都有了神。
其实,只要有领导说一句:“本案是自杀,大家把自杀的线索查出来”,那么这个案子早就破了,但是方向彻底错了,越走越歪,白松说了个开头,说了自杀的动机,即便他没有后面的长篇大论,大家也能把这个案子破了,不过这些话他已经在心里酝酿好了,不吐不快。
“嗯,这是我的观点,以上。”
白松说完就坐了下来。
马支队饶有兴趣的看了看白松,又看了看现场的所有人,此时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白松,这是不多见的。
“唔”,周队先发话了:“我倒是觉得,白松说的有道理,这个案子真的存在这方面的可能。”
“我也觉得有道理……”
“+1……”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