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相制(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47

  “大人,事情已经办妥,韦家周家两家都愿意出人出钱,谨遵大人差遣!”
  柳扶风在王兰陵到来的时候,已经在水务司等着了。
  王兰陵看着还没有完全亮透的天色,说道:“你几点来的?”
  柳扶风迅速说道:“回禀大人,卑职昨个儿通知了各家,又走访了几位好友之后,就在司里住下了,这两天是重中之重,耽误不得。”
  王兰陵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像我。”
  这听起来像是骂人的话,但由王兰陵说的话,就感觉不一样了。
  尽管这话应该是大一点的人对年幼的人说的,但用在这里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柳扶风高兴地说道:“多谢大人抬爱!”
  王兰陵笑着说道:“我来的时候看路边商贩已经开工,就让他等下送来两锅粽子、玉米、甜汤,你去准备下,等吃完饭再说。”
  柳扶风说道:“是!我这就去准备!七点多钟就有人过来登记,各家的人会早点,城乡的人约莫是在十点多到。”
  王兰陵点头,“我知道了。”
  柳扶风迅速去做了准备,此时环卫司那边的人基本上都过来帮忙了,只留做饭、看门的两人。
  田远方已经被王兰陵安排去了扫厕所,每天不需要到司里报告,旷工算是自动离职,不需要到司里请辞。
  步功也被叫了回来,还有一些愿意为王兰陵做事的人,都被王兰陵分配在了各个位置上。
  柳扶风刚走,许久不见的步功就迅速说道:“大人,郡里的粮船五点从码头出发,应该是八点钟会到我们这里。”
  王兰陵申请的粮食早就安排好了,从郡里到县里的道路虽然也好走,但还是水路更方便一些。
  价值和权利都体现在能力上,而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工作上。
  今天会很忙,徭役登记和人员分配管理,还有处理各种人带来的问题,这些都要王兰陵和这些手下一起应对。
  虽然不需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但对已经获得保送资格的王兰陵来说,今天就是他的小升初入学考试!
  “粮食的事情我已经有了安排,今天必定是会有宵小出来与我作对,切忌疏忽大意!”
  步功几人迅速答应下来,“是!谨遵大人吩咐!”
  王兰陵听到后,说道:“稍事休息,等待时机。”
  众人搬来桌子,准备吃饭。
  同时在做准备的还有很多人,比如郭大人。
  郭大人上面没有人,所以想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就要从下面入手,在民间建立自己的名声,同时通过彰显自己的存在感,来获得权利!
  知事的主要权利就是反对、监督、诉讼,他可以反对县令的各种政令,可以监督县里的官员,可以对一些事情提起诉讼。
  上任知事,也就是柳扶风的爹,就是把县令给压的死死的,让他无人可用。
  基本上黑水县里的官员都是柳扶风父亲的手下,这不是说柳扶风多厉害,他爹多厉害,而是这个职位是真的厉害!
  “父亲,已经安排好了,等晌午人多了,就有人跪在您和王兰陵面前告状!”
  郭巨力点了点头,这事情是他安排下去的,他找人写的剧本,到时候自然可以风轻云淡的将细微末节都处理好,在官员和百姓面前把王兰陵的风头压下去。
  郭儿子此时又有些不放心了,说道:“爹爹,这样会不会得罪了王兰陵?他郡里有人,到时候只怕是和我们过不去。”
  郭巨力淡淡地说道:“你这就不懂了,这上下都听着王兰陵的,才是坏事了!我做的是我知事要做的事情,哪里需要看他一个小小粪司的颜色?!”
  郭巨力这下可牛逼了!
第128章
先进的制度
  徭役令下达到了乡镇,乡镇又派人传递到民间。
  得益于将大量人口聚集起来管理的方便,朝廷对于大部分居民都有着很强的约束性。
  镇长派人把告示传递给乡里,乡长派人敲锣打鼓的传递到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告知。
  炎武皇帝的努力,让很多知识分子到了乡间任职,比如王兰峰这些初中生就是如此。
  县里郡里没有空缺,但乡镇的位置其实有很多空余。
  王兰峰这些识字的人,就是各种政令下达到民间的重要渠道。
  大粪下乡事件刚过去不久,人们对于王兰陵的政令,尚有着基础的信任感。
  在了解到干活管三餐,也给粮食之后,这些人也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反正都是要服役的,今年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去年服役了的,今年也要服役,好在朝廷的朝夕令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早就习惯。
  当年炎武皇帝鼓励民间开荒的时候还说了三十年不收税的,结果三年过去就收了。
  王兰陵让这些人相信了一次,所以只要王兰陵这次不骗这些人,这些人下次就还会相信王兰陵,就是这么简单。
  早上六点钟不到,就有人扛着锄头和毛巾水壶,带着斗笠,朝着县里走去。
  每个人都拿的东西都有些区别,基本上都是干活的工具和随身用品。
  孙立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男人,这一次是和父亲哥哥们一起去服役。
  他们家劳力多,除了留下来照顾田地和看家的之外,决定去五人。
  众多周知,劳役是一个苦差事,一个人去和几个人一起去,是不一样的。
  往年死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去的那种。
  一家人刚走到村头,就和另外一家遇到了。
  “孙叔,你们家去这么多人,田里的庄稼不管了?”
  石坚看到这一家子人,就笑着打了招呼。
  孙老头笑着说道:“去城里看看,别人都说大粪司的王大人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这次徭役管饭又发粮,去看看也不吃亏。”
  孙立看着石坚,“石坚,你光带饭桶,别的也没带?”
  石坚用手拍了拍腰间拴着的饭桶,说道:“带这个就够了,除了之外就是一把力气,也没别的了。”
  几人一起朝着县城走,在路上也看到了别的村的人,互相之间也没多话。
  乡人抱团,对于别的村子的人,基本上很少理会,更不要说各自都带着家伙的时候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了天性就喜欢凑热闹打交道的人之外,其余人都是自顾自的往县里走。
  走在通往县城的大路上,孙立看着远处小路和分路上的队伍,疑惑地说道:“今年比往年多了很多人,去年可没有这么多。”
  石坚说道:“咱们村就出了三十多人了,那么多地方加起来,肯定不少。”
  孙老头知道一些事情,解释道:“生产队的人都被打过招呼,这次能去就去,虽然不强求,但是各地的生产队长都会去。”
  生产队是农桑司管辖,主要是负责按照朝廷的要求耕种对应的土地和作物,进行生产作物的协调。
  比如朝廷要求今年种油菜,那么生产队的人就会主种油菜,具有监督引导和带头作用。
  加入生产队的农户,可以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以及没有中间商的农产品收购。
  石坚听到后,说道:“生产队的上头是农桑司,我听说农桑司的严大人取的是王家的女儿,这是帮着王大人了?”
  孙老头摇了摇头,“不知道,别瞎说了,管好自己就行。”
  被孙老头这么一说,大家也就安静了下来。
  前往县城的人越来越多,就像是赶集一样。
  孙立等人和大队伍汇合,在靠近城门的时候,就发现来自不同村镇的队伍,聚拢在了一起,缓慢的朝着前方甬道里推进。
  速度并不慢,就是平常老太太走路的速度。
  很快孙立几人就来到了城门处。
  “看着牌子的指引走,路上有专门方便的厕所,不要随便走动!去吧!”
  孙立还没有看清楚牌子上写的东西,就跟着家人一起走到了有些黑的甬道,在穿过城墙娄底的走道之后就看到了外面的县城。
  一排排的干净门面,穿着体面的县城居民,还有已经开始摆摊卖烧饼豆腐汤的商贩,这些都是荒芜的乡下所没有的场景。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多少区别,但这点微小的区别,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巨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