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相制(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647

  财力、物力、人力,这些都离不开各家的支持,光是依靠那些乡民,凑不齐这些东西。
  王家、柳家、韦家、周家,王兰陵的到了四家的支持。
  郭巨力看着王兰陵这三分钟都没走完的车队,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这小子的能耐。
  但是这不是郭巨力放弃的理由!
  他还有手段!
  郭巨力左右看了看,在看到老陶不在之后,就松了口气。
  王兰陵不在了,老陶和另外几个手下也都在忙,此时这里不就是他任意发挥的地方了吗?!!
  郭巨力开始四处巡视着,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等着等着,就等了一个小时,结果还是没来!
  “怎么还不来?”郭巨力等的都着急了!
  ……
  马车内
  王兰陵正在和北堂微说话,突然感觉到有人跳到了马车上,让马车顿了顿。
  “大人,巡城司的钱大人那边拦截了几个常在乡镇里闹事的泼皮。”
  听到是叶九川的声音,王兰陵就淡淡地说道:“哦,其余人呢?”
  叶九川恭敬地说道:“各乡镇生产队的队长已经被请到了城中驿站喝茶,劳役队伍中若是有泼皮闹事,他们会负责找出来。”
  “好,就这样吧,这两天你辛苦一些。”王兰陵知道了这个事情。
  叶九川迅速说道:“大人请放心,这些都是分內之事!”
  不管郭巨力做什么,王兰陵都有处理手段。
  如何维持徭役大事的顺利进行,王兰陵比郭巨力明白多了。
  王兰陵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但这个问题正在逐渐的得到缓解。
  伴随着他不断提升的威望,招募手下的难度也不断的下降。
  北堂微看着王兰陵的表现,从心底就觉得王兰陵的身上存在这一种上位者的气息!
第132章
指挥部(上)
  徭役是一种动员行动,属于和平时期的主要动员方式,没有之一。
  被动员起来的劳力,都是各家各户的未来,养家糊口的主要人员。
  所以徭役的事情一直都是大事情,是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大事情。
  王兰陵没有看向窗外,他有自己的想法。
  北堂微受不了车厢里的沉闷,说道:“王兰陵,往年徭役都是管一顿饭,还不能离家,你今年的徭役大不一样啊。”
  听到北堂微的话,王兰陵对这个未来自己要就读的学校校长还是很礼貌的,态度也一直都很好。
  就算是小学校长看不起他,讥讽他,王兰陵也没有和对方生气,他确实是学习不好。
  单纯从知识方面的鄙视,王兰陵并不介意,只要对方不要自以为是的扩大化,搞人格侮辱就可以。
  真搞了,那就不要怪王兰陵也不按规矩出牌了,他尊师重道的想法并不是那么的坚定。
  “如今四海平定,粮食丰收,各州都有余粮,每年的粮食都有损耗和积压,能够有些合理的用途,实乃好事。”
  “回家之说,并非是大事情,此地距离乡下路途遥远,每天下工之后也回家不便,只要将这些人处置好了,自然不会在劳累一天后赶着回家。”
  “真要是还想着回家的,反而不宜约束,询问原因,解决其后顾之忧才是正道。”
  “事有轻重缓急,徭役之事本就是严苛扬厉之事,我等皆是为了这方土地着想,怎能以奴待之?”
  北堂微听到,觉得王兰陵有当官的意思了。
  至于官民之间的关系,北堂微不觉得有什么,他向来是把自己和外面那些人区分开的。
  北堂微听到的是当官的仁义,外面那些侧耳倾听的武林高手,听到的则是一种特别的意思。
  赶车的人肯定能听到里面的对话,再有的就是各凭本事了。
  基本上靠近王兰陵车架的,都能听到一些。
  边世雄和其余人落后了几步,在远离了那辆马车后,才对着身边年轻人说道:“兄长,这个官看起来是个好官。”
  因为狗知事的对比,大家对于不假辞色,但也不招惹自己等人的王兰陵要稍微接受一些。
  事情就怕对比,现在的朝廷和一百年前那混乱的武林时代比起来,简直是盛世王朝。
  虽然现在也确实是盛世就是了。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人也是对比出来的。
  边世英说道:“再看看。”
  两人说着话,在他们旁边跟着的除了庄里的年轻人之外,还有同是服劳役的乡人。
  黑水县这里会武功的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是躲在了乡下地方,在县城里的反而不多。
  大部分的山林都是归朝廷所有,个人只能有房契,不存在地契。
  山上的庄子,不代表庄主就对这个山有控制权。
  除了县城之外的地方,生活条件都非常的艰苦,对小地方施加管制需要的人手又很多,所以确实是有些地方没有得到重视。
  附近的人也在说着话,没事不说话做什么?
  “这王司长看起来不大,听说现在是水务司和大粪司两个地方的司长,厉害得很!”
  一个乡民说了自己对王兰陵的了解,乡下人对于城里事情知之甚少,多是依靠游方货郎、赤脚医生、当地的官吏、赶集回来的乡人。
  旁边的人说道:“那是,当官的就是不一样,我听说都取了两个婆娘了,还都是大学生呢!”
  周围的乡人发出惊叹的声音!
  大学生啊,那可是天之骄子,能做大官的人!
  边世英和边世雄听着附近的谈话,了解着关于小王大人的情报,侧耳倾听。
  他们这业务能力太过生草,偷听的时候就差把耳朵贴在对方脸上了!
  旁边的乡人看到他们那明显是在偷听的认真表情后,果断的打了一下说话人的肩膀,朝着那边使了个眼色,刚才还说话的人立马就不说了。
  不论是乡人还是县里人,都明白这个世界有一种叫锦衣卫的特殊机构,专杀多嘴的!
  劳役的人那么多,肯定是有不长眼的,在边世英后面的人就没有意识到问题,此时听到别人不说了,就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要说这王大人的妻子,那可是大有来头,是郡城里的大小姐!”
  “光是这样还不打紧,更厉害的是这位大小姐姓赵!是赵家人!”
  旁边有一个少年不服气,“赵家人怎么了?”
  说话的人看着这少年不服气的表情,哼道:“赵家人怎么了?这赵家人可厉害了!知道上次杀的血流成河的事情吗?人头挂满城门,城外乱葬岗的尸体都烧了半个月!”
  “这事情谁不知道?”少年人顶了一句,这个事情可是能够纳入黑水县县志的大事情!
  男人舒服了,炫耀地说道:“那位大人就是姓赵!就是赵大小姐的爹!郡城巡检司的司长赵大人!!”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一惊!
  尤其是人参庄的人,对于那些威风八面的军大衣捕头,简直是印象深刻!
  不仅是因为那些人武功高,更多的是因为那些人穿得好……
  那黑皮夹克,还有那整齐的军大衣,简直是少年人梦寐以求的装备。
  杀人的威风也是印象深刻,总之就是深深的被这些年轻人记住了。
  听到那些人的头领是王兰陵的岳丈,众人在面对小王大人的时候,不自觉的矮了一分,恭敬了三分。
  此时队伍逐渐到了城北的码头处,河边上非常的平静,并未看到船队到来。
  在码头的地方已经清理出来一片的空地,一些妇女小孩正在这里拔草,几个小孩是把堆积在一起的杂草整理到板车上,看样子是准备拉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6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