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相制(校对)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647

  徐白凤也就是因为这种身上自然而然的贵气,成为了王家的少奶奶。
  她家里也算是富家,听说是地主家的女儿,不过王兰陵对这个并不清楚。
  “我封爵了,现在是公士,朝廷许我一百亩地,我想要离得近一些,就想要问问山下村那边怎么样。”
  徐白凤听到王兰陵封爵了,顿时就感慨地说道:“我家那不成器的,年纪痴长你几岁,却是一事无成,比起陵哥儿你差得远了。”
  王兰陵不想听别人的家事,继续说道:“你对那山下村可熟悉?”
  徐白凤依旧是感慨地说道:“熟悉,我有个小娘就是那边的,那边人穷,陵哥儿你封了爵,这是喜庆事情,咱们府里也应该给你庆贺一下,让一家人都沾沾喜气儿!”
  徐白凤说到王兰陵的事情,就来劲了,熟络的张罗着王兰陵的事情,把王兰陵往这个家里赶。
  然而王兰陵并不喜欢热闹,尤其是这种不认识的人举行的宴会,更是敬而远之。
  “这就算了,也不是大事情,而且……”王兰陵顿了顿,又用了那个自己用起来都觉得难受的借口,“人只有一个爹啊!”
  尽管这句话一直都让王兰陵很难受,很别扭,但这句话的解释力度远胜千言万语。
  小王大人直接祭出了王炸,徐白凤自然无法找到比这张更大的牌。
  “瞧我这张嘴,现在确实是不能忘了本,不过这总归是好事情,你爹在泉下有知的话也会高兴,这样,我和你去下山村看看,这咱一家人,互相之间还能不帮着吗?”
  徐白凤抱着孩子站了起来,走到了王兰陵坐着的椅子旁边坐下,更近距离的和王兰陵说话。
  这是一个精明的女人,王兰陵甚至是觉得她有点死缠烂打了。
  “那就这样,不过你方便过去吗?”王兰陵看着徐白凤怀里的孩子,感觉有些不方便。
  徐白凤笑着说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这小娃已经吃饱了,等下交给的娘亲照顾就是。贝儿,去备车。”
  徐白凤旁边的丫鬟迅速出去喊人备车了,作为少奶奶,徐白凤几乎是掌握了这个地方的内部权利了。
  王兰陵记的徐白凤有三个孩子了,基本上是每年一个,还都是男孩。
  她能掌权的原因有很多,不论是哪个都很厉害。
  只是王兰陵一门心思的要和王家堡的大部分人划分界限,不能做的太绝,落个薄情寡义的名声,但也不能扎进这门里头。
  他当官也不是给这家人当的,更不想为了什么姑姑奶奶舅舅舅妈叔叔婶婶的麻烦。
  王兰陵喊上了赵温柔,骑着骏马的赵温柔,那人高马大的威风,直接就断绝了俗事烦恼。
  “这是谁啊?”
  “赵温柔,我未婚妻,就是上次我跑出去的时候遇到的那个军大衣的女儿,他爹可狠了!”
第62章
狗官(上)
  下山村是一个搬迁的村子,为了治理河道,当初迁过来了一批人,然后就被安置在这里了。
  闹事的以前有,现在没有。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规矩,但是不守这里规矩的,都去见他们祭祀的巫神了。
  以前是山民,现在是良民。
  说的是哈么呦,做的是农活儿。
  各家各户到是不禁铁器,但基本上都种田了,打猎的事情只有少数人才会做。
  倒不是猎户是什么大人物,而是打猎不稳定。
  当成是副职还差不多,当成是主职会饿死一家老小的。
  朝廷向来不介意有反抗者,反倒是更头疼那些阳奉阴违的人。
  附近的土地并不是良田,土质差一些,再加上山上下来的人不懂的种地的事情,在穷的快活不下去后,就开始学会种果树了。
  王兰陵和周文德一起去了村长家,找来了正在喂羊的村长,在询问了这里的土地事情后,就发现这里的土地并不好,不适合作为封地。
  周文德也来了,他主管的是民典司的事情,其中就有对农田和农户的统计,很多数据都是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说出来。
  在王兰陵了解到这里确实是不好之后,周文德才说道:“王大人,这附近的好地方并不多,这土地的事情,交给别人搭理就可以,没必要靠的太近,我倒是知道附近村镇上有几处肥田,往年麦子都收的特别好。”
  很多公家的田地都有人在种,作为封地赏赐之后,上面的东西也一般都是顺带着一起,包括种地的农民也跟着转租到下面。
  王兰陵并不缺粮食,听到后就说道:“我觉得这里也不错,桃树李树枣树葡萄树之类的,倒也不错。”
  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总是把水果看作是比粮食更贵重的东西,和这里人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缺乏运输条件和消费需要的情况下,果农的情况并不好,更不要说这么一大片的果园了。
  枣树还可以做成干枣,葡萄也可以晾晒,但这其余的可没有办法保存,这里连个塑料瓶都是高端产品,更不要说保鲜袋了。
  王兰陵的小资情调和眼下一穷二白的荒芜县城有些冲突,在理念上就和周文德这些人的看法不一样。
  周文德劝说道:“这果树只要几颗就够了,下山村这里土地贫瘠,实在不是良选。”
  大家关系好,才多嘴劝了两句。
  周文德也明白王兰陵就是在当官的方面强,在寻常事情上还是一个城里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王兰陵觉得这里很好,有这么一大片的果园,挺不错的。
  “虽然贫瘠了一些,但和果树的关系不大,这样也能吃到新鲜的果子,春天的时候也可以过来赏花。”
  一百亩的土地可是钱啊!
  王兰陵会因为三十块钱的洗发水心疼,但是脑子一时没有转过弯,没有意识到一百亩肥田和荒田的区别!
  很多农民宁愿花钱去租种肥田,也不会去在那免费的荒田上种东西。
  他虽然不懂,赵温柔也不懂,但这次旁边有懂的人。
  徐白凤笑着说道:“陵哥儿要吃果子,在这里买几亩地就是,什么葡萄园、桃园梨园、枣园的,只要给个十块八块钱,要什么没有?何必把好好的封地,浪费在这地方哩?”
  王兰陵想了想,这里的物价很稳定,一头一年的公猪可以换一亩良田。
  一亩良田也等于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清秀健康能干活的那种。
  用现代人的算法,肯定是觉得便宜了。
  但这里不一样。
  小女孩养到两三岁就能走能跑了,稍微给点吃的就能养活。
  人吃的肯定没猪多,又比猪更容易活。
  一窝小猪能长大的也就两三个,这里十个小孩能有六个到十岁以上,其余的要么是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要么就是下河玩水淹死了,再有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野味,真正因为生病死的反倒是少数。
  人比牲畜更耐活,这是公认的事实。
  从三四岁干活,一直干到十五六岁,然后嫁出去、送出去换一亩良田,肯定要比养猪更划算。
  买卖人口并不禁止,但在这里也没有壮大过,这里的官宦人家并不缺下人,所以这个产业反倒是没有发展开来。
  近些年能发展开,也主要是海外运回来的人口关系,国内这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水花。
  比起买丫鬟,大户人家还是更喜欢用工钱制度。
  伦理道德也是一方面,很多丫鬟老了之后,无家可归,这时候都会给一点钱送出去,所以反倒是不如雇佣来的方便。
  比起被父母卖进来的丫鬟,其实更多人还是喜欢用那种有家有户有爹妈的奴仆,最好是从小养到大的。
  比如王家堡,基本上都是自家亲戚或者是跟了好多年的奴仆后代。
  有那钱,买地不好吗?为什么要买丫鬟?
  卖女儿也不好卖,所以这里还是“嫁”女儿。
  但是“嫁”也不好嫁,女儿“嫁”不出去,可是会被人数落的,面皮稍微薄一点的都是差不多意思意思就完了,不会狮子大开口。
  在人口不流动的地方,婚姻嫁娶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基本上到了适龄年纪很快就会结婚拜堂。
  一头一年大的黑猪可以换到一亩良田。
  一亩良田可以换取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女人。
  买个小妾的正常花费是三月薪水。
  田远方的薪水是一百一十块,往年都是一百块算的,那就按照一月十块钱算好了。
  三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6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