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949

  你会怎么做?
  你该怎么做?”
  任方冷哼一声,十分严酷的道:“我会派人去山里抓十个幼童回来。”
  鱼禾一愣。
  他倒是忘了,汉人以外的人,任方不在乎。
  鱼禾思量了一下,补充道:“山里人可不讲朔日。他们族中的幼童是什么日子出生的,他们估计也只能说一个大概。
  他们说不清楚日子,你敢冒险?
  也许你能想办法找到朔日出生的幼童。
  那你若是此事发生在咸阳,你又恰巧被调任到了咸阳,充任的是咸阳令呢?”
  任方脸色一瞬间阴沉的可怕,他冲着鱼禾吹胡子瞪眼的吼道:“你这个恶鬼!”
  咸阳可没有那么多山里人让他抓。
  鱼禾的问题太过刁钻,他根本没办法回答。
  因为如无论做出什么决定,他心里都不会痛快。
  鱼禾感叹道:“曹、张、墙三家的问题,跟这个问题异曲同工。”
  任方喝斥道:“你分明就是在为自己做的恶事找开脱的借口。”
  鱼禾指了指堆在校场上的粮食,“那这些粮食,你可以不用啊。”
  任方顿时没声了。
  鱼禾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没有继续再刺激任方。
  曹、张、墙三家解决了,鱼禾就不用担心句町人到了以后,有人会去出卖他们。
  他们在句町人手里讨一条活路的希望就多了一份。
  三家的粮食,鱼禾答应了给任方,就没有动一粒米。
  鱼禾将三家财产中的六成,纳为六盘水义军的公款,两成赏给了夜郎汉子和参与此事的六盘水义军,剩下的两成留给了三家的妇孺讨生活。
  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鱼禾决定通过四海镖行,将三家的妇孺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地方鱼禾也给他们选好了,就是武陵。
  在大新和东汉交替的乱局中,武陵还算安稳一些。
  巴蜀等地有公孙述作乱,南阳等地有绿林军肆虐,河北等地被铜马军为首的多支起义军占据,山东等地有赤眉军盘桓。
  长安等地就像是一个可人的小姑娘,被绿林、赤眉、铜马轮番抢夺。
  相比而言,武陵真的算是一个安稳的地方。
  将三家妇孺送到武陵的事情,随后鱼禾会交给张武和漕少游去做。
  安置夜郎人的事情,就必须由鱼禾出面。
  其他人夜郎人信不过。
  特别是夜郎人配合着鱼禾戏耍了任方一番后,他们自己都清楚,他们已经被任方拉上了黑名单。
  所以他们只相信鱼禾,也只能相信鱼禾。
第85章
句町人到了
  鱼禾早就为夜郎人准备好了许多无主之宅、无主之地。
  曹、张、墙三家灭门以后,鱼禾又以购买的形式,从衙门里拿到了一些三家的无主之宅、无主之地。
  鱼禾依照农老寨主的要求,又吩咐人将所有的宅院和田产兑换到了一处。
  随后鱼禾便跟农老寨主一起,依照夜郎人进入平夷以后贡献的大小,为他们配发宅院和田产。
  几乎每一个进入到平夷的夜郎汉子,都拿到了一处宅院的屋契和十亩田产的地契。
  夜郎汉子在拿到了屋契和地契以后,农老寨主并没有让寨子里的其他人直接搬进平夷,而是先让夜郎汉子们住进去,跟街坊四邻混熟。
  农老寨主准备等到夜郎汉子跟街坊四邻混熟,能说上几句话,且不会闹出太大的矛盾之后,再让寨子里的其他人进入平夷。
  农老寨主深刻的明白,夜郎人融入到平夷,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绝对不能急。
  一旦急了,就容易出问题。
  鱼禾深知农老寨主的目的,就帮农老寨主出了一个主意。
  让农老寨主拿出了一部分从曹、张、墙三家得到的钱财,在平夷县内三处街上,开设了三家农氏义舍文室。
  并且请了城内颇有名望的几位读书人,在里面坐镇教书。
  此举算是一个善举,在帮农家寨子扬名的同时,也让平夷城内的百姓们看到农家寨的善意。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伸手不打笑脸人。
  即便是敌视夜郎人的任方,在得知了夜郎人出钱开设了三家义舍文室以后,也捏着鼻子书写了一封告示,表彰了一下农氏的义举。
  当农老寨主穿着襦衣,在三家义舍文室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后,回到了衙门,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鱼主记此举,帮了我们农家寨大忙了。”
  农老寨主坐在鱼禾屋舍内,笑容灿烂的赞叹着。
  他去三家义舍文室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别人得知他是农氏家主以后,无一不向他躬身施礼,赞叹他高义。
  农老寨主很清楚,仅仅是三家义舍文室,就让平夷的百姓接纳了‘农氏’二字。
  往后只要农氏多行善举,快速汉化。
  三五代以后,农氏就会成为平夷县内汉家的一份子。
  而且还是影响力、名望都颇高的一份子。
  他肯定等不到那个时候,但他已经看到了那个场景。
  这中间或许要花费很多钱财。
  但是农老寨主不在乎,因为他们农家寨不缺那点钱。
  先不说农家寨的人跟着鱼禾混,分润到的战利品。
  就是农家寨自己的底蕴,也绝对不止一座金矿。
  作为夜郎古国留下的遗族,他们在离开夜郎的时候,可没少带东西。
  只是怕引起句町人和汉人的注意,一直不敢用罢了。
  等他们融入到了平夷,等到汉人收复了平夷,他们成了汉人,就能偷偷摸摸拿出来用了。
  鱼禾面对农老寨主的赞叹,淡然笑道:“农家寨的人跟着我,我自然会善待你们农家寨的人。有些事情我还是要提醒老寨主。农家寨的人融入到平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千万不可以操之过急。”
  农老寨主对鱼禾十分信服,所以鱼禾的话他自然肯听,“鱼主记的话,老朽记在心里,也会照做。”
  鱼禾点着头,继续道:“农家寨的人融入到平夷,最大的阻力是县宰和县里的那些大户。农家寨的青壮只要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他们也不好轻举妄动。
  老寨主也不用刻意的去讨好他们。
  因为没用。
  他们即便是拿了农家寨的好处,也不会念农家寨的好。
  所以农家寨以后行善,只需要针对那些贫民即可。”
  锦上添花,永远没有雪中送炭更值得人铭记。
  对那些大户而言,农家寨的善举就是锦上添花。
  对那些一无所有的百姓而言,农家寨的善举就是雪中送炭。
  只要农家寨的人在平夷的百姓们口中立起口碑,并且得到他们的支持。
  那些大户和县宰,也只能捏着鼻子把农家寨的人当成汉人看待。
  虽然这是一个豪门大户掌控着一切的时代,但是民声民意,依旧有一定的影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