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949

  鱼禾承肯的将自己一番招揽的话说完,然后静静的盯着阴识,等待阴识的答复。
  阴识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盯着鱼禾郑重的道:“主公以后坐稳了西南,会不会北征?”
  此话一出,鱼禾立马意识到阴识心里有顾虑,并且也猜倒了顾虑是什么。
  只要是个汉人,只要心里还热爱自己的故土,那就绝对不会允许异族的兵马出现在故土上,更不想看到自己的族人被异族人屠戮。
  鱼禾是汉人,心里热爱自己的故土,所以他能清楚的猜倒阴识的顾虑。
  但鱼禾没有点破,而是让阴识说出了他的顾虑,“你想说什么?”
  阴识面色凝重的道:“我想知道,主公以后会不会北征,会不会让我率领着兵马去屠戮我们汉人?”
  “会!”
  鱼禾没有犹豫,果断开口,“我不仅会北征,而且还会竭尽全力的去北征。只要有希望去争一争九鼎,我不会放弃。
  但我不会屠戮汉人。”
  阴识眉头紧锁着陷入了沉默。
  鱼禾郑重的提醒道:“你别忘了,我也是个汉人。我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屠戮我的族人。我以后率军北征,只涉及兵戈,绝对不涉及百姓。”
  阴识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开口。
  阴识担心鱼禾骗他。
  鱼禾看出了阴识不相信他,他沉吟了一下,道:“我给你三天时间,你骑着马,在我治下的七个县好好看看。
  看看我是如何对待治下的汉人的。”
  阴识看向鱼禾,不知道该说什么。
  鱼禾没有多言,只是摆了摆手,让吕嵩带着阴识去看一看治下的七县。
  该说的,他说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得阴识自己去看。
  鱼禾在自己治下的七县,推行的是自己人至上的理念。
  而七县中大部分百姓都是汉人。
  鱼禾不信,阴识看了七县百姓以后,还会怀疑他会做出屠戮汉家百姓的事情。
  阴识也没客气,起身告罪一声,出了楼船。
  吕嵩跟了上去。
  独留下了鱼禾一个人坐在船室内自斟自饮。
  招揽阴识一个人,已经让他费尽唇舌了,招揽其他人,那他还不得磨破嘴皮子。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以益州郡为起家的地盘。
  但他也没有办法。
  眼下只有小半个益州、交州等地,属于法外之地。
  剩下的还在大新掌控之中。
  大新虽然有些乱象,但是推翻大新的大势还没形成。
  他在益州和交州外起家,那就是找虐。
  王莽一记重拳过来,他就得灰飞烟灭。
  而益州和交州两州中,交州被邓让稳稳的占着,王莽都当没有交州这片地方,任由邓让在交州当土皇帝,他能拿邓让如何?
  所以最后剩下的只有益州。
  准确的说,是益州的益州郡。
  因为只有这一片地方好图谋,风险最小。
  像是巴郡、蜀郡等地,虽然被冯茂搞的怨声载道的,很适合造反。
  但是在巴郡、蜀郡等地造反,并不长远。
  因为廉丹随后会携二十万大军南下。
  就他这点家底,还不够廉丹一顿揍的。
  所以他只能以益州郡为起家的地方。
  “哎……”
  鱼禾长长的叹了口气,吩咐侍卫将船划回了滇池城。
  阴识去巡视七县了,他也不需要继续再在滇池上带着。
  腊月天,益州郡虽说没有北方冷,也不见冰雪,但是滇池四面山谷透出来的冷风,也怪冷的。
  回到了滇池城的太守府。
  鱼禾吩咐人取了一张卧榻,往太守府内的小兽园一放,躺在上面一边喝着水果汁,一边欣赏起了小兽园里的动物。
  小兽园里养了一群滇金丝猴。
  整日里在树枝上晃荡,看着又可爱又滑稽。
  鱼禾心里不痛快的时候,喜欢从它们身上找点乐趣。
第273章
阴识归心
  滇金丝猴,放在后世,那是判刑级的保护动物。
  放在大新,那就是脑袋圆、身子粗的观赏物。
  偶尔有大鹰飞过,会抓走攀着枝头嬉戏的小猴子。
  西南的大鹰,最喜欢吃小猴子。
  鱼禾眼睁睁的看着一头大鹰叼走了小猴子,却无动于衷。
  他躺在小兽园外,像是一条咸鱼,动都懒得动。
  一直到两天半后,他才重新提起了斗志。
  阴识在鱼禾治下的七县巡视了一圈后,回到了太守府,就单膝跪倒在鱼禾面前。
  阴识在七县巡视了一圈,彻底打消了心里的顾虑。
  鱼禾在七县内推行的自己人至上的政令,让他彻底明白了,鱼禾绝对不会对汉人痛下毒手。
  不仅如此,鱼禾还会将汉人的地位拔高。
  这样的人,阴识愿意为他效力。
  “阴识愿为主公效力,只求主公对外宣称,卑职是阴氏弃子。”
  鱼禾瞧着阴识那双黑眼圈,略微愣了一下,明白了阴识的心思。
  阴识不愿意让阴氏族人迁到益州郡,又不想因为投了他,为家里惹上麻烦,所以阴识取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那就是自逐出阴氏。
  从此不再是阴氏子弟。
  他往后所作的一切,无论对错,跟阴氏都没关系。
  这种法子,放在以后,根本行不通。
  但是在两汉、三国时期,却十分寻常。
  各地豪强为了维护自己家里的富贵荣华,会在乱象初显的时候,将家中优秀的子弟拆分开,分派到不同人麾下,充任将军、谋士等。
  并且会一心一意的辅佐主公,绝不会因为亲族关系,给对手放水。
  人们常说的各为其主,就是这么来的。
  各个造反的首领,为了招揽到足够的人才,也默认了他们这种做法。
  即便是以后登临大位,也不会去翻这种旧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