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581


原来一切都是阴谋!
自己看见书信后就急着赶往嘉定面白伸冤,结果没想到这竟然是阮福映的阴谋!
而且现在他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已经说不清了,一国之王,东定王阮侣被他吓得逃往了归仁,从古至今,也没有这么可笑的乌龙了吧?
范文参估计,北平王也很快就会知道他投敌的消息,而且很可能会相信,因为东定王阮侣肯定不会说自己是从嘉定城逃跑的,一定会说是他范文参投敌,自己没办法之下才从嘉定城突围而出的。
看来为今之计,只有守住这嘉定城,等到北平王兵临城下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他范文参的忠心的!
正叹气间,亲信族弟范文任从外面走了进来,“太傅,我已经严令各军,有敢私下传播城外荒唐之言的,定斩不饶,还命该奇陈将军组织了一批铜锣大鼓不停敲打,那些贼人声音再大,也超不过铜锣大鼓之声!”
范文参点了点头,目前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以严刑峻法压制军中的议论纷纷了,嘉定城中的豪族士绅们的心乱不乱,范文参不在乎,只要军队不乱就行。
阮福映此来号称十万,但范文参精心计算过了,阮福映不过有本部军马一万余,昆仑海匪何喜文部五六千,富浪沙佣兵数千,那个号称以一敌十的西贡侯叶束武叶氏军队数千,加起来能打的不过两万人。
而他手中还有一万五大军可用,嘉定城又是这样的坚城,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他范文参固守坚城,城外阮福映军与他相当,只要自己稳守,阮福映就攻不下嘉定。
嘉定城北,一个叫同池的小镇子旁,叶开骑着一匹马立在一个山包上,用望远镜俯瞰整个嘉定城。
现在的嘉定实际上并不大,因为后世的胡志明市是嘉定—西贡联合城市发展而来的,现在的嘉定城,就是个挨着西贡河修建的中型城市,面积还没有后世五分之一大。
不过虽然小,但确实是一座坚城,城防坚固就不说了,穿城而过、水量极为丰富的西贡河,又为嘉定城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除了西贡河以外,其他地方也是水网密集,不靠西贡河这边的嘉定城外,更是人为弄出了一大片沼泽地,根本无法通过大军。
而且这里是热带地区,你既不能指望西贡河结冰,也不可能将之填平。
要知道在后世,涨潮的时候,两万吨的巨轮可是能直接开进胡志明市市区的,这条大河,就是嘉定的天险!
西贡河两岸,所谓嘉定城,实际上由两个互相独立的城堡组成。
西贡河东岸,大约在后世胡志明纪念馆的这一片,就是如今的嘉定主城区,范文参的大营也设在这里。
西贡河西岸,还有一个名为安庆堡的小型城堡,城堡是西式的,有些类似棱堡。
这个城堡背靠西贡河,正好在卡在了水路要冲之处,需要防守的面积小,又有小船可以交通嘉定城堡。
而嘉定城和安庆堡又架有大炮四五十门,用来封锁西贡河,绝对的易守难攻!
要是按照现在的攻城套路,就是把自己和阮福映这两万人都砸进去,也不一定能攻的下安庆堡。
更让叶开无语的是,这个安庆堡还是阮福映手下的法国雇佣军帮助修建的,不然就以西山朝的手艺,是修建不了这样的近似欧洲棱堡的玩意的。
还有西贡河两岸的大炮,也特么是从阮福映那艘被西山朝俘虏的三级战列舰上拆下来的。
这阮小强,可真是个跟常校长一样的敌之后勤部长啊,两人还都喜欢进行虚假的微操,可以!
而要是安庆堡都攻不下,那就更别指望能攻下嘉定城了,攻不下嘉定城,等到西山朝派兵前来,那乐子就大了,妥妥的中心开花啊!前后夹击两开花,叶开和阮福映就是死路一条!
虽然现在阮惠病重,但西山朝还有其他将领,比如陈光耀、武文勇、武廷秀等人,他们号称西山七虎将,也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
呃,阮福映有嘉定五虎将,西山朝就有西山七虎将,玛德,越南这帮家伙是不是三国演义或者隋唐英雄传看多了?
同样,历史上的阮福映就是在安庆堡下吃了大亏,激战十余日,始终不能攻陷安庆堡。
等到阮福映士气低迷、军心疲敝的时候,范文参亲率三千精锐从嘉定城渡河而过,与安庆堡中的守军夹击阮福映。
阮小强顿时大败,西山朝的军队都已经快把他的禁卫给打垮了,差点就要活捉这位未来的嘉隆皇帝的时候,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要知道,阮福映这个小强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正要全军覆灭的关键时刻,阮福映的二妹夫,福禄嘉柔公主阮氏玉瑜的驸马,叶开的连襟,悍将怀国公武性,突然率四千精锐赶到!
这位本来是去帮阮福映清扫周边西山朝势力的,结果不早不晚,正好在阮福映最危险的时候回来了。
于是本来要中心开花阮福映的范文参,结果自己被两开花了,武性本来就是嘉定朝的猛将,他和黄奉德两人一里一外猛攻范文参,把范文参杀的丢盔卸甲,连嘉定城都回不了,只能选择跑路,于是阮小强死路逢生,顺利夺取嘉定。
不过这次,应该用不着这么惊险了,叶开仔细看了看地势,心中就有了计较。
历史上阮福映打不下来安庆堡,那是因为他仓皇从曼谷逃出,没有多少重武器,光靠人堆,怎么可能攻的下这种类似棱堡的安庆堡。
而现在叶开,他不但有炮,还有这个时代顶尖的炮兵,还有专打棱堡的臼炮,来个什么平行攻城法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棱堡这种东西,在欧洲都快过时三五十年了,哪个炮兵不会攻打棱堡,那就一定是不合格的。
等到攻下的安庆堡,解除了西贡河西岸炮台的威胁,叶开可以直接把他的战列舰开进西贡河。
第253章
大皇宫中的女中豪杰
曼谷,大皇宫,阿玛达林谒见厅,拉玛一世坐在王座上,一张方脸上古井无波,看不出喜怒。
已经跟他不合很久的弟弟二王素拉.辛哈那,今天竟然破天荒的也在。
三王阿努拉特韦、拉玛二世更如同哼哈二将一样,站在了拉玛一世身边。
至于原本皇宫中应有的侍卫和宫女,都被赶得远远的,因为今天要讨论的事情,属于却克里家族的绝密,就连拉玛二世的母亲阿玛林王后和拉玛一世的宠妃万妃,都没有资格知道。
在这四个暹罗大王对面,站着一个用手托住稍显凸起腹部,脸上不但没有一点害怕,反倒有几分跃跃欲试的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叶开老婆,阮福映的小妹,阮氏玉琬。
现今的曼谷,阮福映跑路了,原本他还有个弟弟通化郡王阮福晪,但也在前年病死了,整个阮家王室的男丁,就只剩下了九岁的阮福景。
不过一个九岁的孩子能知道什么?拉玛一世有火也不好找一个小孩子发啊!
就在一群阮家女人六神无主,甚至准备自杀的时候,阮氏玉琬站了出来,她主动要求前往大皇宫面见拉玛一世,顿时就成了阮家的主心骨。
“你这妇人,好不晓事,你兄长托庇与我大暹罗国,你丈夫乃是我暹罗国之銮爵,面见拉玛铁菩提陛下,怎敢不跪?”
拉玛一世和二王素拉.辛哈那没有什么表示,因为他们是长辈,但身为平辈的拉玛二世就是一声怒吼,不过他也是出于好意,不希望阮氏玉琬激怒了父亲拉玛一世。
阮氏玉琬闻言不但不跪,还把头昂起了几分,她带着几分刚强的姿态托着自己的肚子。
“我听闻佛陀曾说众生平等,圣罗摩王更是宽宏大度,何曾需要一个身怀六甲的妇人跪拜以彰威权?”
拉玛二世脸颊一抽,你特么才刚显怀,身怀六甲个毛线啊!
进了大皇宫不行跪拜之礼,胆子还真足,要知道现在的泰国可是玩奴隶制的,一般人面见拉玛一世别说跪拜了,没有允许,连拉玛一世的脸都不准看的,直视国王如同行刺!
拉玛就是罗摩的泰国音译,罗摩衍那代表着神之化身,代表着神之最理想的君主,进行的最理想的统治,泰国王室的圣旨就是以圣罗摩王、神罗摩王作为开头的。
听着阮氏玉琬的强词夺理,拉玛二世摇了摇头,“我暹罗行的是上座部佛教,非是中原之北传佛教,并不讲究众生平等,不可妄言!”
阮氏玉琬轻轻摇了摇头,“不管是北传佛的渡人,还是南传佛的自渡,都是讲善、行善的,小女子身怀六甲,丈夫远行,兄长不在,昭六书殿下要我跪,那我就跪吧!”
说完就要往地上跪下去,这回轮到拉玛一世脸颊抽抽了,四个大男人,四个暹罗国内的顶级贵人,搞得好像非要一个女子下跪一样,这成什么了?
拉玛一世轻轻的咳嗽了一声,身边的外甥、三王阿努拉特韦立刻就轻声说道:“阮氏女,不用跪了,来人,赐座!”
几个远远立在大门口的宫女连忙跑了过来,将一个大大的黄色棉垫铺到了地上。
阮氏玉琬现在倒是规矩了,她跪在蒲团上,郑重的行了一个五体投地大礼参拜。
“阮氏女,叶氏人,阮氏玉琬参见拉玛铁菩提陛下!”
拉玛一世眉头挑了挑,略略高看了阮氏玉琬一眼,不再把她当成一个寻常女子看待了!
开始不跪,乃是为了加强自身的气势,显得不畏威权,这会大礼参拜,既防止了把气氛搞得更僵,又显示出她是个知礼有德的女人,不过不管怎么样,拉玛一世的脸色总算好了点。
“阮氏女,我且问你,我暹罗国对你兄长如何?他今不辞而别是何道理?暹罗国对你夫君又如何?他竟敢行舟师与梭桃邑外,形同叛逆,这又是何故?”
等到阮氏玉琬直起身,早就不耐烦的二王素拉.辛哈那,毫不客气的开口了。
不管是阮福映的悄悄跑路,还是叶开带着舰队把梭桃邑军港的广南人接走之事,都是却克里家族乃至暹罗王国所不能接受的。
“暹罗国和一世王陛下,对我兄长有活命之恩,我阮家能有一块栖身之地,皆是一世王陛下宽宏大量!
对我夫君,一世王陛下赐田赐爵,还出兵助我夺下北大年之地,也是恩宠无双!”
“既然如此!何故反叛?”素拉.辛哈那冷笑一声,脸上浮起了淡淡的怒气。
“回禀殿下,暹罗对我阮家有大恩,但并非我阮家之主公,何出反叛之言?
更何况,我阮家虽得一世王陛下恩遇,但这三年来,我广南勇士已有上千身埋暹罗之地,至今尚有四千人为一世王陛下防御缅人,我们也非是有恩不报之人。
至于我夫君,泰北之战他亲冒矢石,数次以一击十,陷清莱,解昭六书殿下之危,族中从弟都战死数十,自身更受刀伤十数处,奋不顾身报与君王,何曾有背叛之意?
如今叶家之四国之地,属于唐人,也属于泰人,我夫君宁愿从婆罗洲、爪哇岛,甚至清国拉人,也从未召唤过暹罗境内的唐人,这片心,二王殿下可曾体会?”
“牙尖嘴利!不管你如何说,你兄长不辞而别是为无信,一世王如此大恩,岂可不告而走?
既然你说你夫君从未背叛,那就还是暹罗之臣,我即刻手书令旨一封,召他回曼谷,你说他来还是不来?”
素拉.辛哈那愤怒挥了挥手,衣袖打在袍服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阮氏玉琬也毫不示弱的看着素拉.辛哈那,“二王殿下,我兄我夫乃是感念一世王大恩无以为报,才为暹罗出生入死,今日他们既以远去,殿下又何苦咄咄相逼?今日尚且有恩义在,非要日后成仇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