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581


自然的,李正林一看就入了迷,被这不同于广州城的新木偶戏给深深吸引住了。
但刚刚正看到关键处,结果就被关成林和尚维昇给拉来见叶开,这会人带到了,他当然坐不住了。
“行吧!表兄喜欢这水上木偶戏,那你就先去看吧!”
“那好!大王我就先去看了!”
李正林一听叶开让他走,立即欢喜的站了起来,稍微弯了弯腰,就准备出去。
“李大监!”叶开喊了一句门外的老太监。
“奴婢在!”
“我表兄不擅骑马,你找一顶软轿送他过去,然后准备一个水上木偶戏的班子,等到表兄回天朝时带去,让我阿舅和外祖公也看一看!”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关成林已经麻木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回去就奏请总督大人,把这李正林给弄到总督府的幕僚中来,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要有叶大王的这个表哥在,就不怕他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了。
送走了李正林,叶开才看向了关成林,他当然是故意晾一晾关成林的,不把他以及他背后福康安乃至乾隆急的双脚跳,怎么取更大的利润呢?
是的,叶开实际上已经决定去一趟北京城了,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没钱了。
没看错,掌握着几百万生民的叶大王,彻底没钱了!
工业化可真他娘的是个吞金兽啊,曾祖父义信公的积存,从南洋四州收的赋税,还有复兴公司赚的大部分钱,基本都投到这里边了,整整六百万两白银的预算砸下去,现在连个水花都没冒。
缺钱缺的甚至把叶开逼到都想过是不是现在就去直接去进攻满清,或者驾着大帆船去广州和江南抢一把的打算了,但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一是现在北越刚刚平定,阮惠还没有剿灭,这狗东西虽然两次都被叶开击败,但毕竟是越南历史上少有的名将。
据说他在中圻又招募了五万大军,还把顺化皇城的金器都卖光了,砸锅卖铁的请了葡萄牙教官和炮队,准备跟叶开再打一次天王山之战。
二是他要真北上去抢劫了,这特么不就在中土民间,坐实了他是一个外国侵略者的身份了嘛!
披上了这么一层皮,还想光复华夏?除非彻底学没入关前的满人那样,杀得山河变色,人口锐减一半。
但这个,说实话吧,叶大王虽然现在已经是脸厚心黑的厚黑学嫡系传人了,但仍然达不到奴儿哈赤父子那种灭绝人性的地步。
让他把现今的中国四万万先人杀掉一半,再来成就他的帝业,他下不了手。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现在的满清乾隆时期,跟当年大明的崇祯年间是不一样的。
甚至比尚能维持的天启年间都要好得多,正要比起来的话,大约等于明朝历史上的万历中后期。
而万历中后期,明军的战斗力可还是相当不错的,李如松、麻贵、刘铤、杜松这些人都是悍将,兵卒也还能战,卫所制度也没有完全腐坏。
现在的清朝也一样,福康安、杨遇春、朱射斗都是名将,军事水准并不低。
燧发枪,青铜炮,连珠火铳这些东西对于满清来说,也还不算陌生。
乾隆为了他十全武功下令组建的八旗健锐营,也还要算东亚一带少有的强兵。
历史上两年后,英国人唆使那些后世被吹上天的廓尔喀人入侵西藏,福康安也还能组织起一支精锐部队,一路反推到加德满都城下,迫使尼泊尔人磕头认错。
这说明,满清的整体军事水准虽然在飞速的下滑,但其中的精锐,还是保持着非常不错的战斗力。
在全国范围选一选,人数怎么也能有两三万,比叶开这一万多人还是多一些的。
更何况当年的大明是在内有卖国奸商、农民起义、儒生空谈偷税误国扯后腿、崇祯不懂装懂瞎指挥,再加上外有小冰河天灾的情况下,才被满清得手。
现在我乾隆的手段比崇祯还是要强一点的,手里的牌更远比那时候的崇祯多。
而且叶开这一万多精锐是全西式精锐,打一仗,火药的消耗量就海了去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工业化生产硝的能力,叶大王已经把全南洋和北越蝙蝠洞中的土都煮光了,又四处收购,才勉强凑够了可以打几场大仗的火药。
干阮惠有富余,打满清还少了点,如果没有洋枪洋炮,直接玩冷兵器的话,叶大王又没那么多的人可以消耗。
所以还是得忍一忍,一定要忍到北越的工业化基本完成,白莲教大起义已经即将发动的时刻,那时候,才是恢复华夏的最好时机。
而要推进北越的工业化,安抚满清,从满清吸血就是必要的了,要安乾隆的心,打消他的疑虑,就还真得自己出马了。
虽然有一定危险性,但叶开想了一想,危险应该不是很大,他可不是吴尚贤那样的小角色,而是手握几万精锐的一国之主。
他这些天,故意把大表兄李正林捧得高高的,为得是什么,不就是给满清一个人质吗?不就是为了打消福康安乃至乾隆的戒心嘛。
至于汉人的身份,叶开也决定捅出去,他相信,对比起一个汉人身份,乾隆一定比他更希望叶开北上,好成全他的千古一帝,十全武功。
而且无端扣押乃是杀害一位亲自进京的藩国之主,乾隆应该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这样的事,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太宗、明成祖这样的千古狠人,也要掂量一二吧?脸还要不要了,其他国家会怎么看?
还有今天,叶开命令尚维昇把关成林找来,就是为了再给自己加一把筹码的。
阮惠这个狗东西这些天可没少往北越派探子来搞事,北越的定身份能搞得这么大,其中也少不了阮惠的推波助澜。
就在刚刚范贵适来过了,南边义安省的广化府知府是他的学生,被范贵适说动,意图将整个广化府献给叶开。
结果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现在已经被阮惠派阮文禄困在了广化府城永禄。
现在北越基本平定了,自己也准备北上,是时候彻底解决阮惠这个不安全因素了!
叶开决定征发三万军队南下,跟阮惠再来一次硬碰硬,这也是他向尚维昇、关成林,还有他们背后的福康安展示肌肉的最好机会。
同合殿中,拉扯试探的事情还在继续,虽然在心里大致决定了要去一次北京,但叶开仍然还需要仔细评估之后才会去。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现在的身份肯定已经超过千金之子了,而且叶开也怕死啊,这么大的家业,要是被满清软禁甚至杀害了,可不划算。
要自己进京,乾隆乃至满清,肯定要拿出足够多的好处,多到可以让他冒险一试的地步!
“春台兄,尚总镇,这进京的好处,本王自然知晓,可是这其中的风险,两位替我考虑过了吗?
此去万里,路途遥远,本王会不会水土不服,路途染病?
安南基业草创,我走之后会不会有变?
况且我是汉人,还是前朝遗民,北京城的旗人王公对我是个什么态度?我去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此间种种,两位可曾盘算过?”
一连串的问题,直问的关成林额头起了几颗细密的汗珠。
要北上,可以啊!我提的这些条款,你给我好好做个回答,要是十全老头能发明诏,承诺保证我的安全,那去一趟也行!
不过,这些话,关成林一个区区广西候补知府可回答不了,当下他只能强笑了两声。
“大王多虑了,我们满人入关已然百五十年,早就是华夏之人了,世宗宪皇帝就曾言,‘我非狄夷,乃中国之人也’。
当今圣上治国,也早就满汉混一,一同视之了,汉人才学之士照样能得重用,满洲亲贵若有不法事,也难逃国法。
至于前朝遗民,大王你又不是前明宗室,就算是前明宗室,长沙郊外岷庄王后裔不也活的好好的嘛,还有当今一等延恩侯朱仪凤,还受皇命世奉明祀。
更有正黄旗汉军佐领、候补员外郎李来凤,其乃前明李晋王曾孙。
李晋王是何等人?两厥名王名动天下,定南武壮王,敬谨庄王都折损于他手。
这是何等的罪过!他后人真心归附后,不也高官厚禄?大王只是前朝遗民,又有何可担心的?
不瞒大王说,就是广州城的天地会党,号称反清复明的江湖豪客,下官也见得不少了,还有几位与下官相厚。
我大清有圣君在位,黎民安泰、四海混一、金瓯无缺,所谓反清复明不过自欺欺人罢了,大王诚心进京参拜,陛下高兴都还来不及,哪会有性命之忧?”
黎民安泰,安泰个毛,黎民安泰怎么几年后就会有那么大规模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
还满汉一家,满汉一家为啥要有满尚书?满汉一家敢让汉人不留着金钱鼠尾吗?
不过这家伙的嘴巴确实厉害,一时间竟然让叶大王也有些语塞了,思考了两分钟,叶大王轻轻摇了摇头。
“春台兄的话,本王是相信的,当今圣上的气度我也是知晓的,但怕就怕这圣君治下,仍然免不了有些胆大包天的奸臣!
我记得乾隆十六年,茂隆银矿的的矿主吴尚贤乃是前朝李晋王从人后裔,他上京缴纳课银,并带缅王玛哈祖进京朝贡,圣上自然欢喜,还赐下内府珍藏。
可离京后路过昆明时,却被云贵总督遏必达诬陷并扣押,最后活活饿死在了昆明大牢,有此旧事在,实在让人心有疑虑啊!”
这下轮到关成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事实摆在他面前,他总不能说是假的吧!
关成林只能站了起来,把一封书信递给了旁边伺候的李大监。
“这是一等嘉勇侯,两广总督福康安福大人亲手书信一封,他请下官转交给大王,福大人在圣上面前极为得宠,也是本朝的擎天白玉柱,有他作保,大王当可放心了!”
叶开接过李大监呈上来的书信,一手小楷,形体端正,字体饱满,要真是他亲手书写的话,这位十全老头的私生子书法还真不错。
仔细的看完了福康安的书信,叶开摇了摇头。
“福总督极力邀我北上,许诺的好处真让我这小邦之主垂涎三尺啊!不过一封书信,并不足以为凭!”
关成林在心里叹了口气,还真是有些头疼了,这叶大王咬死了这一点不放,那遏必达也确实该死,搞出这样的前车之鉴,也不怪人家担心。
头疼中的关成林感觉旁边坐着的尚维昇怪异的咳嗽了一声,抬头小心的一看,正座上的叶大王也正端起茶碗在喝茶,关成林赶紧往尚维昇这边偏了一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