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581


他们既是叶开从广南和广安带来的心腹,又是跟叶开一样的明之遗民,他们不吃香,谁还能吃香呢!
这吴仁静看着挺文静,名字也挺好,既仁义又安静,但实际上这家伙是一肚子的坏水,颇有贾诩贾文和的气质。
而且他还是叶开的大功臣,没有他搞出的裴氏春刺杀阮福映事件,这嘉定怎么弄,叶开还真不太好办。
“孤王欲将广安、广南中再分出一个广顺的想法你都知道了吧?还有平顺郡公转封定国公并建立定川国的事,你也说说看!”
吴仁静还没说话,叶开反倒噼里啪啦的问了起来,吴仁静脸色一肃。
“大王欲再分广顺省一事,臣认为非常合理,广南确实太大了,不利于治理,分出一个广顺,正合适!
至于平顺郡公转封定国公,以及建立定川国,臣认为宜早不宜迟,早处理,早安了某些人的心。”
叶开点了点头,他也认为定川国的事宜早不宜迟,做实验嘛,当然是要早点搞,及早实验,及早发现纰漏,改进并总结。
“但臣要为大王举荐一人,那陈文纪原是阮惠心腹,虽然有才,但也要看他是否尽心,臣举荐顺化富荣县人黎光定为广顺按察使兼顺化知府。
另外臣听闻大王有意拿下福建,臣举荐明乡人郑怀德为参军,随大军入闽。
郑怀德祖籍福州长乐,祖上曾是隆武朝兵部侍郎,在闽地颇有声望,可为大王安八闽士人之心。”
黎光定,郑怀德,叶开当然知道是谁,这两和吴仁静一起,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三人合称嘉定三子,其中郑怀德和吴仁静都是明乡人。
这吴仁静啊!还真和历史上记述的一模一样,有能力,也不贪,就是喜欢揽权!
他认为好的,认为有才能的,那就毫不避嫌的举荐,甚至多少有些任人唯亲的嫌疑。
历史上阮福映小鸡肚肠,没复国之前对吴仁静很是看中,几乎言听计从,但复国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找了个他贪污的由头,就把吴仁静打发回了老家,甚至在吴仁静死后,郑怀德为他奏请追赠谥号官爵,都被阮福映给拒绝了。
当然叶开不会这么小气,他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郑怀德素有干吏之称,何必千里迢迢的入闽,孤王可任命他为的广顺按察使兼顺化知府。
至于黎光定,让他到孤王身边来吧,兵部侍郎之位暂缺,让他做个兵部侍郎吧。”
这黎光定叶开一直觉得名字有些熟悉,就是想不起来为什么觉得熟悉,刚才吴仁静一说,他才想起来。
这位竟然是个徐霞客式的地理水利专家,历史上阮朝著名的,甚至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地理著作就是黎光定编纂的。
这样的标准事务官技术官僚,去做什么政务官嘛,先当个兵部侍郎,再带一批学子出来,帮助叶开把全中国的地理山川图形弄出来,老了再去义信大学教书多好。
叶开的话说完,吴仁静大喜的又跪下谢恩,郑怀德和黎光定做什么官,他其实不是特别在意。
他就觉得自己这两位好友是人才,想把他们推荐给叶开而已,其实他也觉得黎光定做兵部侍郎更合适一点。
。。。。。
八月十七,流花桥的绍武天子陵墓修缮完毕,叶开亲自上谥号为‘贞天应道明崇德毅睿武昭节达仁闵孝愍皇帝’,庙号为文宗。
并献上了三颗头颅作为牺牲祭祀,为首的就是那三爷,虽然他官职不算很高,但是姓爱新觉罗啊,是堂堂的黄带子,另外的两颗,就是大军统帅和琳与被直接砍死的德泰。
绍武皇帝的陵则称为定陵,祭祀完毕就是献俘仪式,千余复兴军精锐押解着数千满清俘虏穿城而过来到定陵,更加坚定了广东士绅跟这叶大王走的信心。
献俘完毕,叶开对他这个小朝廷,再次做了改动。
首先成立了陆海军都督府,将军队的指挥权,集中到了陆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大都督当然由叶开本人担任,这实际上是进一步将军权收紧。
此外,陆军的编制和规模做了扩编,国家的常备主力军称复兴军,由目前的三个师一万八千人的规模,增加到六个师三万六千人的规模,增加的三个师,则全部从两广和福建招募。
复兴军采用新式编制,分为第一军和第二军,各辖三个师,除开没有旅这一级的编制以外,军师团营连排班,与后世无异。
次一等的常备军则是汉儿效节军,分为南、北、中、左、右五军,每军定额六千人左右,共计三万人。
兵力来源就是南边的广南、广安、广顺、新州和兰芳等地的汉儿为军。
他们采取旧式的编制,也就是总兵、副将、参将、都司守备、千总、百总,以及对应的镇、协、营等编制,以后从湖广两江等地招募的非复兴军士兵,也会被归于汉儿效节军。
原先复兴军中,由法兰西、英吉利、乃至荷兰、奥地利等欧洲人组成的原复兴军第二师,被称作了归义军。
归义军单独成军,人数在三千人左右,其实就是比较可靠的雇佣兵。
第四部分的常规武力,就是叶开自己掌握的少年近卫军,将会在背嵬军和第一来复枪团之中再增加一个编制——镇抚教导军官团。
镇抚教导军官团全部采用各大军校和速成军官学院应届毕业生组成,他们分散开来就是维持纪律的镇抚兵,集中起来就是精锐的军官教导团。
现在背嵬军有七百人左右,第一来复枪团一千二百人,镇抚教导军官团预备大约招募一千人,这三千人的核心军队,就是叶开真正能亲自抓在手里的王牌。
而以上这总计七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力,就是叶开的主力了,其余各地镇守的军队,则会被称为镇军,按照用途分为驻军和类似武警的准军事组织汛兵。
海军则被分成北洋、南洋、新州三只舰队,北洋舰队是为北伐和控制朝鲜、日本等海域组建。
南洋负责东南沿海、新三广以及暹罗,也就是整个南海的安全。
新州舰队,则是为了以后与英国人的冲突而单独设立的,主要就是为了防备他们捣乱。
这样陆海军大都督府组建完毕,朝廷中兵部的职能就被大大削弱,变成了后世的PLA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以及总参谋部这样的机构。
以后的兵部没法直接指挥国家的常备军,也不能干预军官的任免,只能指挥镇军,以及作为后勤保障,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兵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以及一些官员能进入叶开组建的参谋军官团。
改组完毕,修整一段时间,就该北伐了!
第464章
施家大宗祠
福建,泉州府,晋江龙湖镇,此时天色已暗,不过好在临近中秋,天上挂着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就算不打火把,也能勉强看得清路。
几个把辫子盘在脖子上,胳膊绑着红布,手中腰刀藤牌上都有醒目红布条的汉子,带着十几个手拿燧发枪,头戴朱漆飞碟盔,身穿暗红罩甲的复兴军士兵,正朝着山包上一个建筑狂奔而去。
陈七仔跑在最前面,他就是龙湖镇的本地人,家里租了施家的七八亩地,缴着比田赋稍少一点的施侯大租,农闲时候再出海打点鱼,生活虽然苦,但也还勉强过得下去。
不过这人啊,就怕攀比,他本家的兄弟陈刀仔几个月前据说是被什么人买了命,死在了会城福州,至于什么英勇就义,那是没人信的,都说刀仔傻,稀里糊涂的就把命给丢了。
可前几天,陈刀仔的亲弟弟阿九跑了回来,还带来了一些大兵。
七仔隔得远远的看了一眼,原来那个媳妇都娶不上的阿九阔了,骑大马,穿新衣,连晋江城,南安城附近的洪门大佬,都要给阿九面子,喊他一声阿九老弟。
什么特么的阿九老弟,虽然是同宗,但七仔小时候可没少欺负身材瘦小的阿九,经常打得他满地乱爬。
阿九也远远的看见了七仔,还拿出一大把花花绿绿的广安糖果请他吃,说是他的喜糖,据说阿九在广安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光是陪嫁的上好水田都有四十亩。
七仔呆呆的站着,本该甜如蜜糖的糖果在他嘴里比柠檬还酸,他这时候才知道,阿九的哥哥刀仔死的多么的值!
刀仔进了广东叶大王的忠臣义士庙,还留了个男爵的爵位给老婆孩子,光是赐田就有三百亩。
刀仔的父母还得了上百亩的广安水田,父亲得了一个巡检的官。
就连阿九这样的,都有十五亩入账,他还靠着哥哥刀仔的名声,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
母胎单身二十五年的七仔坐不住了,他家兄弟七八个,除了大哥和二哥,其他的都单着呢!
因为家里兄弟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女子愿意嫁过来,所以哪怕七仔长得高高大大,身体壮的跟铁打的一样,照样只能跟一群光棍兄弟住在一起。
于是等到乡老和一个军官问谁敢为大军带路,攻下同安城的时候,陈七仔一下就嘣了起来!
老子也要良田大宅娶大户人家的小姐,老子要。。。他狠狠的一跺脚,老子要当官!
孙良仔跑的气喘吁吁的,他扶了扶自己的朱漆飞碟盔,拼劲了全力,才能跟得上前面那几个义民的脚步。
他们家现在可算是起来了,他老头子四叔已经得了个奉恩尉的爵位,最近又被陈甫同陈夫子召到衙门里面当起了户房的书办,这可是肥的流油的位子。
而孙良仔本人,则如愿的进入了复兴军,成为了人人羡慕的‘红衣兵’。
要知道复兴军总共也就扩编了三个师一万八千人,还是从广东广西和闽南三地招募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武学基础,不会用鸟枪,根本就进不去。
可是一但成为了复兴军士兵,那的待遇也是非常丰厚的,叶大王开不起高薪,但却能给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
哪怕是最基层的列兵,也能在入伍的时候得到十亩水田,退役后可以再得到十亩水田。
假如中途因伤或者其他原因的退役的,只要不是因为严重违反军纪被开除的,一般也会把剩下的十亩水田给你。
而且还有个隐形福利,那就是本人入伍征战,父母或者指定的兄弟可以从官服承租二十亩官田,这二十亩官田只用缴很低的田赋,非常划算。
叶开在夺取广东的时候,一共查抄了几百万亩广州驻防八旗和其他满清官员的田产,兵饷不够土地来凑,而且这些士兵肯定更加愿意要土地,这可是珠三角一年三熟的上好水田,有钱没权你买都买不到。
“官爷,就是那,那就是施家大祠堂!”陈七仔指着位于半山坡的硬歇山顶宫殿式建筑,红砖青瓦,在月光下看起来极为显目。
“里面有多少人?有多少枪炮?”
孙良仔赶紧靠过去低声问道,这个位于半山的施家大祠堂修的极为阔气,因为龙湖镇施家出了一个大人物,那就是攻灭台湾郑氏政权的靖海侯,海霹雳施琅。
“回官爷,这祠堂里有几个施家族人负责洒扫,另有十余水师绿营负责守卫,主要是看护靖海侯的神位与塑像。
那个几个负责洒扫的族人,都是施靖海的近支族人,每月只用来这里几日,却月月能拿一两三钱的饷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