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81


难怪一百多年后,刀术精湛的二十九军大刀队,还能把玩刺刀的日本人打的那么惨!
看来,面对着大多数是旧式军队的南洋土著,不能光靠刺刀了,打他们还是要注重燧发枪的优势,先用枪打掉他们的士气之后,刺刀才能上去打追击。
这样看来,还好那些白皮把叶开的刺刀术看成是‘舞蹈’了,这可是他以后对付白皮军队的法宝,一定不能外传!
第五十六章
拉玛一世的小目标
清迈府,这个后世泰国的第一大府和第二大城市现在并不繁华,因为整个十八世纪中,清迈都是泰国和缅甸两国的拉锯之地。
虽然滨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但居住的人并不多,年年的兵灾让很多人选择了逃离这里。
其实清迈现在还不能算作泰国的领土,统治这里的是兰纳王帕召嘎维腊。
他在前年也就是1782年,被拉玛一世封为清迈召勐,并臣服于泰国,但由于清迈能从缅甸人断断续续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取得独立,全是靠着吞武里大帝郑信和拉玛一世。
所以清迈虽然不能被看做泰国的一个府,但也不能看做藩属,它介于两者之间,只有很小一点点的自主权。
说起清迈的前身兰纳国,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说道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熟悉历史的中国人就都觉得似曾相识了,兰纳国以前被中国的中央政府称之为八百媳妇国!
清迈人不但和曼谷王朝的泰国人血统接近,还跟中国境内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接近,甚至他们更接近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两地的语言都差不多。
而实际上,泰民族就是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人不断南迁形成的。
在泰国,清迈人被称为北部泰人,曼谷人则被称为中部泰人,身居清迈的北部泰人因为里离西双版纳近,所以语言等方面和傣族人更接近。
曼谷的中部泰人因为迁走的时间长、隔得较远,所以语言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当然后世泰国人是很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傣族人后裔的,因为他们觉得很没面子。
甚至泰国人还煞有介事的宣传自己出土了什么文物,证明泰人千百年来就生活在这里,他们不是中国傣族人的后裔,是本地土著云云。
实际上,他们是不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等到中国强大了,估计他们又会像拉玛一世自称郑信儿子那样,巴巴的跑过来说自己就是傣族人南迁的,就是中国人。
叶开穿着长筒靴子吃力的走着,从曼谷到清迈的路并不好走,雨林众多,地上也泥泞的很。
周围传来了大象的吼叫声,在中南半岛,大象有着崇高的地位,这种重达几吨的丛林巨兽,训练后是极为重要的战争武器和运输工具,当然丛林里行走更少不了它们。
因为大象可以轻易的茂密的密林中开辟一条道路,还能把周围的狼虫虎豹、蟒蛇鳄鱼吓得逃之夭夭,更可以负重而行运送货物。
叶开他们现在走的路,就是大象开辟出来的,而且它们还不像中原的牛马那样金贵,需要伺候,大象完全用不着。
饿了不需要什么精饲料,随便找些四处可见的水果就是,渴了它们自己就能找水喝,简直是最好的丛林伙伴。
叶开满脸不爽的盯着叶家子弟脑后的辫子,恨不得拿刀子把它们全给割了!
但这也是想想而已,他现在还没建立起绝对的权威,在这个马上就需要他们战场卖命的时刻,任何会影响稳定的措施都不应该出现,但等到这仗打完,不同意剪辫子的,就回北大年吃自己去吧!
不得不说人是有惯性的,哪怕是叶家这样已经在南洋繁衍了两百年的家族,都还是习惯性的受到了大陆的影响。
他们需要从大陆吸收新鲜血液,需要来自大陆不断的文化传递,他们需要与大陆上的族人有密切的联系!
人是有文化属性的,如果叶家断绝和大陆的联系,或者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很快就会被南洋土著同化的,因为北大年的土著可不是只有十来万,他们有上百万。
所以辫子这种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渐渐的出现在了北大年叶家子弟的头上,现在更是成为了南洋华人的标配。
除非你愿意融入当地当土著,不然就头上就得背着一条辫子,这样别人才是认为你是唐人,是清国人。
所以现在叶开要是提什么剪辫子的事,是要出大问题的!
哪怕他剪了辫子,叶福来都要用叶开要娶广南公主这样的理由来遮掩。
在南洋弄个小国家不难,难的是如何剪掉南洋华人的头上以及心理的辫子,让他们跟自己走到一起!
英坦山脉,这座位于清迈西边的山脉是清迈城的天然屏障,他对于泰国人的意义,不亚于阴山山脉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这条山脉要是被泰国人控制的话,他们就可以沿着山脉修建起一座座的堡垒城池,把缅甸人彻底挡在湄南河平原以外。
要是这座山脉被缅甸人控制的话,他们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容的从缅甸国内调集军队和物资,然后俯冲而下,冲进泰国人的家园烧杀抢掠。
历史上阿瑜陀耶城N次被围困,两次被攻破,就是因为这块西北的屏障不在泰国人手里。
拉玛一世穿着一身淡黄色的泰式长袍,凝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英坦峰,自从一百多年前被东吁王朝缅王莽应龙占领后,泰人就再也没有夺回过这里。
自己儿时的伙伴郑信之所以现在还被泰人铭记,就是因为他驱逐了缅人,将泰人从成为奴隶的边缘解救了出来!
而现在,他将要去完成吞武里大帝的也没有完成的事情,彻底夺取英坦山脉,并夺回周边的清莱、清盛,完成前所未有的伟业!
“父亲!帕召嘎维腊来了,越南将军阮文诚也在殿外求见!”拉玛一世发愣的时候,有些秃顶的王子伊刹罗颂吞走了进来,这位就是后来的拉玛二世。
英年早秃这种在别人看来有损威仪的事情,在佛教兴盛的泰国却不一样,特别是伊刹罗颂吞这种中间秃,两边只有一点点毛发的秃顶,被认为是与佛有缘,当然这也不排除是拉玛二世故意放出去给自己脸上贴金的。
“有缅甸人的消息吗?波道帕耶(缅王孟云)不可能对我们的行动一无所知的,可我们一直没找到缅人的主力,他们到底去哪了?”拉玛一世头也没回的问道。
此时在位的缅甸国王孟云,是贡榜王朝开创者、缅甸人驱逐孟族人的民族英雄—雍籍牙的第四子,贡榜王朝第六任国王,也是缅甸历史上著名的有为之君。
所以拉玛一世才觉得有些不对劲,英坦山脉对于缅甸人同样重要,没有英坦山脉他们就得由攻变守。
历来失去英坦山脉就是缅人王朝走向衰落的标志,在拉玛一世看来,缅王孟云是不可能不管英坦山脉的。
“还没发现,不过英坦山虽然辽阔,但能走的道路只有那么几条,缅人就是想要搞什么突袭也瞒不过我们的,孩儿认为只要我们占领了清盛城,占据了山上的威漆堡要塞,缅人就算有什么诡计,那也无济于事了!”
“哦?那依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做?”拉玛一世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
拉玛二世沉吟了片刻,他的母亲是拉玛一世的结发妻子,但因为拉玛一世极度宠信万妃,导致他的母亲一直都没有得到王后的封号。
如果不是万妃没有子嗣的话,他这个王世子的位置都不一定稳固,他有点摸不透这个一直不是很满意他的父亲问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五十七章
父与子
“父亲!广南人阮文诚骁勇善战,儿子想要带着他们一起去攻击缅人修在英坦山上的堡垒,二王殿下也同意派出他的猛虎军协助!”
犹豫了良久,以后的拉玛二世伊刹罗颂吞,还是单膝跪地,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如拉玛一世需要收复清莱、清盛和占领英坦山脉,来证明自己远比郑信伟大一样,伊刹罗颂吞也需要一场功业来证明自己才是暹罗王最合适的继任者。
虽然他几岁起就跟着拉玛一世上过战场,但没有什么功绩能比得上收复沦陷二百年之清莱、清盛等地。
“你的叔叔也愿意支持你是吗?”方脸剑眉的拉玛一世眼神锐利了起来!
看着自己这个有点秃顶,看起来还非常显老的儿子,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已经是个成人,不再是以前那个跟在他身后的跟屁虫了!
“是的父亲,二王殿下也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我们不要去管缅甸人会出现在哪,只要拿回英坦山脉就可以了!”伊刹罗颂吞鼓起勇气和自己的父亲对视了起来。
二王殿下就是拉玛一世的弟弟,伊刹罗颂吞的叔叔,素拉?辛哈那。
按照泰国的传统,此时排在拉玛一世之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并不是勒腊王子伊刹罗颂吞,而是拥有二王头衔的素拉?辛哈那。
素拉.辛哈那是拉玛一世的一母同胞,早在拉玛一世还担任阿瑜陀耶王朝小军官的时候,小名叫汶玛的弟弟素拉?辛哈那就是拉玛一世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了。
他辅助着拉玛一世从一个只能管七八十人的小军官,成长为了吞武里大帝的左膀右臂。
甚至在1782年,拉玛一世决定从缅甸前线反戈一击夺取郑信王位的时候,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也是弟弟素拉?辛哈那。
而且当时监视他们的监军,郑信的儿子昭水王太子,就是素拉?辛哈那亲自斩杀的!
可以说,没有素拉?辛哈那,就没有拉玛一世的黄袍加身,这两兄弟的关系,实际上跟中国历史上的赵大赵二是一样的。
赵匡胤是借口北抗契丹发动的陈桥兵变,拉玛一世是被郑信派去远征广南发动的政变。
素拉?辛哈那也如同高粱河车神赵光义一样,趁机把自己的兄长送上了王座。
不过伊刹罗颂吞要比赵德芳幸运的多,因为素拉?辛哈那没有合格的继承人,而且他的身体不算太好,很可能活不过自己的哥哥拉玛一世(历史上就是没活过,拉玛一世在自己弟弟去世六年后才驾崩)。
所以素拉辛哈那一直是侄子伊刹罗颂吞最坚定的支持者。
“甚好!”拉玛一世淡淡的说了一句就赶紧转过头去了,轻微的呼吸声传来,转过身的拉玛一世似乎在自己的脸上摸了摸。
“不过英坦山对于我们泰人来说太重要了,我决定亲提大军前去,毕其功于一役,至于你,我的儿子,我需要你去北上去为我收回清莱府!”
“父亲!”伊刹罗颂吞陡然睁大了眼睛,作为一国之君的拉玛一世,是没有理由亲自率军去攻击英坦山上缅甸人要塞的,因为不管派谁去,收复英坦山的最大功劳,肯定是他这个暹罗国王的!
自己这么请求,还搬出了叔叔素拉?辛哈那,竟然还是被派去攻打清莱府,这算什么?
或许只有那个占巴塞女人万妃才是他的妻子,他一定还在希望着那个占巴塞女人能为他诞下子嗣!(很多书上只记载了万妃是老挝人,但综合拉玛一世两兄弟攻打占巴塞王国的时间与拉玛一世迎娶万妃的时间段比较吻合,故老虎认为万妃应该是占巴塞王萨亚古曼的妹妹或者女儿,甚至还有可能是萨亚古曼的妃子!)
“去吧!把帕召嘎维腊叫进来,广南人阮文诚我就不见了,你看着安排,不过黎文悦我得留在身边!”
拉玛一世又轻轻的转过身来了,脸上也是一脸的平静,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黎文悦、阮文诚,是阮福映派来助战的广南将领,他们一共带了五千人,全是身经百战的广南精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