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581


他们个个纹身刺青,手里拿着大刀火枪,眼尖的李清发现,其中竟然还有不少的线膛枪,很多还上好了刺刀。
“汪汪汪汪!”大街旁一个看着像是什么工厂的大门打开了,一群穿着整齐毛呢制服的大汉冲了出来,他们手里还牵着一种壮壮的,看着就很凶悍的短毛大狗!
“沃妮马的!阮老六,又是你个不要脸的,好啊!我说怎么没听见狗叫,原来你把西院的都给毒死了,那是老子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啊!”
从狗洞中偷人的几个壮汉被拉了出来,虎头大汉对着那群壮汉的领头者就是反反正正的一顿耳光,周围的人一拥而上,打的三四个壮汉惨叫连连。
“虎头哥!和联胜的人来了!”打了一小会,几个和联胜的壮汉都是口鼻来血哀嚎惨叫的时候,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夹杂着这个宏兴厂人的喊叫。
李清张大嘴巴向远处看去,大街的右边人喊狗叫,汹涌的人潮向洪流一样的向这边飚了过来。
领头的一个矮个子壮汉穿着一身看起来特别奇怪的全身甲,就好像是用一整块铁板打造的一样,他手里拿着一柄西洋双手斧,看起来既怪异又凶狠!壮汉身后,起码有上百人,拿着各式各样的自发火铳。
“尼玛的,褐贝斯长管,褐贝斯短管,冲锋滑膛枪,飞将军马枪,复兴1796线膛枪,还有米宁这种老古董,咦这是什么?”
一个随从嘴里叨叨的念着,突然指着几个人抱着的短短炮筒子不认识了,李清看了一眼嘴角一抽,那是小王爷炮,还没组装好呢!
“轰隆隆!”一阵铁轮子压在石板上的声音传来,几个人都抬头看去,随即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是由几个人推着的带炮车青铜三磅炮。
咕咚!李清咽了口口水,这样三磅青铜炮他们也有,但那都是各号的宝贝疙瘩,战事不紧急的时候都是放在牛车上载着走的,可舍不得这么推着在碎石块上跑。
以前只知道明军火力很强,一个团(协)都配备有十几门炮,但现在李清发现自己还是低估明军的阔气了,连特么一个开工厂的都能有炮。
“这复兴皇爷,不会是因为这个事才往南京应天府跑的吧?”
脸上有着指印的随无意间发现了华点,叶大皇帝隔空点了二十四个赞!
禁了枪炮吧,怕他们下了南洋去送菜,可不禁枪炮吧,很多东西叶大皇帝就不好控制了,所以他干脆经常在南京居住。
几个人想东想西的时候,双方的人流已经快撞到了一起,打老了仗的李清已经看准了几个可以充当掩体的地方,只等他们打起来,就立即过去躲避,枪炮可不长眼,这都动用三磅炮了,还不得把这条街给轰烂啊!
“立定!列队!”两边的领头人都嚎叫了起来,就在隔着一两米的地方,双方迅速摆好了阵势。
三排横阵拿着滑膛枪的线列步兵在前,两侧是已经组装好的小王爷炮,三磅青铜炮也已经装填完毕摆在了横阵后面。
李清眨了眨眼睛,这队形,这气势,这列阵的速度,好像………好像比在卫辉府打垮他们的清狗新八旗兵还要严整一点,这真是什么街坊?不是复兴军假扮的?
“你他妈的和联胜啊!你们是真不要脸啊!缺女工,你们不会自己去招吗?三天两头的来我这偷人,能有点出息吗?当我们宏兴堂,我们沙河街坊是瞎子不成?”
声音尖利的虎头大哥一下跳到一块大石头上,张牙舞爪的大骂了起来!
原来这宏兴纺织厂是沙河的街坊们开的,参加过广州举义之后,沙河的乡亲们可阔了,当官得爵的就有十几人,大家还合资建了个宏兴纺织厂,当然也按照洪门的规矩成立了洪门宏兴堂,孙良仔的父亲四叔成了堂主。
“你们他妈的宏兴才是不要脸!你们就是群骗子,你们把各地的女工骗来,一天上五个时辰的班,才给人十个铜元,连码头上扛大包的都不如!
还不准人出工厂,陛下都下令不准限制工人自由,你们还他妈的阳奉阴违,韦虎头,你玛德敢打开厂门,比一比谁的待遇好吗?”
穿着板甲拿着双刃斧的矮个子叫做阮有义,他也不甘示弱的跳到了大石头上和虎头大哥头顶头,顶牛式的贴在了一起。
最近这两年纺织、皮革产业大规模的从广安转到了广东,因为广安的人口基数太小,招不到那么多合格的女工,用工成本非常高。
而广东就不一样了,他背靠着湖南、江西,甚至就是隔壁的广西都有大量的灵巧女工来源,所以阮有义等人的纺织工厂也只好向广州转移。
但广州人又非常抱团,他们又不得不跟混的不怎么如意的广州洪门联胜堂联合了起来,连工厂都改名为和联胜了。
但由于他们来得晚,熟练的女工都被广州本地纺织厂给垄断完了,而且这些家伙互相抱团,哪怕用不了那么多女工,也会关在厂房内,不给其他北上的工厂用。
所以后来阮有义等人没办法,只能选择了高薪来挖,当然挖不到的时候他们也会选择偷,今天就正好被人抓住了。
李清愕然的看着这一切,这么大的阵仗,他还以为是和联胜的大佬偷了宏兴堂堂主的老婆女儿呢!没想到竟然是因为几个女工?
这有什么好抢的?李清百思不得其解,这心灵手巧的女子还不到处都是?
现在这天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湖北、四川的女子多不胜数,就是他们襄阳白号就能拉出来十来万,至于动枪动炮的抢吗?
“各位女工听好了,陛下已经下令不准工厂限制女工自由了,我和联胜一个女工每日上工四个时辰,只要完成计数,就给十三个铜元,还管两顿饭,每五日必有一顿肉,你们可想好了!到底在哪划算!”
一个拿着铁皮喇叭的和联胜小弟,趁着双方对峙的机会,开始哇啦哇啦的做起了宣传。
“我丢你老母啊!”虎头大哥怒了,他们厂的女工一天干满五个时辰,计数达到后才会给十个铜元,达不到只有五个,还不管饭,伙食费一天两个铜元从薪水里面扣除,跟和联胜的条件完全没法比!
沙河的街坊们也愤怒了,这是在挖他们的肉啊!这些原本的苦哈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在朝着资本家的路上狂奔而去了。
宏兴厂有四五百女工,要是按照和联胜的搞法,一个月起码要多支出几百银元。
“做低佢!做低佢!”疯狂的喊叫声响起,沙河的街坊动了!
“抽买的马靠!”阮有义也用带着广安口音的广安汉话大叫了一声,身后的和联胜众人也一下就冲了出去!
李清一个恶狗扑食就窜到了他看好的掩体后面,他的几个随从也是如此,瞬间就找好了躲藏的地方,有两人还慌忙中头碰头撞到了一起。
可是,想象中的枪炮声并没有想起,两边嚎叫的时候,那二三十个拿火铳排着整齐队列的火铳线列步兵就退后了,冲上去打斗的人,全是拿着大刀长矛穿着盔甲再打。
李清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和联胜那个领头的会穿这么厚的盔甲,原来是要肉搏啊!
他现在正跟一个跟他穿着差不多盔甲拿着一柄大刀的人,在你一下我一下的对劈。
第524章
琉球来客
“外臣琉球国王尚温特使,少岭亲云上程复成,叩见大明大皇帝陛下!”
南京皇城应天殿中,戴黄冠、插银簪,穿着仿明制外藩官员朝服的琉球特使,正在叩见叶开。
“朕听说你是程念庵的孙子?”叶开挥手让这个准确来说是琉球王尚温密使的使臣起身。
程念庵就是程顺则,琉球历史上的五大圣人之一,祖籍福建,常年在大陆求学,祖孙三代都致力于在琉球传播汉文化。
他把大陆上的文学和科学知识不断带到琉球,还建立了明伦堂并制定官制,为琉球人铭记,后世的冲绳,程顺则的雕像四处都是。
“回大皇帝陛下!名护亲方(程顺则尊称)正是在下的祖父!”
程复成低着头回答到,一口福州官话说的很流利,就跟一个福州人没什么两样。
这时候的琉球和后世的冲绳还不一样,实际上就算是后世的冲绳,按照法理和二战战胜国的协议,琉球也应该回归中国的。
而现在的琉球,则更贴近中国,虽然在1609年萨摩藩就侵占了琉球国,在代表琉球华侨势力的闽人三十六姓战败,三司官郑迵战败被俘,后来被杀害后,琉球国就在实际上被萨摩藩岛津家给控制了。
但到了这几十年,事情又有了改变,刚去世不久的琉球三司官蔡温,巧妙利用萨摩藩忌惮害怕清朝的机会,在1743年基本肃清了琉球王国中的亲日派。
加上程顺则等人的大力传播汉文化,现在的琉球,虽然军事上还在萨摩藩的控制下,但国内的政治和文化氛围是亲近中国的。
蔡温、程顺则等人及其后裔实际上自视为在琉球的胡建人,而不是单纯的琉球的土人。
前几月,刚刚继位不久的琉球国王尚温听闻大明复兴,就起了利用大明的实力驱逐岛津家拿回大权的心思。
他当然想拿回大权,因为大明压根就不管他那一亩三分地的破事,只要他恭顺就行。
但岛津家被幕府整的都快当裤子了,这群穷鬼现在就是趴在琉球王尚家以及掌权的闽人三十六姓身上吸血的巨型虱子,迟早把他们的血吸干。
叶大皇爷使劲按了按自己的膝盖,他怕自己的兴奋,被下面那个还在絮絮叨叨哭诉着萨摩藩欺负琉球国种种事迹的程复成给看见了。
琉球王尚温,叶开熟啊!前世退役后他还专门去那霸旅游过,听过当地导游的介绍。
这个尚温是个短命鬼,现在才十三岁,五年后十八岁的他因为想要废除那霸久米村人,也就是传统的闽人三十六姓对于琉球王国官职的垄断而引发了骚乱。
骚乱后不久,他就莫名其妙的被因病去世了,而继任的琉球王尚成只有两岁,当了一年国王就也挂了。
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叶开可不是旧式的中国帝王,他是知道琉球的战略位置之重要的,而且现在琉球人大多还自认是中国之人,或者是中国之人的后裔,不趁机会拿下琉球进而把手伸进日本,还等什么时候?
捏住了琉球,那就相当于按住了岛津家的头,没有琉球的贸易,萨摩藩就等着破产吧!
到时候叶开轻轻拍两下岛津家的头夸他一句,他就会说‘谢爸爸赏’,你左右开弓猛扇他大嘴巴子,他就会说‘爸爸我错了!’
正愁该用个什么借口让北洋舰队去那霸乃至鹿儿岛走一趟的叶开,顿时就像挖到了‘金娃娃!’
当然,直接去统治琉球是有失身份的,因为这太丢份了,也会引起东亚各国特别是李氏朝鲜和德川幕府的警惕。
不过叶开有办法,阮氏梦刚被他生了第五子叶明景,他可以让这个小娃娃去做尚家的女婿,进而慢慢变成琉球的配王,再慢慢的变成琉球王,来个温水煮青蛙,把琉球王从姓尚的变成姓叶的。
赏赐了程复成一些金银和锦缎,接见就结束了,尚温现在还是个小孩子,不一定懂得了这么多,程复成的来晋见他的背后,一定是不甘被岛津家吸血的闽人三十六姓的主意。
而且这是第一次晋见,琉球虽小,那也是谋国,当然得小心点。
现在只是达成一个初步意见而已,而程复成能顺利晋见,还能得到赏赐,那就表示叶开是支持他们的。
“陛下!锦衣卫同知潘奕真子爵求见!”
叶开现在贴身侍从换成了陶澍,阿山已经是会安侯了,当然不能还把他当成以前那个书童用,李阿水堂堂的和义侯还掌管着近卫军的第一来复枪团,也不适合在跟在叶开身边。
于是叶大皇爷就把陶澍从岳麓书院调到了身边,人的名树的影,好好培养一下,陶澍绝对可以成为国之重臣的。
“陛下,两江、浙省、江西四省的土地清查已经完成,所有的田亩都已经造册,八成以上的乡绅地主都认同了陛下提出的包税制!”
潘奕真来了不久,阿山和李阿水也来了,三人联合递上了苏皖赣浙四省的土地清查登记的目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