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581


因为陕甘等地的民族矛盾在清代一直很尖锐,这两地方绿化的很快,颇有蝗虫漫山遍野之势。
而且满清这狗东西也在这挖了一个坑,他们从陕甘的招募了大量的丁壮扩充了八旗,而他们招手陕甘八旗的标准是多招汉,少招茴。
你娘的!本来这地方就因为茴汉矛盾不太平,现在之所以还能维持,那是因为现在陕甘汉人的实力还很强大。
特别是陕西,这个地方有点怪,虽然汉唐都过去千年了,但这个地方的人仍然还很有一种关中人的优越感。
论武的,民间的刀客现在已经有了雏形,陕北的马匪更是让蒙古人都头疼不已,他们都以关中汉子自居,武德还是很充沛的。
论文的,以关中学派为首的地主士绅鄙视程朱理学,还特别排外,晚清到民国时期,外地人去陕西做官往往做不长,因为他们会受到几乎所有人的排挤。
关中人虽然不怎么团结,但很排外,这也是现在天方教始终没能遍布关中的重要原因。
所以乾隆、嘉庆年间陕西还是大体平稳的,因为汉人的势力够大,但是现在,满清从陕甘,特别是陕西招走大量的民间丁壮和豪客进了八旗,汉人对天龙人的压制所带来的平衡,一下就被打破了。
叶开现在急啊,他为陕甘预备的李鋐、罗思举、桂涵三人组,还在平定四川追杀成都将军观城呢,还有川西北也未平定,根本抽不出手去管陕西的事。
加上白莲教堵在了叶开和陕西之间,他可不想看到等他打下了北京,击垮的满清和王聪儿后,陕西已经绿化一大半了,这玩意一旦生长起来了有多难清理,叶开在后世的新闻中可没少看。
所以他想了个招,白莲教不是拜无生老母吗?这不天生和天方教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吗?
要是白莲教能识趣退到陕西去,这不就是一石二鸟的好事嘛,先让王聪儿帮他把陕西给控制住,再清洗一遍,这多好!
等到全国平定了,有的是借口又把陕西给拿回来,甚至还可以把白莲教和王聪儿往更西边挤一挤。
多好的白莲教徒啊,简直就是叶大皇爷的‘伐木工’,凡是绿色的都给先砍伐了再说。
“你回去告诉王聪儿,要枪要炮我都给,还可以给你们个折扣,只要她让开道路让我北伐,汉儿不打汉儿嘛,一切都好商量!
对了,你们在淮北的那支马队,让王聪儿也留给我,我有大用!
而你,李清,只要能帮我把王聪儿和白莲教军弄去陕西,你想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你什么!”
多熟悉的画面啊!在叶开身边候着的李大监点了点头,那个曾经‘循循善诱’的叶大王又开始表演了。
第528章
这天下根本没法大同
河南省归德府夏邑县,石柳堌驿北沙河畔,王聪儿带着几个跟她一样身穿素衣,腰系红带,手提宝剑的女侍卫们在河边巡视着。
北沙河畔,正在准备春耕的农户看见这位白莲教总教师的身影,纷纷狂热的跪下开始山呼万岁。
叫一个女的万岁?河南人民表示,这很平常啦,一千多年前他们就叫过了,没什么新鲜的,说不定这中原大地又要出现一位女皇帝呢!
而且他们也还挺希望王聪儿能再成一个女皇帝的,因为王聪儿给他们分了地,虽然好像地有点少,还要出丁去当兵才有地,但总比以前当佃户好了不是?
不过王聪儿的眉头却一直是皱着的,几年前王聪儿所幻想的世界,就是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而且这个目标,她并不觉得很难达到。
因为这天下间那么多的田地,足够天下人吃饭穿衣了,还有那么多的地主豪绅,他们那么富!随便打下一两家来,就足够好多穷人吃上一辈子。
可当他真正掌了权之后,王聪儿才发现,这一切远不是那么回事。
就以她自己亲自掌控的大半个归德府为例,她控制的大半个归德府有丁口二百一二十余万,但耕地只有不足七百万亩,合计每人三亩多一点。
这要是在江南或者珠三角、红河三角洲还行,一家四口十几亩地绝对可以过得不错了。
但这是在河南,中原大地的土地经过几千年的耕种,肥力下降的很厉害,特别是归德府这种中原的边角地,亩产就更惨了,平均一亩地就一百多接近两百斤的亩产。
七百斤麦子,注意是麦子,不是七百斤面粉,就这么点粮食要养活一个人,一天两斤都不到,根本吃不饱!
这还是不交税,老天爷赏饭不来洪灾也不来旱灾,还要龙王爷给面子,黄河不发大水的完美条件下。
实际上现在的归德府民众,能一天有接近一斤的麦子,日子就算算过得不错的了,王聪儿以前觉得棚民苦,但现在看来,归德府的民人也好不到哪去。
“总教师,姚将军请您赶快回开封一趟,清狗又在黄河北边的陈桥、中栾等地集结,怀庆府的阳武县也有异动!”
一匹黄骠马,马背上是一个跑的气喘吁吁的骑兵,这是王聪儿在归德府,以及被白莲教军占据的亳州、宿州等地招募的一支淮上骑兵。
豫东南淮北这边,自康熙年间就有家家养马的习惯,八旗兵早年也在这里建了很多马场,清初还有大量的八旗兵驻扎,特别是夏邑县,曾经有夏邑七十二营之称。
康熙末年驻扎在这里八旗逐渐撤走后,他们留下的权力真空,就逐渐被各地的大小土豪给占据了。
他们入则为民,出则为盗,家家养马,人人骑术精湛,几十年后的太平天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威震天下的捻军和苗沛霖这样的大号军阀。
所以逐渐在战争中成长,已经有了丰富军事经验的王聪儿就在此地组建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骑兵队伍。
他们以本地乡绅大户彭、段、徐等大家族为主,分为两营,纪律严明,竟然将满清渗透到归德府北边的满蒙八旗打的丢盔卸甲。
九月,王聪儿等人和满清在卫辉府的一场大战,如果不是这支骑兵提前击垮了满清的骑兵,并在白莲教大军后撤时拼命掩护的话,白莲教绝对不可能只损失了千把人就全身而退的。
当然,叶大王也是看到了他们的战斗力,才起了收揽的心思。
。。。。
开封,原河南巡抚衙门,王聪儿刚刚赶到,但心情瞬间就不好了!
说是清军有异动,让他千里迢迢的赶回开封,但留守在这里的姚之富和徐天德等人却压根没在议事,他们正在巡抚衙门大摆筵席,划拳声,劝酒声,争吵声在巡抚衙门外都听得见。
这些原本就不是苦哈哈的白莲教传头教首们一旦掌了权,腐化的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这也是王聪儿往归德府躲的原因。
因为不单是占据豫东几个府的徐天德人迅速腐化,就连姚之富等人,也不愿意给下边的教众分田地同甘共苦了。
徐天德甚至占据河南府后,在洛阳自称天德王,大修王宫,大选秀女。
严格执行了王聪儿分田地命令的,只有她自己控制的归德,陈州两地。
“李三子是不是在南边过得太逍遥了?这大半年了,也没个信传回来,大家伙还等着他买来自发火铳跟清狗打仗呢!”醉醺醺的林开太端着一大碗酒喊道。
“回来了又能怎么样?把地都分给泥腿子了,下面的兄弟谁还肯跟着咱们干,咱老子提着刀子杀清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得点田土留给后人,娶个女子传宗接代吗?
姚将军,总教师要是来了,你可得帮咱们好好说一说,她那种搞法,谁还跟着咱们打天下?”
又一个醉醺醺的声音响起,是那个被王聪儿抽过一鞭子的王三槐。
门外的王聪儿,一张俏脸气得雪白,卫辉府一战为何失败,甚至为何白莲教军一直在黄河北岸立不住脚,除了满清把各地士绅都组织起来反对他们以外,就是白莲教的首领们进了开封、洛阳这样的大城市后迅速的腐化了。
上面的建王宫,选秀女,下面的就霸大宅子娶小老婆,基层士兵呢,则因为不满上层将利益占了大半,借着反对王聪儿平均土地的借口闹情绪。
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就是怪了!所以在卫辉府才会一败涂地,要是刚刚东出大山的白莲教军,就算满清全火器装备,也绝对做不到在先头几千人的接触战中,就直接把白莲教军打崩溃的!
“我们回归德府去!”王聪儿淡淡的说了一句,刚下马的她又翻身上马。
跟着女营侍卫们看着王聪儿的脸,也不敢问为什么,于是刚到的几十骑身穿素衣的女骑士们,又踏踏踏的骑着马往东南而去了!
。。。。
“你就是张问陶张船山?”叶开拿着一根小木棍,对着面前这个有些矮的书生的肩膀敲了一下。
“过来!过来!都来让朕敲一下,睡个午觉都不得安宁!”
叶开还挺委屈,刚想睡个午觉,结果皇城外的登闻鼓咚咚咚的就被敲响了。
按照规矩,敲了登闻鼓有理无理都要打一顿板子的,不过叶开饶了他们一回,用一根小棍子敲了敲肩膀就算完事了。
敲鼓的几个书生都是四川人,领头的就是这个张问陶,此君是四川遂宁人,清代的四川三才子之首。
他们家最让人称奇的是三兄弟三妯娌诗人,也就是张问陶及其兄问安、弟问莱、嫂陈慧殊、妻林韵徵、弟妇杨古雪都是著名诗人。
不光是张问陶来了,他弟弟张问莱,以及四川三才子之一戏剧家李调元的儿子和孙子都来了,其中张问莱在浙江为官,是宁波鄞县的主薄。
他们是来为为四川士子请愿的,因为光复二年的这场恩科,竟然没有四川士子的份!
川省还未彻底平定,叶开根本就没有安排关于川省官帽子的考试,加上考题有了变化,算学和中国地理还好说,几何、物理和简单的国外地理与化学知识,直接就把一票四川学子给搞懵了,压根没法考啊!
第529章
大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张问陶今年三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其实他还得感谢叶开,没有叶开派何喜文入川的话,去年他父亲张顾鉴去年就该因意外去世,他如今也得在家守孝。
但由于叶开的蝴蝶翅膀扇了一下,张顾鉴还活得好好的没出意外,张问陶于是就有机会跟同窗友人士子几十人南下应天来应试。
张问陶的弟弟张问莱脸色有些尴尬,其实闹出这个乌龙的主要责任在他。
他自觉摸清了叶开本地人当本地官的路数,急不可耐的就招呼兄长赶紧南下,想赶上复兴二年的这科恩科,为此他连宁波鄞县主薄的官都辞了,就想着通过恩科,早点回老家四川去当官,怎么也要当个知县吧。
结果他兄长张问陶刚收到信,这边的政策就变了,今年恩科没四川的份!
古代的通讯条件可不是一般的差,张问莱第二封信送到的时候,张问陶早就出发了,于是就造成几十个四川士子几千里顺江而下,长途跋涉两个多月,结果无试可考的乌龙。
“陛下竟然知道草民?草民正是张问陶!”张问陶相当惊喜,皇帝老子都听过他的名字了,这表示什么?这是声望达于君王前啊!高官厚禄还有跑?
“当然听过,你是川人中的大才子嘛!”叶开点点头,他不但听过,还知道的很详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