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581


现在我大清可是群龙无首啊!嘉庆爷的尸体都凉了,陈德也判了千刀万剐,只能日子到了就来个明正典刑,这会我大清已经没有了皇帝,不但是没了皇帝,连皇后都没有,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年二月薨了,新皇后还没来得及立呢!
不过虽说这会皇帝、皇后一个也没,但早起御门听政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六点钟,天刚亮,皇贵妃钮钴禄氏就带着十六岁的绵宁颠颠的到太和门来听政了。
本来他们该去守孝的,可叶逆都要兵临城下了,那也只能事急从权吧。
皇次子绵宁今年十六岁,去年成的亲,已经算是成人了,而且也没人跟他抢位置,因为只有他是已经去世的皇后喜塔腊氏生的,虽然我大清在继承人上,不是特别看重嫡庶排序,但基本的规矩还是讲的。
只不过今天这个御门听政看起来有点惨啊!清一水的满蒙臣子,汉臣不足原本的一半。
因为自从我嘉庆被一个厨子捅了个透心凉以来,本来就不看好我大清前途的汉臣更是彻底的死了心,就这么两天,化妆成仆役、家丁甚至商贩出城的汉员不计其数。
连吴省钦,吴省兰兄弟,这样当过和珅老师,在大清得了大大好处的都跑了!
“当然是真的,我家的包衣把马都跑死了赶来报的信,叶逆水师几十艘战舰堆满了大沽口,陆师的先锋估计已经过了静海,说不定都到通州了!”
礼亲王昭梿是刚从河南淇县大营赶回来的,所以知道点外边的事。
“这……!那大沽口三座炮台,有二三十门泰西大炮,那些英夷不是说万无一失吗?怎么这么快就被攻陷了?”
皇贵妃钮钴禄氏的父亲,礼部满尚书钮钴禄.恭阿拉急了,女儿还没当上皇太后呢,这大清就要不行了吗?
“嗨!那再好的大炮,也要有人去操弄啊!大沽口七成炮手都是汉人,连吴省钦这样的都跑了,那些汉人炮手还不麻溜的投降?”
昭梿虽然领兵的本事没学到多少,但世道他算是看清了,真当人家肯为了一月二三两银子把命丢了?何况叶逆照样出的起这个价,还是汉人,他们干嘛不投降?
“不好了!不好了!”一群八旗亲贵正在咬牙切齿的骂一钱汉没气节呢,一个矮壮矮壮的家伙大呼小叫的就跑了进来。
谁这么晦气呢?大清早的喊不好了,众人鼻子都气歪了,回头一看,得,来得是黄带子宗室爱新觉罗.禄康,这位爷就是个混人,连祖宗都能弄错的混人,你跟他说规矩那等于白说。
气喘吁吁的禄康手里攥着一大把写了字的白纸,旁边的定亲王绵恩赶紧抽了一张细细的看了起来,结果一看之下,他脸直接绿了!
这叶逆!怎么就这么不要脸呢?
和珅和大人这些年苍老了不少,能不老嘛,练新军,造海船,样样都找他要钱,而且和大人也没法不给,因为大清朝要是没了,他这些钱也早晚是叶逆的。
不过既然出了钱,不待见他的嘉庆也嗝屁了,和大人的气势又起来了,他看见棉恩的脸都绿了,于是毫不客气的抽过定亲王手里的纸读了起来。
还没读完,和大人也无语了,这叶逆还真是无耻啊!都跟他有一比了。
这纸是叶逆找人弄进城的,不用说,这顺天府也特么的有内鬼,四门都紧闭了,这些玩意还能进城,肯定有城内的地头蛇配合。
纸上的内容就两条,一是要求满清放了刚刚刺杀了嘉庆的陈德,并且扬言说,陈德活,觉罗家就存,陈德死,溘城鸡犬不留!
第二条是限北京城的满大爷们五日内开城投降的,不但要投降,还不得损坏皇城禁宫一草一木,甚至连北京城的城门,也不许用巨石塞死。
而要是超过五日不降,或者毁坏了皇城建筑,那他们不但要破城灭族,还要去易县把我大清历代皇帝的陵墓都给掘了,那个叫什么刘崇礼的领兵官,公然宣称他要去当摸金校尉。
这都什么人啊!怎么这么不要脸呢?这是把我大清的亲贵们当成死人了啊!叶逆的军将人都还没来,就已经把四九城看成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众人都面面相觑的对望了一阵,这两条,没一条是好对付的,就说放了陈德吧,你要是不放,人家可说了溘城鸡犬不留的,在这的都清楚的很,这京城是不可能守得住的,人家甚至都不用打,只要切断供应,就能把这二三十万人活活饿死。
至于招河南的大军回来解围,别开玩笑了!不说从淇县跑到京城要跑多久,就说叶逆在黄河边肯定也没少摆队伍,到时候这边一跑,那边衔尾追击,本来就打不过,恐怕就不是回援,而是全军溃败。
可要是答应,嗯!答应个屁!要是答应了,基本也就宣告大清没了,刺杀了大清嘉庆皇帝的超级钦犯逆贼都能放,那我大清还能有个什么好下场?
这相当于把脸伸过去,给叶逆扇大嘴巴子,人心一准就得散了,基本就是个树倒猢狲散的局面。
倒是掘陵这个大家还不太担心,摸金校尉说的好听,但没有几个月想掘了一座帝皇陵墓那是不可能的!
下面的人如丧考妣,但御座上的绵宁竟然还有点兴奋,这个压根就没怎么接触过外面世界,以为全天下都跟他皇宫一个模样的道光爷,根本不觉得叶逆有多可怕,不就是火铳嘛,我道光经常玩,还是个高手呢!
“诸位臣工!叶逆如此猖狂,诸位有何妙策不妨说来听听!如今京城尚有三万大军,叶逆自大沽口数百里而来必然疲惫,何如以逸待劳,出其不意前去击破之?”
皇贵妃钮钴禄氏没说话,道光爷就双眼放光,他学着中刘玄德礼贤下士的模样开始问策问计。
妙策?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绵宁,能有对付叶逆的妙策还用你问?
真要有妙策,还能让叶逆打到京城来?你爹都被急的指望祖宗显灵了,有妙策他不用?
还以逸待劳,攻其不备击破之,你以为叶逆是什么乌合之众啊!能打得过,早就在北江边,在仙庾岭下把叶逆给干翻了!
好嘛,走了一个没主见求神问祖的,又来了个傻大胆,看来我大清药丸!
不管是满清自己的几个铁帽子王,还是王杰,董诰这样的汉人忠心臣子,人人脑海冒出的就只有这么个念头。
天下大势已经很明白了,不但叶逆大军凶猛,叶逆更是脸厚心黑的一代雄主,我大清这边,要么窝囊要么傻大胆,嘉庆和他儿子绵宁两绑一块也比不上叶逆一条腿,这大清还能有未来?
众人沉默了一会,还是垂垂老矣的王杰走了出来,王老爷子那是真的忠臣啊!他吃了大半辈子大清的俸禄,当过上书房总师傅,我嘉庆以父事之,危急时刻当然要为我大清考虑咯。
“皇贵妃,如今叶逆大军已自天津西进,朝廷精锐皆在河南,就京城这三几万军队,万万挡不住叶逆大兵。
为今之计只有在叶逆尚未围城的时候,出城而走,我大清本是渔猎骑射之民,漠南漠北各部又与我同气连枝,昔年元顺帝北奔虽然狼狈,但也让北元存续了几百年,如今不如暂退大漠缓缓图之。”
王杰的话,彻底撒开了所有的粉饰和伪装,直接点出了我大清现在面临的状况,跟昔年元朝一个样。
不,还不如元朝,人家是正牌蒙古人,黄金家族在草原上的号召力可比我大清强得多,而且如今的叶逆又比当年的朱洪武更加凶狠。
什么暂退大漠缓缓图之肯定是假的,满蒙加一块也就是两三百万人,拿什么来图几万万汉人?
就算能图,那也不知道是啥时候的事了,所以现在退到了大漠,那就别想再回来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条路,或许能给爱新觉罗家留点念想!
第551章
这是北清?
太和门,商议还在继续,这个时候了,谁也没把坐在正中的绵宁当回事,就连绵宁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他岳父正白旗满洲都统布彦达赉都被挤到边上去了,谁也不鸟绵宁这个连亲王衔都没弄到的毛头小子。
这些家伙就是故意的,因为绵宁一看就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让他继续说下去,搞不好真把大家弄到通州去打叶逆的朱盔红衣军,命还要不要辣?
下边王杰还在继续说,他是三朝老臣而且确实有点本事,至少比留在京城的这一票满洲废物亲贵强不少。
“目前河南军中,还有察哈尔都统和漠南各盟旗马队三万余,京城骁骑营和护军营还能选出两千骑射之众,多带枪炮多带火药铅子,只有要手里有家伙,就能自保。
叶逆起自天南,麾下虽有背嵬军和白鬼骑兵这样的精骑,但人数太少,往大漠里一洒根本就看不见,咱们手里有几万骑兵,怎么也有个北元的局面,守不住漠南就去漠北,漠北还守不住就去更远的卫拉特!”
“王尚书说得对,我的几个戈什哈骁勇果敢又熟悉京城到淇县大营的路,皇贵妃还是请您下一道懿旨吧,我让他们带去给阿桂公,让他点起大营的马队星夜赶回来!”
礼亲王昭梿摸了摸下巴说道,刚说完他又觉得好像留在京城也不安全,而且这么大的事,就几个戈什哈去传信,万一阿桂和勒保不信呢,于是他又赶紧摇了摇头,摸了摸都快破皮的大腿跟咬了咬牙。
“还是我亲自去吧!这会就走,一定把这几万马队给带回来!”
去淇县大营带马队的人有了,召集京城马队的任务就落到了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的头上了,他是漠南蒙古的地头蛇,既然准备要去当北清了,肯定不能没有他们的支持。
一桩桩一件件的安排了下去,你别说,到了这样的危急关头,平日里提笼架鸟听戏的八旗亲贵们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办事能力,谁该干什么,该带走什么都还安排的不错。
只是,十六岁的绵宁坐不住了,这是在干什么?这相当于把他好好的家当都给拆了啊!还是不管不顾的强拆,他是中国的天子,他不要做什么北清之主!
漠南漠北蒙古有什么?除了沙还是沙,去了还能有圆明园这样的好去处?还能有锦衣玉食,搞不好以后史书上还会把他记载成元顺帝妥懽帖睦尔那样的无能之主。
不对!就这么跑去草原上,他可能还不如元顺帝,人家元顺帝好歹是以帝王之尊跑到草原上去的,他算什么?他连皇太子都还不是!
更何况,绵宁觉得他还有二十万大军,远没到要跑路的时候啊,就算是要跑,那也是往淇县大营跑,哪有往草原上跑的?
不能这样!绵宁觉得自己必须要唤醒这些家伙的斗志,要挫败这样的投降主义想法!
他左右看了看,御座上什么也没有,要是有个茶碗什么的,到还可以摔茶杯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可什么都没有啊!不管那么多了!
“你们住口!”绵宁一拳砸到了御座的浮雕上,一张青涩的长脸涨得通红,看起来威风凛凛,只是脸稍微有点扭曲,拳头也在轻轻的颤抖着,不是愤怒,是疼的!
“先皇尸骨未寒,我大清还有五省之地,大军二十万,关外沃野千里,漠南漠北各盟旗更能作为依靠,比之辽金时期的局面还好!
这是祖宗披荆斩棘,百战来的基业,怎能说放弃就放弃,我不要当什么北清之主,我要在这京城中与叶逆决一死战!”
所有人都愣住了,虽然绵宁现在连个王爵都没有,但他毕竟是身体刚凉的嘉庆之唯一嫡子,严格来说还是嫡长子,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要是他坚持不走,除非大家把他给拿下了,不然还真没法走!
“太好了!我大清终于出了一位英烈之主了,臣少詹事曹振镛附议二阿哥,大清还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此时撤离京城,与自己认输何异?
只要二阿哥还在京城,叶逆就还不是天下之主,我等保着二阿哥在京,叶逆必然会全力来围城,到时候咱们就在京城等着他,无论生死,总不失忠义!
要是二阿哥现在走了,叶逆定然要穷追不舍,淇县离京城可比通州远得多,到时候到底跑不跑的脱还在未知,搞不好求一北元之局面也难啊!”
绵宁的话音刚落,一个剑眉星目,看着就满脸正气的汉臣,跪伏出来大声的赞同并吹捧起来了!
众人一看,原来是乾隆四十二年的进士,原户部尚书曹文埴的儿子,官拜少詹事的曹振镛。
奇了怪了,曹家父子从来都是谨言慎行的代表啊!这会是怎么了?疯了吗?而且曹振镛你爹都要死了,你不在家守着你爹,在这捣什么乱?
可奇怪的还在后面,曹振镛一番前后矛盾,跟胡言乱语差不多的话一说,一大票还在京城的汉员呜呜呀呀的都跪下了,都说要坚守京城,这一顿吹捧,把年少的绵宁吹得面红耳赤如在九天之上漂浮!
不对!不对!定亲王绵恩算是在宗室中智力比较靠谱的,他摸着下巴的胡子思索了起来。
要是曹振镛一个人出来主张坚守,那么绵恩可以勉强认为曹振镛是个带孝子,他爹要死了,悲痛的得了失心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