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581


“不!”珍娜摇了摇头,“是大明和印度!”
“大明和印度?”阮玉琬很是疑惑,大明她是承认的,加上日韩,大明可以拥有四万万勤劳善战的人民,这些人民太勤劳了,还能吃苦,欧洲人用抢积累财富,都没有他们生产来的快。
就像现在这样,欧洲人满世界抢劫得来的财富,最后又通过贸易被大明通通吸走了。
但是印度,阮玉琬去过,她认为那是一块好地方,但好像达不到能跟大明相提并论的地步吧?
第628章
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区别
“印度为什么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这是个好问题,我们到那边去坐一会!”
珍娜指了指河边的一块大石头,挽着阮玉琬就走过去了,边走珍娜边对着身后的侍女们使了个眼色,这些侍女随即散开,把几个英国王室汉普顿宫的侍女和侍卫给挡在了后面。
“印度的重要,来自于印度人!”珍娜轻声说道,作为一个从八岁就到了印度的女孩,你说她是个英吉利人,不如说她更像是个印度婆罗门女孩。
她对印度的了解,远超出一般欧洲人和大明人的想象,瘟疫女士这个恐怖外号,不了解那些婆罗门和柴明达尔的话,不把他们弄疼的话,是得不到这种恐怖称呼的。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不是棉花,不是甘蔗,不是橡胶,当然也不会是水稻和小麦,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
“人?”阮玉琬有点明白珍娜想说什么了,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随后正襟危坐对着珍娜行了一个礼。
“我的妹妹!继续说下去,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看到阮玉琬终于露出郑重的表情,珍娜浅浅的笑了一下,“因为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包括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由人来生产的。
或许是你们汉人太多了,几千年前就拥有了几千万人,所以导致你们现在并没有看到,大明握有了多么重要的资源!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用,比如阿非利加那些野人,比如美洲那些品行低劣的混血儿,他们又懒又蠢还喜欢闹事,几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这种人他们擅长的是把好事变成坏事,把坏事变成超级麻烦,血与金的西班牙帝国就是毁在这些人手中。
而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我欣赏的人种只有两个,首先是包括了日朝两国的大明人,还有就是印度人!”
“印度人?”阮玉琬想起了那些在加尔各答见过的,畏畏缩缩看起来就如同奴隶一样的人,顿时,自视甚高,觉得自己身负双重皇室血脉的阮玉琬有些生气了。
“我的姐妹,你怎么能把那种奴隶一般的印度人拿来跟大明的华族对比?”
“我的姐妹,你得听我把话说完,听完了你就知道我说的是有道理的!”
珍娜安抚了一下阮玉琬,随后接着说道,“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是我十几年在印度观察得到的结果。
在我看来,印度人跟大明华族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勤劳、能吃苦、忍受力强、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容易管理,可不要小看这些品质,这都是能使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重要条件。
除了这两个地方的人,世界上其他人种都是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比如我们欧罗巴人就是出了名的不好管理,勤劳也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能强大起来,除了数百年竞争的结果外,还因为更多地方的人,甚至连这其中的一条都不具备!”珍娜的眼睛亮晶晶的。
“可是具备这些性格的族群有个大缺陷,强大的忍受能力和容易被管理的习惯,是创造大的财富的保证,但那也同样表示,征服这样的族群,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看看印度人,从几千年前开始,他们就一直处于被征服的状态,那些黑黑的真正本地人,永远都在当奴隶。
古雅利安人、波斯人、大月氏人、突厥人、突厥化的蒙古人,现在则是我们英吉利人,每个种族都能轻易冲到印度然后征服他们,奴役他们!
但你们太幸运了,因为两千多年前,你们的先祖为你们这个民族在这些特质外,还打上了其他的烙印。
‘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这样的观念太多了!
一个有着强大忍受力和追崇集体主义的民族,被加持了勇敢与坚韧,还有勇于反抗的精神,这就太可怕了!
它不但让你们避免了被随意征服的命运,还让你们永远不会被征服,这个世界,将是你们的!”
阮玉琬听的心潮澎湃,她恨不得仰天长啸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也就是在这个时刻,这个其实一直在心里把自己当成越人的女人,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汉人。
她忽然有些汗颜,珍娜这样金毛碧眼的西方人都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她竟然对此毫无感觉,实在太不应该了,阮玉琬决定了,回去就把中华文化从到头尾认真学习学习。
不过珍娜这会并没有注意到阮玉琬的神情,她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思潮之中。
“三万万五千万到四万万这样的人民啊!比全欧洲的人还多,我看不到欧洲各国一点可以胜过大明的希望,除非现在能出现一个真正的罗马帝国,把所有人团结到一起,但这可能吗?这不可能!
所以这个世界,是属于大明的!我的姐妹,你知道我们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什么机会?”阮玉琬突然觉得自己的脑子都不够用了,面前这个消瘦的英吉利金毛婆子,变得让她都不认识了,她甚至从珍娜的身上,闻到了属于叶开的味道。
“你忘了我说的了吗?大明人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但………!”
“但是印度人,他们是可以被征服的!”阮玉琬下意识的接过了话!
“是的!我的姐妹!”珍娜兴奋的难以自持,“或许有超过一万万五千万足够勤劳,足够有忍耐力的奴隶等着去征服!
我观察了复兴大帝很久,他是不准备把印度纳入中国的,因为要为这四万万人找到足以生存的土地和养活他们的粮食,就足以让皇帝陛下心力交瘁了,在他看来,印度的一万万五千万人并不是资源,而是麻烦。
但是对于我们不一样啊!这就是些等着被征服的奴隶啊!我们根本不用想方设法的养活他们,反而可以堂而皇之的剥削他们,甚至都不用我们出手,自然有人帮我们完成剥削!
我们要做的,就是征服他们,然后躺着享受就行了,千百年来,所有的印度征服者都是这么干的!
很多的印度世家,都是七八百甚至一两千年传承的贵族,他们拥有的财富,绝对可以把皇帝陛下吓坏的,我敢说,复兴公司都没有这些人有钱。
想想吧,我的姐妹,要是我们能想法征服这样的国度,都不用大了,统治个几百万人,就足够我们的后代过上永远的贵族日子,还不用担心被推翻,多好的事啊!”
“珍娜!你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我想我们可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珍娜把前景描绘的越好,反而让阮玉琬冷静下来了,真要有这么容易的话,这个黄毛婆子自己就去干了,绝不会这么明显的来说服她。
珍娜知道说服阮玉琬没有这么容易,因为这个女人并不是那么好敷衍的,她选择了实话实说。
“我曾经背叛过皇帝陛下,所以很难得到他的真正信任,我有一些钱,但没有控制军队的能力,手下也没有合适的军官。
但你有,你有大量的钱财,你能找到合适的军官和士兵,皇帝陛下对你也总存在着一种莫名的愧疚感,所以你要是提出将承诺转给俄国人的东鲜卑利亚士兵转给你,皇帝一定会同意的!
甚至你还可以在皇帝的允许下,动用定川国的定国藩军!那样我们就可以在皇帝陛下击败英国势力后进入印度!”
第629章
巴黎与伦敦
伦敦,威斯敏斯特宫,这个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宫殿,目前是作为议会大厦使用的。
不过今天,这里的阵阵喧闹,并不是因为上下议院在举行会议,而是因为被称为塞里斯皇后的阮玉琬,在王宫走廊附近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冷餐会。
来自欧洲大陆的法兰西、西班牙、奥地利等大国的使节,以威尔士亲王乔治.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为首的不列颠王国勋贵,以及以詹姆士.福克斯为首的议员、大工厂主和大农场主们都受到了邀请。
阮玉琬的到来,比当年叶开的到来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因为这次的规模更大,规格更高。
阮玉琬的这次出使,光是宫女和女官都高达上百人,还有超过五十人的学者、艺术家,还有一个加强连三百人的卫队,以及五百多人的游学者和留学生。
他们穿着华丽的中式礼服,迅速把已经处于末期的欧洲中国风给推到了顶峰,特别是有‘张松钱梅’之称的大画家张崟与钱杜的到来,更是在欧洲艺术界引起了轰动。
这是第一次有来自遥远塞里斯的艺术大师来到欧洲,特别是钱杜背临的赵孟頫之《紫琅仙馆图》与张崟《山海长春图》震撼了整个欧洲绘画界。
比如英国历史上的大画家,刚刚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杰出会员的约翰.马洛德.威廉.透纳就极为痴迷。
他一度被当成了想要追求阮玉琬的浪荡子,而被护卫的少年近卫痛打过,因为在欧洲来说,这样的事并不少见,但后来人们才发现误会他了,人家是真想要来交流画技的,
阮玉琬的到来,让伦敦的英国王室极为风光,因为阮玉琬第一站到的是英国而不是法国。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大明应该跟法国更亲近一些,而且这个时候欧洲的艺术之都是在巴黎,而不是伦敦那个乡下都市。
为此,正在执行秋千政策,把自己搞得如同寒风中枯树的第二督政府督政官西哀士等人,几次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管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个人感情的角度,阮玉琬都应该是先到巴黎的。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阮玉琬能得到极大的礼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叶开实际上是从欧洲开始发达的,用现在欧洲人的话来说,复兴皇帝陛下是因为得到了英法两国的大力支持,才能恢复塞里斯的。
而且复兴皇帝人虽然走了,可是他在欧洲留下了大量的产业,比如国王制药公司、联合橡胶公司等,其中联合橡胶公司可是伦敦股票市场上的宠儿。
还有他发明的法式蜗牛、嘉应州烤翅、菠萝酸甜鸡等菜式,至今都是欧洲贵族聚会上必不可少的高档菜肴。
对于其他的东方君王,很多欧洲人都觉得他们面上蒙上了一层野蛮而神秘的面纱,但对于复兴皇帝,每个人都可以津津乐道的说出他几件事迹,就像他是一个欧洲人一样。
“陛下!陛下!塞里斯陛下!张和杜的画作,我觉得应该保留在伦敦,这是我们两国交好的见证,国王陛下将把它们陈列在王室的博物馆中!”阮玉琬刚一现身,马尔博罗公爵乔治.斯宾塞就大喊了起来。
不过没等阮玉琬答话,作为法兰西使节,受邀而来的让.巴蒂斯特,也就是后来的儒尔当伯爵让.巴蒂斯特.儒尔当,就开始怒视着乔治.斯宾塞,他理了理自己灰白的头发,用极为不屑的语气说道。
“请恕我直言,公爵阁下,将这两幅画放在伦敦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伦敦的市民缺乏欣赏它们的能力,这两幅画应该放到巴黎,放到巴黎大学去,那里才有足够的,有品位的高尚人士能够欣赏它,也能让欧洲其他地方有品位的绅士们参观与学习,毕竟伦敦离大陆实在太远了!”
让.巴蒂斯特的话音一落地,整个威斯敏斯特宫的王宫走廊就炸开了,无数的英国绅士怒视着让.巴蒂斯特,恨不得现在就上去群殴他。
这个可恶的法国人不但污蔑伦敦的绅士没有修养,不能欣赏这样的画作,还暗示巴黎才是欧洲大陆的中心,而伦敦,不过是个偏远的地方而已。
威尔士亲王,即将成为乔治四世,已经开始学着处理政事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怒火万丈,因为此时的欧洲绘画界,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叫做青黄不接的时期。
印象派此时才出现了一点苗头,莫奈、马奈等人的父亲很可能都还是液体,就更不要说以后的梵高等人。
所以英国王室需要用这两幅画来标榜自己的艺术气质和欣赏水平,伦敦则需要这两幅来提升自身的形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