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581


第674章
先给天皇备个份
“阁下就是南帝王(西阵南帝)五世孙熊泽广良?”
山崎川畔,扛着锄头,刚从自己家地里回来,被狂跌米价整的眼泪都还没干的熊泽广良,就被李节耀等人拦住了。
看着对面一副武士打扮,腰间配着野太刀,陌生而高大的武士老爷们,熊泽广良一下就愣住了,什么样的武士老爷会来跟他说这些话?
说起来熊泽家这个南朝天皇后裔身份还真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他们属于支系,几代人务农下来,早就失去了哪怕一丁点念想!
呃,也不对,也还是有点念想的,熊泽广良有时候想,要是南朝还在,他或许能当个五千石的旗本,一个大名资格都达不到的旗本,就已经是他梦想的极限了。
“这位老爷!您肯定认错了人,在下只是个农夫而已,哪是什么天皇后裔!”
熊泽广良赶紧跪下把头杵到了河边沙地上,配合着他破破烂烂的衣服,确实不像什么天皇后裔。
李节耀身边一个宣教处探子皱起了眉头,这个看着如此邋遢的家伙,真会是什么天皇后人?这才第五代啊!就这么拉了?
“你不是农夫,如果你要说你是个农夫的话,我这里有十个人可以证明,你使用过熊泽这个姓氏,根据幕府律令,农夫不可能拥有姓,就是苗字也不行,所以要是你是农夫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将你扭送到城下町奉行那里去!”
呵呵!不调查清楚,出云屋孙兵卫怎么可能带李节耀过来,这个熊泽广良自称过熊泽家出自皇家,常常跟人吹嘘说他祖上是南天皇后裔。
而且这家伙也不是什么老实的农夫,他是一个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贩卖货物的小商贩。
由于德川幕府根本就不怎么管南天皇后裔这事,因为自称的人太多了,熊泽广良这个正牌货,竟然靠着这个名头唬住了附近的人,不但没出过事,经常还能捞到一点小小的好处。
一个出云屋孙兵卫的浪人随从拔出了太刀,雪亮的刀光刺的熊泽广良有些睁不开眼睛,出云屋孙兵卫笑嘻嘻的蹲下看着他。
“我再问你一次,熊泽广良,你们熊泽家到底是不是西阵南帝的后裔?”
“诸位老爷!后南朝都过去几百年了,贱民一家也早就是农夫身份了,从来都是恪守幕府律令的啊!”
熊泽广良不敢乱说了,人家明显有备而来,就尾张国这乱纷纷的局势,把他直接在河畔斩首了也不会有人知道的。
出云屋孙兵卫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带我们去你家,熊泽君,如果你能拿出证明你身份信物的话,一场天大的富贵,就在等着你!”
熊泽广良突然一阵眩晕,天大的富贵?难道是天皇家要绝嗣了?不会,绝嗣是不可能的,他们那么多支系。
难道是幕府想要扶起一个南天皇后裔来敲打天皇?据说宽政五年(1793)因为尊号事件,天皇和幕府闹得很不开心,对!很有可能!
带着几分忐忑和无尽的幻想,熊泽广良把李节耀等人带到了家中,在妻子儿女畏惧的眼神中,他拿出了一直藏在家里的西阵南帝金印,家谱,以及后龟山天皇册封他们祖先小仓宫亲王的诏书。
出云屋孙兵卫带着两个擅长古物的商人一件一件的慢慢鉴别,良久他长长的松了口气,随后朝着李节耀点了点头。
“同知大人,是真的,这熊泽广良确系西阵南帝之后嗣!”
李节耀兴奋的鼓起了掌,这一下,萨长联军进军京都的理由和名分终于有了。
“恭喜你,熊泽君,你得到了大明大皇帝的青睐,只要你配合,一场你想都想象不到的富贵就等着你了!”
“大……大明皇帝陛下?”熊泽广良懵逼了,作为一个到处跑过的小商贩,大明这个词他是知道的,但也仅限于听过,除了大明是个中原天朝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
“咱们现在就启程吧,等到了鹿儿岛,你就什么都明白了,左右,帮熊泽君收拾好这些信物!”说着,不等熊泽广良说话,一群人麻利的把熊泽广良全家给带走了,有点像是绑票的!
。。。。
江户城,本丸大奥,今年二十七岁的德川家主,正二位内大臣兼右近卫大将,第十一任任征夷大将军,源氏长者宣下德川家齐脸色相当凝重。
这位将军阁下相当的奢侈,恐怕德川家的历代将军也只有他不把节俭放在眼里,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三十九位侧室,是历代将军中侧室和儿女最多的。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务正业应该是个昏君,但此刻,德川家齐还是感到了相当大的不妙。
总共算了起来不到六个月的时间,江户的米价如同过山车一般,从一升二合米四十七文暴涨到一升二合米一百四十文,随后又像是被人当头打了一棒似的,直挺挺的跌落到了一升二合米十二文,跌到比白萝卜还便宜的地步。
这一高一低如同飓风一般,将民间乃至各地大名和幕府的财富给刮走了好多好多,而且之所以幕府的反应如此之慢,是因为江户、大阪和京都的商人联合起来,向幕府隐瞒了消息。
他们当然会隐瞒消息,在这米价波动的一来一去中,民众亏惨了,武士亏惨了,各地大名亏惨了,江户城的将军更是亏的很惨很惨。
甚至连叶大皇帝都搭上了不少钱,毕竟要从大明本土运米不计代价倾销到日本也是要成本的不是。
但这些亏惨的人群中,显然没有这三地的大豪商们,他们低价吃进高价出,然后再低价吃进等着年底高价出,每家豪商都赚的盆满钵满,这样巨大的利润刺激下,连依靠幕府吃饭的三井家和住友家都对幕府隐瞒了消息。
德川家齐面色凝重,身边的将军直臣们更加愁眉不展,傻子都看得出来,这其中一定有人捣乱。
由于幕府大老自从天明七年(1787)井伊直幸辞官之后就一直没有任命新的,德川家庆身边的主要大臣就是老中首座戸田氏教,老中太田资爱和安腾信成三人。
“将军大人,江户和大阪的大目付都送来报告,在江户和大阪倾销的大米,似乎是来自海外,不少人据说看到了数千石的大船不断把如山高的白米卸下来,有这个能力,能运这么多米的人,恐怕只有………!”
戸田氏教的话没说完,能有这么大能量的,以前可能还有荷兰人,可这些年荷兰人早就不行了,现在还能有这么大能力的,除了大明,还能有谁?
“将军大人,松平定信和井伊直幸大人来了!”门外传来了将军侧用人的声音,在德川家庆点头后,门被轻轻拉开了。
两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满脸焦急的出现在了德川家齐面前,这两都是德川家齐还能恪守节俭时候的重要大臣。
特别是松平定信,这可是宽政时代的大人物,在日本历史上也是鼎鼎有名的,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这位是程朱理学的狂热拥趸,历史上以把西方科学定为异学而闻名。
“将军大人,请您看看这个!”进来的松平定信气都没喘匀就将一张用宣纸制成的小册子递给了德川家齐。
一旁的侧用人赶紧接过来递给德川家齐,德川家齐一看,脸色顿时青了一半,周围三个中老也顾不得君臣礼仪,赶紧过来细细看了起来。
第675章
大一统与小一统
“这?这是哪来的狂生所做?无法无天了吗?”
戸田氏教脑袋上的冷汗哗哗的往下掉,脸上还带着便秘一般的神色,这是因为这本小册子上写的东西相当荒诞,可荒诞之下,细细想来,竟然还有几分道理!
小册子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册是讲天下大势,他将天下人分成了生于极西之地的泰西人和生于东方的东方华族。
泰西人凶狠嗜杀以灭国传教为乐,东方华族文华开明最重礼仪愿施教化于天下。
从上古时代,泰西之族就为灭亡东方华族发动过战争,据大明文献记载,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就曾击退泰西人种的入侵,逝世后还有大量的泰西奴隶陪葬,大明正在按照古文献记载,寻找妇好之墓。
这本小册子中对妇好评价极高,称她为守护东方华族文明的英雄。
而在妇好击败泰西人入侵的三千年后,泰西人参透了煤铁机械之道,他们已经征服了美洲之土著,压制了突厥奥斯曼帝国,分割了古天竺,现再正在准备第二次东侵,那些频繁骚扰的日本沿海的泰西大船,就是探路的先锋。
而大明大皇帝起自南洋,去过泰西深知彼方虚实,且承洪武大帝血脉,祖上也是忠义无双的护国忠良,那么能击败第二次泰西人入侵的是谁?
是江户城骄奢淫逸的将军?是没有实权只知道和一帮公家玩过家家游戏的天皇?还是英明神武出身高贵的大明大皇帝?结论不言而喻。
小册子的下半部分则是讲日本的地位,册子上把东方天下分为了中华之国与华族之国两部分。
当天下海晏河清没有泰西人入侵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各过各的,中原自是中华之国,中华之外的朝、日、安南、暹罗等各自从中华吸取先进文化教化内部。
但值此泰西人即将入侵的关头,华族之国就该追随中华之国以保护文化和种族
且现在安南已经内附为郡县,半岛上的有明朝鲜国也已经接受了大明派出的国相几乎与内附无二,南洋的暹罗是逆臣弑主而立,即将受到大明的诛罚,那么日本该何去何从呢?
册子将东瀛列岛上的它比喻成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明则是齐国的宗主周天子,天皇是姜氏齐国的国君,幕府将军是掌握了齐国大权的公卿田氏。
天下无事,田氏就代替姜氏执掌国政,天下有变,姜氏国君就该往周天子处效忠,执掌国政的田氏,就应当召集部署追随周天子御敌。
册子同时指出,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曾受大明册封为日本国王,乃是正统。
室町幕府瓦解后,崛起的关白丰臣氏也接受过册封,他还在大阪穿上明朝蟒袍宴请册封使者,此蟒服至今尚在,也是正统。
可江户之德川将军并未得到大明册封,其自揽大权架空主上,是奸臣也!
“这不是什么狂徒所作,一般的狂徒也做不出来的这样的文章,这只能是大明流传过来的!”作为程朱理学的狂热粉丝,松平定信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如今的日本,可以说是没有本身文化的,日本上层所追捧的学说,全部是自大明传来的,不管是朱舜水带来的水户学,还是同样明末传来的程朱理学,以及稍早的阳明心学都是如此。
这些学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大一统思想。
历史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于明治维新之后,政府才会下《苗字必称令》,才会把日本人整合成了一个真正的统一民族,
所以深知此点的叶开,集合国内大儒根据日本的特点,精心打造了这个文化套餐。
其核心思想就是把日本的一统称为小一统,把中华文化的统一称为大一统,大一统中有小一统,小一统服从于大一统。
呵呵!你们日本人不是最追捧朱舜水吗?不是闹着尊王攘夷、王道复古吗?那就让你们看看,到底要尊什么王,攘哪方的夷,复的什么古?
所以松平定信一下就看出了其中对于德川幕府的杀伤力,足利义满和丰臣秀吉就是摆在他们眼前的例子。
虽然足利义满接受大明皇帝册封日本国王,在日本国内是是被批评的,但这时候的主流思想批评的点,还在于他们认为足利义满此举不是为臣之道,并未把足利义满看成日奸,把足利义满受封认为有辱国体,那都是明治维新后的事了。
而丰臣秀吉呢,虽然确实和大明发生了文禄庆长之战,可丰臣秀吉接受册封那是实实在在的是啊!
这样一来,室町幕府和丰臣氏都接受过册封,唯独德川家没有,一下就把他们至于了尴尬的境地,而且松平定信还知道,京都的天皇和公卿一定会拿这事做文章的。
因为大明在这本小册子上,可是给了他们国君待遇的,虽然还要求他们臣服大明,但已经失去权柄几百年,就靠山城国几万石收入过苦日子的天皇和公家,未尝没有拿回权力的试图,万一他们横下心来接受呢?
毕竟在松平定信看来,大明虽然要把日本纳入中华体系,但也不会来直接统治日本的,做一个大明册封的日本国王也比被武家挟持做个提线木偶要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