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581


“公方大人,有人持御台所亲笔信求见!”下面两个老中正在激烈对喷,这边一个将军的贴身小姓走了过来,在德川家齐身边耳语了几句。
听到小姓的话,眼神迷茫的德川家齐一下就回过神来了。
御台所是将军正妻的尊称,而德川家齐的御台所叫做近卫寔子,虽然表明上近卫寔子是近卫家的女儿,但实际上她的亲生父亲,却是萨摩藩的上一任家主岛津重豪。
现在领着岛津藩造反的岛津齐兴,就是岛津重豪的孙子,这个时候有人持近卫寔子的亲笔信求见,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岛津家来人了。
。。。。
本丸殿密室,岛津齐兴、德川治宝、李节耀三人呈品字形跪坐,还是个小屁孩的岛津齐兴跪坐在最中间。
不过可别看岛津齐兴年纪小才刚满十岁,但人小鬼大就是说的这种人。
作为自幼在家族内斗激烈的岛津家长到的嫡子,岛津齐兴远比他的年龄成熟,政治敏锐性甚至还会在小团子之上。
所以他是十分不愿意来和德川家齐面对的,因为这表示,大明并不打算将德川家彻底剿灭,那么义父大皇帝许诺他的岛津幕府,很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梳妆打扮完毕,整理了衣袍,浑身又露出几分征夷大将军威严的德川家齐一看到跪坐在他身前,也不对他行礼反而带着几分挑衅的小孩子,瞬间就意识到来者是谁了。
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岛津齐兴敢这样来找他?一个跟茂姬(近卫寔子)同父异母兄长的儿子,一个关系并不亲近的妻侄子,以为他德川家齐下不了杀手?
“呜呜呜呜!”戚戚然的哭声响起,这是德川治宝在哭,这时候,德川家齐才发现这个跪坐在疑似岛津齐兴右侧的人是谁,竟然是纪州藩主德川治宝。
“公方大人,臣下无能,纪州藩已经被犯上的杂贺、来根等地方贼子控制,仙台藩也已经屈服,长岛以北的两万大军已经不复存在了。”德川治宝再也忍不住了,他哇的一声哭出了声。
德川家齐一个趔趄,刚刚端起来的征夷大将军威严顷刻就一点不剩,只剩下了满脸的惊惶和绝望。
“德川家的天下,真就要断送在我手里了吗?天下这么多德川氏的子孙,又该怎么办呢?他们能得到一个喜连川氏的待遇吗?”
喜连川氏是室町幕府足利氏的后人,虽然室町幕府早就灭亡多年了,但直到德川幕府时代,足利氏的后人还是能得到一些优待的。
他们在关东的下野喜连川地区得到了类比大名的待遇,甚至直接改为了喜连川氏。
作为从大位上被赶下来的家族,最后还能有后人存续,还能继续当人上人,算得上是很不错了,所以德川家齐才会这么说。
“姑父大人,这天下从来都不是德川家的,您把自己当成那个所谓的天皇了吗?”
看到德川家齐的失态,岛津齐兴忍不住翘起嘴角,略带讥讽的说了一句。
德川家齐这会才觉得自己失态了,可他确实扛不住这个巨大的打击了,脑子里乱成一团,想的全是史书上看过的国破家亡后的惨状。
好在身边的小姓还算机灵,他们赶紧搀扶着德川家齐坐下,才避免了更加出丑的画面产生。
“齐兴阁下说的没错,这日本上有挂着虚名的天皇,下有各地大名,这天下从来就不是德川家的。
公方大人如果存着这个执念的话,那才是真正没了生路,不过如果能认清情势呢,结局一定会比喜连川氏好得多!”跪坐在岛津齐兴做面的李节耀轻轻开口了。
第716章
那就要看将军你上不上道了
哐当!密室的门被踹开了,顶着几丝白发的松平定信猛地窜了进来,在他身后还跟着几个持刀拿枪的高级旗本。
“好大胆的明寇,竟然敢出现在这里,左右,给我拉出去乱刀分尸!”
眼看密室中只有三个明寇在,松平定信顿时胆气大增,他戟指李节耀大喝了起来。
‘咯喽!’德川治宝直接就瘫倒了在地上,他只觉得手软脚软一点劲也使不上,想要开口辩解,却连自己的嘴巴也控制不住。
岛津齐兴忍不住看向了门口,稚嫩的脸上浮现出了害怕的神色,虽然他不断的告诉自己,幕府绝不敢在陷入绝境的时候加害他,可他总是忍不住感到一阵凶猛的心悸,像是有人拿着鞭子抽打他的五脏六腑一样。
“首座大人为何要这么生气呀?”只有李节耀笑嘻嘻的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一颗苦味酸炸弹掂了掂,几个正要上来拿住他的旗本立刻就怔住了。
“作为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我必须要提醒一下首座大人,本爵爷不想再听到哪怕一句明寇这个称呼,如果您还想保全家小的话,最好牢牢的记住!”
说完他又用手点了点几个想上来又不敢上来的旗本,“这句话也适用于你们,任何胆敢挑战大明威严的人,全家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松平定信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很想反驳面前这个明寇几句,可他总觉得自己的上下嘴唇皮仿佛有千斤重一样,说什么也张不开。
“纪州藩样?你是岩千代?”觉得有些气不顺的松平定信往地上一看,这才看出地上那个自己认为被他的怒斥吓瘫的‘明寇’,竟然是纪州藩主德川治宝。
岩千代是德川治宝的乳名,松平定信比的德川治宝大了二十多岁,还是小时候见过他,所以有些不太确定。
丢脸啊!太丢脸了!德川治宝只觉得起码有一万头草泥马从他脸上跑过,不单跑过,还一只啐了他一口口水,吓瘫在地上的他闭着眼睛点了点头,真是太丢脸了。
不过马上,松平定信就跟失了魂一样,也重重一屁股坐倒了在了地上。
“怎么会这样?纪州藩乃天下强藩,纪州藩军尤擅铁炮,战力甚至在幕府番组之上,可这才几天啊?怎么会被福冈等关西藩军打败了呢?”
不提这个还好,提到这个德川治宝简直要放声大哭一场,纪州藩军当然厉害,他们厉害到直接把他这个藩主给拉下马了。
笑嘻嘻的李节耀确认基本完全后,于是慢慢的把手中的手雷放回到了衣服里面,他看着跟德川家齐同样失魂落魄表情的松平定信在心里摇了摇头,所谓的幕府直臣、名臣也不过如此,看来这德川幕府确实气数已尽了。
“德川将军,松平首座,咱么现在可以谈谈了吗?齐兴阁下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大皇帝生辰就要到了,齐兴阁下还等着去给大皇帝报喜呢?”
“谈?有什么好谈的?成王败寇,如今你们占尽了优势,我等也只好引颈就戮了。
只不过你们也别得意,关东还有沃野千里,户口千万,关西之地也不是所有人都如同萨摩、长州等藩这么无耻,日本自古就从未臣服过中原,你们统治不了这里的!”
松平定信倒是很光棍,可德川家齐的眼中还是闪出了希冀的光芒,有的谈总是好的。
李节耀眼珠子两转,就看出了两人的差距,松平定信是老手,看似绝不屈服实际上是在点名德川幕府仍然还有的优势,大明想直接统治日本,是绕不过德川家的。
而公方大人德川家齐就要稚嫩多了,或许也可以叫更怕死一些,所以李节耀走上前去,直接一个飞腿就把松平定信给踢了个滚地葫芦,这样的人,大明不需要了!
“公方大人,你还想谈吗?如果不想谈,那就立刻下令杀了在下!”
说着,李节耀又把怀里的苦味酸炸弹掏了出来,不过这次他不是上下掂,而是把炸弹递给了德川家齐身边的小姓,随后还把衣袍解开,示意他身上已经没了炸弹。
“不过我要提醒公方大人,如果您决定不谈,那么西军并不会立刻进攻,我们会选择把整个长岛封锁起来。
我想这里的食物,最多能维持一个半月,一个半月以后会发生什么?那一定很有趣!不知道想自诩忠义的武士在饿肚子之后,还能保持自己忠诚吗?”
“大皇帝想怎么对待日本?怎么对待德川家?昔年我祖家康公也花了数十年始才平定天下,李君不会以为抓住了我就能平定日本吧?”
生死关头,德川家齐的表现竟然比刚才好了不少,总算说了几句智商在线的话。
李节耀点了点头,“公方大人说的没错,这也是齐兴阁下会带着在下出现在这里的道理。
大皇帝并不是要统治日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大皇帝只是想要避免日本国被泰西鬼畜利用而已,所以对于德川家,大皇帝是可以宽恕的。”
“那大皇帝准备怎么处置我呢?”德川家齐认真的看了李节耀一眼,他尽力在审视着这个明国锦衣卫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
“姑父大人,只要德川幕府能配合大明,首先德川家的御三家和御三卿都能得到保全,您的天领虽然必须要归于大明皇室私有,但大皇帝允诺可以为你特别保留关东五十万石。”岛津齐兴缓缓的开口说道。
“竟然还能为我保留五十万石,御三家和御三卿也不会有事,很是优待啊?但我想恐怕老夫此生可能不能再回江户了吧?”
说实话吧,条件出乎了德川家齐的预料,但他还是感到了浓浓的悲哀。
“看来姑父大人已经想通了,亡国之君还能有这份待遇,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大皇帝为姑父在大明京师应天府和北京奉天府按亲王待遇准备宅邸,这五十万石的收入会折成现银,姑父还能自己带上不超过百五十人的小姓和忠心武士。”
“那我要为大明做什么呢?还是现在就启行去大明做一个富贵囚徒?”
德川家齐呆了半晌,最后颓然叹了口气,身上那股日本国大君的气势终于丧失殆尽了。
要为大明做什么,这就要李节耀来说了,他拱了拱手,“如果公方大人能从幕府秘藏的典籍中‘发现’天皇家族是徐福子孙记载,您自身也也愿意改姓徐的话,将会有一个属于大明顶级勋贵的江户郡公爵位,在等着公方大人。
如能晓谕日本各地,拥护尊王攘夷、王道复古、华族一统的话,淑姬殿下当能更进一步!”
“淑姬?”德川家齐轻轻的反问了一声,淑姬是他的长女,今年已经十一岁了。
唔!德川家齐点了点头,虽然十一岁小了点,但再养个两三年也有豆蔻年华,能进入大皇帝的后宫了。
“是的,淑姬殿下与大明皇三子南阳郡公讳明兴年龄相仿,难道没有个做贵妃的福分吗?”李节耀笑嘻嘻的说道。
德川家齐猛地一下来了精神,进入大皇帝后宫做个可有可无的嫔妃,与进入南阳郡公的选妃范围可完全不一样了。
南阳郡公是事实上的大明皇太子,要是淑姬能有这个福分,未来再诞下一个带着德川家血脉的皇子,那德川家的富贵也就有保障了。
第717章
王聪儿的困境
河南洛阳,这是复兴五年,西元1801年的初春,叶开来到了洛阳这个千年古都,参加中原大学的开学之礼。
作为叶开在北方设立的第二所近现代大学,中原大学在原唐朝丽正书院的遗址上兴建,共开设了三十一个专业,预计招生超过八千人,不过在今天这个开学之礼上,最多的竟然是操着陕西方言的三秦学子。
这是因为王聪儿在陕西的统治彻底颠覆了文贵武轻的局面,在现在的陕西,最有权势的是能随时拉起几百人的地方豪族
而以前这些纯诗礼传家,靠做学问考科举的瞬间就不吃香了,于是在三四年的时间内,以长安书院为首的三秦学子大多迁徙到了河南,在中原大学的建设中,这些陕西人出力不少。
开学之礼完毕,叶开又特别召见了这些陕西学子,因为他们不单单是学子,身后都是带着一个大家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