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81


和大人也强忍着浑身的不适没有回礼,要是回礼了,那是不是说你和珅还不忘旧朝?还想去劳改?
虽然他只在矿场呆了不到三个月,可和大人再也不想经历一次了,那简直就是无间地狱!
为什么和大人会开始发胖?这不就是为了把自己变得人畜无害嘛,一个肥肥的老胖子,任谁也不会对他起多大疑心的,甚至他把和姓都直接改成了何姓。
所以平日里,他不但不会去见绵宁,甚至除了富家以外的旗人,他都绝对不会见。
“何秘书到了,哟!罗公子也来了,那就进来吧,公爷等你们半天了!”
就在两人尴尬的并肩站着,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辽郡公府的管家过来请他们进去了。
绵宁和和珅跟着管家走进屋子的时候,刘崇礼正在和一个看着挺威严,但看久了总觉得有一股败家子气息的男子说话。
男子身后站着一个女子,这个美艳的女子,总给人一种柔柔弱弱的感觉,但绵宁觉的,这份柔弱下,透露出了一股狠辣!
“何秘书,罗宁,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嘉国公李老公爷的长孙李正林男爵,这次李爵爷亲自到沈阳,是奉了皇命专门来找你们的。”
刘崇礼倒还是那张笑面虎的面皮,不过他嘴里的话只把两人吓得魂飞魄散,被称为罗宁的绵宁,甚至都忍不住浑身战栗了起来。
对于他们这样的前朝余孽,叶皇帝下皇命派人来寻他们,能有什么好事?
嘉国公就是叶开的外祖父李德孟,老爷子今年满了九十高寿,而且一直身体不好,叶开为了冲喜就晋封了老爷子一个国公。
这是叶明帝国唯一一个非功勋名号爵,本来是要等李老爷子过世之后追封的,但为了哄老人家高兴,也就封了一个,不过这个嘉国公只能传给舅舅李文新,李文新过世之后就会被朝廷收回。
所以听到嘉国公这个爵号的时候,叶皇帝的大表哥李正林才会露出十分便秘的神色,爷爷和老子是国公,到他这就是个男爵,这不是丢人,这是完完全全的没脸活着了!
所以本来打算做一辈子败家子逍遥的李正林,才会又出来想要找点事做,立点功劳,不说国公,伯爵总得有一个吧!
而且这还不是痴人说梦,他也还是有点倚仗的,除了叶开对他不错以外,站在他身后的小妾阿梅,就是李正林的底气。
李大表哥现在知道阿梅是个什么出身了,不但是后黎朝精心培养出来的女特务,还是锦衣卫指挥使的李大监的干女儿,甚至阿梅还是个官,一个六品的锦衣卫千户。
有阿梅在身后出谋划策,加上李正林的身份,想要立功,还真不是在痴人说梦。
“两位不要紧张!”李正林站起来安抚了下两个吓得魂不附体的满清余孽。
“你们对于大明的忠臣,对于陛下的忠臣,那是有目共睹的,陛下可不是你们伪清那些残暴之主,只要你们恭顺,就一定能继续享受你们的日子滴!”
绵宁闻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刚被捞出水面一样,强作镇定的和珅终于也不冷汗滚滚而下了,甚至还有空堆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不过罗公子,本爵还真有一个不幸的消息要告诉你,还望公子节哀啊!”
李正林装模作样的一副很难过的样子,顿时又把绵宁给吓得不轻。
“根据锦衣卫北镇抚司听风处多年的打探,现在基本可以确信,罗公子你的三弟绵恺,早在复兴初年(1797)就病逝于宣化了。
唉!年纪幼小,当年才两岁,又惊又吓惶惶如丧家之犬,还远离母亲,撑不过来也是常事,节哀!节哀!”
绵宁没想到了李正林说的不幸的事是这一件,话说以前还是皇子的时候,绵宁对于这个很可能会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三弟绵恺没什么感觉,甚至还有一点隐隐的讨厌,但这会,绵宁的眼泪瞬间就滚落了下来。
“何苦呢!陛下是古往今来最仁慈的皇上,怎么会为难一个小婴孩儿呢?绵恺要是不被挟裹的话,现在都已经入小学了,长大后,又是大皇帝陛下的忠臣啊!何苦呢!”
这几句话说的很有水平,不过李正林还不满意。
“罗公子哀痛是应该的,但你不觉得更应该愤怒吗?”李正林挥了挥拳头问道。
愤怒?绵宁懵逼了一下,随即怂逼的本性又回到了身上。
“万万不敢!万万不敢!舍弟的命运那都是自找的,是他不知道陛下仁慈,怪不得别人!”
“诶!罗公子想错了,我的意思是说,令弟绵恺都已经不在人世五年了,可伊犁的勒保、额勒登保等人还在打着他的旗帜,找了个假货四处招摇撞骗,罗公子难道不觉得愤怒吗?
不是他们,令弟怎么会惨死?现在他们连死人都不放过,难道不无耻吗?不让人愤怒?”
绵宁现在有些明白李正林来找他的原因了,原来是跟勒保等人有关,看来皇帝陛下已经腾的出手来,要解决西域的问题了。
“此等贼子,万死不足以赎其罪!丧心病狂到了可怕的程度,罗公子你赶紧修书一封揭露他们的恶行!我们满人早已归于大皇帝麾下,是大皇帝陛下的忠仆,我们要号召全天下有良知的人唾骂他们!”
绵宁还没说话,和珅和大人瞬间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他跳着脚大声的怒骂着,要是勒保在他面前的话,按和大人现在的表情,他能把勒保生吃了。
“对!对!小人现在就披露这些逆贼的本性,小人与叛国逆贼誓不两立!”绵宁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跟着和珅一起怒骂了起来。
“好!好!”李正林欣慰的点头赞赏着,“早就听闻罗公子文笔了得,本爵早就盼望能一睹文采了,要狠狠的批,把他们批臭!”
刘崇礼这时候站起来插了一句话,“不过光是批臭还不足以惩戒这些叛国逆贼,毕竟他们都是不要面皮的奸人,我想要是能有人陪李大哥走一趟伊犁,岂不效果更好?”
绵宁跟和珅两人面面相觑了半晌,和珅额头的汗更多了,去伊犁,绵宁肯定是不可能的,大明不会放心让他西去,那么能去伊犁的,除了他和珅还能有什么人呢?
第736章
训犬第一要务,不但要养还要用
朝鲜半岛南部,东莱府,富山浦,这地方就是后世韩国鼎鼎大名的釜山。
不过这个时代,富山浦没能发展起来,因为这地方在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被日本当做过立足基地过。
战后李朝的官员发现,这是个特别不错的港口,非常容易被海对面的日人所利用。
于是等到日本战败退走之后,李朝官员就刻意把这个良港给弄荒废,往港口扔大石头,迁走富山浦的居民,毁坏附近的交通和良田等,他们还在这里设立了东莱巡海备倭判,防备日本人。
这脑洞也是没谁了,他们就没想过自己利用这个港口吗?
不过到了江户幕府时代,特别是清朝入关之后,朝日两国的关系缓和下来了。
因为德川幕府发布了锁国令,不许各地大名建大海船,自己也不建,一门心思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整个一人畜无害,这让半岛上的李朝放心了不少。
加上李朝自己的爸爸大明没有了,失去了大腿的李朝也不想跟日本把关系搞得太僵,于是又渐渐放开了富山浦的管辖,到现在东莱一地已经有了好几处倭馆,莱商在朝鲜的地位,也逐渐高了起来。
‘呜呜!’巨大的号角声传来,富山浦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无数的海船桅杆,如果不是上面一杆杆蓝底金日月旗和黑底金日月旗的话,所有人都会以为是倭寇又打过来了。
岸边,在富山浦等着的领议政沈焕之和左议政金祖淳等人脸色也都不自然了起来。
“这跟壬辰倭乱可真像啊!”有些老迈的沈焕之甚至还忍不住感叹了一句,金祖淳则黑着一张脸在训斥身边的军官。
“赶紧派人下去让那些小民不要再胡言乱语,这是大明大皇子定川郡王殿下经我大东国回大明天朝,定川郡王是我王的兄长,上下都要以最高礼仪接待!”
一伙壮勇营和五军营的军官得了命令,跟东莱备倭判一起下去,棍棒鞭子齐下,打的那些认为是倭寇来袭而胡言乱语的朝鲜民众哭爹喊娘的。
“板载!板载!大皇帝板载!”与朝鲜民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莱倭馆中的日本商人那是欣喜若狂啊!
自从日本归顺中华以后,他们可就是得了大好处的,首先李朝放松了对他们这些倭人的挟制,其次他们也可以到大明去了,比起原本困守在富山浦的日子好了很多。
“还好!还好!他们穿的是大明军服!”当第一批日本士兵开始下船的时候,神经一直紧绷的金祖淳猛地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现在虽然日本也成了大明的忠藩,甚至日本已经成了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国家概念,但壬辰倭乱给李朝百姓和两班带来的记忆太痛苦了。
所以朝鲜国内仇日的风气是很盛的,要是下来的士兵是穿着日式传统铠甲的话,他堂堂朝鲜左议政还到港迎接,不知道日后的史书上会把他写成什么人?
“赤诚忠心外藩有明朝鲜国领议政沈焕之,左议政金祖淳,恭迎大明天朝皇子定川郡王殿下!王爷千岁万安!”
随着叶明王朝的褐底金日月旗出现,身穿大明郡王服的小团子出现了在众人眼中,整个富山浦的人群,不管是李朝官民还是倭馆的日人,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在大明,这样的场面除了一月一次的大朝会以外,已经很少能看见这种场面了,不过在朝日两国还是很常见的。
小团子眯起了眼睛,这一年的经历,让这个小小少年褪去了最后一点稚嫩,也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权力的甘甜,比起父皇叶开这个身上带着市井气息的穿越者,小团子无疑是真正契合这个时代气质的帝王样本。
东莱府厅,经过盛大的欢迎仪式后,小团子暂时在这里歇息了下来,接下来他要北上汉城和平壤,最后经辽东回国。
当然,现在的朝鲜郡王李玜也在汉城等着他,将要和他一起去大明。
而小团子带来的这支日本军队,实际上就是叶开让他招募的五千日本骑兵。
这样做一是为了将日本武士的精华拆散到各地,二是河中战场的需要,在万岁爷左轮手枪和飞将军马枪,以及便携式小王爷迫击炮出现后,骑兵的作战方式在大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在马上抵近用左轮手枪和马刀战斗,下马可以充当轻步兵和线列步兵,还能有迫击炮保证火力的骑兵成了最流行的趋势。
一人身兼三职,这就要求士兵的素质很高才行,刚好日本武士常年就练习这些玩意,只要严加训练,绝对比招募的普通士兵上手快。
再说了,日本人比起中国人还有个大优势,那就是他们矮,体重轻。
要知道在蒙古,骑术最好的往往都是小个子,这些倭人比蒙古小个子还小,简直就是完美的骑兵人选。
他们一人就算比中国人矮上十厘米,轻上十公斤,那对于战马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减轻啊!
就算不为战马着想,那也可以多带十斤八斤的物资嘛,又不指望他们做胸甲骑兵,何乐而不为呢?
小团子在休息,罗思举则在检验着手下的朝鲜兵丁,作为自认的大明第一忠藩,天下藩国之首,连日本都为大明提供了五千骑兵的情况下,朝鲜怎么能甘落人后呢?
正好李祘建立的壮勇营,这支他试图用来控制汉城两班的武装,在李祘死后彻底陷入了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地位,心中略有不忍的金祖淳于是干脆说服金大王大妃,把人数多达两万多人的壮勇营精简一下之后,‘送’给了大明。
而朝鲜之兵,实际上也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在这个海东之国被洪武、永乐两代帝王阉割了骑兵属性之后,朝鲜半岛上的武者多数开始研习火铳,朝鲜鸟枪手从成化年间开始一直到萨尔浒,都是大明军队喜欢征召的补充。
所以罗思举检验了大部分壮勇营的基层军官之后,他发现这些朝鲜兵丁没想象的那么糟,至少在基层军官这层来说,装填、队列和阵法都还算有点底子。
只是平时由于地位低下,粮饷被克扣严重,穷的失去了尊严和军人的傲气以外,呃!也还算可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