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581


关天培还是很有逼数的,别看自己简在帝心,但毕竟罗思举才是西北军团的一把手,长麟是满清边缘宗室肯定要送往京师应天府,富俊和哈第尔,那也得等罗思举来发落。
。。。。
额尔勾河,这是一条塔里木河的支流,大约就在后世新疆阿拉尔市到沙雅之间。
由于有充足的水源,额尔勾河两岸的景色十分优美,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在中原各族人心中满天黄沙的西域,这里的自然条件甚至比甘肃、陕西、宁夏的很多地方都要好,称一句西域江南一点也不夸张。
“好地方!好地方啊!天使大圣娘娘,臣下是怎么也没想到,传说中黄沙万里的西域,竟然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
青山绿水、地势平坦、利于灌溉,就在这里,咱们就可以开垦出足够数十万人生活的农田,看来无生老母终是在庇护者她最虔诚的信徒,转世明王陛下所说的西域天国也是存在的。”
原来这支沿着塔里木河一路西行的队伍,就是西迁的白莲教大军,王聪儿亲自率领两万大军走在最前面,侄子王廷诏和冷天禄殿后,在姚之富被拘往大明京师应天府软禁之后,冷天禄就成了白莲教的三号人物。
而如果要说在白莲教中,谁最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河中的,非李清莫属了。
因为他这个几乎被挑明的双面间谍身份,导致两方都不会真正的完全接纳他,而且大明那边的富贵已经给了儿子和老妈,顶着利州伯的爵位是他儿子不是他,所以李清要想还能保有富贵,那就只能跟着王聪儿继续西行。
不过这种不甘心的情绪在到了喀喇沙尔(焉耆)后,就好了很多,本以为过了哈密就是万里黄沙、满地萧索的李清发现,这西域跟在陕西听到的情况并不一样啊!
这里虽说荒凉的隔壁荒漠不少,但胜在地方足够大,很多地方还是很有几分西域江南味道的,也要算个很不错的落脚点。
第767章
白莲新教的宿命之地
“左相也觉得这里好是吧?其实孤也知道这里好,甚至就想留在这不走了,不过这不是我等的宿命,我等之宿命是注定要西去建立地上天国的。”
生下了这个被起名为王明琛的儿子之后,王聪儿的作风习惯一下改了很多,对于下面人虽然还是摆着一副神秘的接引天使娘娘,这种带着宗教色彩的面纱。
但在面对身边亲近人和亲信大臣的时候,王聪儿越来越像是一个世俗帝王,甚至还开始以孤自称了起来。
“天使大圣娘娘说的对,在下审问过喀喇沙尔那些茴茴伯克了,他们说河中那个什么浩罕国的费尔干纳盆地,才是整个西域和河中的天府之国,其沃野千里,丝毫不输于内地四川,棉花、水果等皆为河中之冠。”
李清点了点头,王聪儿推心置腹的态度让他感到几分舒适,既然回不到故乡了,但如果能在这万里之外占有一块水草丰茂的天府之地也能接受。
“是啊!王聪儿的脸上也带上了几分向往,“到了那里,我们所有的教众都可以分到在中原想也不敢想土地,每个还在打光棍的教众都可以娶到温柔贤惠的妻子,每个军官都能成为勋爵,等到打下来之后,我们就将这地方改称为天府盆地,以后就在这里开枝散叶吧!”
白莲教这个即将建立的天上天国,也终于要拥有自己的爵位体系了,王聪儿还打算模仿大明勋臣院的模式,组建一个属于白莲教的议事院,甚至这个国家的粗浅政治模式都已经确立好了。
听着王聪儿带着几分憧憬的描绘,所有人都露出了迷醉的神色,自从他们从豫东地区被迫西迁之后,所有人的心就没安下来过。
因为谁也知道陕西他们是呆不长的,转世明王这样的皇帝,怎么会允许他们形同割据的呆在陕西,一统山河使金瓯无缺,可是历代帝王的第一任务。
至于一路西迁上所遇到的困难和磨难,对于这个教龄并不长的宗教的来说,更是一件极为痛苦的经历。
差不多二百七八十万人西迁,当最后的队伍离开甘肃东部安西州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上万人,大部分是没能撑过来的老弱。
等到了喀喇沙尔和吐鲁番,又有上千人倒在了频繁的战斗中,至于弃教而去的叛徒,也绝非少数。
可以说,除了大明提供了相对充足的补给以外,白莲教众是靠着对王聪儿的信任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在勉力前行。
所以现在,王聪儿这个传道接引天使大圣娘娘最大的作用,已经成了给众人打气了。
“天使大圣娘娘,前面抓住了一伙茴部流贼,据他们说朝廷的士兵已经收复了阿克苏,还在阿克苏城下阵斩了浩罕国的什么大汗!”
叶明周骑着马亲自过来报信了,他现在和周小正是王聪儿最为信任的人。
“这罗思举听说是川北东乡人,果然骁勇,这么快就到了阿克苏!那我们也派个信使去一趟吧,告诉罗将军,我圣教按照约定正沿塔里木河西进,预计十五日内大军前锋可到叶尔羌城。”王聪儿点了点头说道。
。。。。
阿克苏城,大明安西总督、陆军西北军团少将军团长、持尚方宝剑节制西域各处事、钦差定西大臣罗思举,终于率领西北军大部进入了阿克苏城,而在这之前,川野义已经率领西北军团两个和族翼骑兵团前去收复乌什了。
等到掐住浩罕人和茴部变民的北上之路后,按照罗思举和王聪儿商量好的计划,西北军团将和白莲教抽调的四万精锐一起,直扑喀什噶尔。
这其中西北军团在暗处,白莲教军在明处,利用白莲教鲜明的宗教烙印,将一直缩在霍罕遥控指挥的浩罕大汗爱里木和更多浩罕精锐引入喀什噶尔,来一次螳螂捕蝉式的围点打援。
争取一次性最大限度的杀伤浩罕汗国的有生力量,为王聪儿入主费尔干纳盆地扫清最大障碍。
“这些跳端公的动作还硬是不慢,派一对骑兵去问问川野义,问他什么时候能拿下乌什,堂堂大明陆军可不能被那些混元教的教徒给比下去了!”
跳端公是川东北的一种巫舞遗存,大约等于其他地方的跳大神,白莲教在川东北传教的时候,多借助于这种形势,所以在罗思举等人的口中,常常把白莲教徒称为跳端公的。
张幺狗儿盯着在门口瑟瑟缩缩的哈第尔,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注意。
“罗老哥,兄弟我今日翻看满清时颇有收获,要说今次为何浩罕人一到南疆就诸族皆反,一大半倒要归咎于满清在南疆所封的大小伯克。
这些本地土官,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伪清稳定地方局势的作用不说,他们反而还借助于满清的势力荼毒地方,致使本地绅民在憎恨他们的时候,也把满清所代表的中央政府给恨上了。
这乌什之民已经反叛了一次,那也就表示他们已经不信任朝廷,如果我西北军团不能显示出并非一味包庇贪腐之徒的迹象,表现出与满清的区别,恐怕就算是打下来了也人心不附,兄长想把乌什打造成南疆之战后勤基地的想法,恐难实现!”
罗思举闻言看了一眼噗通一声双膝跪地的哈第尔,这些家伙,满清让他们协助镇守边关,引导治下民众心向国家,可他们倒好,除了仗着满清的庇护和包庇掠夺民财、欺男霸女以外,什么好事也不干!
出身于草根,身上还带着几分豪侠之气的罗思举,也十分看不惯他们。
“张兄弟既然说到这了,想来一定是有解决办法了!”罗思举没去管已经快吓瘫的哈第尔,转头问向了张幺狗儿。
张幺狗儿虽然为人四平八稳,看着也是一副老实好说话的模样,但你得看跟谁比。
跟武文鸯、李节耀那号的人精相比,张幺狗儿当然不算什么,可跟锦衣卫以外的人比,张幺狗儿足以称得上满肚子坏水了。
毕竟真正的老实人,可坐不稳锦衣同知这个位置,这南北镇抚司中,只有扮猪吃虎的,绝没有真正的老实人。
“很简单!这乌什之民深恨阿奇木伯克家族,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其尽数逮拿,拉倒乌什明正典刑呢?
如此既显示了我大明不包庇贪腐残暴之徒的决心,更能尽收乌什民心,以示大明重整西域秩序,惩恶扬善之正义立场!”
“总督大人饶命啊!罪人是忠于朝廷的啊!”哈第尔终于忍不住哭嚎了出来。
“哼!我看你是忠于满清,对抗大明!你以为我大明会要满清的罪臣?无尺寸之功就想当大明的忠臣,想的倒是挺美!”一旁的关天培也是人精,立刻出来怒斥了一句。
“罪人可以立功,罪人愿意立功啊!罪人在乌什、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都能调得动人,罪人在阿克苏还藏匿了上百万存粮和金银,愿意献出来以供大军需要,总督大人要招募的向导,罪人也一定尽快招募完成。”
第768章
笼络人心
乌什城,当罗思举押着哈第尔等犯事伯克赶到的时候,这里的火药味都没散开,四处都不时还有烟火冒起,满清在乌什修建的守备衙门前,更是杀的血流成河!
在乌什被变民攻陷以前,这个守备衙门驻有两百满汉兵丁,都是剿灭张格尔之乱后,满清留驻在南疆的官兵。
当然在乌什被攻陷的时候,这里的官兵除了少数跟随长麟、富俊等官员成功逃脱以外,大部分都战死在了这里。
而现在被拉倒这里砍头的,少部分是被擒住的浩罕士兵,大部分是参与了叛乱的变民。
对于这些敢发动叛乱的家伙,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那肯定都是死路一条,正好用他们的鲜血和人头,来祭奠死难的官兵。
杀完了头,就在这个鲜血都快淌成河的地方,哈第尔等一票原阿克苏郡王的子子孙孙,就被押了过来。
这些人一到,原本瑟瑟缩缩在远处不敢动弹的乌什本地民众,就躁动了起来,这也足以看出,这些满清所倚重的伯克是些什么东西,哈密的回王家族比起他们来说,都要算是奉公守法的了。
这也是历史上有清一代,南疆一直降而复叛的重要原因,因为原本应该是本地人领袖和保护者角色的南疆诸伯克,已经彻底站到了南疆人民的对立面。
他们没有成为满清期望中统治南疆的帮手,反而成了给满清所代表的中央政府招黑的凶手。
张幺狗儿穿着火红飞鱼服,头戴无翅乌纱帽,还套了一件曳撒,看起来倒是人模狗样的。
那副憨厚老实的伪装,也变换成了透漏出公正威严气息的青天大老爷,配合着他黑乎乎的大方脸,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包公在世的模样。
阿奇木伯克哈第尔等人被押着跪在了左面的一个高台上,右面跪着的,则大多是哈第尔等人下面的狗腿子,哈第尔家族干的人神共愤的事,大多是这些狗腿子和黑心管家出面干的,所以实际上,他们比哈第尔等人还要遭人恨。
这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哈第尔的一个堂弟,历史上在清朝自己的《钦定新疆识略》中就特意提到了这个家伙,奸占妇女数十,强占大小绿洲数十,手下侍卫等仆从视乌什民众为奴仆肆意打骂,数次激起民变。
可远在北京的嘉庆帝由于不知内情,还认为他虽然暴虐了些,但总是忠于朝廷的,当时伊犁将军松筠请求将此人明正典刑,嘉庆御笔批示不准,只是下令让伊犁将军派员申斥,令其善爱其民不得再行害民之举。
看看,这种搞法,你治的好南疆就怪了,所以在清中期,南疆一直是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乃至后来酿成阿古柏入侵的大祸。
只不过南疆这些人没想到,满清经常包庇那些大小伯克被南疆人认为是蛇鼠一窝,但等浩罕人来了之后,他们才发现,比起浩罕人,满清竟然挺不错的。
因为满清只是要求他们不闹事,伯克们也只是搜刮的厉害,可浩罕人直接将整个南疆之民当成了被征服的奴隶,强占他们财产不说,还随意残杀。
两相一对比,历史上这些南疆的阿红和当地乡老们,又哭着喊着的请朝廷发大兵救民于水火。
“看见本官头顶的大旗了吗?前伪朝残暴,已经被我大明大皇帝推翻了,现在是大明朝管事了!”
张幺狗儿指着头顶的褐底金日月旗说道,他说完之后,自有十余个本地传译将他的话翻译成土语传达下去。
人群开始走近了些,许多人开始面带惊慌的小声嘀咕了起来,不过对于大清还是大明,各色龙旗还是金日月旗,他们也都不太关心,他们之关心自己的命运。
“本官来之前,也早就听说乌什大小伯克害民之事,是以本官将他们全速捆了过来,左面的,就是阿奇木伯克哈第尔家族之人,右面的就是这些害人的帮凶。
本官今日奉大皇帝陛下旨意,要严惩这些残暴不仁的违法之徒,左面之人欺辱过你们的,那有根鞭子,谁欺负了你们,你们就抽谁三鞭子,右面还有一把刀,那里的谁欺负你们的,你们就可以上去砍他一刀!”
传译门才把话传完,人群就轰的一声爆开了,在场的人,有谁没受过阿奇木伯克家族的欺压吗?压根没有!没受过欺压,他们就不会在浩罕人来时坐观甚至直接发动叛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