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581


经济上就不说了,伦敦的带嘤政府急着打败法兰西,就是因为已经神功将成的大明,成了一个完美的黄金黑洞,带嘤从世界各地不要脸搜刮来的油水转了个手之后,几乎全部被大明吸走了。
生丝、茶叶、瓷器、大黄、白糖、橡胶、猪鬃、丝绸等等二十多样独家拳头产品畅销英伦,而英国能卖到大明的,全是他们不愿意出售的东西,新一代蒸汽机、新一代纺纱机等,每年的英国王室和首相看到对大明逆差的年报,都能心脏暂停几秒钟。
如果不是拿破仑搞得太高调、太过火,英国政府都忍不住想先停止和法兰西的对抗,而掉头全力打压大明,只不过很多人可能还不明白,就算欧洲一片平静,不列颠想凭借一己之力来击败大明,也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比如现今的大明海军,虽然还是确实缺少经验丰富的军官和水手,但在船只和火炮数量上,已经超过法国,达到了英国的百分之七十五,可以说,现在就算英国举全国之力来,叶开也有信心在南洋跟英国舰队打一场倾国之战。
而在陆军方面,奉行小而精这种小陆军的英国,完全无法跟大明相比,就更别提现在英军除了某些团以外,大部分相当拉胯,他们甚至还没有实行统一的训练标准,士兵练成什么样,完全靠军官的个人能力。
而大明在前年的复兴五年(1801)就通过了规范化线列步兵、轻步兵、炮兵、各种骑兵的选拔和训练标准,军校和军官速成班的数量十倍于带嘤都不止。
现在的大明陆军拥有超过六十万的正规陆军,在极限动员下,还能迅速扩充至两百七十万至三百万左右,这可不是从直接从田间地头拉出的农夫,而是最少都每年经过了两个十五天集训,超过一半还是直接从陆军中退役的准军事人员。
除了这三百万军人以外,大明还拥有战斗力相当不错的和族武士军团九万人,极限动员还能再拉出十万,总数可以高达十九万左右,两个朝族线列步兵师总共三万人的战斗力也还可以,至少不会逊色于普通俄军。
更恐怖的是,如果到了倾国之战的时候,大明接近五万万的庞大人口规模和工业产能全部激发的话,搞不好可以拉出一千万军队,就算这一千万人全是战场菜鸟,但只要会开枪,那也是不可战胜的。
可以说,经过快二十年的发展,大明的陆军,已经站在世界之巅,甚至还要超过,至少说可以与拿破仑的法军相媲美的强大军队了。
现在除了全欧洲团结起来找大明打一场东西之战以外,没有任何国家或者群体能阻止跟上时代的中国人。
而让欧洲团结不起来,让他们陷入不断内讧的关键点就在于拿破仑,法国人不会屈从于英国人,也不会甘心继续当世界‘老二’,只要大明能帮他拖住一部分俄国人的精力,法国人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法国人不倒下,欧洲的纷争就不会那么容易结束,至于法国统一了欧洲大陆怎么办?
首先不说法国人又没那个能耐统一,要知道统一欧洲各国可不单单是用武力就行了,还得从文化上统一,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再说万一法国人就算统一了,第一个打击对象也会是海峡对面的带嘤,那到时候大明又可以援助伦敦嘛,还可以网罗流亡分子在乌拉尔山和顿河地区组建炮灰反抗军,搅屎棍嘛,谁不会似的。
。。。。。
西安府泾阳县,这里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宋以前可是有金城之国、天府之国之称的,只不过由于开发过度,唐季以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急速下降,加上国家重心的东迁南移,这里早就失去了原本的风光。
到了前几年,白莲教入陕之后,泾阳的乡绅大户那是有门路的全跑了,没门路的也没心种地,这泾阳竟然逐渐开始显现出了一丝破败的景象。
不过这老天爷到底还是眷顾这块哺育了强秦大汉盛唐之地的,周老汉就是这么想的,他坐在田坎上拿着一块白面馍馍就着家里带的温盐水吃的相当香甜。
“这叶皇帝好啊!真是好皇帝啊!”最后一个白面馍馍吃完了,周老汉仔仔细细舔干净了刚才拿着白馍的手指,还特意闭上眼睛回味了一下白馍的香甜。
一个老汉不年不节的时候,竟然可以敞开了吃白面馍馍,周老汉觉得这都是叶皇帝给的恩典,所以每当吃完白馍的时候,周老汉总会这么感叹两句。
叶皇帝好吗?对于这些普通的陕西老农来说,当然好咧!王聪儿走的时候已经把陕西的地全给分下去了,她带走了两百多万人,祸祸了几十万人,吓走了十数万人,整个陕西的人地矛盾一下就缓解了。
王聪儿这也是给叶开出了一道难题,大明要是把已经分给平民的土地收回去,那势必激起大规模的反抗,大明朝廷的名声也就完了,要是不收回,那跟着大明回来的数万还乡团士绅还能继续舍了一切给叶开卖命?
不过,王聪儿没得意多久,这道她看来无解的难题,就被叶开给解决了。
我叶大皇爷从义信大学和中原大学抽调了超过两千名大学生,将全陕的土地按照位置、交通、肥力、耕种技术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然后再由复兴公司财务总处进行了估值,最后按照估值的一半,向拥有土地的农户提供了赎买土地的贷款。
这些贷款利息没有,最长可以分三十年还清,当然这些款项是不会到农户手里,这些会直接存入跟着大明军队回来的陕西乡绅户头,这就算是农户们将土地从乡绅手里买过去了。
更夸张的是,这些钱甚至也不会让大大小小的陕西乡绅提出来,按照要求,他们必须以此款项为质押,从复兴公司指定的银行机构贷出双倍的资金,利息也低到几乎没有。
他们拿到这笔钱后干什么呢?叶大皇帝随即就推出了建设西安和兰州两地的大计划,要长久的控制西域和河中,大明现在的工业中心都太远了,所以叶开才会要求开发西安和兰州两地,只有这两地的工农业水平上去了,大明才有足够的力量往西域与河中投射。
这可不是什么小规模的开发计划,而是会影响几代人的投资开发,叶开打算建一条西安到兰州的快速道路,这是一条能过马车的驰道与铁路相结合的道路,预计将把现在从西安到兰州的二十五天路程,缩短到十天以内。
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大规模的建设计划,只要不瞎搞投什么都肯定会赚钱,所以陕西士绅们也挺满意,地虽然拿不回来了,但总算收到了些卖地钱,而且皇帝还给之路带着你发财,这可是大好事。
对于周老汉这样的人来说,同样是好事,大明刚进入陕西的时候,周老汉做梦都是跑了的大户梁家带着凶神恶煞的差役回来了,他们收走了大圣娘娘分给自家的地,甚至梁举人还要他们赔钱。
而现在,他只用了每年还款四十个铜元的代价还上三十年就可以保住了自己的地,不但地保住了,皇帝陛下还承诺,他们家将春麦全部上缴之后,朝廷会按照一比一点二的比例返还粮食。
什么是一比一点二的比例周老汉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每交出去一斤麦子,那就会得到一斤二两麦子,这么好的事谁不干谁是傻子,虽然河南的麦子很可能没关中麦子好吃,但能平白多两成呢!
周老汉美滋滋的想着,还对自己的种地手艺相当自信,只不过等他回头看了看的时候,又不自觉的叹了口气。
日子是好,可是就太累了,这放眼望去,周围跟他一样下地干活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
这在以往可是难以想象的,以前种地那可是天大的事,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连几岁的孙子也得跟着干,这可是全家老小活命的大事。
但现在不一样了,皇帝老爷要搞什么大开发,两个儿子去了什么公司修路,儿媳和刚长成人的孙女也去什么厂子弄什么羊毛去了,连几个半大的孙子也有人要,一天两个铜元当学徒工去了。
人都走了,这种地的事情不就得扔到了老两口的头上?不过好在麦子熟的时候,官府还特意组织了一次抢收,不然他一个老汉肯定收不完。
远处传来了嘤嘤的哭声,周老汉踮起脚尖看过去,一个背着大包袱的男子拿着一套工具边走边回头,似乎还挺舍不得,男子身后,三个五六七八岁的娃娃哭着喊着的在追。
“咦!王石匠也要去县里了咧?他手艺好,打个猪槽都能收十个铜元,这么来钱的活计都不要了?”
周老汉的老妻也在看着远处,嘴里还在嘀咕着,在这人死不离乡的时代,很少有人舍家弃业去外地的。
“你懂个逑!王石匠在这哒打个猪槽才十个铜元,可要是去了县城应募上了那啥公司的工匠,包吃包住一月就有六块银元,干得好的还有奖,他凭啥不去,额看这都去的晚了。”
。。。。
“父亲,拉瓦锡先生在外面求见,我劝不了他了,他说法兰西需要他,非要回去!”
西安行宫,小团子穿着一身郡王过肩蟒袍,走向了正在批阅奏折的叶开。
“唉!”叶开轻轻叹了口气站了起来,这拉瓦锡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这半年来一直吵着要回法国去,叶开派了几波人去劝,那都劝不住,这位坚持认为法国人杀死国王的那股疯劲已经过去,现在是他回到家乡的时候了。
可是,叶开眉头皱得更深了,拉瓦锡在大明这五年多可不是白呆的,他现在是大明子爵,特聘工部左侍郎,南洋大学副山长兼化学院院长,复兴公司首席化学顾问,齐内丁与拉瓦锡炸药公司大经理兼首席技术指导。
这一连串的头衔说明了拉瓦锡在大明科学界,特别是化学界的重要,不!他不是在大明的化学界重要,他在整个世界的化学界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在没有拉瓦锡之前,化学更应该被叫做炼金术。
这样的人才离去,不提他掌握了多少大明的核心知识,就仅仅他本身的名头号召力,对于大明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陛下!请授权给奴婢,奴婢一定可以可以让拉瓦锡子爵打消回法国的念头!”
说话的是一个一身青衣的内侍,内侍的年纪也不小了,头发都开始花白了,但谁也不会怀疑一个能站在叶开身边内侍的实力。
这是李大监从数千内侍中挑选出来的接班人,以前是伺候过我乾隆的宫中老人。
话说做我大清的内侍可真够惨的,不但动不动就有挨打甚至被处死的危险,宫中的宫女还个个都是出身旗人家庭的,他们在宫中,不但要伺候满清皇室这个主子,还要伺候这些旗人家出来的宫女主子。
真是双重压迫,双重痛苦啊!所以一到了新朝,这些从满清宫中被解救的太监顿时爆发出了极大的潜力。
大明三次北美探险队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宣教处最危险的地方,也有这些曾经满清太监的身影,他们似乎特别合适刺探情报,装什么像什么,还比一般的探子更忠诚。
叶开深吸了几口气,他知道这个官居锦衣卫銮仪司锦衣镇抚使的内侍是什么意思,肯定是要恐吓再要挟,实在不成就让拉瓦锡直接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算了!还是朕先去和他谈谈吧!”叶开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
第797章
华清池晚宴
华清宫,这时候也被称为华清池,叶皇帝到了之后,这里就被称作了西安行宫。
现在的华清宫规模比起唐朝要小了很多,不过保养的还行,这还多亏了我麻的功劳,因为现在的华清宫,实际上是在我麻康熙四十二年重新修建的。
叶开住进这里之后,还特意到某个温泉背后的假山凭吊了一番,当年我微操带师常校长,就曾在这如同落水狗一般,被五毒俱全大帅的士兵拖出来过。
周围人都愕然的看着叶开脸上的恶趣味笑容,小团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近独宠后宫的桃娘也一脸懵逼,不过叶开可没心情解释,直接挥了挥手示意几个和族嫔妾前头带路。
就在华清宫的温泉汤馆中,叶开摆了一桌筵席,还是按照唐时分餐制的规格摆的。
除了拉瓦锡最爱的塞里斯焗蜗牛以外,广式烧乳猪、上汤焗龙虾、酿豆腐、八宝冬瓜盅等广式名菜,葫芦鸡、烧三鲜、海参烀蹄子等陕西名菜摆的满满当当的。
这些菜不但看着卖相好,吃起来还特别美味,作为陪客的小托德先生、珍娜和小团子三人只吃了几口就已经目瞪口呆了,拉瓦锡和他妻子玛丽.安娜更是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直接原地愣住了!
“这....陛下!我以前也吃过您的御膳,但是好像跟这些菜肴的差别很大啊!不!不!菜式是一样的,颜色也是一样的,甚至连摆盘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它们突然会变得更加美味了?”
“这个问题嘛!你的学生一会会为你解答的,明正,你过来!”
叶开其实也挺怀念这种味道的,不过相比起在座的几人,他只是怀念并不是没有吃过,所以显得平和很多,并没有那么吃惊的不得了。
“明正?怎么是你?难道你还是一位拥有出神入化能力的超级大厨吗?就如同皇帝陛下在小特里亚农宫里表现出的那样?”
拉瓦锡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是谁了,他的最欣赏的学生之一,化学天才叶明正。
叶明正,这个名字一听就不得了,特别是叶明正才十六岁,一般来说,名字中的排行能取明字的,基本就是叶明皇室的近支,不过其实人也不少,因为北府叶家也是个挺大的家族,但年纪小于十八岁还能用上明字的就不简单了。
因为叶大皇帝的长子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自小团子出生后,确切的说是叶开打赢甘马昔城外对武吉斯人的决定性一战,让北府叶家从小土豪家族迈入王族这个门槛之后,北府叶家出生的下一辈,除了叶开的儿子们以外,就失去了继续用明字的权力,而改用兴字称叶兴某了。
而叶明正还能继续用明,一是因为他的爷爷是北府叶家二房的家长,叶家二房是在复兴大明战争中战死族亲最多的一房,叶明正的爷爷,叶开的四伯叶福广也是当年最支持叶福来、叶开父子的族老,地位在北府叶家中属于顶尖的存在。
同时,叶明正自己也非常厉害,九岁就学完了常人要学十四年还不一定能学好的课程,十二岁就是义信大学中著名的数学天才。
在拉瓦锡发现他的化学天赋后,又转学到了南洋大学跟在拉瓦锡身边搞研究,当小团子要四处奔波联姻,平定日本之后,协助拉瓦锡研硝化甘油的工作都是叶明正接手的。
“山长大人,你应该知道,操纵实验器皿我在行,做菜我可不会!”
叶明正笑着摇了摇头,随后他从一个小袋子中倒出了一点点白色的纤细颗粒。
“您还记得我跟您说过的,我从小麦面筋中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玩意吗?”
拉瓦锡想起来了,半年前叶明正好像提过这档子事,不过当时他正研究硝化甘油到了最后时刻,所以没怎么在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