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581


他们养不起牛马等牲畜,耕地全靠人力,他们置办不起合格的农具,普遍使用的是石块打磨的锄头甚至是木锄头,搞得跟原始社会差不多,甚至他们连合格的留种都做不到,每当种地的时候,往往全家上阵累个半死,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全家半年的口粮。
在英豪镇,就连人畜的粪便都是能让两家人打的头破血流的宝贵物件,每年知镇大人处理最多的‘案件’,就是谁家偷了谁家茅坑里的屎尿,进而演化成两家甚至两个家族的殴斗。
而在原始肥料如此缺乏的情况下,农人们为了提高产量,把山上的低矮灌木等砍伐之后等着他枯死,然后再混合着秸秆、柴草等来烧火灰。
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获取各种有机物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办法,但后果就是生态进一步的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肥力下降的更快,从而走入一个完全无解的死循环。
更重要的是,在农夫们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后,他们的购买力几乎为零,他们除了盐巴什么都不买,整个经济完全是死水一滩。
或许下一次人口爆炸之后,他们就会揭竿而起,然后死掉一大批人,最后回归于安定。
这一切不是叶开想看的,所以他力排众议给晋冀鲁豫,川鄂皖湘赣八省官员下了死命令,十年内官府要从这八省移走五分之一的人,民间再‘自发’移走五分之一的人,现在是三十亩以下的只留长子,后面会变成五十亩甚至六十亩。
王老五呆坐在开拓报名点的门口,他一会看看赵上尉那渗人的表情和腰间寒光闪闪的六轮手枪,一会有看着被迫排成长队等着被送到渑池县城的三个弟弟,弟弟们被捆着双手,最小的四弟才十五岁,他以为自己要被拉去做苦役而吓得不停的在发抖。
与别人不同,王老五是真舍不得他这几个弟弟,家里有十七八亩地养活三个弟弟供养一个老娘虽然困难了点,但也不是过不下去。
可要他去抗争,王老实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他要有这胆子,当年就进了汉儿效节军,跟赵少尉一般去当老爷了。
“不该啊!不该啊!这是出了奸臣了啊!我宋家诗礼传家,从未干犯一条一令,幼弟刚刚束发就要远窜万里边荒,这一定是出了奸臣蛊惑了圣上,我要去告发,我要敲登闻鼓!”
就在王老实自责自己胆子太小不敢出去反抗的时候,一个消瘦的身影从围观的人群中跑了出来,他指着赵上尉一顿大骂,就差说那个奸臣就是赵少尉了。
赵少尉认识这个人,这是一个前清的秀才,原本在英豪镇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家里有几百亩地还有功名。
可白莲教来了之后,宋秀才家就破败了,老婆跑了,爹妈死了,地也没了,就剩下了一个幼弟,两人靠宋秀才在一家蒙学教书为生,他家别说三十亩地了,一亩都没有,而且就算有,宋秀才也不会种。
本来这样的人可以活得风光一些的,只要肯走出去,就算过不了大明的科举,那去各个大厂大公司混口饭吃绝对不难,但宋秀才因为叶大皇帝支持白莲教这事上,把新朝给恨上了,声言自己要做一个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士。
赵少尉阴沉着脸走了过去,平日里这宋秀才瞎说一通,经常辱骂他和张知镇是贪官污吏就算了,现在还敢把朝廷的移民开拓之策说成为的流放,那自己就不能忍了。
而且宋秀才出来大骂之后,围观的人群立刻就躁动了起来,被捆起来的想要跑回家,有些农妇也已经涌出来要把自己的儿子拉走。
“啪!”赵上尉扣响了手中的万岁爷六轮,随后拖着一条瘸腿飞快的冲过来,一脚把宋秀才踹翻到了地上,他阴恻恻一笑。
“张知镇刚刚才说,谁敢鼓噪造谣不识好歹,全家都按犯人待遇移送北美洲,你以为那是跟你说笑话的?”
人群一下就冷静下来了,一个乱动的都没有,原本已经跑出了队列的又悄悄跑了回来,宋秀才也傻呆呆的躺在地上,眼睛里满是疑惑。
平日里他没少添油加醋指桑骂槐的说,但这两位一般都是不管他的啊,今天怎么突然动真格的了?
“左右,把宋秀才的罪状都记好,赵警长把他给本官捆了,宋秀才你不是说陛下的开拓移民是发配远窜吗?这下你可以亲自去看一看,这到底是不是发配了!”
老好人张知镇也换了一副面孔,那张常年仁善的面孔上,也露出了让人害怕的狠辣。
宋秀才是怎么也想不到,开拓移民人数不但是张知镇和赵少尉官途上的重要考核目标,还是他两的财路。
按照条例,他们两把英豪镇的人送到渑池县后,就可以得到一人三十个铜元的饭食补助,但张知镇已经决定了,从英豪镇去渑池县最少要走一天半,他先让农夫们在家吃一顿饭,然后路上不提供任何饭食。
到了渑池县要交人的时候,再胡乱买些杂粮馍馍把农夫们的精气神喂起来,只要接收的县警察看不出来就行,这样一个人他们就可以得到最少二十五个铜元的补贴。
张知镇眯着眼睛得意的一笑,别人是三十个铜元,但宋秀才可不是,这种能说会写的,那可是人才,地方上能动员一个这样的秀才去北美,那可都是政绩。
低声啜泣的人群开始了生离死别,这个法令很难说的上好,叶开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希望第一代移民辛苦一下,为后世子孙占领整个北美,对留下人的优待,甚至连伙食费他都出了,就是希望能不要搞得那么酷烈。
但在皇帝急切希望能在北美拥有和美国人掰手腕能力的推动下,下面的官员可不会管那么多。
他们或许比满清时期有底线一点,但本质上仍然是封建官僚,这第一代移民做出的可就不是辛苦一下了,而是完全可以称得上牺牲。
万千移民,此去万里,波涛汹涌,路上各级官僚想着法的给自己省钱,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到了地方之后还要和当地土著和凶狠的美国牛仔拼命,条件艰苦是后世享福的子孙无法想象的。
像王老实和宋秀才这样的还算好的,苦的是那些全家没有分家的人,种了十几年的地突然就没了继承权,三瓜两枣的就被赶了出来到万里之外去拼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804章
张义潮与李圣天
兰州,古称金城,归属天水郡管辖,这座西北名城的命运相当坎坷,历史上自唐代宗宝应元年(762)被吐蕃攻占后,直到三百年后的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北宋君臣奋发了一把,才从西夏党项人手中夺了回来这座汉家名城。
可仅仅五十年后的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就被女真金国再次夺走,这次又经过二百多年后,大明洪武二年(1369)才夺回来。
可以说兰州这座城市的命运,就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兴衰史,凡是拥有兰州城的时候,都是汉家威临四海的时候,可要是一旦有所衰弱,兰州往往是最先失去的。
来到兰州,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英雄,那就是收复河西的张义潮,本来要祭拜张义潮要到敦煌(沙洲)才是最好的,但此时的敦煌归属安西州,几百年环境恶化下来,已经成为了西北小城,不适合皇帝驻跸,辐射影响力也不足,所以叶开就决定在如今的甘肃政治经济中心兰州祭拜张义潮。
“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叶开身边,叶皇帝的表哥,曾经复兴军双壁之一,现在的宣威郡公、陕甘总督兼陕西巡抚陈文淇,轻轻念叨着后世对于张义潮的评价,满眼都是崇敬。
“张归义真是英雄啊!安史之乱后,河西没入吐蕃人手中,中原皇朝换了多少皇帝了都毫无办法,其振臂一呼,为汉家恢复河中六郡百万口,拯救黎民于水火,哪怕我华夏千年以来仁人志士无数,出张归义之右着,甚少!”
叶开回头看了看陈文淇,这位被他扔在云贵几年的表兄终于是按捺不住了啊!
他看似在说张义潮,但实际上是在像叶开表明心迹,因为如今叶明西北面临的局势,跟当年的张义潮颇有几分相似。
张义潮当年是面对着吐蕃的巨大压力,现在的西北是面临着来自河中的危险,张义潮当年收复河中尚有百万汉民跟他同心戮力,但此时的西北,就算在甘肃等地,跟大明王朝一条心的人都不多。
开玩笑,自李圣天独木难支败亡之后九百年间不断的传播,岂是树大根深可以形容的,就连河西、肃州、甘州、凉州、兰州之地信教的汉民都多不胜数,更别提平凉府了。
叶开思考了片刻,确实没有比陈文淇更合适的人选,“表兄既有张归义之志,当知道此地形势之复杂,我花了数千万银元把白莲教送到河中,就是为了把纷争撵到大明之外。
可要是我们连河西、西域之地自己都弄不好,还如何支援河中?这河西之地,谁可信谁不可信,情势之复杂,恐比在云贵面对英吉利和缅甸人更加困难!”
陈文淇双手一拱,他知道叶开说的是什么意思,“陛下放心,谁该拉拢,谁该打击,谁可以改造,谁必须要攘除,分化打击、捕风捉影、推波逐浪、安插收买,臣已了然于心,从西安来兰州的路上,臣就写好了安定河西的计划书,已经呈交陛下侍从处了!”
果然是早有准备,看来几年的不顺经历,原本有些大大咧咧的陈文淇也进步了,从这番话来说,已经是个非常合适的方面之臣了。
“那好,我把刘菊山调来做陕西巡抚作为你的后勤支持,表哥你专驻在兰州任西北总理大臣吧,陕、甘、青、西域四地,我就交给你了,罗思举这个定西大臣兼西域总督也归你管辖!”
二人谈话间,在叶开来之前加紧修建的张义潮祭祀庙宇已经到了,两米多高的铜像坐落在主殿中栩栩如生,一套繁杂的仪式后,叶开带着上百位中枢和甘青各地的官员就祭祀完毕了。
比起唐朝只给张义潮一个南阳开国公和太保的加封,连一个节度使都舍不得不同,叶开亲手提了忠义千古四个大字。
经过十来年的练习,叶大皇帝的毛笔字总算能看了,除了建庙祭祀以外,叶开还追封张义潮为忠义仁勇归义河西郡王。
祭拜完毕,总觉得还缺少了些什么的叶开突然回头,他指着张义潮雕像身边的空位置点了点头。
“把李圣天父子的神位也加进来吧,人家尉迟一族独守西域数百年,一个于阗人,比大多数汉儿都忠于汉家文化,当年宋太祖一兵不发,仅遣百余僧人西行,实在让人汗颜。
虽然这位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本意是守护自己的祖宗之地,但也不失为汉家孤忠,说起来还是我们对不起人家多一些。
另外再去找一找,看看还有没李圣天的后人在世,在的话把他找出来,朕要重重的封赏!”
“臣遵旨!”
“奴婢这就去办!”
之所以两个人回答,是因为叶开的话是说给两个人听的,把李圣天的神位请进庙中当然要陈文淇这个新任西北总理大臣去办,寻找李圣天后人,那就是锦衣卫的事了。
。。。。
“陛下!林元抚来了!”回到行宫,屁股都没坐热,正在准备明天召见甘肃一省士绅的叶开,就接到了林则徐到来的消息。
林则徐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后还跟了几个锦衣卫听风处的人
“陛下!这是河南省河南府渑池县英豪镇开拓报名点的文档记录。”
林则徐身后的锦衣千户将一份记录递到了叶开手中,这是锦衣卫的拿手活,不但在场绝大部分争吵对话被记录了下来,甚至还画了活灵活现的素描图,看起来就跟一个连环画一样。
恐怕张知镇和赵少尉做梦也想不到,小小的英豪镇竟然有幸引来了锦衣卫听风处的人。
“矛盾很大啊!问题也很多!可朕总不能把全国官员都监视起来吧,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我这个大明啊!还是处在行政靠官员良心的阶段!”
叶开有些伤感,这不管上面下什么政策,最终能有三成得到执行就不错了,至于指望这个时代的官员不贪腐不酷烈,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看起来应该是大公无私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林则徐,却不解的看着皇帝。
叶皇帝的这些官员其实已经做得不错了,没有严刑拷打,没有制造出一大推冤假错案鱼肉百姓,这要在前清,他们能把七成的农户逼得活不下去,现在只是贪一点伙食费图省事来个一刀切,已经很进步了好吧!
第805章
新官僚与旧官僚
“臣有句话一直想对陛下说,可又怕惹得陛下不高兴!”书房中,林则徐一边给批阅奏折的叶开磨墨,一边故意摆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叶开没好气的看了林则徐一眼,“年纪越大,怎么胆子就越小了?你以前可是敢跟林元生一起到朕的书房里偷糕点吃的!”
林则徐尴尬一笑,当时其实是堂侄林元生眼馋御书房的糕点非要去拿,他只不过是因为好奇跟过去看了一眼,结果就被值班的太监给抓住了,回到家后差点没把他爹给吓死,随后一顿棍棒教育更差点把他打死了。
这件事其实对林则徐的刺激也很大,因为他只看了一眼,就差点被父亲打死,而林元生则屁事没有。
于是林则徐同学挨了打还想找父亲评理,结果父亲对他说,林元生父亲林逢吉有擎天之功,还是皇帝亲自教出来的学生,林元生等同皇帝自己的子侄,只要不去谋刺君上,什么事都不会有,你行吗?你对皇帝有什么泼天大功,能让皇帝把你当子侄看?
自此以后,林则徐就知道功劳、权力的重要性了,也下定决心要立下一个天大功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