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979


“剩下的缺得太多,想不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许问老实说。
连天青“嗯”了一声,转过身,示意许问跟着他。
他带着许问穿过两扇门,到了工作室的另一边,这又是一间屋子,许问还没有来过。
他一走进去就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赫然是一间书房,一间俨然如同图书馆的大书房!
房间层层叠叠摆着木架,每个木架都高至屋顶。架上摆着的全是又厚又大的书册,规模颇为惊人。
连天青走过去,随意抽出一本,递给许问。
许问好奇地接过来翻开,发现这是一本画册,宣纸薄裱,炭笔勾勒,画的正是木雕。他翻开的这一页上面绘制的也是一个雀替,一名文士在一棵松树下面跟一个樵夫说话,画面非常生动,还有点眼熟。
许问向下翻开另一页,同样的雀替,这一次画的是一间屋子,屋外有一个人正在拱手相候,屋里一个人正在往外跑,他的衣服被水沾湿了,一只手握着湿淋淋的长发,好像洗头发洗到一半,就急着跑出去迎客了。
这画面特征太明显,许问马上就认出来了,叫道:“周公握发!”
周公握发典出史记,讲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洗头发的时候“一沐三捉发……起以待士”。
相比较而言,同典故更出名的可能是周公吐哺,但许问不久前才恶补了一通,还是马上就认出来了。
“你识得周公握发,不识得太公钓鱼?”连天青淡淡问道。
“太公钓鱼?”许问有一瞬间的茫然,接着脑中灵光一现,
瞬间明白了过来。
对啊,那个残缺的雀替,有一个老人在钓鱼的,可不就是姜太公钓鱼嘛!
而且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事情。
“雕刻愿者上钩雀替的,就是这本册子上的这个工匠!”
“有点眼力。所以你觉得应该怎么补全剩下的细节?”
“同个工匠的风格有相似之处,观察个人设计制作的风格和习惯,进行补充还原。”许问马上就想到了。
连天青点头,指指那本册子:“这本你可以带出去看。”
许问有点恋恋不舍地回头,看着身后满满当当的书架——可想而知,上面应该全部都是这样的画册:“只有这本吗?”
“多而不烂,又有何用。”连天青拉开门,扔下一句话,许问老老实实地出去了。
※※※
许问坐在窗边案前,翻看着这本画册。
他本来应该全神贯注进行比对,补完愿者上钩雀替,完成他的作业的,但现在他有点走神,因为他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
这本画册上画的全部都是那位不知名工匠的作品。
他的作品以雕刻为主,但基本上没有纯粹的摆件,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从头看到尾,也不都是雀替,还有花窗、椅面等等,以建筑装饰为主,家具相对比较少。
他的雕刻内容主要是历史人物,场景感十足,特色非常鲜明。这也是许问很快就能认出来的原因之一。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位工匠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这样收集同一位工匠的作品,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问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本画册的笔法非常眼熟,全部出自连天青之手。
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全部都是他亲眼见过,一件一件地收集描绘出来的。
而这样的画册不止一本,那些书架上堆积的那些册子,全部都是这样的“藏品”吗?
为了收集它们,连天青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珍品,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在来到小横村这样一座小山村之前,他是做什么的?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他又是为什么会带着生病的女儿,来到小横村隐居的呢?
许问一直知道自己这位师父不是一个简单人物,现在看起来,他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厉害,也更加神秘了。
许问转着笔想了一会儿,就收回了心神,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回了眼前的木雕。
每个工匠大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偏好,这些东西总会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上。
譬如眼前这个不知名工匠,他画的基本上都是历史人物,他将人物与景物相结合,作品里具有强烈的故事性。
而历史人物,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与风俗文化,这位工匠不愧是大师,在雕刻的时候特别注重这方面的细节。
譬如周公洗头发的时候穿着的衣服,就跟松下问樵那个书生的完全不同,跟姜太公倒有点相似之处……
不过个人有个人的喜好,他在景物和构图方面有着自己的偏好。
譬如他很喜欢竹子,经常用竹枝做背景;还很喜欢动物,松树上蹲着一只松鼠,周公屋外檐上蹲着一只乌鸦,太公钓鱼也能看见半条鱼尾巴。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生气勃勃,还有所呼应,使得画面的故事性更加丰富。
这大师也不知道是谁,真的太厉害了!
许问越琢磨越是沉迷,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事情,也忘记了时间过了多久。
日光渐斜,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一本画册连一半都没有看完,倒在旁边的纸上做了一大堆笔记。
连天青悄悄走过来,站在他背后看了一会儿,给他点亮了蜡烛。
许问毫无所觉,连天青走到屋外,看着找到这里来的女儿,轻声说:“许问不去吃饭了——给他端过来吧。”
许问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连林林惊讶地看了看她爹,又往屋里张望了一眼,蹑手蹑脚地走了。
第135章
有点麻烦
五天后的早晨,连天青刚到工作间,许问就迎了上来,把一张纸铺在他的面前,用兴奋又期盼的眼神看着他。
连天青看着许问眼睛下面深深的黑眼圈,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五天你睡了多久?”
“这不重要师父。”许问有时候也是很固执的,他有点急不可耐,完全不见平时的沉稳,“我把画册上所有的内容全部临摹了一遍,笔法细节尽量还原。你快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连天青没有说话。将心比心,他很清楚在这种时候,他说什么都没有用。
他缓缓低头,去看许问铺开的那张纸,以及纸上的图画。
虽然是他这个师父教出来的,
但许问做事的方式向来带着自己明显的特色。
他画出来的图就跟连天青的不太一样,不像绘画,更像是专门为后续工作准备的图纸。
他的核心部分是一张完整的大图,勾绘出这个雀替整体的形状。
不知名工匠的雀替风格介于明清之间,是由简洁向复杂演变的期间,细节非常丰富。
雀替是立体的,这些细节很多没办法在主图上表现,许问就在旁边画了辅助的小图,直接用箭头跟主图对应,尺寸数据全部标注在旁边,看上去就带着一种严谨理性的美感。
“这位工匠大师喜欢并且擅长描绘动物,常常用动物与主体人物进行呼应,丰富场景的剧情。譬如松下问樵这一件作品,松树上枝叶间有一只松鼠,松鼠偏着头,好像也在跟樵夫一起听书生问话。周公握发图,檐上这只乌鸦直着脖子,好像在看来人是谁。”
他吐了口气,笑着说道,“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钓的不是鱼,而是人。所以钩上应该无鱼,鱼应在水里。”
他指着画面上的一处,那里一共画了三条鱼,两条闭眼游来游去,意态悠然;一条靠近那根直钩,仿佛有些好奇。
“这个原物上没有,是我根据大师的风格进行的推测。师父你看……”
“想法不错,画工还有待改进。”连天青淡淡地评价。
他从旁边桌上拿起笔,直接就在许问画面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他改得不多,只加了几笔,没有改动许问的思路。
但就是这几笔,整个画面就宛如活过来了一样,闲适的气氛里包含了一点淡淡的紧张感,仿佛正是太公子牙的期盼。
“厉害!”许问眼睛一亮,紧盯着连天青那几笔,反复揣摩。
“不过修复之道重想法更甚于这些咸淡工夫,你对闵六的风格已经有了基本把握……这个雀替是什么木?”
连天青话里很随意地带出了那位工匠大师的名字,许问正在思索,突然听见他话题一变,愣了一下,迅速跟上:“是黄杨木。”
“嗯,不错。你先去休息,睡醒之后,我来教你杨木巧。练熟杨木巧,这个雀替就交给你来修了。”连天青淡淡吩咐。
“我现在就可以学,我一点也不困!”许问只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劲,完全可以再大战三百回合。
“我的话是放屁?”连天青毫不客气地斥责他。
许问这才意识到,连天青从来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他只好嗯了一声,讪讪地准备往外走。
可能是心里有一根紧绷的弦放松了,许问才走了两步,就感到一阵强烈的困意袭了过来。他的身体摇晃了两下,强打精神站稳。
“就在这里睡吧。”连天青向旁边一指,那里有一张小木床,是用来工作累了小作休憩的。
许问看见那张床,就觉得自己的眼睛快要睁不开了。他摇摇晃晃走过去,倒在床上,几乎刚刚沾到被褥,呼吸声就变得沉重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