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979


“你倒是很有信心。”连天青露出一丝笑意,却点了点头,“不过就这个作品来说,自信理所应当。”
他的目光重新回到眼前的雀替上,再次深入观察。
这次,他明显不单单是在检查,而是换了个角度在看它。
看了一会儿,他轻“咦”了一声,指着一处位置问道:“这个有点巧妙,你是怎么想到的?”
许问看了一眼,当时修复它时的情形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他很快就说出了当时的思路。
连天青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许问又回答。
就这样一问一答,连天青几乎把许问的思路扒了个遍。
许问恍然有一种感觉,自己刚做完一次毕业设计,正在导师面前进行毕业答辩。
不过这次修复是他亲手完成的,过程里他的确有很多想法,连天青的提问又全在要害上,许问答得毫不犹豫,感觉非常畅快。
最后,连天青指向一处,问道:“这里呢?”
许问低头一看,声音瞬间停住了。
连天青眼光极利,他现在指的这种手法在这次修复中出现的次数并不算多,但却非常关键,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最重要的一点——这手法不是许问自己想到的,而是从程氏木雕的四种手法里学到的一种!
“这不是我自己想的,是在外面学到的。”许问并无隐瞒,实话实说。
“不错,兼收并蓄。在哪里学的?”连天青并没有觉得他这样不妥,兴致盎然地继续问。
“这次出去的时候,是一位姓程的师傅的家传手艺。对了,就是我说的那个百艺集里收集到的。程家没落,手艺失传,程师傅临终时将家传的四种秘传传授给了骆大师,让他收集在百艺集里,寻求后续传人……”
许问说着。明明是不同世界的故事,但他说起来的时候却毫无违和感,好像时间在某个地方重叠了一样。
连天青听着也沉默了,他淡淡问道:“你上次说这个骆姓老人也想收集你学的手艺?”
“是的。”许问回答。
“你什么时候去写给他?”连天青突然问。
“最近一直在……”许问指了指台上的“作业”。
“嗯,你再见到他的时候,就把事办了吧。”连天青很随意地说,接着他转过身,用油纸包住许问修复完成的太公木雕,把它移到旁边的架子上。
“修得不错,杨木巧大致便是如此,你的进展比我预料得更快,接下来开始学习樟木巧吧。”
连天青终结了那个话题,开始进入新章节的教学。
许问再次打起精神,同时也把连天青刚才那句嘱咐记在了心里。
樟木之后是榉木、榉木之后是铁力木、铁力木之后是花梨木。
接下来,许问的功课一项接着一项,安排得非常密集。
许问的进步一直比连天青预想的要快一点,连天青好几次都明显表示满意,对许问的夸赞也比前一年多多了。
这中间固然有许宅的加成,但更少不了的是许问的全力以赴。
许宅的时间虽然停止,但对许问精神和身体的消耗也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因为许宅那种封闭凝固的环境,这种精神上的消耗反而会越发加巨,必须要用更多的专注与努力才能与之对抗。
不知不觉,就在这不断的重复的努力学习中,时间从秋天到了冬天,又再近接近了盛夏。
十个月过去了。
许问的十八巧全部学会,每种木料均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修复或者全新的雕刻。
六月的这一天早晨,许问再次来到连天青的工作室。
连天青开门见山对他说道:“明天姚师傅要去桐和府报名,你跟他一起去。”
第145章
又要出门了
“啊?”听见连天青的话,许问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这段时间以来,他就在旧木场和许宅之间打转,所有的心力全部花在了学习上。相比较而言,每天早上检查东方磊的进度进行辅导,以及下午教连林林许三他们识字,反倒是难得的放松空闲了。
沉浸在学习之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那是一种让人感到幸福的感觉。
这段时间里,旧木场几乎就是许问的桃源,现在突然告诉他外面还有一个世界,他要离开这里出去,他突然有些不太适应。
“我才刚学完十八巧,还有很多东西……”他有点不太情愿。
“十八巧已无问题,将其融汇贯通还需一段时间。你该出去走走。”连天青看出他的想法,不容置疑地说。
当连天青说“你该”的时候,就表示他是深思熟虑过了的。
许问停顿了一下,不再拒绝:“是。”
“姚平远在主屋等你,你现在过去,他会交待你出行的一些事宜。”连天青说完就不再理他了,许问行完礼,走出了这间宽敞的木屋。
今天是个晴天,许问刚刚出门,阳光就在眼前铺开,将所有的一切染上耀眼的金色。
假山旁边有一丛牵牛花茂盛地开着,白中透紫,娇嫩的花瓣上隐约可见晶亮的露珠。
一只青绿色的蟋蟀从枝叶间出现,往外面探了探头,跳了出去。
这都是他平日常见的景致,但又好像刚才出现一样。
今天之前,他无数次路过这里,但都是匆匆而过,眼睛里是看见了,但总不会映到心里。
师父说得没错,他的确应该出去走走了。
许问出了旧木场,到了姚氏木坊的主宅。
主宅在天字坊后面,两者连在一起。
许问以前只以为这是因为姚师傅更重视天字坊,也最常在天字坊里做活。现在想起来,应该这两者加起来就是最早的姚氏木坊,后面的部分全是在这个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虽然只是一座小山村,但姚氏木坊仍然维持着江南建筑应有的格调和审美。
整个木坊的布局非常合理,坊坊之间铺着煤渣路,便于来回行走,以及用车辆搬运木材。
刚来的时候,许问基本上是个完整的现代人,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这个村庄,虽然还是觉得挺美的,但也不算有太大的感触。
现在时间长了,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深了,许问才逐渐意识到,在这个时代要把一家山村木坊建设到这种程度,需要多大的投入。
无论姚氏木坊本身的建设扩展,还是通往外界的道路交通,足以花费姚师傅的毕生积蓄,而其中消耗的心力与物力,更是不计其数。
姚师傅把自家木坊扩张到这种程度,就是为了让它继续生存下去,不会被兼并。
但如果不是连师傅的存在,或者脸大一点说的话,不是他许问的出现,单是无人通过徒工试这一条,姚师傅的梦想就会被击破了……
而像姚师傅这样的人究竟还有多少?
他们一生的心血就这样被击破,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官府在制定这样的政策的时候,想过这一点吗?
或者说因为某个原因,他们就算预计到了也还是打算这样做?
许问毕竟是现代人,从小上着政治课长大的。他转念之间就上上下下地全部想了一遍,有了一些体悟,但也出现了更多的疑惑。
姚氏木坊终究不算太大,许问走着神,不知不觉就到了天字坊门口。
他还没进去,正好有人出来,一眼看见他,立刻叫了出来:“许……许师兄!”
许问抬头看见他,愣了一下。这人挺面熟的,他有点印象,但名字真想不起来了。
“许师兄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你要上哪去?我来给你带路……”那人小跑到许问面前,点头哈腰,殷勤地说着。
许问非常不适应,脑子里隐约浮现出一个画面,是自己刚进来的时候,路上遇见这人,他跟另一个人在说话,向着自己这边指了两下。
那态度不算轻蔑,但的确非常冷漠——跟现在完全像是两个人。
最关键的是,这人三十多岁了,比两个世界的许问都要大,管自己叫师父,感觉真是怪怪的。
“你……”
“许问!”
许问正要说话,吕城走了出来,看见这一幕,立刻出声打断。
他快步走过来,拉住许问衣袖道,“师父在等你,等半天了,快进去吧。”
他拉着许问往里走,边走边说:“别理他,这就是个势利眼儿。以前拿鼻孔看人,现在这样子摆给谁看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