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979


现在丁令小心翼翼地把原照片跟许问修完的成品进行对照,十二张照片全部都是一样的,无论整体还是细节都看不出半点差错。
真的修好了!
丁令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许问的目光带着惊讶:“你……”话没说完他想起来应该先道谢,“多谢你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
“没有,本来也是应我的要求拿出来的,我应该负责任。”许问摇头。
这个责任换了一般人,还真负不起。
“怎么样,民间修复师如何?”骆一凡突然出声,对着丁令眨了眨眼睛,明显是在针对他之前那句话。
丁令愣了一下,苦笑起来,点头说:“民间藏龙卧虎啊。”
这个放样并不算复杂,一个有经验的师傅能修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修复之前,许问只是看了两眼,而且他的动作如此之快,定形如此准确,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接下来许问继续研究这些放样,丁令放心了很多,中途还只留了一个工作人员在这里协助,自己拉着骆一凡走出去了。
许问没有留意他们,他全身心都沉浸在眼前的这些小物件里,透过它们,他仿佛看见了他深深联系着的另一个世界。
放样其实就是有着明确用途的模型。
为了实现这个用途,它的尺寸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要与最后的成品形成等比例的一致。
所以,这就要求师傅在制作放样时,在脑海里就预先存在明确的结果。
眼前的放样基本上都是相关屋宇建筑的,并没有其他匠作的。
它们都比较精巧,最难得的是一些比较内部的结构也有呈现,各种地方是怎么设计的,怎样在实际建筑中呈现,非常实在。
有这样一套放样,工匠在实际建筑过程中的确可以少掉很多麻烦。
看着看着,许问突然想起了吕城。
可能是因为材料有限,
也可能是因为个人兴趣,这一年来吕城有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制作小巧如同模型的迷你家具。而且出于某种执念,他的家具跟正式的成品同样是等比例缩小的,要求得非常严格。
到现在为止,许问还没有看到建筑以外的放样,但吕城做的这个,跟放样又有什么区别?
放样是工匠一门非常重要的手艺,再高端一点的话,它甚至成为了样式雷的家传绝活。吕城的这个兴趣再琢磨琢磨的话,也许可以有所发展?
一个下午时间,许问基本上心里有数了。
他还没有正式进入建筑方面的学习,现在对于他最关键的是了解古代工匠进行设计的模式以及具体方法。
中途丁令和骆一凡回来,主动又从库里搬出来别的放样供许问参考。
他的态度明显比之前亲切了许多,快下班的时候,还要请骆一凡跟许问吃饭,算是答谢许问今天修复放样,帮了他一个大忙。
许问全身心沉浸在自己要做的事情里,下意识就想拒绝,结果骆一凡给他使了个眼色,先一步答应了。
“丁令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他想跟你亲近,你就接着。万园博物馆里东西多着,有了这层关系,以后再想来看什么东西就方便了。”骆一凡把许问拉到一边,小声跟他说。
这是在正式把自己的人脉推介给许问了。
许问也是在职场上打拼过的,瞬间就明白了过来,他抬头看着骆一凡,一时间心情有点难以言喻。
骆一凡以为他没转过弯来,推了推他,说:“听我的,这是为你好!”
“嗯,听您的!”许问心中千言万语,最后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说是下班,但丁令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
他向他们致了歉,匆匆忙忙地跑来跑去,检查各种东西,最后又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彻底搞定回来。
“抱歉抱歉,让你们久等了,平时也没这么麻烦,主要是马上要有事情。”他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会拖到这时候,很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没避着他们,许问看到了很多东西。
“没有,很长见识。”他摇头说。
丁令看出他说的是真心话,一下子就笑了出来,主动说:“以后你还要看什么东西,也不用找骆老了,直接跟我说!”
两人交换了微信,丁令带着他们到了博物馆附近的一家私房菜馆,笑着说:“这里知道的人不多,不过大厨手艺不错,可以尝尝。”
那是一间两层的小楼,满满的江南建筑风格。
沿着扶廊上去,外面有一个小花园,里面全是各色盆景,打理得趣味盎然。
丁令熟稔地跟迎出来的服务员打着招呼,询问大厨的情况,的确是常来的。
坐下之后,他亲手给许问斟了茶——正宗的明前龙井,香气淡而隽永。
“小许,我年纪比你大,腆着脸让你叫我一声丁哥。你我兄弟私下讲话,你不要介意。”私房菜馆非常清净,四下里除了他们这桌,一个人也没有。
他话里有话,许问正下脸色,举杯道:“丁哥您有话请说。”
“以后不管是在咱们馆里,还是在其他地方,看见东西坏了,跟你没关的事情,你就不要上手了。”丁令出人意料地说道。
第160章
旧与新
“今天下午东西被弄坏,是咱们库管的责任,也是我管理不善,跟你没有关系。但你伸手一修,就把担子揽到自己身上来了。”
丁令端着茶,语气诚挚,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
“这是修好了,万一没有修好呢?万一这事另有蹊跷呢?你伸伸手,很可能就伸进了浑水里啊。”
许问完全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番话,一时间静默无语,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丁令以为他年轻人气盛接受不了,接着又说:“当然,你今天修好放样,帮了老哥的大忙,老哥我也是真心感谢。但文物这一行,水真是太浑了,很多事情根本没法按常理计。你身处其中,一定要万事小心。”
许问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涌动的情绪,点头道:“嗯,谢谢丁哥,我知道了。”
丁令盯着他看了半天,确认他是真的知道了,身体往后一靠,笑了起来。
“你丁哥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本事没你大,再加屁也不懂,真心吃了不少亏。跟你说的这些,都是我自己吃亏的教训。《资本论》里说,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文物这东西,看着不起眼,那利润何止百倍千倍?”
龙井茶香四下飘溢,牵萦在空气之中,屋角还有一丛兰花静静盛开,兰香与茶香围绕着丁令淡淡的话,让他脸上的苦笑与自嘲更加清晰。
这时服务员进来上菜,丁令起身殷勤招呼,那神情只是一闪而逝。
等他坐下来的时候,许问端着茶杯站了起来,诚恳地说:“丁哥,多谢你。”
他不是没经过事的象牙塔小孩,所以他格外清楚丁令这番话有多难得。也许他是看在骆一凡面子上才这样说的,但这话已经说了出来,就是拿他许问当自己人了。
丁令咧嘴笑了,他同样端起杯子向许问示意了一下,以茶代酒吃了许问这杯敬,接着张罗说:“吃吃吃,这个手撕青鱼跟别家的不一样,嫩得很。”
在场三个人都是同一行的,吃吃喝喝,话题就不免围着这事打转。
“小许跟骆老认识,是传委会的事吗?”丁令早就换了酒,还要让许问也来,许问说师父不让喝,还是喝的龙井。
“是啊,我老头子现在除了这个,还忙活啥?”骆一凡笑着说。
“百艺集还是千工密录?”丁令对传委会的事情也颇为熟悉。
“百艺集。”骆一凡没有说话,还是让许问自己回答的。
“……难得难得。”丁令瞬间睁大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才说。
接着他又向骆一凡端起了杯子,笑着说:“骆老,您看……”
“你不是瞧不起民间技艺吗?”骆一凡根本不接他的话,瞪着眼睛说。
“我哪敢瞧不起啊!”丁令叫屈。
骆一凡冷笑看他,也不吭声。
“我还真不敢瞧不起。骆老你知道的,最早撑起各博物馆专业修复的,可不是什么科班出来的大学生,都是传统出来的那些大师。”丁令无奈地解释。
“没有这些大师,就没有现在的文物修复行业,这是真的。但这以外的一些真是……”
丁令摇摇头,举了个例子。
万园博物馆有微博,经常会对外公布一些信息以及科普方面的知识。
有一次他们发布了一个文物修复的视频,修复的是个瓷杯。当时一个小小的薄瓷杯碎成了三百多片,修复难度相当大,博物馆把它们当成了一个成果展示出去。
结果一个民间组织找上门来,说他们修复的胶用得不对,必须用另一种民间修复约定俗成的材料。那种材料更持久更牢固,修好的杯子能正常使用,滴水不漏。
一开始,博物馆还在耐心地解释。
他们当然知道有更牢固的粘胶,工业用胶多的是这种的。他们选择那种是因为当今修复要求——所有修复用的外来附着物都不能是永久的,必须有办法使其剥离,只留文物本来的部分。
民间常用的那种胶在功能上的实用性也许比较强,但就现代而言,已经不符合文物修复的理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