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979


“对啊,一直都是。”陆立海跟许问认识就是为了盖遁世收藏馆,他不明白许问为什么会是这个表情。
许问怔住了,一时间无数疑惑纷至沓来。
连天青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修复师。
一开始因为他在姚氏木坊的旧木场,许三这些弟子算是代收代教,所以教的全部都是木工相关的活计,以细木为主。
许问算是他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亲传弟子,一开始教学的时候连天青就摆明了自己的身份,而一直以来,他也是这样的标准教他的。
所以许问也清楚,木工只是个开始,他未来还要学更多的东西,成为一个修复师。
这之后,许问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旧木场的师兄弟们,成立班门,而在在这个阶段,大家还是围绕着木工打转,修修做做,差不离都是这类的技艺。
院试结束,连天青发现他背离了修复师应有的宗旨,问他要往哪边走。
但无论哪条路,都跟建筑没有关系。
如果两个世界的班门真的有密切的联系,这个世界的班门为什么会去做建筑盖房子?
那个世界的班门,后面是走的什么样的路?
这跟许宅有关吗?
许问一时间想得出神,不知不觉走到了照壁山的山顶,一行人全部停下了脚步。
站在这里,他看见了照壁岛以及其他几个岛的全貌?。
照壁岛岛如其名,上面一座小山与湖岸平齐,横在其他四座岛前,像座屋前的照壁。
其他四座岛两大两小,排列整齐,俨然像是正堂、厢房,以及两边的抱厦。
明明只是五座岛,却显出了宅院一般的格局。
而这些岛上,绿荫垂落,庭院掩映,幽静中有着俨然的气度。
“咦,万园市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地方!”
百里启和马玉山会做这行,肯定对这个都是有兴趣的。这时他们的眼睛齐齐一亮,一起往前走了两步。
“以前更好。”陆立海有些骄傲,但又有些遗憾地说。
他望着山下,叹了口气,指向一处道,“宗正庙就在那里,叫作庙,其实是班门的祠堂。班门的宗谱和牌位都供在里面。各位不嫌弃的话,可以上去烧柱香。”
那是一座两层的建筑,大半掩在树叶间,飞起的一抹檐角神采飞扬,完全不像想象中的祠堂那么端肃。
“没问题没问题,你们不嫌弃我们就好。”马玉山看见这檐角,更兴奋了,笑着客气。
“班门的宗谱,我们有机会看看吗?”这时,许问突然问道。
第310章
班祖其人
一群人挨挨挤挤地站在了祠堂跟前。
“里面地方不够,东西先放在这里吧,我找人搭个棚子。”陆立海回身招呼,平头等人闹哄哄地把抬上来的设备放下,动作倒是一如即往地训练有素。
祠堂是典型的江南式建筑,两层高,黑瓦飞檐,侧面有着精细的瓦当。树荫透落阳光,照在黝黑的表面上,反射着彩虹一样的光晕。
檐下有个风雨亭,亭里有座石碑,许问走到跟前去看。
“这石碑是宗地刚建的时候修的,上面列的都是当初参与工程大匠的名字,打头几个是咱们的老祖宗,后面有别处过来帮忙的。那时候的班门,在整个江南地带真可谓是一呼百应……”陆立海跟在他身后,感慨万千。
“也不能这样说。”荆三叔突然摇头反对,跟着走了上来,“几百年前刚建这宗地的时候,班门可真的没有发起过号召。当时全是其他家的大匠自发前来,要给咱们搭把手。他们不仅带来了人,还把家里珍藏的各种料材都带来了。当年班门宗地修建,可真是一场盛事……”
什么也没说,就有无数友朋同行千里迢迢前来助力。许问想象着当年的场景,不禁也有些心驰神往。
他抬头去看碑上的名字,先看最上面一行,突然“咦”了一声,问道:“那里怎么是空着的?”
石碑修得很精美,由寿龟一样的龙子负屃背着,四周雕有云纹,简洁却灵动。
经历了这么多年,龙雕和石碑本身都有些陈旧了,上面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裂纹,但还是可以看出精心维护的痕迹,碑上刻着的名字全部都很清晰,一根笔画也没缺。
所以,最上面那个空着的名字就格外显眼了。
它不知道是一开始就设计成这样,还是曾经有过后来被挖掉了。总之,现在第一排的位置只剩下了两个方框,完全看不出是什么字,只能就统一的格式看出来应该是一个两个字的名字。
“那是班祖的名字。”陆立海解释说。
“班祖就是班门的先祖,咱们班门最早就是由他创立的。当初万千同行齐至五岛共襄盛举,冲的全是咱班祖的面子。”荆三叔满面红光,声音朗朗,但很快就低落了下去,显然是想到了班门的现状,“……但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
许问盯着那两个方框空格,表情有些异样。
要说的话,在另外那个世界里,班门不是他看着建起来的吗?
如果两个世界的班门真的有联系、甚至就是一个的话,那这位班祖岂不就是他认识的人?
地位崇高、身份神秘、拥有一呼百应的名望……
难不成会是揭露真实身份的连天青?
不过这石碑上的名字只有两个字,也有可能不是连天青,而是其他人,甚至有可能是……
许问盯着那两个字,一瞬间,某种异常奇妙的感觉袭上了他的心头,他仿佛觉得自己置身在了梦中。
“这位班祖流传下来的还有什么事迹吗?”马玉山好奇地问。
这也是许问想知道的。
“那可就多了。首先咱们班门七十二艺,一大半是班祖初创或者改进的。咱们的宗正卷,正是在此基础上整理撰写,集结成书的。当年,班门以此为指导,建天启宫,筑一品门,凿怀恩渠,走遍西东,联通南北,天下尽皆他的声名!”
陆立海腰板挺直,声音洪亮。
班门宗正堂门口这一片地方似乎经过特殊处理,声浪能够在中间来回震荡,造成共鸣。因此,陆立海一番话层层堆叠,格外响亮,好像一束光柱一样照向天空,让整片空间都明亮了起来。
许问听得有点发怔,片刻后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小许你可是不信?这些内容宗正卷上虽然没有记录,但门内另有完整记载,流程和数据都非常翔实,绝无虚假!”陆立海看见他笑,以为他不信,有点委屈地说。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情。”许问摆了摆手说。
听完陆立海的话,他是真的松了口气。
在他去的那个世界,工匠技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甚至有了一些现代工业萌芽的影子。
许问自己心里很清楚,徒工试三次魁首,除了院试,他的大部分优势其实都来自于在现代学习累积的一些东西。
即使如此,在府试与院试过程中,他也看到了很多努力和积淀都很深厚,拥有光明前景的年轻人。就连一直想着走捷径的岑小衣,真实匠作水平也相当不错。
初创或改进班门七十二艺,那显然不是他能做到的事情,更何况后面那些重大工程,简直难以想象是一个人一生之中能够完成的。
显然这位班祖跟他没什么关系,之前是他想多了。
不过发现这点之后,他并没有遗憾什么的,反倒有点轻松。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心里悄然放下的那点担子是实实在在的。
陆立海又讲了一些班祖的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擅长几乎全部的工匠门类,最精通的还是建筑相关。他格外擅长主持大型工程,也有不少中小型作品流传了下来,一生经历极为丰富,仿佛精力无限。
有这样的先祖,班门延续到现在的行业选择也就很正常了。
百里启和马玉山兴致勃勃地听着,马玉山突然问道:“班祖只是称号吧?他本人叫什么名字?怎么连这座碑上都没有写?”
“老祖宗当然另有其名,但那时候,大部分人对他用的都是尊称,时间长了……”陆立海解释了一半,闭上了嘴。
马玉山等了一会儿,没有等到下文,疑惑地看他:“时间长了,就真的把老祖宗的名字给忘了?”
“……是遗失了。”陆立海也有点尴尬,然后他光速转移话题,转头问许问,“小许你是先看宗谱,还是先验宗正卷?”
听完陆立海对班祖的介绍,许问知道这段历史其实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对班门的宗谱也就失去了兴趣。
他现在更好奇的还是宗正卷——这里面的内容为什么会跟他的所学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还有他不知道没学过的内容吗?
“还是先看宗正卷吧。”他毫不犹豫地说,转身离开了那座石碑。
第311章
宗正卷
班门的宗正堂位于一个小山坳里,两面倚着山壁,门口有一块空地,用青石板铺着。
此时空地上用极快的速度搭起了一个临时的竹棚,四面垂着塑料帘,百里启他们带来的设备全部被搬了进去。
“很好很好,我本来还担心山上风大,会影响检测结果。”马玉山正在担心这个问题,跟百里启小声讨论着要不要跟陆立海他们提一提,没想到他们先一步想到了,非常惊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