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979


陆存高站在旁边,居高临下地看见了,眼睛瞬间就亮了。他下意识地深吸了口气,但什么也没说,一句追问也没有。
许问翻过这两页,继续往后看。
第六页紧跟着的是一个与十八巧无关的技术,名叫“四合削”,有文无图,陆存高立刻在旁边解说:“四合削也是失传了的,后来我们根据中间的一些描述提取变形,设计了‘小四合削’。尚不能完全达到这上面表述的效果,但在一些场合也还是好用的。”
许问点头,写了个三,圈了个正,陆存高的眼睛又亮了。
他深吸一口气,试探着问道:“小四合削我也擅长,不知正宗的是什么样的?”
“我不知道小四合削是什么样啊……”许问无奈地说。
“赶紧的,拿家伙来!”陆存高立刻向旁边吆喝,点了五六种工具和材料。
“我去拿!”还是那个平头最机灵,立刻一跃而起,跑了出去,很快就把他要的东西全部拿了过来。
以往,这种宗正卷里的秘技轻易是不会给别人看的,但这会儿陆存高可顾不了那么多,东西到手就马上现场给许问演示。
平头借着地利之便挤到了旁边,超近距离地看着,陆存高也没有赶他。
四合削会放到这个位置,其实也是相当基础的技巧,陆存高是绝对的大匠水平,动作极快,不到三分钟时间就彻底完成了。
平头看得眼花缭乱,还没观察清楚就结束了,没能学到什么东西,表情不禁有些遗憾。
陆存高完全没留意他,只是期待地看着许问,许问想了想,笑了起来:“这种变化倒是挺有趣的,特定场合没准比原来的四合削还好用。”
说着他又思考了一下,接过工具,拿起另一块材料,道:“它原本是这样的。”
许问信手做来,动作不比陆存高之前更快,但更稳定、更流畅、更清晰。
虽然两次的工序不完全一致,但自然有相通的地方。平头连看两遍,一次明白了正宗四合削应该怎么做,不仅如此,就连刚才小四合削的流程似乎也明白了不少。
“原来是这样!”平头都能学会,陆存高当然更没有问题,无比兴奋地拍了下巴掌。
“不过小四合削的变化还挺有趣的,我觉得还可以有其他变化……”许问沉吟了片刻,再次操起家伙,现场即兴发挥,开始给四合削进行进一步的衍生与改进。
他做完一种又是一种,转眼间就设计了三四种出来。
陆存高经验非常丰富,眼光极为老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改进针对的是什么情况,有什么样的好处。
平头就没他这种本事了,但他知道这机会是非常难得的,目不转睛地看着,拼命去记,先把流程记下来再说。
山上一片安静,除了百里启和马玉山以外,几乎所有人都聚在许问身边,看着他现场演示。
这时,从山下走上来一行人,其中一个鹰钩鼻子看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挑高眉毛道:“咦,今天是班门的大日子吗,怎么这么多……”
他话音未落,就被陆存高头也不回的一声大吼喝止了。
“闭嘴,安静!”
第313章
殊途同归
鹰钩鼻子被陆存高没头没脑一声大吼,不明所以地闭上了嘴。
他跟许问他们中间隔着塑料挂帘,不妨碍声音的传递,看上去就有点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了,完全看不出他们在做什么。
他下意识往旁边陆立海看了一眼,结果陆立海还没解释,他儿子陆远已经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问道:“怎么样了?”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挂帘里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鹰钩鼻子对班门非常熟悉,常出现的几个人的声音他都能听出来,但这个年轻人的的确陌生。
他透过挂帘往里看,里面几个人凑到一起,正在围着什么东西细看。
没一会儿陆远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还可以这样!”
“都是的。其实你平时也应该这样操作过,就是没有停下来做个总结而已。”那个年轻人说。
“也是。我想想……”陆远仿佛很信服对方,赞同之后陷入了思考。
陆远什么性格,鹰钩鼻子大概也是知道的。这就是个轴人,问题是没完没了的多。
他以前见过陆远跟他爹说话。陆立海说件事,陆远先提出一万个问题,然后从陆立海的回答中提出一万个质疑,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
而现在,对方只是淡淡的一句话,他都没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陆远就信了听从了。
这得是什么样的信任啊……说是有点崇拜也不为过吧?
鹰钩鼻子突然对棚子里那个年轻人产生了好奇,突然想起了自己来这里的原因:“你们今日请人来辨正宗正卷,难不成请的就是……”
他环视四周,只看见一堆熟面孔,于是又把目光投向棚中,“就是这个人?”
“四合削完成了,可行!”陆立海还没有回答,另一个声音又陡然响了起来,同样是个年轻人的,有点公鸭嗓的感觉,但非常响亮。
一瞬间,陆立海脸上又是惊讶,又是兴奋,匆匆忙忙地向鹰钩鼻子道了声扰,冲进了竹棚里。
鹰钩鼻子走进去,帘子掀起来了一点,他得已看见里面的一部分情况。
到处都堆着奇怪的不认识的设备,统统连接在桌面并排摆着的几台笔记本上。
宗正堂附近没有通电,一台小型发电机持续发出嗡嗡的声音,正在运行。
一群年轻人围在笔记本电脑和设备旁边,正在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内容一边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这种氛围跟宗正堂一带的幽静雅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鹰钩鼻子仰了仰头,心里有点不太舒服,好像看见一个没落的对手将要再次强劲起来了一样。
“这是怎么模拟的?”竹棚里,许问也凑到了电脑旁边。
他当然知道四合削是可以完成的,这个技巧他本来就会,但不是他师傅教的,是跟齐坤交流讨论时学到的,算是民间流传比较高端但不算少见的一种技巧。
这个技巧在宗正卷上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非常不完整,也没有图示。他能把它复原算是开了挂,百里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两种方式。第一,我们采集了相关的字句,在数据库里进行比对搜索,查询有没有同类型的技术。第二,我们利用采集到的综合数据建模,进行运行……”百里启一边解释,一边他们刚才所做的事情重复了一遍。非常熟练,显然早就已经习惯解答客户的质疑了。
线条与数据组成的模型在软件里旋转、运行,最后完成成形。
陆存高在旁边看着,整个流程与结果与许问所做的完全一致,数据比例都没有差别!
“太好了……太厉害了……”他长吁一口气,感慨着道。
“这数据库里的数据是哪里来的?怎么能从一句话就得出这么多东西来?”他想了想,接着又问。
“哦,是我们收集建立的。有从文传会百工集里弄的,也有从其他渠道辗转收集起来的。我们自己搞了一套算法……”百里启说到专业问题就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地介绍起来。
但他说的这些东西连许问都听不太懂,班门的其他人更是一脸懵逼,像听天书一样。
“行了,总之现在验证完了,四合削是没问题的。前面那个十八巧比较麻烦,资料太少,我们把相关信息存进去了,等以后得到更多资料再说。”马玉山捅捅百里启让他闭嘴,笑着介绍说。
百工集是完全开放的数据资料,宗正卷之前连千工密录都不能收录,但现在马玉山说到收集资料存入信息,陆立海和陆存高,包括更远处的几个长老都闭上了嘴,什么话也没说。
四合削放在宗正卷里这么多年了,基本上就是废的,只有个名字存的,别的什么用处也没有。
现在稍一公开,就被从两个方向证实,更整理出了完整的流程,随时可以用于实操。
以后,这就是班门的新技术新技巧,能重新开始一代代传下去的!
现在“辨正”只是个开始,班门的技艺就已经扩容了,最极端的长老们也会在心里纠结:几百年的老规矩和眼前的实惠比起来,哪边更重要?
“不错,记录一下,咱们继续吧。”许问又盯着屏幕上的模型看了一会儿,笑着说。
“我来记!”陆立海非常主动地说,没一会儿,竟然找人搬来了一块白板。
立式白板,太大了,棚子里没地方可放,只能放到外面,正好搁在了鹰钩鼻的面前。
他眼睁睁地看着白板上用水性笔写上了“四合削”三个字,顶端的“许”字下面写了个正字,“传”字下面也写了个同样的字。
“四合削?是那个……”鹰钩鼻拉着陆立海问。
陆立海看他一眼,挣脱了他的手,什么也没说,转头又走进了竹棚。
以往昆井的人来,班门就算再不爽,面子功夫总是会做到的。但这一次,他们好像连这也顾不上了。
这时又一个人从竹棚里出来,挤到白板跟前。
鹰钩鼻下意识退了一步,眼看着“八面风”三个字被写了上去,紧跟着的同样是两个正字。
“能做个样品吗?”棚子里陆立海试探着问。
“稍等。”最先那个陌生年轻人的声音响起,紧接着的是熟悉的锯木刨花等各种响动。
透明却模糊的塑料帘晃动着,隐约可见里面的情形。
那个年轻人很快做了个东西出来,递到陆立海面前,被他双手接过。随后,惊喜的感叹声接连响起,不止是陆立海的,还有陆存高等长老的。
鹰钩鼻的目光移到了白板上“八面风”三个字上,一脸的深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