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79


旧木场只有他一个师傅,也就是说所有这些难以辨认的废旧木场,全部都要由他一个人鉴定出来。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堪称大师的姚师傅对他的信任。
那些一夜之间做好的木架,看似平凡普通,其实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不着痕迹的精巧。这种精巧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随手拈来,是这个人刻在骨子里的技艺。
连林林的本事虽然不被大多数人承认,但她对木材的认识、乃至于对世界的看法与判断,其实都是高出同侪一等的。
能养出这样的女儿,连师傅的心性与本事也可见一斑。
种种原因,让许问昨天做出了决定。
明明是姚师傅名气更大,在榫卯方面的本事更是堪称一绝,但许问还是选择了拜连师傅为师。
他能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师父。”
许问走上前去,向连天青行礼。
连天青转身注视着他,表情漠然:“来得挺早,不错。”
他领着许问进去,周围非常安静,只有他们两个人。
其他师兄弟似乎还没有起床。
许问没有多问,跟着连天青走进黄字坊。
连天青很快停住脚步,许问跟着停下,抬头一看,立刻微微一怔。
前方有座雕像,正是那座鲁班像。
年迈的祖师像,每一根皱纹里仿佛都写着岁月的痕迹,但那双注视着手中木头的眼睛,仍然热忱而专注,好像无论过了多少年都不会变化似的。
上次来的时候,许问就从其中感受到了一种魔力,这一次,他再次被它吸引住了。
他的目光紧紧地注视着它,完全不能移开。
连天青也盯着这座鲁班像看了一会儿,接着看向许问,唇角勾了一勾。
他摘下腰畔的一个口袋,从里面摸出一套东西,供了上去。
许问回过神来,顺着他的动作看去,发现那是一套迷你的工具,尺锯墨斗刨刀样样俱全,还有几种他认不出来的。
这些工具每一样只有指头大小,但是制作得极为精细,细节俱全,好像只要有一个这么大的小人,就能随手拿起来使用一样。
连天青把这套工具供在鲁班像前,一拉许问,当先在蒲团上跪下。
许问是现代人,早就已经不习惯下跪了,但看着眼前祖师像,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跪了下去,心里一点犹豫也没有。
“鲁班祖师在上,弟子连天青在此祷告,收得许家屯子弟许问为徒……”
连天青在前面轻轻祝祷,他的声音不大,但其中自然带着一种力量。
现在天色尚早,门厅里更是幽暗,只有祖师像前一点烛光照亮了眼前一方天地。
许问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过去,这一刻,他仿佛看见鲁班祖师转过眼来,用同样专注的目光看着他。
他与祖师对视,突然间觉像这苍老的长相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样。
他正在回忆,突然被连天青拉了一下。
“磕头。”连天青简洁有力地说。
许问一怔,又看了祖师像一眼,跪在蒲团上,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
这三个头磕下,他的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消失了,又有什么新的东西随之出现,从此根植于深处。
拜完祖师父,许问被正式纳入连天青门下。
连天青带着他重新回到旧木场,在院子里停下。
“你觉得,这座旧木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连天青负手立于院中,问道。
许问下意识地看向前方厢房。
“不对。”连天青摇头。
他迈开步伐,开始行走于这座院子里。
院中杂草丛生,青砖破裂,“垃圾”堆积如山,但连天青巡视此处,就像巡视着自己的领地一样。
片刻后,他貌似非常随意地俯身,从旧木堆里拣了个东西起来,扔到许问手里。
“你看看这是什么。”连天青道。
第025章
其昌书
许问接住连天青扔过来的东西,仔细打量。
那是个圆形的笔筒,矮小敦实,好像是不久前才从土里挖出来的,上面裹满了黄土。
许问剥掉一点黄泥外壳,努力辨认着下面的材质。
“黄杨木的?笔筒做得挺厚实,但料材还是不大,这个能改做什么?”
黄杨木极难生长,通常只见小器,难找大料。
昨天姚师傅要求的那个木盒平平整整,打理清爽之后可以另作他用,但是笔筒这东西,用途就比较少了。
“仔细看。”连天青淡淡道。
黄泥与黄杨木颜色本来就有点相近,笔筒埋在土里的时间太长,两者有点难分彼此。可以勉强看出笔筒表面有一些花纹,但是泥土填在缝隙里,具体是什么花纹很难看清楚。
许问仔细辨认半天,只能对着连天青摇了摇头。
“跟我来。”连天青随口说道,向着院子的一角走去。
走到近处,许问才发现这里有一个小木屋,仿佛是用旧木搭成的,混在旧木堆里一点也不起眼。
这木屋非常小,面积大概不到三平方米,跟现代房子里的厕所差不多大。
连天青走过去,不知道按了什么开关,木屋的前后两道墙壁突然同时落下,另一边墙壁开出了一扇很大的窗户,整座木屋一下子变得非常通透。
连天青走了进去,许问跟在后面,这才发现木屋里到处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工具,顿时明白这应该是连天青的工作间。
连天青又按了个开关,地板打开,翻上来一块非常厚实的木板。木板向两边平展开,变成了一个工作台。台子两边有很多固定的木盒,里面摆满瓶瓶罐罐。
这一连串变化看得人眼花缭乱,连天青则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从许问手里接过那个笔筒,放在了木台上。
“看着。”连天青随口说了一句,拿起一把刮刀,将笔筒上比较明显的黄土块一点点刮去。
他的动作非常快,灰泥簌簌而下,转眼之间,笔筒就变成了一个平整的矮圆柱。
他放下刮刀,用刷子刷去残余的灰土,接着又换了一把刷子,蘸了一些不知是什么的褐色液体,顺着笔筒的缝隙一点点清除。
坚硬的泥土与液体混合,变成了很稠的泥水,被刷子刷去。
连天青气定神闲,左手把着笔筒,一点点转动,右手握着那把并不大的刷子,不断在筒壁上拂动。
连天青的动作熟练而麻利,但即使有那种液体相助,浓稠的泥浆也紧紧地粘附在筒壁上,很难完全清除。他只能一寸一寸地清理,缓慢而持续。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问站在一边,亲眼看见黄泥一点点消失,黄杨木上的花纹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个过程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感,好像整个世界都因此变得格外清晰了一样。
清理完外壁,连天青继续清理笔筒内部。
最后,连天青用一块干布,抹去了上面所有残余的痕迹,将它打了遍蜡,递到了许问的手上。
许问怔然接过。
此时的笔筒,仍然跟之前一样矮胖敦实,但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
笔筒通体为黄杨木制成,内壁上刷了一层黑色的漆,外面龙飞凤舞刻着一首诗。
许问轻轻转着笔筒,那首诗不知不觉由他口中念了出来。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饮如长鲸吸百川……”
字是行草,有些字许问认不清楚,但这首诗他却是熟悉的。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平刻在这件黄杨笔筒上,让它平添了几分书香文气。
“不错嘛,竟然能念得出来。”连天青似乎有些惊讶,接着又问,“这字写得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