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979


蒋东辰身边的气氛有点沉闷,但他这一系列的动作却做得有条有理,非常沉稳。
最后,他看了尺子呈现的长度,坦然道:“六尺七,是我错了。”
他居高临下看着许问,想了想,又从上面爬下来,行了一礼,道:“是我错了,多谢你指出来,不然只能等到复验了。”
“复验?你们会再重新测量一次?”许问问道。
“对,互相交换位置重测,有对不上的交由匠官处理,他再派第三人进行核对。”蒋东辰老实交待。
这种低级错误要是被匠官知道,那就太丢人了……
当然,他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还有个错误出现在了图纸上,已经被匠官知道了。
“其实一寸两寸的,用不着那么精确。”一直没有吭声的京一组组员里,有个叫孔乡的开口了。
他不以为然地看了许问一眼,说,“龙神庙在晋城这个小地方看着挺了不得的了,放到其他一些地方根本算不得什么。工部的大人派我们来量这个,是为了要寸寸精准好把它在京城再复制一份吗?怎么可能?也就是留个样式做些参考,搞那么精确干嘛?”
这就是你们频频出错的原因吗?
许问对京营府有些失望。
测量计算长度是工匠的基本功,西漠队上路第一课就是玩定线戏确定各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之后对数字的精确度也强调得很多。
一支新组建起来的、以才出师学徒为主体的队伍都这样,京营府是皇家工匠,是大周第一工匠组织,结果就这个水平?
但现在他总算是知道了,态度决定结果,京营府这帮人从一开始就没把这些任务当成真正值得一丝不苟的大事。
也许对他们来说,拿到更多分数超过西漠队这帮新人,也许来得还更重要一点。
龙神庙的确很牛,但跟皇宫什么的当然还是没法比,就制度来看,京营府规定得已经很周全。不过许问觉得,一支职业的施工勘测队伍,还是不应该就这个样子……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胡乱找些借口!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时候皇上考较起来,你也跟陛下说龙神庙不重要不需要一样样都搞对了?只怕到时候皇上还没发话,秦师先收拾你了!”狄林严肃地说,一点也没给同伴面子。
听见秦师两个字,孔乡秒怂闭嘴,但他还是撇了撇嘴,显然,慑服他的并不是职业道德,而是对皇权和上司的畏惧。
狄林当然看出来了,他欲言又止,看看一脸无所谓的孔乡,又看了看姿态挺拔的许问,最后只能叹气。
“谢谢你。”狄林转过身来,不知为何对待许问的态度比之前更加亲切。
接下来,他却并没有再问许问是怎么算出来的,只是对着蒋东辰他们提醒了一句,“仔细点!”就组织着他们继续忙碌起来——依旧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并没有问许问是怎么算出来的。
许问也不在意,继续看完整座祈水殿,转身离开了这里。
狄林不知为何松了口气,他转头看了一眼许问的背影,心想:秦师,也许你是对的……
第373章
大匠
许问的故乡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四五线小城市,交通普通便利,城市不算发达,没什么老建筑,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年代修的七层民房。
这些房子到现在已经非常破旧,有的政府出资给重整了一遍外墙,有的丧丧地等待着拆迁,总之看上去都差不多,没什么明显的特色。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对传统建筑是没什么概念的。
刚从京城辞职来到万园的时候,他被万园惊了一下。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
后建的工业园等新修区域且不说,它的老城区禁止高楼,尽其可能地保持着原有的传统特色。
在那里,白墙林立,黑瓦成片,到处可见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墙下绿藤白花,幽竹丛生,很难想象这是在城市的正中央。
当时坐车路过的时候,许问盯着车窗,着迷地看着,第一次感受到这著名城市的美妙之处。
就是美,再怎么对这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感受到。
那是他第一次对传统建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后来的许宅因为太破了,失望大过惊喜,反倒没什么好印象。
后来他在荣显家的私人图书馆里专门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对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流派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万园城内吸引他的那些属于著名的徽式民居,它是皖派建筑的一个分支,以精致、优雅为主要风格,黑瓦白墙马头墙是其主要特征。
许宅理论上来说应该属于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苏式建筑,也就是苏式园林。这也是享誉世界的一种建筑流派、建筑风格。
许宅现在即使是破败成这个样子了,还是能经常在抬头回眸之间,窥见它独特的美丽。
即使到了现在这个世界,许问还不时会梦见四时堂的那一扇窗户。它仿佛凝固在了他脑海中的某个角落一样,带来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感受。
那是他踏上这条路最初的起点。
眼前的龙神庙,粗看跟他以前在其他地方看过的其他寺庙比较相似,但对比起在万园市和晋城城内的那些建筑就会发现,它其实是这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结合体。
这里瓦仍是黑瓦,檐仍是重檐,墙面刷着白灰,但红柱描金,檐下有彩绘垂板,整体风格庄重沉凝,深邃中带着一抹富丽。
许问脑中的那些线条和数字渐渐消失,画面再度变得凝实起来。
建筑的确是功能性的,但又远远不止是功能性的。
它既为人们遮风蔽雨、祭祀咏唱,又包含着人们寄予它的情怀与审美,是所有工艺的至高结合。
微薄的阳光照在黑色的瓦面上,倒映出淡金色的光芒。
这光芒映入了他的眼中,也仿佛映入了他的心中。
真美啊。
他在心里感叹。
他走了这么一圈,发现龙神庙一共五进。它像普通的楼阁一样建有步廊,左右两边从步廊到后一进。
第一进叫纯阳殿,听上去是道教的名字,但供的还是佛像,文殊菩萨。
第二进叫祈水殿,这一殿供的才是龙神。
第三进叫月光殿,供的神佛比较特色,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月光童子。
三进到四进之间的门是锁着的,没办法过去,他们今天的任务也就限制在前三殿,没有后面的事。
三四进之间是镂空的花墙,许问凑到窗户跟前,去看后面的建筑。这里的建筑风格独具魅力,的确还是很吸引他的。
“请问施主有何贵干?”一个声音突然从许问背后传来,许问回头,看见一个身着灰袍的老和尚,正双手合十,温和地看着他。
偷看被发现,许问顿时有些尴尬,他停顿了一下,回以行礼道:“问大师父好。请问这后面可以开放参观一下吗?”
老和尚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这在许问意料之中,他叹了口气,道:“可惜了,后面两进的建筑风格跟前面的好像不太一样。”
他转过身,准备走开,去前面看看兄弟们任务做得怎么样了,没留意老和尚先一步抬头,扬眉看着他。
“有何不同?”老和尚温和询问。
“很多不同。屋顶瓦片的材料、颜色,砖墙的颜色,二楼是明层不是暗层……草草看过去,整体的梁架结构也应该都不一样。”许问只看了一眼,此时却如数家珍。
“后面是出家人起居之所,不对外开放,本来进去看看也无妨。但不久前有贵人自京师来,暂居本寺后院,他们带有女眷,越发禁止了外人进入,还请见谅。”老和尚说。
“哦……”许问表示明白。
他想起了林谢,他应该也是住这后面的吧。
今天外面这么热闹,却没见到他的人影,这是被禁足了?
“不过施主看得不错,小庙前三进和后两进并非为一人所建,前后相隔约有百年。”老和尚的声音不疾不徐,把龙神庙建庙的经过大略地给许问讲了一遍。
龙神庙原址其实两三百年前就有了,是一位善心居士自五台山请来了文殊菩萨像,并召集乡邻建庙供奉,取名叫五吉寺。
那时的五吉寺只有前后两进,一进供佛,一进给出家人住,用的是晋城本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就是许问透过院墙看见的那种。
当时建庙的大师是那位居士去附近最大的城市平阳找来的,是魏州一带最出名的一位,名叫陈天缘。
老和尚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非常慎重,三个字念得非常清晰。
许问脑海中一瞬间掠过了刚才看到的那幢古朴沉凝,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般建筑的形态,下意识地把这三个字重复了一遍,记在了心里。
老和尚微微一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百余年前,汾河洪水泛滥,晋城平阳一带损失惨重,死伤无数。
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总是又无力又惶恐的,他们只能向天祈祷,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龙神的传说因此而来,但又有人从佛经中得到启示,化身月光童子的文殊菩萨曾经警告过人们洪水的事情。
他们因此扩建了五吉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修了三进,前文殊,后月光,中间龙神,也是想要借着菩萨镇一镇龙神的意思。
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老百姓对龙神已经不怀好意了啊。难怪后面的民间祭礼会变成那个样子,原来是一脉相承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