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979


又等了一会儿,匠官们看看时间,又招呼了人去通知还没有完成手上任务的几组,让他们回来交接。
酉正左右,两边所有人全部回来,聚到了龙神庙前方。
此时天色有些昏暗,只余一抹薄薄的紫光充萦在天地间,随时都会逝去。汾水哗啦啦的声音远远传来,仿佛比白日里更加响亮一些。
木板上的字有点看不太清楚了,但两盏煤油灯已经搁在了桌子上,灯芯燃起了光亮,照得四周亮莹莹一片橙黄。
许问也回来了,正站在人群里,悄悄地打了个呵欠。
他这一下午可真是没有闲着。
上午他通看了龙神庙前三进所有的部分,对本次安排的所有任务、以及己方同伴所能达到的能力极限有了一个通盘的了解。
下午,他就应用这些了解,开始全面指导所有组的工作。
所有任务在接过来之后,都会先到他这里来汇个总。
许问根据匠官们的总体需求,提出任务的完成方向以及要点,由各组分别去实践。
完成之后,成品同样会汇总到他这里来,由他指出其中错误或不妥的地方,让各组进行修正与补充。
这时候,西漠队每个组都是一个零件,他就是控制这些零件的总控开关。
牵一发而动全身,再由全身进行反馈,让他对龙神庙的整体把握得更加准确。
以前,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无论古代的徒工试还是现代的家具修复都是。
唯一跟同伴组队完成的,恐怕只有当初县试的那张架子床。
当时,他还由此总结出了整分法,由朱甘棠呈了上去,好像还在别的地方起到了一些作用。
这是他第二次进行团队工作,更加明确了由他主导,其他各组分组完成的模式。
这让他想起了不久前出现的一个想法。
偌大许宅,他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它的全部修复工作的。
别的不说,屋顶的大梁是要一根根架起来的,枋木也是要一根根排起来的。
他又不是超人,怎么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把它们架起来、排起来?
现代有现代的工作方法,现代的那些工具、那些机械他可以用,现代的那些人他也可以用。
之前他把陆远带进许宅,证明那座神秘的宅子其实是可以为人所知的。
那么这是不是也说明,宅子默许了更多人的加入?
只要弄清楚了它“神秘”的边界,就可以把不可能化成可能了……
这也算是为了修复许宅锻炼能力的一次练兵吧。
下午坐在古柏下方,被秋风轻轻吹过的时候,许问突然这么想着。
测量绘图打样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工作,将来到了西漠,肯定还有更复杂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
这样一想,还挺让人期待的。
许问又打了个呵欠,笑了一笑。
“咦?那灯外面透明的是什么东西?你以前说过的玻璃吗?”
许三盯着桌上那两盏煤油灯看了一会儿,突然侧过头,悄悄地问许问。
许问没太留意,听见这话才注意去看,这一看他立刻发现了不对,惊讶地直起了身子。
摆在那里的,是最标准的那种煤油灯,灯罩是透明玻璃的,外面拦着铜制的栏杆,下面是鼓起的油壶,上面有个提手,方便提着它到处走。
这灯铜面洁净,没有油污;玻璃透亮,里面的光芒无遮无挡地散发了出来,明显是一盏很新的灯,没怎么用过。
这种灯在许问小时候经常见到,他家里就有一盏,烧的是柴油,通常在停电的时候拿出来用,比手电筒方便。
正因为太常见了所以他完全没当回事,现在许三一提醒他才意识到,这煤油灯的玻璃也太透亮了,这样被光直照,竟然仍然看不出什么瑕疵!
第384章
玻璃之后
古代并非没有玻璃。
现存最古老的真正玻璃,是越王勾践剑上镶嵌的。它仅余两块,呈现一种很纯粹的蓝色,几乎完全不透明。
那时候的玻璃所含化学成分与西方玻璃完全不同,证明它是独立起源而非接受外界传承而来的。
但之后的古代玻璃,还是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为主,国产玻璃无论质量还是受重视程度,都远不如西方的舶来品。
国产玻璃在隋唐时期发展至一个高峰,出现了烧制的高铅玻璃,也就是传说中的人造水晶。
高铅玻璃透明度高、杂质少、器型稳定,质量相当优良。
但之后,宋元明清时代,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有利发展,国产玻璃的烧制倾向依旧以对玉的仿制为主,高透明玻璃进口的多国产的少,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无色高透明玻璃对生产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就算是隋唐时期的那种,通常也是有颜色的。
据许问所知,这个名叫大周的朝代不属于他所知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此地的工匠文化非常特别,很不符合历史规律。它缺少流动性,糅合了各个不同朝代的特征,好像是把来自于不同时代的东西硬生生地拼在一起,杂糅成了混乱的没有规律的现状。
但就现在看来,所有的这些特征与古代历史上出现的那些东西非常一致,大约截止到清中期为止,并没有他完全不知道的新事物存在。
也就是说,它的历史上,可能也曾出现过高铅玻璃,但最多应该只到隋唐的程度,这样无色高透明的灯罩,按理来说应该是舶来品。
但它现在就这样出现在了这里,不是一盏,而是两盏。
看匠官以及旁边的杂役拎起它放下它的样子,也不像是什么昂贵物品,非常随意,就像许问小时候拎着它到处走的感觉一样。
不是舶来的而是自制的?而且已经达到了量产,使得它的价格大大降低,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普及了?
这种程度的高透明无色玻璃,如果真的能够普及生产的话,代表大周当前的工业发展水平比他想象中的领先得多!
许问盯着那两盏灯,一瞬间想了无数的事情。他跟许三的议论也引起了旁边一些人的注意,更多的人留意到了它们。
“太漂亮了,这是水晶灯吧?”有人惊叹地说。
“这么大块的水晶,磨得这么薄,那得多少钱啊!”一件东西的价格,始终是它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不是水晶,是一种叫玻璃的物事。”出身一品工坊的江望枫毕竟见多识广一点,迅速摇摇头,纠正了大家的说法。
这时他也紧盯着那两盏油灯,拧着眉头,好像看见了什么不可解的事情。
“玻璃我知道,就是琉璃对吧?”旁边有人接话。
“对也不对。玻璃的确经常被叫成琉璃,但咱们常说的那种用来用琉璃瓦琉璃砖的琉璃,跟玻璃又不是一种东西,制作的法子不太一样。”江望枫摇头解释。
许问看他一眼,确定他跟自己想的是一样的。
从一品坊这里已经能看出来一些现代工业的萌芽,江望枫受其熏陶,当然也是看得出来这两盏煤油灯里的技术含量的……
回头也要记得找人问问。
上午林谢话说了一半就走了,下午一直没出现。可惜了,平时不太能了解这些东西,难得有个机会打听一下的。
变化往往蕴藏在所有的层面,但通常都是由上而下发起的。
能了解更多的上层信息,对自己周围的情况也能把握得更准确一点。
此时,前方匠官已经议定了一些事情,转过身来。
两支队伍的议论声瞬间全部消失,纪律一样的严明。
秦连楹提起桌上一盏灯,拎到木板跟前,缓声道:“任务时间到此结束,分数已经全部出来。”
马灯昏黄的灯光照在木板上,将周围的字迹清晰地照亮出来,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眯眼,专心致志地看。
首先,他们看见的是组名之后,数字最多最长的几组。
京一组、京四组,西一组,西三组和西二十二组。
这五组后面的数字明显比别的组长得多,一排还写不下,写了两排半的样子。毫无疑问这表示,他们完成的任务数也是最多的。
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五组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
西二十二组后面的数字是很多,但全部都是小数字,一看就知道,他们这是运气好,抽到的全部都是容易完成的小任务。这样数量的确是多,但累积起来的数字未必有人家一个大任务来得多。
相比之下,另外四组则完全不同。
他们的数字也未必全部都是大数字,但有大有小,京一组更是开头连续几个都是五十分。而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京营府队伍的分数是有上限的,最难的任务也只有五十分。
京一组连拿几个大任务,最后竟然还完成了这么多任务,真不愧是京营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