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979


这么年轻,有这种本事,还这么谦虚客气,这年轻人真是未来可期啊……
但是许问的手刚刚放到资料上,斜刺里就插过来一只手抢先把东西拿走,捧过去摆到他的座位跟前。
“有事弟子服其劳,我来就好。”陆远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伸手帮忙。
他一脸认真,一改先前的散漫,显然虽然没有明面上的拜师什么的,其实已经打从心底里把许问当成师父来尊重了。
“你这小子……”这种区别待遇是很得罪人的,但陆立海对这个儿子也没什么办法。
他只能无奈地看向许问,对着他拱了拱手。
他拿自己的儿子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还好许问是个很会处事的,只好请他多帮帮忙了。
许问其实对陆远很有好感,不知为何,他总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或许是连天青,或者是其他认识的见过的一些工匠,总之他还是挺习惯跟这种人打交道的。
“麻烦你再去帮我准备一些东西。”许问想了想,对陆远说。
陆远立刻从旁边拉了一张纸过来,抬头凝视许问。
“黄土二十公斤,青石最少这个大小一共十方……”许问一边思考,一边把一些材料和工具报给了陆远听。
陆远边听边记,很快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马上去办。”
抓着那张纸,快步走出了会议室。
陆立海的第一反应是想把这活接过来。
他带着一个中型施工队呢,收集这些材料肯定比他儿子方便多了。
但他看了许问一眼,话刚到嘴边就收了回去。
要完成这个任务必定要跟人打交道,除非陆远根本不在乎这件事情,否则必须要好好说话。
许问这是直接利用自己在陆远心中的威望,来帮他矫正这个毛病。
工匠不是纯粹的技术宅,它本身是一门与人关系非常密切的职业。
陆远在本职工作上足够专注,但许问很希望他能明白这一点。
——就像连天青告诉他,建筑之美,更在这个世界一样。
陆远出门去了,许问重新在座位旁边坐下,摊开一张绘图纸,提起笔。
他开始在纸上画图。
他画的正是他从罗大手上得到的那份无梁殿的图纸。
在班门世界的时候,许问对着这份图纸看得非常认真,但记忆归记,他并没有把握把它完全复制下来,只想着能画多少画多少,后续再想办法补完。
没想到刚一提起笔,那份图纸就无比清晰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细节都异常鲜明,闭一闭眼睛就能回忆出来。
许问落笔于笔,线条流畅延伸,更像是脑海中的图纸倾泄了出来,直接“倒”到了纸上一样。
当然,他这只是把看过的东西重复出来,没有补完的功能,图纸上缺失的部分还是缺失的,并不会因此就自动出现了。
“这是什么?”两边的老头子一起围到了许问的身边,聚精会神地看。
他们都是本行业的专家,马上就看出来了,这是标准的传统无梁殿的式样,就像宗正卷里描述的一样,不用水泥,甚至连三合土也没怎么用,就靠土和石的结构把整个巨大宫殿撑起来了。
“是别人送我师父的一份羊皮卷轴,破损得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看不太清楚了,我试着把能记住的部分画出来。”许问发现,
不管在哪个世界,他师父都很好用来挡枪。
果然,听见这话,老者们只是在心里嘀咕了一句,有传承就是好,老东西就是多。接着他们又被许问的动作吸引了注意力。
他嘴上说就是试试,但下笔非常果断,没有丝毫犹豫,显然已经将这份残缺的图纸完全背了下来!
能者无所不能,这记性是真的有点厉害……
“这个好像真的跟宗正卷上的东西有点像!”文传会姓董的那位专家叫了起来。
“这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个东西!”班门的那位长老也认了出来。
“缺掉的部分能补全吗?”另一个专家迫不及待地问。
“我最近就在尝试这个,还想请各位帮忙。”许问头也不抬地说。
文传会聘请的全是相关行业的资深专家,班门这边保守了点,但也是本门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师傅。
这时,两边的大佬一起喊了起来:“没问题!”
第420章
要学吗
有了新的线索,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
继这份图纸之后,许问把史光明建筑连窑的技巧也记录了下来。
史光明这个技巧就跟脑筋急转弯一样。
连窑这种数学题在他那个年代只有很少的解法,但在这个科技更加发达的时代,解法已经变得有很多种了。
但如果把现有条件极度缩小,放到当初的那种环境下时,你会发现解法还是有限的,而史光明这个,就是其中最简便、最巧妙的一种。
最关键的是,它涉及的是力学和结构学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将其变形引申,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其价值可以说是难以估量!
这个东西一拿出来,马上就有文传会这边的专家轻“咦”了一声,坐下来扯过纸开始计算。
史光明的技巧是经验与灵感的集合,它跟民间工匠留下来的很多传承一样,思路很妙,但数据化程度不够,这使得很多东西只能靠经验来解决,很难具体在纸面上。
将其具体化、理论化,本来就是许问打算做的工作之一,不过他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还在琢磨入手的角度和办法。现在这位专家主动接手过去完成,那再合他心意不过了。
不过专家做了一会儿就停住了,他抓着笔,喃喃道:“缺乏实例……还是有点麻烦。”
“我这里有一个,是跟这项技术记录在一起的。”许问说。
他直接把阳宁村他跟史月娥一起完成的那张图纸上的数据报了出来。
另一个专家赶紧抓起纸笔,把他说的内容全部记了下来。
许问描述得很清晰,专家记着记着就开始直接画图。他年纪虽大,但落笔非常稳定,直线就是直线,曲线就是曲线,描绘非常精细,转眼之间就把简易的结构图画了出来,粗看上去竟然跟许问当初画在黄土地上的那个几乎相差无几!
不愧是文传会专门聘请来的行业顶尖人物,光这一手,就很厉害了……
“太好了,一个完美的例子!”前面那个专家看着图纸成形,兴奋地说,继续回头去把史光明依靠经验的技术转化成可通用的理论。
而这时,另一位专家也开始动手,对着那份残缺不全的无梁殿图纸完成同样的工作。
他们相关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远不是许问能比的,以前也不止一次完成过类似的事情,现在他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娴熟而笃定。
许问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工作,眼神极为迫切。
他们现在在做的,就是他最想知道的东西!
从本质上来说,许问跟班门这些传统工匠没什么区别,他师从连天青,学的也是这套东西。
但是他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理论的教育,内心信服的也是这一套。
在班门世界,他一直力图将两者结合,将传统技术整合到系统体系里面来。但这方面,他懂的有限,能做到的也很有限。
而眼前这里坐着的,可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他们在各家高校任教,知识丰富、钻研精深,他们所掌握的,正是许问最为欠缺的。
许问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伺机发问。
这些专家都是为人师为习惯了的,最喜欢学生好学提问,也非常看重学生能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毫无疑问,许问就是一个绝佳的提问者。
他从小接受现代教育,思维体系和思考方式完全就是这边的。但同时,他自打学习技术开始,学的就是传统技艺,在那边的浸润极其深刻。
这两边向来存在矛盾冲突,许问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得非常深入。
甚至由于他的实际体验,有些东西比专家们想得还深。
一开始,专家们回答得非常轻松随意,因为这基本上属于许问知识空缺的部分,照本宣科就行了。
但渐渐的,他们回答得越来越慢,也越来越吃惊。
实例,本来就是专家们最欠缺的部分,也是他们最容易走进误区的部分。
许问有些问题,甚至有了一些点醒他们的感觉!
这个年轻人,真的很不一般啊……
他们就这样忙活了一整个上午,中午休息的时候,文传会在外面的石桌上摆了丰盛的饭菜,请里面的人去吃。
文传会那位姓董的专家一边喝茶吃饭,一边问许问道:“你读过大学的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