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979


“嗯……跟我想的差不多。”许问长出一口气,轻声说。
“什么意思?”
“我的这套东西,想法跟师父的不太一样,甚至来说,跟他的理念有冲突。他很难接受,但又觉得我也有些道理,就想自己琢磨清楚。”
“那有什么好琢磨的,直接把你叫过来跟你辨啊。”
“师父个性如此……多半是想有点结果了再跟我说吧。”
连天青对此事态度越慎重,就代表对他的触动越大,他想得越认真。
重视经验的传统工匠,与重视规范流程的现代工业,两者不仅是完全不同的体系,甚至还是有冲突的。后者的发展,势必给前者带来灭顶般的灾难。
但来到这个世界,前者的瑰丽奇妙,也给许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让两者进行融合,也是许问很想探究的事情。
连天青是半步天工,在传统技艺上的造诣臻至化境,许问真的很想跟他讨论讨论,看一下他的想法……
总有机会的,他心想。
十七号离八号的确很近,两步就到了。
大门紧闭,连林林上去敲门,一边敲一边对许问说:“倪天养不在家的时候,织锦就不开门,说省得麻烦事。只有倪天养回来了,大门才会开……”
她话音未落,就看见大门在她面前吱呀一声打开,秦织锦一身正装站在门口,向着许问躬身。
“恭迎许先生大驾光临。”
许问愣住了,下意识看看身后,发现的确没人,这才又转了过来,又看了秦织锦一眼,问道:“你的脸……”
秦织锦没有戴面纱,露着一张脸出现在许问面前。
而她这张脸清秀可人,最重要的是干干净净光光滑滑,配上她独特的气质,自有一种魅力。
可是,她的脸不是严重烧伤了的吗?
“化了一下妆,省得麻烦。”秦织锦摸了摸自己的脸,笑着说。
“……挺好。”许问点头说。
“先生请进。”秦织锦对许问非常恭敬,正装出迎,伸手请入。
“不用这么客气……天养回来了吗?”许问有点不好意思。
“已经请人去催了外子,他即刻就回。”秦织锦大大方方地说。
“陆问乡也是,应该提前提醒他的。”四周饭菜飘香,许问抬头看看天色,更加不好意思。
“那必定是催过了,外子舍不得回。”秦织锦很自然地笑着说,“他就是这种性格,我也中意他这种性格。”
“先生请进,我沏了好茶,先生可以尝尝我们西漠的茶与江南有何不同。”
她再次邀请,许问也没有客气,点点头走了进去。
秦织锦招待许问的地方还在前院,已经在门廊下面收拾出来了一块地方,布设好了茶桌茶椅茶具。
三人在桌边坐下,秦织锦再次向许问行礼道谢:“多谢先生。若不是先生,天养至今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惦记一下家里。”
“但我觉得你似乎也不是很在意这件事?”许问问道。
“只能说不像常人那样在意,他能把这个家当回事,我还是很高兴的。”秦织锦坦然说,“现在这样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他仍然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又会把这里当成他的家,过年的时候会回来。”
她一边给许问研茶泡茶,一边微笑着说,“很好了。”
“对你来说,前者似乎更重要?”许问问道。
“是。这本身就是他的天赋,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我当然更重视这个。”秦织锦简直不像这时代的女子,中意啊喜欢啊挂在嘴边,若无其事。
连林林托着腮坐在旁边,有点发呆的样子。
茶很快泡好,秦织锦双手奉给许问,态度非常诚挚。
许问接了过来。这茶不像江南的那么清,有点像酥油茶,但又不像酥油茶那么浓厚,许问喝着有点奶茶的感觉,还挺怀念的。
“本地茶会比这个更厚一点,不过绿林气候特殊,我略微改了一下,与江南茶不同,与本地茶也有些差异。”秦织锦介绍道。
“很好喝。那这个剪纸,是你个人创造,还是本地传统技法?”许问没有多说废话,很快进入正题。
“图案是我自己想的,但技法的确是本地特有,并非我独创。”秦织锦好像很习惯这种谈话方式了,跟着转移了话题。
“很有意思,秦姑娘还知道什么本地民间的特有工艺吗?”许问接着又问。
许问没留意,连林林听见这句话,诧异地转头,看了他一眼。
“的确略攒了一些。不过我是绣娘,攒的东西以织绣为主,恐怕不合你的要求。”
“无妨。穿衣吃饭,人的两大基本需求,谁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你不介意的话,那就麻烦了。”
秦织锦微一扬眉,眼含笑意。
“那么,还请先生稍待片刻。”她起身行礼,向后走去。
许问目送秦织锦背影消失,突然听见连林林在旁边小声问:“你要的这个,阿爹也有攒,在这里也时时有人送来。”
“我知道,我还看过不少,也学了很多。不过师父收集的那些比较高深,是顶级工匠的顶级手艺。我现在想要更普通、更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也许不那么精细,但也会很有意思。”许问说。
“而且那些高深的手艺,也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里变出来了。”连林林突然说。
“对对对!”许问又惊喜又意外,完全没想到她会想到这一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聪明人。看过聪明人的,也可以看看臭皮匠的嘛。你能想到这个,很有见识!”
“嘻嘻。”连林林托着腮,喜悦又狡黠地笑了,好像藏了什么小秘密一样。
第543章
唧唧复唧唧
没过多久,秦织锦带着一个丫环,抱着一大堆东西走了出来。
秦织锦把东西放在茶桌上,拿起最上面一样给许问,说:“这是我四处收集来的布样,在旁边画了织法。”
织绣在这个时代经常不分家,尤其对于一些小门小户来说,经常自己织布自己穿,所谓的男耕女织就是指的这个。
但那样织出来的大多是最简单的棉布或者麻布,织法也是最常规最普通的那种,很少变化。
毕竟,这种变化跟织机也有很大的关系,普通人家能勉强维持温饱都是大幸,哪有钱折腾这些东西。
许问接过来,把它打开来看,意外地“咦”了一声,说:“很精细啊。”
这个有点像他在现代看过的布样或者纸样,每一页都很厚,左边是钉在纸上的布样,右边用簪花小楷写着一些字画着一些图。字样简单几行,列出了这个布样的名称、来处、特色;图样则是布料的经纬走向等一些细节。
这个展示方法太现代了,许问连翻几页,又赞叹了一次,“太好了。”
秦织锦抿嘴而笑,连林林也凑过来看,抱怨说:“你之前怎么不拿给我看?”
“你又没问过我。而且你最喜欢的不是木头吗?这种娘们唧唧的东西我以为你不喜欢呢。”秦织锦爽快地说。
“我绣不好又不代表我不喜欢!我也是女孩子,谁不喜欢漂亮的布料绣花了?”连林林话是这样说,眼睛看着的却不是左边的布样,而是右边的那些记录。
“那就抱怨了,我攒的可不是你喜欢的那种漂亮的布料。”秦织锦说。
这时候许问已经看出来了,秦织锦收集的这些布料非常朴实,以棉麻为主,大多非常厚实,很粗糙,讲究保暖结实更甚于舒适美观。很明显,这是民间的织法,是最底层的那种,连林林估计都没有穿过。
许问看得很认真,每一块都捻一捻厚度手感,然后再去看旁边介绍,看完再捻,仔细地做着对比。
“你在找什么?”秦织锦看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问道。
“元宵过后,我们就要出发去建新的逢春城了。”许问没有隐瞒,对她说道,“建一座新城,以及附属的行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多半只是负责技术统筹,但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我也想尽可能地解决得妥善。按照惯例,朝廷分配的物资相当有限,我想用技术实现一些改进,也算是在螺狮壳里做做道场吧。譬如,更结实耐用的布料之类?。”
许问说完,秦织锦与连林林都没有吭声。连林林看着许问,目光闪亮,秦织锦则紧盯着布样,露出了沉吟之色。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厚实、耐穿、尽量减少磨损。”秦织锦很快做出了判断。
“还要便宜易得。”许问补充。
“对,这个也很重要。”秦织锦笑着点头,很快从下面翻出了另一本册子,“这是我在收集来的布料织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些新想法和新改动。有三种料子可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她对此非常熟悉,很快翻到了位置,许问目光微凝:“只有织法,没有实样?”
“不可能有。”秦织锦说,“这只是我的一些构想,以及推断出来的结果。实际成品,必须要织出来看才知道。”
“没有合适的织机,所以织不出来?”许问想到她前面的话,立刻找到了原因。
“对。布料要足够厚实,就要经纱和纬纱排列得够密。我想的这种密度,现在的织机都做不到。”秦织锦有些遗憾地说。
“那为什么不问我?”许问正要说话,从他们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