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979


大师们相互对视,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表情变得郑重起来。
“墨师?”倪天养可能是所有人里最累的一个,没有许问半扶半抱,他估计都到不了这里。这时也只有他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气喘吁吁地转头问许问。
“是墨子吧。我们的另一个祖师爷。”许问说道。
“百家争鸣那位墨子?”倪天养自言自语,跟着走了过去。
亭子里果然有雕像,但不像鲁班像那样只是单人的雕像,而是一座群像。
群像最主体的部分是一个老人,相貌清瘦,筋骨突出。他身边还围绕着很多稍微年轻一点的人,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表情各异。有的在深思,有的在微笑,有的则看向不知名的远方。
战国时代,儒家之下,就是墨家。
鲁班是鲁国人,是土木建筑的鼻祖;墨子更出名的身份则是一位哲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与教育家。
他与他的弟子们在当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与思想理论,影响非常大,在百家争鸣中甚至有非儒即墨的说法。
墨家最大的理论,就是“兼爱”与“非攻”。
墨子认为平等博爱,君臣父子兄弟都是平等的,墨子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要求停止战争,争取和平。
要知道,战国时期还是一个奴隶制时代,这思想在当时极为先进,可以说是跨时代的。
同时,他对宇宙、逻辑、数学、物理等有着独到的认识,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
墨子在三十岁以前,就建立了一座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墨者行会,所有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
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像一个圣徒一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领着周围的人,让他们舍弃安逸的生活、全心全意地跟随着他,实践他的理论。
墨子及门人尽力为人们做好事,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行侠仗义,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还踵。”
凡事超前半步就是天才,超前一步是贤者,超前百步可成圣人,但很难长久。
墨子以个人魅力凝聚墨者,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再没有像他这样的人,墨者行会就近乎分崩离析,再没有以前的战斗力了。
这个很有意思,许问从江南到西漠,无论是旧木场还是各地的梓义公所,供的全部都是鲁班像。
但流觞园供的却是墨子?更准确地说,是墨者行会?
虽然大周比较少供奉墨子,但墨子仍然还是工匠行当的祖师爷,大师们上前供奉的时候还是恭恭敬敬,一个接一个地上香。
上香的时候,明山作为主家第一个上去,第二是半步天工连天青。
连天青平时对周围的事都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时接香敬香却非常郑重。
许问站在他旁边,目光自然下垂,看见雕像下面有个石碑。石碑上面是祭文,写明这亭子建造的起因以及经过,祭文下面是一溜名字,按惯例是资助者的名单,但这里是流觞园,应该是建造者的名字。
非常醒目的是,后面所有的名字全部都是姓明的,但排在第一的却不是,而是一个叫“墨则”的。
墨则?
许问把这个名字放在嘴里念了一下。
墨者?
第588章
上天山
许问是连天青的弟子,在之前也展现了足够的能力,因此连天青敬完香,接下来就是他。
雕像是面朝着下方山谷悬崖的,因此他绕了个圈,迎着前方的光芒,正式看到雕像的全貌以及它的每一个细节。
他举着香,抬眼看上去,立刻被这雕像震摄了。
墨子垂首望来,神情和蔼,仿佛还带着一丝笑意。他手中拿着尺矩,正在跟弟子讲解着什么。许问留意到,他的右手边还放着半碗饭,筷子搁在碗沿上,好像是吃到一半,有徒弟来请教,他放下筷子就开始讲课了。
一幕日常而具有烟火气的画面,然而许问看见了墨子的眼神。
他的眼睛明亮若有光,眼神坚毅而宽广,还带着一丝孩童般的稚气。
他的表情生动极了,只是这样看着,许问就忍不住生出了孺慕之心,好像现在抬头看着的,正是自己尊敬挚爱的老师一样。
最巧妙的是,这座雕像的手法并不完全写实,它边缘粗糙,皮肤衣衫都没有抹平,带了一些稚拙。但描绘的情景以及情感,却真实而强烈,直接能让人触摸到雕塑者的真心。
这山间亭中的一座雕像,水平高得惊人,许问穿越两个世界看见过的所有作品,不说无法与它媲美,至少没一座带给他这么强烈的感觉。
许问凝视着它,这一刻,他完全没办法去想它用了什么样的技法,是怎么样一步步雕成的——他就是非常纯粹地被雕像本身震慑了。
许问敬完了香,本来应该马上让到一边去给下一个人来的,结果这个时候,他竟然站在原地怔怔发呆,完全忘了这回事了。
过了一会儿,一只手把他轻轻往旁边一带,许问这才如梦初醒地抬头,看到师父的示意,连忙往旁边让开。
但即使这样,他的目光还是无法从雕像上移开,这一刻,他突然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墨子为什么会被人称为圣人,被后世永远铭记。
而这,只不过是一座雕像的影响而已。
这种雕像,这么强烈的情感,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过了一会儿,许问才渐渐回神,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这座雕像的风格好像有点眼熟?
他细细琢磨了一会儿,灵光一现,想起来了。
这雕像的风格,像极了天云石居的!
天云石居给许问留下的印象非常深。
先不说前后山那些古代机关带给许问的启发与帮助,单是石居本身就很有意思了。
天云石居建筑时代不明,建筑者不明。它建在这么偏远的地方,里里外外一篇铭刻碑文也没有,周边的地方志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这感觉,就像这个人在这个地方建这么庞大一座石居,没有任何目的,只是觉得有趣,想要满足自己的爱好一样。
别的不说,光是这份随意洒脱的气质,就足够让许问铭记在心了。
更别提这石居从建筑到雕刻到所用机关的巧妙,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许问看到的时候就在想——
唯有天工,才可完成这样巧夺天工的作品!
不过,偶尔他还是会想,要是知道这位天工的名字就好了,可以想办法再去找找看他还有没有其他的作品。
没想到他又在这里看见了,而且等他回过神来,他就意识到,这位就是碑文上留名的那个“墨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化名。
不过无论名字还是雕像中蕴含的浓烈感情,都说明了这个“墨则”与墨家的关系,很有可能就是一位墨者行会的后人。
他这个时候的雕工,感觉比天云石居的时候又进步了。
在石居后山,这位大师展现了在古代机械方面的超高造诣,而眼前这座雕塑,表示他在传统技艺上也在不断精进探索。
他是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
他会觉得,这两者哪边更加重要?
“嘶……这雕像是哪位大师的作品?这风格,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这雕像水平是明摆着的,刘万阁敬完香,正眼看了一眼,立刻倒吸一口凉气,问明山道。
明山果然伸出手指,指向了石碑上那个名字。
“墨则?是那位大师的名字吗?怎么从未听过?”刘万阁看向旁边,所有人都在摇头,竟然没一个人听过。
“当年战乱,明家逃亡至此处,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去向何方。先祖一位老友提议上天山。”
大师们一个接一个地敬香,几乎每个人看清这座雕像的时候都感到了震撼。
亭中光线有些幽暗,明山开始讲古。
“当时除了避乱求生,明家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要把家族留存以及沿路收集的珍品找个安全的地方收藏起来。天山远离尘嚣,不易被祸乱波及,的确是个好地方,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怎么上去呢?要怎么在山上建馆,把东西保存在上面呢?”明山说。
随着他的话声,一群人往上看,一群人往下看。
向上是雪顶,向下是刚刚经过的铁索狭路,对啊,怎么把东西运上去,还让人也住在上面?
“然后呢?”刘万阁追问。
“然后就建起了流觞园。”明山说道。
这是一句废话,但把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一看,就让人沉默了。
这是怎么办到的?
“墨先生大能。当初建造的经过我明家记录了下来,同样保存在物生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