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6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979


不光是这种新的织绣方法,还有前面的佛光雕,许问在写完方觉明的故事之后同样也写出了佛光雕的原理与细节,方守一对自己家里留存的部分相映证,恍然大悟,自我感觉再去雕刻佛像的话,必能前进一步。
现在在关注着许问微博的,不仅只有现在坐在这里顾问团五人,其他不在场的顾问也全部都在盯着。
他现在探出来的五十项技术囊括了常规的各个门类,几乎所有人都从他的微博里学到了新的东西。
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他们等同于当今华夏传统技艺的最顶峰,所属不同门类,本身所学已经浩如烟海,足够其他人学一辈子了。
这虽然不能表明许问的技艺还在他们之上,但至少也可以说明,他的所知所学是与他们位于同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探古活动结束之后,我要去见见这个年轻人。”算房高沉吟着道。
“我也要去。”方守一毫不犹豫地表示。
此时,他们面前立起了另一个大屏幕,上面有很多人的头像,是专为此事开起的视频会议,把其他家的话事人也暂时聚到了一起,关注此事。
屏幕上,几乎所有人都在点头,显然这个来历神秘的甲四十二号已经引起了他们所有人的注意。
“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有点过于大方了。”方守一旧话重提,“他把这些技术都这么大方地公布出来,不怕我们学去?对他有什么好处?”
他举起手机晃了一晃,“我刚刚听说,他自己有一家公司,或者说是一个工作室,也是做技术买卖的。”
“哦?什么样的?”算房高还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感兴趣地问道。
方守一把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算房高思考片刻,摇了摇头:“不明白,这样做对他确实没有半点好处。就算他卖的是经过他解析的技术,又有什么必要把技术原本公开给我们这些同行?”
“或者,他本来就不是奔着好处去的呢?”屏幕中,田师傅望着周围密集的人群,沉吟着说道。
与此同时,许问一行人还在钟楼。
钟楼是班门最鼎盛时期的作品,是班门宗正卷的集大成之作,对于现在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所以许问在这里逗留了很长时间,调出了手机上的宗正卷资料库,将它们与实际相映证,修正一些自己以前出现的误解,进行补全。
而光是这一处,为他提供的特殊传统技术,就高达三十项,现在看来还不止于此。
可见当初班门鼎盛之时,是如何的惊才绝艳。
钟楼的运气不错,被保留下来的部分非常多。不仅是宅子,里面的老物件也保留下来了不少,现在被当作文物陈列展示。
许问对这些本来不太熟悉,但无意中,他发现了二楼垂在正房架子床上的一层帷幔。
起初他只是觉得有些熟悉,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摸。
正房这里是有引导员的,连忙上前阻止。
但她的话还没有出口,许问的手已经缩了回来。
他认出这种熟悉感来自何处了。
这不就是秦织锦“不久前”发明的一种织法吗?
当时倪天养、连林林还有他都在旁边,秦织锦眼睛闪闪发亮,得意地向倪天养炫耀。
那是一种棉线的薄织方法,用它可以把棉料织出绡纱一样的感觉,轻薄柔软,跟其他常见的棉纱都不一样。
秦织锦发明出这个来之后有点得意,觉得想法很妙,也很实用,在四人小聚会的时候特地拿出来给他们看,眼睛一直向倪天养那边斜,谁都知道她想要什么。
连林林非常捧场地大夸特夸,结果倪天养非常耿直地表示:“看着有点冷。”
当时是过年期间,西漠苦寒,他们还不在绿林镇,而是在饮马河水泥场。这种时候这种地方,人只想窝在棉袄里,呆在火盆旁边,倪天养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秦织锦一听这话,脸马上就拉了下去,那一刻许问觉得,如果换了是在现代,她绝对会给倪天养比个中指。
现在回忆起这件事,许问忍不住露出微笑,突然有点想那边世界的那些人了。
而今天他频频更新微博写那些小故事时,才真正意识到,他在那个世界真的经历了很多事情、认识了很多人,这件事本身就太奇妙、太有意思了。
微笑刚刚出现就敛去,许问上前一步,如果不是旁边有引导员,他真的很想再摸摸看。
秦织锦特制的织法出现在这里,出现在班门主建的宅子里,是凑巧,还是……
“帮我问一下,其他地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织法。”许问思考了一会儿,对荣显说。
第728章
伶仃织锦
“好嘞!”荣显拿着手机,用力点头,然后开始快速打字。
从刚才时起,许问就把更新微博与人交流的事情交给了他和高小树负责。
他手速很快,但手机打字应用微博这些方面确实不如这两个小孩熟悉,而且他一直觉得,只学不做,不如边学边做,更容易加深印象。
所以这一段时间里,包括微博上的那些故事,都是他讲给他们听,然后由他们代为组织语言更新的。
荣显还特地克制了一下,语言风格没那么跳脱了。
荣显照许问说的发了条微博,转发了刚才那条,问这种织法有没有人见过。
这是“双木”第一次在微博上跟人交流提问题,现在他微博关注度很高,一分钟内就有人回,不过没啥营养,要么在跟他打招呼吸引他的注意,要么问些别的七七八八,要么就在说不知道。
“啧,没啥用啊……”荣显一条条地看,说,“咦,这人替我艾特了丝绸博物馆几个单位,不然我私信问问?”
许问正要回答,荣显又叫起来了,“有人私信我,说这是万园织锦秦家的风格,但秦家没有这种手法,对方想要求购!”
许问有些意外,听这说法,对方像是业内人士,甚至就是秦家的人。
“求购?我应该在微博上写明了织法,别人看不懂,秦家人应该是看得懂的。”
荣显一边念叨,一边把他的话原话复述了过去。
“对方说,这织法的所有权是你的,他们必须给钱。”过了一会儿,荣显抬头说。
“讲究。”何章在旁边忍不住道,“难怪他们能成为这次展销会的十五家之一。”
“还是跟他们说,我们不卖原始技术,只卖经过解析后的成品。”许问说。
荣显打字,没一会儿抬头:“他说没问题,按我们说的办。”
“那让他去展位那边,让张毅他们接待。”
“嗯嗯。”
荣显沟通完,正好收起手机,许问顿了一下,道:“他是秦家的人吗?”
“他是。”
“手机给我,我来跟他说。”
许问接过手机,思考着怎么措辞,片刻后,他终于开始向对方询问。
对方确实是秦家的人,位置似乎不低,但对许问的态度非常友好,有回必答,非常耐心。
许问问的当然是有关秦织锦的问题。
刚才这位秦师傅说这种棉纱薄织法是秦氏的风格,许问因此很想打听一下,所谓秦氏风格是什么样的,跟秦织锦有没有什么关系?
一番询问之后,对方稍微进行了一些描述,许问震惊了。
所谓的秦氏风格,其实是一种思路,由此衍生出种种织法与织品。
其中会有很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整体来说仍然是一个体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这种棉纱薄织法,正好属于这套体系的一条支络,有了它,就可以补全这条支络,甚至可以依此寻回秦氏遗失得只剩名字的另外几种织绣方法,非常重要。
这次能意外在平镇找到,对方非常惊喜。
这位秦师傅很坦诚,按理来说,他在这时候渲染这织法有多重要,其实是在帮对方抬价。
但他还是说了,真诚地向许问道谢。
许问听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想了想,紧接着又问:“那我文章中写的这对男女,贵家族的典籍中有提到过吗?他们会不会是秦家的某位先祖?”
“确实出现过。”那人停顿了一下,方才回答。
这五个字瞬间点燃了许问的心火,他瞬间直起了背,紧盯着手机,很有冲动向对方要个电话,直接打过去问。
但他还是忍住了这种冲动,只是盯着手机,动也不动。
旁边何章荣显他们都被他的动作吓到了,诧异地看着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打字速度不快,虽然状态一直显示输入中,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过来一长段话,措辞与他之前的完全不同,仿佛是直接引用自某本典籍里的。
这段话并不长,只有百来字,介绍了秦家一位女性先祖,织绣双绝,尤其以织为主,一生中创下了二十八种从未有过的织法,因此在秦家史上留名。
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