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6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979


所以,两边恰好就对上了,来了逢春城的这些名门宗师,不少就是工部大师傅们的师父……或者父亲,或者其他长辈之类的。
他们大部分都在行宫这边,这是最能发挥他们艺术价值与顶尖技艺的地方,工部大师傅们一来,就纷纷认出来了。
“这……”蒲边丛顿时傻眼了,跟李昊对视一眼,看见对方也在发愣。
这一次,又有四个人认出了自己的师父,纷纷上前去行礼。那些大师工匠看见他们也有些意外,得知他们是来帮助建城的,非常欣慰,一边勉励他们,一边叮嘱他们要听许问的话,听从这边的安排。
工匠极重师徒传承,师父真的跟徒弟的父亲一样,更别提有的就是亲爹,只是叫成师父而已。
大师工匠们说着,工部大师傅们就低着头听着,低眉顺耳,连连点头。
其中只有一个人,一边听着,一边偷偷转头过来看侍郎。
蒲边丛稍微觉得有点欣慰,但转念一想又发毛了:欣慰个屁啊,四个里面只有一个记得自己是哪里人的!
但是尊师重道,不仅是匠人传承重视的东西,孔门也是一样。所以蒲边丛只能沉着脸,也没什么话好说。
不过很快,他的注意力就从这些人身上移开,落到了面前的工地上。
这里的进度比蒲边丛预想中快得多,地基已经全部建好,脚手架都已经搭起来了。
大批的石料堆在旁边,全部切割成大小相似的石块,阳光照在上面,几乎有些炫目。
而且这些石头全是花岗岩,从天云山上直接开采下来的,这石头厚重结实,一看就跟普通的石头不一样,这样整齐摆放,被阳光照耀,甚至有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这就是未来的潜龙宫吗?
对于蒲边丛来说,跟李昊一样,也是重视潜龙宫主体远甚于下面的逢春城的。
宫殿周边修得好当然也很重要,但真正用来迎接宾客的还是这座行宫。假如外使真的来临,呆在行宫中接受招待的时间肯定远多于外出,所以当然还是这里更重要了。
他踩了踩地面,又摸了摸这些石块,凝目望向前方的脚手架。
现在宫殿连雏形都还不是,看不出什么东西,只看得出它未来是以石建为主,而非大周最常建的土木结构。
这个蒲边丛倒是一早就知道的。西漠这边地形特殊,大型树林稀少,交通也不甚便利。肯定还是要以就地取材为主。
石料性质属阴,大多用来建阴宅,不过陛下亲身来此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听说他们西方的宫殿都是石建的,他们不在乎,周人也不必替他们在乎。
而且……
他缓缓抬头,看向上方。双子峰之间,日光透射而入,同时有清风掠过。
脚手架已经搭了一半,透过它、透过旁边堆积的石料,仿佛已经能够看见一些东西。
他突然转头,问道:“图样在哪里?”
“已经搬过来了。”许问抬头向旁边一指,蒲边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见有人抬着箱子过来,放到他们面前。
箱盖一揭,正是潜龙宫具体而微的木制烫样。
这个烫样是许问主做的,他采取了现代的一些手法,不仅做了建筑主体,还用沙土颜料把旁边的山石园景全部堆了起来,细节丰富,非常完整。
烫样虽是木头做的,但做出了石质的感觉,看着它,几乎能看见成品最后的样子。
可以看到,两峰之间,立着一座白色的宫殿。
它跟蒲边丛常见的东方建筑不太一样,但也不同于他在图画里见过的西方建筑,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把庄重奢华和自然意趣这两处完全不同风格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以绿、白、褐三色为主体,就图样上看来,宛如仙境一般。图样如此,实物未必……
蒲边丛这样想着,再次抬起了头。
阳光与清风相伴,拂面而来,温暖与凉爽携手同行。
现在是天云山最好的季节,舒适合宜。蒲边丛抬头看自然山景,低头看下方图样。
他不得不承认,只要实物能做到图样的七成,出来的效果就会比这样看上去的更加美妙。
而且……他莫明往后看了一眼,想到了刚才见到的刘敏行的师父。
有这些人在,有许问在,实物真的只能做到图样的七成吗?
那可真未必见得。
“许主官,抱歉,我还是想多问那一句,这么大型的工程,如何能保证它的完成?”这时,又有声音响起,蒲边丛转头,还是韦师傅。他问得认真,仿佛并不为许问现在展示出来的内容所动。
许问对他的态度非常平和,再次向他点点头,接着向后一指。
韦师傅转身,看见刚刚被人扛过来的一个个担子,挑了挑眉。
“风和日丽,清风徐徐,不如就在此时此地,请监工大人验看我等现在的成果。”许问道。
所有人都在看李昊,李昊深吸口气,点了点头:“那就现在开始看吧。”
很快,桌案摆起,案上堆满了绢纸卷轴。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个箱子堆在旁边,声势看着有点吓人。
“请。”许问对李昊说。
李昊下意识地后仰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慢吞吞过去,拿起了一本册子。
韦师傅倒也不客气,走过去就拿起了一个卷轴,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分明是认字的。
蒲边丛也一揭袍角,坐了下来,开口就问许问:“总册在哪里?”
许问递给了他。
蓝本的册子,装订十分整齐,纸张摸在手上也非常顺手。
蒲边丛进士出身,本能地注意了一下这些细节,突然问道:“这字是谁写的?”
“是我。”许问道。
“……好字!”蒲边丛赞了一句,翻开第一页,开始细看。
才看了两页,他的脸色就变了。
第827章
万物随心
刚开始准备建城的时候,许问连续废寝忘食了一段时间,跟阎箕以及秦连楹一起做了建城的方案。
但这并不是现在蒲边丛他们看到的成品。
之后,在筹备重建许宅的时候,他又把在现代学到的知识拿到这个世界,把它又完善了一次。
修一城如修一屋,现在摆在蒲边丛他们面前的,是一份以现代理论知识为骨架,同时又符合大周工匠常规认知的方案。
这中间蕴藏的份量,蒲边丛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感到了震惊。
他抬眼看了许问一眼,继续埋头细看。
工匠建造,是一门相当理性的学科,所以早在宋代,就有《营造法式》这样的官方工程标准书出现,作为官制建筑的统一标准与参考。
现在的大周,也有类似的标准,只是连《营造法式》都不如,何况许问现在呈现给他们的这一份!
现代建筑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这就代表它的思维首先是科学式的。
理性、逻辑、严谨、周密。
在这种思路下体现出来的逢春城以及潜龙宫建设方案,与蒲边丛在工部见到的任何一份方案都不同。
它实在太详细太细节了,初看的时候,蒲边丛一时间有点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无关的内容。但仔细一琢磨他就发现,它其实是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或者需要提前做好预防的内容,真能依此进行的话,很多不必要的事情、曾经在过程中忙得他们焦头烂额的意外,根本就不会发生了。
“真能照此进行?”他看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
“一开始确实比较麻烦。”许问知道他指的是什么,“细节太多,很多人不适应这种做事方式,觉得麻烦。但一来,大家分工合作,这是一份总纲,实际工作中会细分下去,每个人要记以及要做的内容其实不会有这么多。”
“二来,每名役工在进入前都会接受培训,通过了才会加入工作。工作过程中也不断会有奖惩,以奖励居多,鼓励他们照着正确的工作方式进行。时间久了,就变成习惯了,他们会自然而然把这当成工作的一部分了。”
许问有问必答,还答得非常具体。
他说得很简单,但蒲边丛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有多难。
会被派遣到这种地方来服役的工匠,几乎没人接受过圣人教诲,九成以上大字都不识一个。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个人生活与工作习惯都完全不同,蒲边丛是见识过的,很多人一口乡音,语言说不定都不能通。
这种情况,怎么能统一他们的行为,让他们照着同一个法子做事?
这也太难了吧!
最关键的是,工期只有三年,许问还要要求他们不学成就不能上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许问听见蒲边丛的疑问,笑了起来,“前期可能会觉得拖延了,但等到他们实际开始工作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样做的工作效率比老法子高多了,沟通起来其实也更简便。”
蒲边丛半信半疑,眯着眼睛思考了一阵子,继续低头去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