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979


皇帝听得眉头紧锁,然后,他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主要关于流民的迁徙、生存、数量变化等等。这其中的不少内容其实已经远超许问这样一个技术主管的职权范围,但许问对答如流,好像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关注了解的问题一样。
谈话中,皇帝注意到了什么,正准备细问,结果眼角余光扫到了窗外,抬头轻咦了一声,凝目往外看。
许问没有抬头,他第一时间知道到哪里了。
“这桥……”皇帝又往外看了两眼,道,“停车。”
他的声音一点也不大,完全没有刻意提高,但刚一出声,车就稳稳停下,比声控还要灵敏。
“走,下车看看。”皇帝话音刚落,许问就非常敏锐地感觉到,周围的气氛全变了,某种微妙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实质一样。
皇帝浑若无所觉,脚步轻快地下了车,许问跟在他后面。
他注意到,皇帝非常的瘦,他穿着简单的道袍,裹在身上空荡荡的,仿佛风一吹就能吹走。
前面就是连接绿林和逢春的那座桥,他们刚刚上桥,正站在桥头。
车队在前后停下,许问能清楚地感觉到,那紧绷的气氛就是从那些车厢里传出来的。
想想也正常,皇帝出行,不可能只靠临时调度的兵士,肯定还是另外准备了保护力量。所以他一点也不慌,因为他根本不会出事。
只是陆问乡……
皇帝往桥的正中央走去,这时有人挑着担子经过,刘总管不动声色地上前一步,隔在了那人与皇帝的中央。
但很明显,那只是个普通人,他好奇地看着这支车队,完全没有靠近的意思,路过就离开了。
皇帝也好奇地看着他,又去看这座桥。
这是一座石桥,但跟他以前见过的石桥都不一样。桥面是灰色的,仿佛是一个整体,如果不是从侧边看仍有缝隙,乍一看还以为是用一整块巨石建起来的。
“这座桥是朱大人带人建的,名叫第一桥。”许问不等皇帝询问,主动开始介绍。
“朱大人,徇之?”皇帝问道,叫出了朱甘棠的字。
“对。它使用了水泥作为辅助,是当今世上第一座水泥桥,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接下来他又大致给皇帝介绍了一下水泥是什么,这座桥是怎么建成的。
说起来其实他也很惊奇,因为这座桥他完全没有插手,是朱甘棠自己带人攻克技术难关建成的。
它跟现代的水泥桥当然完全不一样——那得用钢筋混凝土,它在这里还没出现呢。
朱甘棠是在这世界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利用水泥的特性,把桥梁应有的长度延伸了十米。
这十米,就是饮马河上以前难以建桥的主要原因。
于是,第一桥连通了西漠的这两个关键区域,使得这一带的地图面积好像缩小了一样,交通方便多了。
可想而知,这座桥从诞生之日起,就必给西漠带来巨大的变化。
“是徇之建的?”
“对。”
“啊……”皇帝发出一声感叹,再次看向这座桥,看向桥下汹涌的春江流水。
突然,他笑了起来,道,“我可算知道徇之为什么不肯回京城了!”
“不仅是这座桥,还有这一带的路。朱大人立志将路修遍整片西漠,将这片天下变成陛下的行宫。当初他在主官评审时就发出了这样的豪言,现在也亲力亲为,在将它一一实现。”许问说。
“将这片天下,变成朕的行宫?”皇帝微微笑着,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心情非常愉悦的样子。
这时,又有五个人肩挑手提地路过,麻衣布服,带着西漠人明显的红色脸颊,显然全部都是当地的普通人。
周围又警惕了起来,但这些人还是如常经过,真的只是普通人。
皇帝目送他们的背影远去,突然问道:“这座桥,这些路,并非官桥官路,而是开放给庶民使用了?”
“是。”许问毫不隐瞒。
“那不是说,朕的行宫,也让庶民入住了?”皇帝敛了笑容,转头问他。

第866章
不会死
“是这样。”许问坦然回视,答道。
接着他又是一笑,接着说道,“我以为,这也是陛下的期望。”
皇帝虽然瘦,但身高跟许问差不多,两人都站直的话,视线基本平齐。
但平日里,皇帝很少能看见这样平齐的视线——再高的人,也会忍不住在他面前躬身,目光回避,不敢直视。
但许问却不会,他神态自如,目光里带着自然而然的轻快愉悦,平平地回视皇帝,好像在跟朋友交流一样。他做得太自然了,对皇帝这个身份毫无畏惧,而且毫不刻意,好像天生就没有这样的概念一样。
“哦?”皇帝没有表情,不知喜怒,淡淡回道,“你在揣摩我的心意?”
“我在揣摩一个明君的心意。”许问从容答道,语气变得有些郑重,不是在拍马屁,而是在说自己的真心话,“陛下迎娶贵妃,建内物阁,开百工试,所有的这些举动足可见陛下之开明,目光已经看到了更远的前方。毕竟,内物阁所做的事情,百工试造成的影响,指向的全部都是国富民强,陛下之谋举,非朝夕可以达成,但若是真的能成,此世再并非常世。”
“真的能成,那难道还有不成的可能?”皇帝淡淡回问。
“陛下当比我更清楚。只一条,当初蒲侍郎寄回京城的那封信,迟迟没有回应,应当是陛下出手压下来了。”许问道。
当初蒲侍郎带着李昊一起来逢春,明摆着来意不善。说得轻一点,工部是想带着人过来摘果子,但再往深处想一想,工部未必想看见这事成功,中间使什么绊子都有可能。
毕竟,所有新势力的崛起,都势必代表着旧势力的利益被侵犯了。旧势力不挣扎反倒是奇怪的事。
蒲边丛寄信出去瞒不住许问,但京城的事情他就鞭长莫及了。
他当时就把这件事告知给了岳云罗,岳云罗只回了三个字:随他去。
回信的速度很快,岳云罗肯定不在京城,感觉在离逢春不远的地方。
她都不在京城,凭什么这么有底气呢?
当时许问就有了一些猜测,现在看到皇帝本人,发现当时的猜测果然没错。
除了皇帝本人,还有谁能这么轻松地把工部的反抗给压下去?
“嗯?”听见这话,皇帝转过头来,挑眉注视了许问一会儿,“这是你自己想到的?”
“是。”
“你这深谋远虑,倒真不合你的出身。”
许问笑了笑,没有说话。
在这个时代可能是,但在他的那个时代,这种思考方式再正常不过了。
皇帝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他开始举步,顺着桥往前走。
后面的车厢里有轻微的骚动,许问看见车上下来了几个人,有远有近,仿佛是摆出了一个阵型,将皇帝护得密不透风。
皇帝浑然若无所觉,信步前行。许问的目光从那些身上移开,跟在他旁边。
石桥坚硬,踩着非常踏实,桥下水流奔涌。春天冰雪融化,饮马河水量增加。到这一段时,河道变得狭窄,水流格外湍急了一些。白色的浪花撞击在桥梁上,像珍珠一样碎裂,回到了水面上。
桥很宽,相当于是四车道,皇帝的车队占了中间两车道,左右还有路给行人来往。
如之前所看见的一样,来往的基本上都是普通平民,有附近村里进城买卖的,有串联各城的货郎。
现在的道路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交通便利之后,人流量确实大了很多,以各种形式拉动了经济与生产。
两人都没有说话,皇帝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行人小贩,目光专注而犀利,跟之前完全不同。
走到桥中央时,一阵强风刮了过来,吹动皇帝的衣服和头发,哗啦啦地响。
现在是三月初,春风已暖,但身后的刘总管却上前两步,递上一件大氅,关切地道:“陛下请添衣。”
“嗯。”皇帝也没拒绝,接过来披上,还拢了拢衣襟。
“陛下保重龙体。”许问道。他语出诚挚,犹有深意。
皇帝听出来了,安静半晌,忽而一笑:“放心,不会死的。”
“陛下!”刘总管一怔,沉声叫道。
“生死皆为人世常事,有什么说不得的。”皇帝摆了摆手,望向河面。河水反映日光,犹如跳动的碎金。光芒跃动,落在了他的眼中。
“我懂你的意思。”他对许问说,“你担心我死了,天就变了。”他面带微笑,态度非常从容。
刘总管紧张地看着许问,许问却只是看着皇帝,并没有反驳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