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979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秦织锦自己。
秦织锦设计制作出帆布,并把它扩展成为各种不同的类型,用在了逢春建设的方方面面。
许问没有隐瞒她的功劳,反而大加宣传,让逢春所有人都知道是谁让他们人人皆有良衣穿。
凭借这个,秦织锦也拥有了莫大的声望,甚至可以出去跟男人们平起平坐地谈生意,而不会被投以任何异样的眼光。
当然,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很少出现,只能说逢春整体的氛围都不一样了。
她言语清脆,笑着说道,指了指身后的车队,道,“本来凑起来的车队只有这个的三分之一,结果这事又惊动了特使大人,他又给添了一大部分。这些主要是药品和衣物,他说绿林现在最缺的应该就是这个。”
“确实最缺这个。”许问松了口气,心情有些微妙,招呼车队进城。
秦织锦和倪天养回到了车上,一行二十多辆马车徐徐前行,走上了永绿大街。
这么大一支车队,不可能不被人注意到。
绿林镇民围到了街边,抬头看着上方,纷纷互相询问:“这是什么?哪里来的?”
秦织锦走上车头,笑意盈盈地看着下方,大声道:“乡亲们,我回来啦。这是咱们从逢春带来的物资,是来绿林救灾的!”
有人眯着眼睛看她,认了出来:“你是……老秦家的闺女?住竹笛巷的,嫁了个纨绔,纨绔还浪子回头负荆请罪来着?”
当初倪天养负荆请罪这个事可真是绿林的大八卦,现场看见的人全部都记忆深刻,光是给人转述就转了不下于十次。
这时代消息不灵通,八卦新闻少,转来转去,几乎全城的人都听说过了。
在这样的传播里,倪天养的形象不断被破坏,成了一个欺男霸女的纨绔。毕竟前面坏得更离谱,后面的幡然醒悟浪子回头才更带劲嘛。
那之后不久,倪天养和秦织锦就搬去了逢春,倪天养也没了洗刷自己冤屈的机会,这故事在逢春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不过这时候大部分人注意到的不是这个,听见秦织锦干脆肯定的回答之后,他们继续看着马车,迟疑不定的问道:“车上的东西……都是逢春运过来的?”
“对!咱们逢春修了新城,虽然这么大的地震,但没出什么大事。乡亲们挂记着邻居,担心绿林遭难,就急着筹了一些东西,赶紧送过来。回头清点完绿林的库存,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再通知逢春往这边送。”
秦织锦盘膝坐在马车上,带着笑对下面的人说话,完全不提自己和倪天养的初议,全把功劳推给了逢春本地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绿林镇民全部都呆住了,街道两边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忙忙碌碌、救人疗伤以及呼唤药物的声音。
“这次送过来的主要是药物和衣服,还有柴火之类。虽然三月已经暖起来了,但还是有点冷,要注意保暖。我看书上写,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万一疫情真的起来,那就很难防范了。最好提前做一些事情,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尽量防止疫情起来。”
马车一路往前走,秦织锦的声音一直扩散。倪天养站在她身后,沉默不语,目光不断扫向四周,仿佛正在检查周围的损失情况。
两年过去,倪天养蓄了胡子,看上去比以前成熟沉稳多了。两人这样一坐一立,竟然很有些郎才女貌的感觉。
有些与秦家相熟的人一阵恍惚,仿佛不太记得起当初的他们是什么样子了。
“逢春人……给我们送东西?”有人喃喃自语,到现在还有点不可置信的感觉。
“我们当初……”又有人欲言又止,回忆起以前的事情。
他们还记得绿林镇当初是怎么对待逢春城的难民的。
他们相信了血曼教诅咒这种东西,坚信他们会把诅咒传染进城里,大冬天的也不让他们进城。
他们以为不去看就什么也没有,但谁不知道,那种严冬流落在荒地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当初他们是怎么对待逢春人的?
现在遇了灾,逢春人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这……
绿林人不愿意承认
,但好些人都低下了头。
“我们当初……真是缺了大德啊。”
“……嗯。”
这时,马车到了永绿街尽头,那片广场之上。
这里火已经熄了,空气里还散发着恶臭。地上一片黑糊糊的,是原油烧过之后的痕迹。
血被雨水稀释,仍然有大量残余,沿着街边墙缝一直流淌——一看就是发生过大乱的地方。
秦织锦皱起了眉,跳下马车,正想问许问这是怎么回事,突然听见旁边一个大婶正哭着问大夫:“真的要截掉?他才八岁,以后怎么干活娶媳妇啊?”
“没办法,药不够了。没药,毒血扩散全身,到时候命都保不住!保腿还是保命,你赶紧选一个!”大夫也很着急,语气听上去急促而暴躁。
“我……”大婶犹豫了一会儿,正要说话,秦织锦急急忙忙地跑了过去,一点也不淑女地大声道:“别急,这里有药!”
她转身招呼人,让他们赶紧从车上下货,绿林镇民愣了一会儿,终于行动了起来,一个个围到马车旁边,一包又一包的货物被扛了下来。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突然走到一个车夫的旁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向他磕了个响头。
那车夫也是逢春来的,本来板着一张脸,很不高兴的样子。他完全没想到这一出,被这个头磕得完全愣住了。
那汉子红着眼眶,站了起来,去车上帮忙了。
车夫站在一边,摸着脑袋,一脸迷茫。
第896章
帝师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话虽这样说,但只要有人稍有良知,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打心底有一些愧疚,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到底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除此之外,许问也知道秦织锦为什么要这么做。
并不是完全的当个圣母,另外还有很深的考量。
关于这方面,他们以前就在茶余饭后聊起过很多次。
人与人之间可以深仇难恕,老死不相往来。但城与城之间呢?
还是这么靠近、几乎一衣带水的两座城市。
这就不仅仅只能依靠人的喜恶来行事了,就算是捏着鼻子,也要想办法弥合关系。
他们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本来就打算在逢春建好之后开始设法推进,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虽然是以一个谁也不想看见的方式来的。
退一万步来说,逢春和绿林隔得这么近,出事之前,两边年年嫁娶,血缘关系早就已经密不可分。
出事之后,两座城市虽然大体上断了交,但私下里亲戚朋友的还是会私下接济一些,也有人竭尽全力,为他们做了很多事情。
所以不管就哪个层面来说,他们都不可能放弃绿林镇,正好就着这个机会过来。
秦织锦的身份非常合适,她和倪天养都是绿林出身,算是大半个自己人,由他们出面,会更让绿林人觉得亲近。
她和倪天养的故事在绿林几乎人尽皆知,是不大不小两个名人。再她长得美,说话也好听,坐在盛放着大量货物的马车上居高临下又言语可亲地前来雪中送炭,是很能让人大受触动的。
效果也确实很好。
许问在一旁看完了全过程,悄悄对秦织锦比了个大拇指,秦织锦嫣然一笑,有点可爱的小得意。
他们很快就再没了交流的机会,各自陷入了忙碌。
绿林镇单就城市规模来说跟逢春差不多,但人口至少是逢春当前的三倍。
这一次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这些人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
绿林镇的这种房子建起来比较方便,但现在几乎人人身上带伤,还要照顾伤者,短时间内很难照应得过来。
许问思考着,查先生突然换了身衣服,又出现在他的身边,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觉得把这些人迁去逢春怎么样?”
许问抬头。
他也正在想这件事,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他点了点头,顺势跟查先生商量。
“理论上来说确实可行,逢春房屋一共1572座,其中不少为二至三层小楼,可容纳两到三户。逢春现有居民5691人,共982户,还有不少空屋。”这些数据许问想也不想,随口道来,熟悉得不行。
当初建逢春城的时候,他们就留出了余量。
逢春现存的人口确实不多,其中还有不少暂居的役工之类,但未来休养生息,人口数量必定会增加,必须要考虑进去。
而且在设计新城之初,许问考虑的是现代的开放性城市,没有城墙,可以不断向外扩建的那种。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建了城墙,但还是留出了空间拓展的余地。
也就是说,只要需要,逢春新城的房屋数量可以继续增加,容纳更多的人。
拥有这种前提,将一部分绿林人迁徙至逢春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桥若能修复,再加上流鱼村渡口重建,可以解决交通问题。再来我还有一个想法……”许问一边思考,一边缓缓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