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8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979


然后他抬起头来,直视着十五师傅,道:“没有黄杨巧。”
没有?
许问眉头一皱,低着头,也加快了速度。
秦天连不说话了,看了许问一眼,仿佛在等着他再验证一遍。
他这种人向来自信心十足,绝不会轻易怀疑自己,会有现在这样的反应真的非常少见。
这次许问没有再关注其他的,全程只看黄杨巧三个字。
他的目光一掠而过,纸张一页页流水一样地翻过,放下一本,接着又是一本。
最后,他也以极快的速度翻完了整整一箱账本,对着秦天连点了点头,道:“确实没有。”
“这么快,你看清楚了?”陆立海震惊地问。
“只三个字而已,一眼即明。不过……确实没有。”许问肯定地说。
秦天连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了,再度拿出那个黄杨巧,把它摆在桌上。
天然的硬木,细腻柔黄,带着玉一样的质感。
它的完成度非常高,各方面细节都柔和完整,刀工里不含锐气,心平气和,不带半点焦躁。
是许问从来没有见过的刀工,他肯定自己绝不认识这位工匠。
秦天连摆好黄杨巧,抬起眼睛,看着十五师傅。
十五师傅不说话,只慢吞吞地把那些拿出来的账本收回去,一本本按顺序重新摆好。
“你怎么说?”秦天连问他。
“是没有。”十五师傅收好账本,终于说了三个字。
声音嘶哑,非常难听,有一种钢铁摩擦的感觉,但非常清晰。
“十年内,没有黄杨巧的记载,再往前推十年、二十年,也没有。”十五师傅说道。
“那这是怎么回事?它怎么会出现在你们的塔里?”秦天连压抑着怒气,沉声质问。
“那我就不知道了。从现在往前的二十五年里,所有进去的东西也好,人也好,都有记载。能进去不被我知道的,只有一个人。”十五师傅慢慢地说着,说完,抬起眼睛看着秦天连,不吭声了。
其他两个人也看着秦天连。
谁都知道十五师傅说的是谁,这偷偷潜进去,还在里面留了半个包子的,除了秦天连本人还有谁?
秦天连表情凝重,没有说话。
十五师傅从不说假话,更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骗他,他说没人进出,那肯定没人进出。
但东西不会平白出现,没有别人,东西总不可能是他放进去的吧
“说起来……你为什么对这东西这么上心?一个……黄杨巧。今人做的,完整的。”
十五师傅说话有点生涩,断断续续的,但还是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今人做的,表示不是古董。
完整的,表示不需要修复。
这个黄杨巧无论哪方面都不需要秦天连操心,那它还有什么让他这么在意的?
“先不说我对它上不上心,这件事本身不奇怪吗?班门十八巧大部分失传,剩下的五巧里可不包括黄杨巧。现在这样一个现代成品出现在七劫塔,表示这失传的技艺重现人间……”
秦天连的话说到一半,突然觉得不对。他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
而与此同时,旁边两个人的目光也都看向了许问,带着一丝微妙。
“呃……”陆立海对秦天连说,“恐怕你还不知道,我班门的十八巧,现在已经重新凑齐了吧?”
“什么?”秦天连意外地道。
第954章
垂花柱
秦天连知道许问会十八巧,之前坐车过来的时候许问就说过。
当时他就有很多疑问想问他,只是车程短暂,没来得及。
他不知道这样的独门绝活,他曾经毫无保留地教给了班门。而此时,他终于把他更关注的那件事情问了出来——
“你是从哪里学到的?”
说到这个事,面对酷似连天青的秦天连,许问的心情有些怪怪的。
“是我师父教我的,他拥有十八巧的传承,把它当成基本功教给了我。”许问道。
“你师父?”
“是。”
秦天连皱眉,喃喃道:“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支……”
许问没听清楚,问道:“什么?”
秦天连拧着眉看他,没有回答,片刻后转向十五师傅,问道:“你这里还有要修的东西吗?”
“有。”十五师傅毫不犹豫地说。
“有木头的吗,随便拿一件过来。”秦天连吩咐。
这两人看上去不太对盘的样子,但十五师傅听完却马上就进去了,没一会儿抱了个箱子出来,放在桌子上,那个藤箱的旁边,把它打开。
这是个木箱,里面填塞了很多刨花,刨花之间夹着许多物品,全是木制的,雕像、榫卯、笔筒,各种各样,几乎全部残缺不全,带着火烧火燎的痕迹。
“会修吗?”秦天连问许问。
“会。”许问走过去拿起来看了看,向秦天连点了点头。
“随便修一件。你不是在信里问我怎么修渠挖运河吗?修得好,我就教你。”秦天连说道。
两人见面之后,秦天连还没提过这件事,许问一直挂在心上,以为他忘了,还准备找个机会提醒他一下,没想到这时候秦天连自己提出来了。
“好。”许问当然不会拒绝,果断答应,“我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
“找他要,他都有。”秦天连一指十五师傅。
十五师傅默不吭声地点头,指了指那个木箱,意思是许问先选,选好了他来备料。
许问选得很快,直接从最表面拿起了一个木雕,说:“就这个吧。”
这东西不小,足有两尺长、八寸径,是一个垂花柱,也就是悬在半空中的外檐柱,最早是用来支托伸出来的横梁的,后来变成了纯装饰性的构件。
这个垂花柱的样式非常复杂,是一个八仙过海的图样,人景物俱全,结合了圆雕、浮雕、镂空雕以及镶嵌雕等几乎所有常见的木雕手法,看上去是安徽那边的样式。
它用的是榆木,不算稀有的建筑木料,许问选完之后,十五师傅看了一眼,就转身走进了屋内。
先前他拿出了炭笔和卡纸,许问之前用了一部分,现在把剩下的拿过来,已经准备开始画图了。
结合当初连天青所教与他本身的习惯,他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就算胸有成竹,也不会上手就操作,必然是要做完整个流程的。
他画得很仔细,就跟刚才那个核舟一样,先画整体结构,再画细部装饰,由大至小,程序严谨。
但这个垂花柱跟寻个核舟可不一样,核舟是修完后的,修得非常好,缺少的东西全部补充出来了,非常完整,许问只需要照着画出来就行了。
而眼前这个,是被烧毁过只剩一半的,就像一幅画被撕掉了一半一样,你根本不知道少掉的画的是什么,要把这部分补充出来,需要极高的功底以及艺术理解能力。
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补全需要很长的时间,根据现有的部分查询很多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大量的尝试。
作者的风格是什么样的,是历史上什么时期画的,流行于什么样的地方。
所有的这些,都可能会对画面造成影响,帮助修复者去揣摩原作者的创作。
然后,修复者根据这种种的方面分析出画面可能有的各种细节,做出补完。
眼前这个垂花柱雕刻的是八仙过海的场景,可以看出原先一共有两个,也就是左右一对,这应该是右边那只。
两个垂花柱各雕刻了四仙,这一个分到的是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铁拐李四位。
他们的脚下有水流,天上有云气,还有两只残存的仙鹤——前面一只只剩下了两片羽毛。
四位仙人残留的部分各不一样,最惨的是铁拐李,只剩一根拐杖,以及背后背着的小半个斗笠,人物形象完全缺失。
整体来说,垂花柱损坏严重,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部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