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979


新的工具、新的人力或者水力或者风力的机械,还有更关键的,这种大型工程的整体管理方式……所有的一切,都让这项工程比常规情况效率更高,进展更快。
“可以。”朱甘棠并没有考虑太久,就给了许问肯定的回答。
他一边说,一边往离河岸较远的营地处走,“怀恩渠本来就不仅仅是一个渠,还包括很多支渠。现在,无非是把支渠分得更细,水网的网眼做得更密一点罢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态度轻松,被他这样一说,好像这件麻烦事也变得简单起来了一样。
“不过还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至少这规划,得改一下了。”
“是,我可以帮忙来做。”许问紧紧跟在他后面,声音不如之前那么紧绷了。
“那可不是帮忙,这本来也是你的份内之事。监察大人,可是要管起我们的。”朱甘棠笑着说。
…………
朱甘棠和许问一起钻进了帐篷,三天没有出来一步。
这三天里,这帐篷晚上也灯火通明,人影在帐篷的墙壁上不停地晃动。
不止他们俩的影子,还有许多人的。
怀恩渠改造扩建,不是单靠他们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然还有许多新的信息需要收集。
无数人行动起来,向着四面八方铺了出去。
他们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井然有序地收集了各地的地质、水文、人口等情况,将其流水一般地返回来,注入这个帐篷中,让里面的人将其整理、捏塑成形,最后形成全新的扩充方案。
三天后,许问起身,将刚刚绘好的全新图纸吹干,钉在帐篷的墙壁上。
这幅新的图纸跟他们之前的怀恩渠晋中段图纸比较相似,只是中间的网络更细更密,到达的地方更多。
“确认没有问题的话,我就叫人开工了。”朱甘棠端详了一下墙上的图纸,果断地说道。
他文人出身,大书画家,许问最初见到他的时候,一直能从他身上感受到文人特有的风雅气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的,非常从容。
但现在,他的气质和行事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落果断,雷厉风行,就连语速都比以前快了一倍。
“这样的话,人力物力都要增加,我会向朝廷汇报,请求追加。”许问按下一闪而逝的念头,接着道。
“汇报肯定是要汇报的,这种大型工程……追加的申请确实也要提,咱们做了这么多事,总得哭哭穷穷卖卖惨嘛。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朱甘棠笑言,这时候的他,略有了一些以前的风采,
“不过工程等不及,必须要先开始了。你不用太担心,一方面有逢春城的经验和工具,工程进展本来就比预想中更快更节省一点;另一方面,这可是建设大周人自己
的家乡,他们可不能只等着天上掉馅饼。尤其是各地的乡绅……”
朱甘棠眯着眼,笑得更加开心。
许问一个恍惚,突然想起来了,朱甘棠在西漠,也是这样一边化缘一边修路的。
老本行了。
“那就辛苦大人了!”许问也笑了,起身,向朱甘棠深深行了一个礼。
…………
怀恩渠共为六段,预想的工程可不止晋中这一部分。
接下来,许问继续奔走,往京城方向走。
西漠那段是他之前亲自设计的图纸,他本来还想补充一下的,结果拿起图纸细细看了半天,突然发现没什么可下手的地方。
当初设计这段怀恩渠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意识到旱灾的可能,但本能就把它细化了,让它同时起到了防洪与防旱两方面的工作。
现在回头来看,竟然没什么可补充的。
在晋中以及去往晋北的路上,他一共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段日子里,天空还是无云无雨,太阳每天单调地从东到西,毫不吝惜地把全部的阳光施舍给大地。
前段时间一直下雨,气温也升不上去,而现在,其实已经八月金秋了,但天反而热了起来。
许问每天纵马疾行,下马的时候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全是盐渍。
见到李溪水的时候,许问同时也见到了荆南海。
与荆南海一起的还有三个人,全部都是工部都水司的,正跟李溪水一起埋头开会。
他们正一起呆在一个厅堂里,门槛上方来来去去,人流如注水。
这情景,跟前段时间在晋中朱甘棠帐篷外面极为相似。
“朝廷已经接到你的陈表了,卞渡那边也派了人去。”
荆南海见到许问,直截了当地说道。
许问怔了一下,端端正正地向荆南海拱手行礼,道:“多谢。”
荆南海没有接这个礼,而是向旁边让开一步,避开了。
“没什么好谢的,这本来就不是你一个的事情,而是整个大周的事情。”他冷然说道。
“我亦是大周之民,受此恩惠,理应感怀。”许问说道。
话说出口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说的是真心话。
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真正把自己当成大周的一份子了。
荆南海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才道:“你先去定江厅旁听一下,看看他们当前计议妥不妥当。然后……”
他深深看了许问一眼,“此事了结,我还有话要跟你说。”
第1067章
两处之争
许问有点好奇荆南海想说什么,但知道现在还是正事更重要,应了一声,就去定江厅跟李溪水还有都水司官员讨论去了。
晋北这一段水文情况复杂,不逊于西漠那一段,但李溪水经营多年,基础打得非常扎实,所以他们要做的其实比西漠晋中更少。
许问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开了很长时间的会了,许问来之后没有马上加入讨论,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把他们新搜集来的资料以及已完成的方案以极快的速度,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
那三个都水司官员都不认识许问,但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了。
最近崛起的新贵,以三连魁首的成绩通过徒工试,才刚开始服役不久,就接下了天启宫建设的工程。
而且他的心实在太大了,建行宫就建行宫好了,他还顺便建了座城。
逢春新城,现在被誉为西漠第一城,名声太响亮了,京城从工部到内物府,没人没有听过。
逢春城之后,他又紧接着提出怀恩渠工程,朝廷竟然也同意了,开始修建了。
这样一个横穿东西,越过整个大周的大型工程,他能负责其中一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结果开完万流会议,他当场升级,成为了整个工程的总监察,权力极大,可以随意插手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提出异议并要求回应。
这可是项好工作啊,谁不羡慕,谁不说一声平步青云?
这人从未进京,但关于他的事情早就已经在京中传开了,说什么的都有。
关于许问,工部那边更警惕一点。
这个人明显跟内物阁走得更近。
内物阁,顾名思义,受皇帝直辖,本来负责的应该只是内廷的一些事物以及物事,权限不能出宫的。
但皇帝明明不昏庸,却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很离谱,给那位贵妃殿下的权限也太大了吧?
一开始做做玻璃以及其他的新式玩意儿、建建墨艺殿之类也就算了,建议开徒工试就很让工部心里咯噔了。
还好内物阁这个时候还有分寸,徒工试是开了,主使权还是交给了他们工部,从上到下内物阁除了出份细则,几乎没有插手。
但内物阁的分寸也就到此为止。
原潜龙宫,新天启宫,明显是内物阁的一次试探。而许问接手,直接把它做成了典型。
皇帝亲自前往西漠视察行宫,回宫后不顾在西漠意外遭灾,对逢春新城大加赞赏,亲自手书逢春城三字字样,命人送往西漠,立碑制匾。
这相当于内物阁一炮打响,更让工部觉得可怕的是,逢春城建设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工具与机械、规章制度,还有秘密传过来的新式炸药……
世界要变了,而这剧变,将以内物阁为核心!
京城关于许问的崛起有无数讨论,震惊于他的年龄、以及虽未升职在一直扩张权限的事实。
很多人在猜测原因,有心思阴暗的暗戳戳地传言他是不是跟贵妃有什么关系,是贵妃的小面首什么的。
但工部表面上表现得很漠然,其实心里在对这样的说法大加驳斥。
放你的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