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090

  倒不是财帛不足,关键是没有师资。这个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另外,对于吕武和汉国最为紧要的其实并不是进行扫盲,赶紧地让尚武成为“国风”才是正经事。
  吕武在汉国的改变还有一个,也就是建立起了常备军,说白了就是建设国防军,不再是春秋时代常见的贵族出兵服役制度。
  关于这一点在汉国不存在障碍,反正那些“士”和“徒”、“羡”本来就是吕武的私人武装力量,改为国家的军队而已。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投奔到汉国的贵族,他们的私人武装没有遭到取缔,要命的是以后不能成建制参与国战。
  一旦无法参与国战,等于也就不存在纳赋的渠道,税什么的则是要交。
  其实税还是小事,他们麾下的武士,以及治下的口众,想不想获得二十等爵?
  获取二十等爵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途经,现实阶段参与国战成了获得爵位的唯一途经,没有谁会想放弃的。
  之所以参战暂时是获得二十等爵的唯一途经,主要是吕武清楚劝耕暂时无法落实。
  现在汉国超过八成的土地就是汉氏子姓一家持有,大约两成在各级贵族名下。
  吕武已经执行了二十等爵,土地慢慢会奖赏给有功之人,等待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劝耕的政策才有施展空间。
  当然,吕武也不是无法搞劝耕,麻烦的是跟释放奴隶出现了纠葛,只能暂时先搁置。
  汉国的体制是不是很熟悉?吕武给直接快进到商鞅变法的时代了。
  除了关于体制上的“快进”之外,看看汉国所持有的版图,一开局的局面比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嬴政登基初期还要好上不少。
  对于关中最为紧要的东面出口,也就是河中之地在手。
  汉国还掌握了河东之地!
  所以是,汉国根本不用像秦国那样历经苦战,开局掌握了河中和河东的地盘,一种“钳状”战略布局已经形成。
  河东那边在当前的战略价值,仅仅是诸夏内斗的话,其实价值方面并不太高。
  能够让河东产生价值的是开拓向北或东北。向北就是对上林胡或楼烦;朝着东北方向则是搞仇由、鲜虞、肥国和鼓国,进而威胁山东诸国。
  “捋顺国中农耕之事,首要在修渠。”葛存说道。
  原先还作为阴氏的时期,葛存就负责农耕事项,事先早就知道灭掉秦国会修建水渠,要将八百里的平川建设为产粮地。
  解朔被任命为国尉,一听就说道:“如修渠,各军粮秣恐将不足?”
  搞国家工程嘛,怎么可能不征发徭役?
  目前各个诸侯国征发徭役的话,服徭役的众人是要自带工具和粮食,国家根本就不管。
  汉国这边行使了自己的体制,将发放工具以及日常粮食消耗的责任承担了起来,修渠的的确确会耗费很大。
  葛存说道:“三五载之内有所用兵,然不多也。”
  现在汉国并不是绝对的和平,没有去跟诸侯干仗,对乌氏、空同氏和伊洛之戎、陆浑戎的讨伐在进行,并且需要对“冀”那边的残存秦人造成压力。
  再则,现阶段好像是不用过多忌惮诸侯,但谁能百分百肯定没有诸侯会搞事呢?
  一提到先集中力量搞内政,还是两头兼顾的问题,负责不同职能的大臣也就争了起来。
  吕武听了一小会,开口说道:“可分段而修,不取一蹴而就。”
  妈呀!
  哪怕是原历史上的秦国,修三百里长的郑国渠,动用的人力足足几十万,并且还修了十年之久。
  汉国的总人口才多少?再则绝对没有十年的和平。一下子干成这种事情,反正吕武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么,他们是要在哪里修渠?其实山川地势和合流分布就那样,选来选去大体上就是秦国修郑国渠的区域。
  “依态势而定、而变。如无大肆征战年月,或可以修渠为首要。”吕武现在的身份决定不能将话给说死。
  葛存心想:“如果不是跟那些俘虏约定修好‘长安’和‘别宫’就放归自由,完全可以将那些劳力投入到修渠工程。”
  当然,那些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谁敢提出颠覆建议?
  吕武在想的是:“凡事不能急,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过渡,让大家适应新国家的存在,还要看清楚追随过来的贵族,留下余地来应对。”
  毕竟,汉国倒是没有一下子拿出郡县制,新的体制对贵族真的是很不友好啊!
第772章
汉家自有制度
  汉国在非战时会保持两个直辖的“师”作为中央常备部队。这支一万五千士兵的常备部队可以视作禁军。
  而常备部队也就两个“师”的数量,其余比如边疆或是关隘驻军,会以一种征召定期服役的形式。
  说白了就是到了秦汉时期的“更役”制度,某个区域的壮年在每年或是隔几年到一个地方服兵役,结束之后返乡过日子。
  在当今的时代,又根据汉国的实际人口和生产力,保持一万五千人规模的常备军已经算是一种对国力的考验。
  这一万五千人,不再是“士”、“徒”和“羡”的混编产物,里面不会存在半农半兵,起码都会是“徒”的级别。
  吕武依稀记得哪怕是到了汉帝国的汉文帝时期,老刘家依然牢牢记得“士不教,不得征”的铁律?
  什么叫“士不教,不得征”呢?就是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使之不但要有基础的武力值,还要有纪律性,更要能听得懂相关军事术语,才有资格得到征召。
  这个“士不教,不得征”在春秋时代是一种常态。说白了,春秋时期并不是谁都有资格作为士兵踏上战场的。
  铁律到汉武帝时代被打破,原因当然是汉帝国跟匈奴的战争规模一再扩大,需要的士兵数量一增再增,顾不上保持兵源的质量了。
  为什么说吕武制定的制度对贵族不友好?贵族无法再带着成建制的部队服役只是一方面,他们的权利还遭到了多方面的压制。
  吕武暂时没有取消封邑自治,有一天则是会将自治权给收归中央,到时候“春秋式贵族”将会消失在汉国,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勋贵模式。
  什么是“春秋式贵族”呢?不就是“我的底盘我做主”的封君制度嘛。
  勋贵自然是有那个雍容,特权方面则是遭到了削弱。
  要说起来,关中这片土地挺邪门,好像诸夏的大多数变革都是从这里开始,创建新的秩序和法度再推广。
  拿秦国来说,商鞅变法完成了对秦国老牌贵族的全面压制,直接让秦国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完成高层换血,外来的山东、楚地等新晋之辈算是赚大发了。
  今天,吕武特地将吕阳喊过来。
  父子俩漫步在新落成的宫城,鼻子里闻着漆的味道,一边巡视一边聊着。
  “我家剥削贵族特权,此乃险招。”吕武当然需要培养吕阳,一些该说的事情不能瞒着。
  如果吕阳是接受春秋式的教育长大,整个人就该忧心忡忡了。
  吕阳说道:“贵族要用,亦是要防。父上,若是……”
  后面的话没说。
  世间就存在一个真理,臣下不是没有完全忠心的人,现实的是忠心的人地位一般不会太高,一旦地位高了则是不可能会有绝对的忠心。
  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很实际,君主掌握了赏罚的权力,臣子之所以对君主忠心是他们有想要获得的东西。
  吕武刚才说是险招,暗指一块过来的解氏等有实力的家族可能会脱离,甚至在某天进行跳反。
  所以了,一开始吕武真不想接受,才会操作解氏也跟着建国。
  不压制属于不可能,倒不是吕武作为“始作俑者”忧虑出现“其无后乎”,害怕某天哪个大臣有样学样。主要是他不是想走“老路”,要的是开创一个崭新时代。
  有那样的理想,吕武的选择不是等稳定下来再执行新制度,立国初期就快刀斩乱麻将事情给办了。
  “寡人不立太子,非是对你不满。”吕武的确还没有设立太子,他看向吕阳,说道:“你过往有军功,我家立国迎来新局,需得再立新功,成就我家制度。”
  要尚武?现在的时代根本不缺血性。
  更需要的其实是一种惯性,再以制度确定下来。
  老实说,没有第一时间被册立为太子是让吕阳多想了一些,心情也是抑郁了好些日子。
  现在听吕武讲缘由?一下子让吕阳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汉家需有新制度,以为万世而谋。立国仅是寡人的第一步,寡人在时谋求东进,寡人若是不在,你亦不可停足不前,需以宇内一统大业为己任!”吕武说道。
  关于要完成大一统这件事情,吕武从小就不断给吕阳灌输相关思想,倒是没有把吕阳给惊到。
  鞭挞整个世界?吕武不会讲出来,死之前再以其它方式给后世子孙开拓眼界吧。
  “欲成我家太子,不可无有军功,将成制度。”吕武笑了,过一小会才继续说道:“你率军往西,灭乌氏、空同氏,为立国献礼,亦为立太子位而贺。”
  有这个制度,以后每一代的更替,或多或少都能开疆扩土一些吧?
  让吕阳安心的是吕武没有大肆分封自己的那一帮兄弟,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地位也就没有遭到威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