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1090

  什么玩意???
  你特么逗我的吧。
  就是说,前两年刚刚兄终弟及上位的季札被越国俘虏啦!?
  吕武听了感到有些懵逼。
  其余人看表情也能看出好不到哪去。
  该怎么说才好?吴国自从寿梦称王之后,儿子辈简直就是多灾多难,七八年内三个儿子相续战死疆场,搞到现在连最小的儿子都被越国俘虏。
  这样一看,吴国是真的惨啊!
  也就是两年前而已,吕武还听说季札代表吴国向楚国服软,甘愿成为楚国的附庸,并且还送了自己的侄子去“郢”当人质。
  季札自己有儿子吗?那肯定是有的。他的几个儿子中,还有年龄跟阖闾相仿的。
  然后,季札自己的儿子不能当人质,送长兄诸樊的儿子阖闾去安楚国的心了。
  在外人看来,新一任吴君季札的博学是真的,以前表现出来的谦逊绝对是假的,并且为人还非常毒辣。
  为什么那样讲?季札愿意就此臣服楚国,其余的吴国贵族也不会愿意。
  吴国总有一天会褪去虚假的臣服,重新向楚国发起挑战。到时候在楚国当人质的阖闾会不会死?
  以楚人的野蛮,阖闾很大概率根本就活不成。
  那么搞,季札清楚阖闾是自己的侄子,但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总是死不完的嘛。
  没有花多少心思关注吴国的吕武并不知道那么多,看了士匄一眼。
  士匄也恰好在看吕武,两人目光形成对视。
  “怎么啦?”士匄满心纳闷,明显是不明所以。
  还能是怎么了,没看出楚国要插手吴国和越国的纷争,范国不趁机会搞点什么吗?
  当前阶段楚国目光转向中原以外是再正常不过了。
  周天子搞范国,没有让范国爆发内乱。
  不用去管范国为什么没有乱起来,得出一个范国内部的权贵大多数团结在士匄身边就行了。
  一个国家的高层大多团结在一人旗帜之下,有点理智就不应该去进行侵犯,要不然获胜也只会是惨胜。
  楚国暂时无法北侵,继续搞吴国,或者将目光转到越国、干越、杨越、夷虎等几个不在诸夏体系内的势力身上,那是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吕武已经笃定楚国会转向中原之外进行扩张,有点不是那么确定地想道:“原历史上的楚国北征受挫,不再寻求谋夺‘共主’地位之后,好像就是专注征讨南方邻居和经营南方新的占领地吧?”
  就是那么一回事,使得楚国作为“东方世界”疆域最大的国家很久很久,从人口、资源到版图显示出巨无霸的姿态,简直牛逼得不要不要的。
  当然也有很尴尬的地方,比如在楚国的扩张过程中诞生了一种“怪物”。那就是由历代楚君血脉建立的一个又一个家族,他们从楚国扩张的助力,到后面变成拖国家后腿的“封君”。
  历史上,楚国末代大将项燕在死之前有没有吼嗓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点不好说,很大概率是没有的。
  不是说项燕中了箭,或是身上插着几根矛,没有力气再大吼什么。
  纯粹那个“三户”是指屈、景、昭三家。
  项燕真的那么喊,是提醒秦国一定要彻底灭掉屈、景、昭三族,一个都不能留下作为后患的那种。
  项氏跟屈氏、景氏和昭氏有多大仇啊?搞到项氏族长临死前给三家挖了那么大一个坑。
  死去的人无法说话,后人有需要就拿死人作伐是一种常态。
  如果是到秦末诸侯并立时期才传出项燕临死前喊了那么一句,其实就是楚国的内部矛盾爆发,有人处心积虑想要弄死把持军权的项氏一族,又或是逼迫项氏交出军权进行避嫌。
  几个诸侯从白天聊到了晚上,吃吃喝喝之余看歌舞,然后分别回去自己的地方。
  有一段时间作为缓冲,各国的营寨肯定是搭立起来了。
  立营地时,压根就没有互相沟通,汉国、范国和荀国选择了同一片位置,臣下经过沟通之后,三国干脆也不设立栏栅间隔,搞成了像一家人的大营盘。
  齐国的晏婴左思右想,默不吭声地将营地选在了三个国家的旁边。
  这么一搞,中原诸侯看起来凑成了堆,显示出了楚国营寨的孤零零。
  楚国那边的君臣一定在想,难道周天子的行动没有让中原诸侯,主要是汉国、范国和荀国出现间隙吗?
  而齐国君臣也绝对有点心情忐忑,他们现在就盼着荀国无法得到汉国和范国的支援。
  差不多亥时两刻的时候,士匄过来请见吕武了。
  “稍早汉侯注视于我,可有提点?”士匄问道。
  这是范国君臣内部沟通完毕,没有商量出一个什么,士匄干脆过来亲自问了吗?
  吕武真的是觉得士匄这人可爱了。
  他们从少年时期相识,士匄一直跟魏相争夺晋国第一才子的名号,争不过得了个晋国第二才子的名头。
  春秋的才子可不是善于诗词歌赋,说白了就是脑子好使,一张嘴巴也是能言善道。
  在少年时代,吕武真心没有发现士匄有一个才子该有的智慧,不止一次怀疑是不是范氏在帮士匄培养名望。
  轮到大家的岁数越来越大,相处的时间足够长久,并且一起共事的时间不短,吕武几乎能够确认士匄并没有聪明到哪去。
  吕武说道:“吴侯季札被俘,吴虽为楚附庸,然,果真如此?楚侯为何会盟于‘会稽’,非为季札而来,必有所主张。”
  这些道理士匄肯定有听臣下讲过,一边听吕武说话,一边点头,听完了却说:“楚安敢小觑于我?”
  啊?
  为什么这么讲???
  士匄一副遭到轻视之后的愤怒姿态,说道:“与我不分胜负,怎敢分兵于越!”
  所以,士匄听是听懂了,没有想着趁机会收拾内政,觉得遭到楚国的轻视,要跟楚国继续兵戎相见?
  吕武要说点什么,外人有人请见。
  来人是梁兴,看到士匄也在场,并且士匄看上去是那么的愤怒,一时间给愣在原地。
  “何事?”吕武问道。
  梁兴很为难,明显不好当着士匄讲出来。
  士匄直勾勾地看向吕武,一副“你是不是要瞒着我干大事?”的表情。
  吕武比较无奈,说道:“但说无妨。”
  梁兴要是聪明就该随便提个事糊弄过去,不知道是出于畏惧还是尊重,照实说道:“楚侯约见君上。”
  士匄已经露出了狐疑的表情,肯定是在想:“果然是要搞事啊!极可能还是针对我的?”
  尼玛!
  现在是晚上,谈什么事才需要两人在晚上私下悄咪咪的谈?
第790章
寡人命你们统统滚开
  吕武当然听说过“会稽”了,只是无论今生还是前世,一次都没有亲身到访过。
  早在吕武来到“会稽”之前,有汉军斥候先行前往查探,汇报那边山连着一座山。
  等待吕武亲自到“会稽”来,亲眼看到了是个什么样的环境。
  要说淮南那边水道纵横,来到“会稽”则是小溪密集,山多也就算了,没有什么穷山峻岭,大多是一些海拔不高的矮山,以现代工程器械推平并不困难。
  除了密集的矮山之外,吕武对“会稽”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到处都能看到竹林。
  因为“会稽”这边的矮山太多,汉军的骑兵被吕武留在了一条现在没有名字的河流的南岸。到了现代,那条河流还是存在,被取名为富春江。
  说起来,吴国的都城“吴”跟越国的都城“会稽”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平面地图相距不超过两百五十里,实际走起来大约需要四百来里路。
  吴国跟越国的关系怎么样?中原诸侯其实是懒得去了解,更别说派人专门去刺探情报了。
  要说中原诸侯看不起吴国或越国,可能是有的。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觉得双方的距离太远,吴国和越国也无法对自己产生什么威胁,没有去进行了解的必要。
  曾经的霸主晋国,之所以与吴国建交,其实就是因为吴国能牵制楚国,为晋国与楚国的争霸起到作用。
  而实际上,晋国从来都没有正视过吴国,大概就是当成了利用完就能丢的货色。
  五国的队伍靠近“会稽”,沿途肯定是会经过越人的定居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