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4/1090

  原因是汉国先跟范国悖盟,联合楚国灭掉了范国,将导致荀国和韩国不再信任汉国,并且还会有极大的仇恨感。
  “你……”吕武觉得自己对吕阳的教育有点失败,低叹了一声,讲述国际局势,也就是将上面那些讲给吕阳听,不顾吕阳听得发呆,继续说道:“隐姓埋名,携人周游列国罢。”
  倒是看到了灭掉范国可以让汉国得到的好处,无视了汉国真的那么干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外交窘境,这么没有战略眼光的太子无疑是不合格的。
  回过神来的吕阳看到父亲已经走得有点远,快步追了上去。
  吕武再一次停下脚步,想听一听吕阳会说什么。
  要是吕阳认错,却是拒绝离开汉国,会让吕武考虑要不要某一天让吕阳病逝。
  作为一名父亲,那么做无疑是残酷到了极点。
  作为一国之君,吕武那么做则是在为整个国家负责。
  “孩儿错矣。”吕阳的双目与吕武形成对视,行了一个跪拜大礼,保持跪姿继续与吕武对视,说道:“孩儿辞别阿母便启程,不得学,不得召,不敢回。”
  吕武没有多余的话,道:“去罢。”
  是吕武没有用心在教导吕阳吗?用心肯定是用心教导,然而就像以后的大多数人都能读书,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当优等生那样,不光是教导者用不用心的问题,还要看受教育者到底学不学得会。
  “挺聪明的一个孩子,怎么思想有点偏激,也太在乎眼前的利益了呢?”吕武注视着吕阳离去的背影,心里其实有点难受。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绝对不能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多少青山绿水就是被这种人毁了,日后再耗费百倍千倍的代价想要改善环境而不得。
  而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统治者,一旦轻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更久远的危害,时时刻刻被群臣戏弄还是轻的,国祚不知道哪一天就不保了。
  吕阳被“流放”只有少数人得知。
  在当夜,家族被灭没有闹腾,唯一亲弟弟失去踪影没有求助,儿子被迫要隐姓埋名周游列国,一直不轻易出声的㜔嬴跟吕武闹了一场。
  不是吕武喜新厌旧,只是他跟㜔嬴的见面次数越来越少,一切该有的雍容则是一点没缺的全给了。
  话又说回来,见面次数少绝对不是吕武一个人的锅,一来是吕武事务太多太多,再则就是过了三十岁之后㜔嬴刻意避着,理由是她已经人老珠黄,不想吕武看到她失去颜色的模样。
  三十岁就叫人老珠黄?现在的女人就是这样的观念。换作是在现代,三十岁才是一个女人从青涩步入成熟的开始,也是最为诱人的年纪。
  吕武打拼上来之后就是位高权重的状态,讲一句非常难听的话,有钱有权还能随意任性,身边不可能缺了女人。一旦社会不对这样的人有所约束,除了千年不遇的情种之外,哪个男人会始终如一?
  别说是男人了,换作是女人有了那样的权力、财力,保准也是面首几十上百成千。
  代表人物不是武曌,她快被两宋读书人给黑出翔了。
  真正的代表人物是西汉汉景帝一朝的长公主刘嫖,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陈阿娇的母亲。
  这人啊,一旦见面的次数少,再浓厚的感情说淡了也就淡了。
  面对闹腾的㜔嬴,吕武直接沉下了脸。
  父亲对儿子教育不说完全失败,作为君王对太子的教导无疑是不成功的。
  心里堵得要命,还要为国家的未来担忧,再被女人扯着衣服闹腾,甩袖走人而不是动手打人,算是这个男人有涵养了。
  另一层面,吕武是一国之君,很现实的一件事,仅仅是㜔嬴的那些举动,足够让吕武起了换一个女人来当王后的念头。
  当然,吕武没有起那样的念头,甚至还想着等自己㜔嬴冷静下来,再去好好地沟通,讲清楚太子应该有什么的素质,要不然国家会怎么样之类。
  至于说去好好哄?又或者去服软?神经病吧!
  吕武真的是一国之君啊!他今天敢对王后服软,信不信很快就会有所谓的“后党”出现,再让朝堂被搅合得乱七八糟,并且还会害了第二代的君王。
  知道西汉以孝道治天下是怎么来的,又对每一位皇帝制造了多少制肘和麻烦吗?孝道很不错,应该提倡,事实却是从吕雉开始,后来被汉武帝刘彻的奶奶窦猗房(太后)玩出花来,为的就是把持权力。
  遭到以孝道为名义进行压制的倒霉蛋并不止刘彻一人,西汉到东汉直至灭亡,外戚干政乃至把持朝政就是一种属于两汉的特色。
  不是说什么大男子主义,社会给予男人的重任更多,男人的意志只能鼓励,不能去进行消磨,动辄服软的男人别想有什么出息。一个男人没出息,能够扛起养活一家以及保护一家的重担吗?估计是挺悬的。
  总是说什么少年强则国强,真实的情况是社会根本没有给予图强的机会,再加上一种莫名氛围产生,等待少年成年了,再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一般想强一些,信不信媳妇以及双方父母会压得这个男人变得像史莱姆一样软绵绵?
  走了,吕阳仅仅是带上二十来人,轻装出了“长安”往东而去。
  “王上,太子时刻有人看顾,必不使歹人有可乘之机。”霍兵是一副平常贵族的打扮,来跟吕武辞行的。
  吕武怎么可能真的让吕阳带着二十来人周游列国,暗地里安排了很强的护卫力量在保护。
  如果吕阳能发现,聪明的做法是当没有发现,蠢一点则是驱赶走暗中保护的人。这个其实也是对吕阳的一个考验。
  对了,现在其实应该称呼公子。
  在汉国这边,喊吕阳太子的也就吕武,其余大臣则是称呼吕阳为“国家”,官职低一些的老老实实喊公子。
  吕武不再交代什么,挥挥手让霍兵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
  “楚使如何说?”吕武问道。
  今天又是进行小朝会的时间。
  在这一段时间,范国使节刘明一再求见,就是连宫门都进不去。
  楚国的使节屈荡则是多次得到梁兴的接见,关于这点不但范国那边知道,其余有在“长安”明里暗里部署人手的列国都清楚。
  梁兴答道:“如大汉愿与楚盟,楚王愿以洧水为界,以北归汉,以南归郑。”
  哈!?
  挺大方的嘛。
  那就是包括“新郑”在内,范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邑给了吕武,留下不到三分之一给了子产。
  梁兴又说道:“如王上允准,郑国亦贡于大汉,且楚王保证不动宋国一分一毫。”
  吕武颔首,道:“且跟楚使商谈,不必给予答复。”
  梁兴懂的。
  本来汉国是要马上出兵援救范国,结果范国真心是给脸不要脸。
  那好,汉国就保持看戏的姿态,坐看范国跟楚国为首的联军继续拼命,等着范国真的要挨不住了,汉国再纠集韩国一块出兵救援范国。
  范国当然也有派遣使节去韩国,韩国的做法是派使节到“长安”请示吕武。
  上一次韩国因为助战范国丢进去一个“师”的兵力,事后范国没有对韩国有什么补偿,老实说韩起对士匄的怨念很大。
  至于说荀国?他们现在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兵力去顾及范国。
  “耗着吧,两边一起耗,不逼一逼,怎么能知道有多大的潜力呢?最好等我这边的长渠修成,再看看能不能把这几个强国一块收拾了。”吕武心想。
第801章
时不待我!
  一个国家怎么来证明自己强大呢?除了时不时逮个强国揍一顿之外,无非就是有一大帮的小弟了。
  晋国已经跟消失在历史舞台差不多,全国上下就只剩一座城。
  压在中原列国身上的大山没了,隐隐约约中齐国有崛起的趋势,努力着想要接过晋国的班,举起大旗当中原霸主。这个就是齐国为什么会跟荀国过不去的理由之一。
  没有了晋国,中原也就没有了公认的盟主,从实际上让中原列国变成了一盘散沙。
  然后,楚国还在,他们依然当着自己的南方霸主。
  “楚不可信。”吕武看待事物总喜欢往更坏的方向思考。
  楚国要拉拢汉国一起灭掉范国,即便是将郑国原有的地盘全给了汉国,吕武也不可能同意的。
  很明摆着的道理,楚国要的是汉国自绝于同出一源的其他诸侯国。
  可以是汉国独力灭掉韩国、范国和荀国,再使得原先晋国的地盘重新归于一个政权之下,真的不能是他们其中的一国跟某个诸侯国结盟去做,尤其是关系没有破裂之前不能跟楚国结盟。
  一旦汉国、范国、荀国和韩国中有一个诸侯国跟外部联合,等于是一种勾结“外人”的行为,必将遭到其它三国的仇视。
  吕武让梁兴尽量拖着跟楚国的谈判已经是能做的最大极限,越过“红线”则是不被允许的。
  跟预料中的差不多,楚国正使屈荡将条件越开越好,从答应把原郑国三分之二的城邑给汉国,到后面不但整个郑国归汉国,楚国还愿意出力将子产的政权消灭掉。
  也就是说,为了能够让汉国“上船”,楚国愿意打死自己的小弟。
  到后来,楚国继续开出价码,包括汉国不用大举出兵,只需要做出一个姿态,原有的整个郑国都是汉国的碗中肉,再加码到陈国可以归汉国,条件是汉国和楚国一起把宋国瓜分了。
  要是让子产和子成得知楚国正使在“长安”开出那种价码,肯定是要瑟瑟发抖外加仇恨楚国了吧?
  吕武一直没有亲自接见屈荡,为的是不给予最终答复。
  汉国这边没有出兵援救范国,实际上对楚国就是一种好事。这个也是屈荡没有得到接见,并且汉国没有给予最终回复,依旧愿意待在“长安”继续扯皮的原因。
  “我闻屈荡日日寻列国之人饮酒?”吕武讶异楚人的适应性,进入战国时代立刻明白了游戏规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