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0/1090

  如果汉国要扫荡楼烦,怎么都要出动不低于两万骑兵和一个“军”的兵力。
  吕武现在有顾虑的是,一旦对楼烦展开军事行动,能不能及时收手?若是开打就无法收手,无疑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而到底打不打,不耽误楼烦和汉国来回袭扰,一样是需要用兵,差别是打了一场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交战。
  “太子以为当伐?”吕武问道。
  流水声越来越大,沟渠里面浑浊的水正在奔腾而过,带来了一些杂物飘浮在水面之上。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点,地平线高矮并不一致,水渠的河床则是一定会出现幅度不大的倾斜。
  吕阳没有半点犹豫,说道:“当伐!”
  不是还有两年才要东出吗?哪怕两年的时间无法彻底将楼烦打死,以汉军的战斗力还不能逼得楼烦远遁呀。
  吕武又问道:“两年之期不过大汉私定,非与荀王相约。如大汉与楼烦激战,期间荀军来攻,当如何?”
  既然力主征讨楼烦,吕阳怎么可能没有相关的思考。
  吕武又问道:“狄戎、绵诸与大汉为敌,亦要征讨?”
  关于狄戎和绵诸则是秦人、乌氏人、义渠人等等一些被汉氏子姓打崩逃人带来遗祸,一些失去了自己家园的人,他们逃到狄戎和绵诸势力之内,不管是用了什么方法,反正成功地让狄戎和绵诸对汉国产生了敌视。
  周边的楼烦、狄戎、绵诸和三戎都是汉国很明确的敌人,然而汉国都已经制定了东出的时间点,做事是不是要有个缓急轻重,不是头铁想打谁就打谁?
第834章
因为他是吕政呀
  事实上,但凡摊子变得越来越大,作为操舵手处理起来就会变得顾虑越多。
  那也是一种必然,摊子大了需要应对的事情肯定增多,手头能用的力量就那么些,能不能将资源进行合理分布利用就变成了考验。
  单独以实力定论,楼烦、狄戎、绵诸、三戎的单独一个跟汉国相比,无论哪一方面来看都算不上强大。
  如果硬要说里面谁能让汉国正视,应该只有楼烦了。
  “太子,我本欲使你监国。”吕武看向吕阳,比较勉强地笑了笑,才说道:“太子往‘吕梁’常驻,谨防楼烦,亦可率军出征。”
  吕阳这一下知道自己又惹到老父亲了,有点不知所措,说道:“父上,非孩子不知东出为首要……”
  “无需再言。”吕武也许觉得表情和口气太硬了一些,脸部表情变得柔和,语气也放缓,说道:“楼烦不可不防,寡人予你三千骑兵、一‘师’之兵。处事如何,太子可自决,需援兵可增两千骑兵、二‘师’之兵。仅有一事,不可深入。”
  五千骑兵再加上三个“师”,也是汉国东出之后用来应对楼烦的兵力了。
  那么,等吕武对荀国展开亲征,该是由谁来担当监国重任?当然是吕政啦!
  吕武能怎么办?眼见的第一“小号”有点不符合期望,只能再养一个“小小号”了呗!
  明确察觉到又让老父亲失望了的吕阳并不后悔刚才讲那些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觉得父亲老了,做事给自己预设的障碍增多。
  汉国对楼烦足够重视的原因就如同吕阳所说的那般,楼烦的活动范围太大,他们的各部落分得到处都是,几乎没有一战将楼烦打崩的可能性,正式进入到国战阶段,分出胜负不知道要耗费多长的时间了。
  是,没错,换作汉国不东出着手来解决掉楼烦并不具有太大风险,哪怕是耗时长一些也是很没有所谓的事情。
  问题就出在作为一国之君的吕武认为先完成“四晋归一”比什么都来的重要,为此愿意跟三戎干耗着,面对跟楼烦越来越频繁的摩擦也能忍受着不驱大军深入征讨。
  吕阳心想:“我一定做出一番成绩,使父亲得知自己错了!”
  有这种觉悟……,又或者是产生了励志目标的吕阳,他肯定不觉得是一种自大,要说蔑视楼烦也是没有。
  楼烦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罢了,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部落之间分得非常散,先期用极快的速度解决掉靠近汉国的楼烦部落,等楼烦名义上的共主召集起一支大军,吕阳很有信心能够用有限的兵力将之击败。
  如果到时候战况处在绝对优势,吕阳认为要求老父亲增加有限的援军会显得很合情合理,说不定能像解决白翟和狐氏那样,做到了一劳永逸的程度。
  也就吕武没有读心术,要不然窥视吕阳此时此刻的想法,没有可能会让吕阳去“吕梁”负责楼烦。
  至于说受到一帮战败遗民蛊惑来跟汉国作对的狄戎和绵诸,其中狄戎想在短时间内解决一样不容易,倒是那个绵诸着实是有点找死了。
  这个绵诸是一个部落联盟,秦国还在的时候,绵诸跟秦国的关系很融洽,不止是那种高层之间能互相理解的层次,还包括秦人与绵诸人民间的通婚无障碍。
  说到底,秦人跟诸夏的其余列国人就是那么不一样,其余列国哪怕是处境极度糟糕的北燕都不乐意跟异族通婚,出现通婚也是燕人掳走了异族女人,根本不是那种地位平等的通婚模式。
  秦国则是高层鼓励黎庶跟异族通婚,男子可以娶异族女人,女子也能嫁给异族男人,算是某种层次上的平等。
  就燕国那种跟异族的不平等结合,后来还给燕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就是出现了歧视混血儿的情况,倒是秦国根本没有因为血缘混杂的情况出现什么波澜。
  只是吧?秦国太后都能跟异族首领生孩子,还大摇大摆养在秦宫,甚至秦太后跟异族首领的孩子能在秦国当封君,民间的血缘混杂又算得上什么。
  那是秦穆公对戎狄展开兼并遗留给秦人的观念,只要愿意生活在秦国治下,并且为秦国效力,什么血缘根本无关紧要。
  至于说秦太后跟异族首领生孩子这种事情,秦人很愿意相信那是秦太后一种“为国奉献”的付出。
  有了秦宣太后的榜样,轮到赵姬在丈夫死后找情哥哥,其实还真不算什么事,并且秦国不独秦宣太后和赵姬干出那种事,相关的例子还有几个。之所以赵姬会被拿出来大讲特书,无非是秦二世玩崩了,有那么些人拿出来强调针对始皇帝而已。
  吕武心想:“儿子去跟楼烦玩耍,是不是也该趁着还没有正式东出让孙子去找绵诸试一试锋芒?”
  数年前,吕政得了出使的任务,与齐国、鲁国的邦交成绩已经显现,对吴僚那边的邦交成绩则是一时半会看不见。
  齐国和鲁国没有与荀国合流就是吕政的成绩,吴僚会不会在得到汉国物资帮助下对钟吾或徐国动手,估计也是近期就能得知的事情了。
  曾经的阴氏能够壮大和崛起,依靠的不止是吕武很会交朋友,没有相关的战功根本不具备基础。
  第二代之中,吕阳一再展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几位坐镇边疆的公子对上外部威胁也能一一自己解决。
  到了第三代?吕武最为关注的只有吕政,其余三代有自己的父亲去操心。而子孙一多的话,吕武能记住所有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名字就很不容易了,哪有可能每一个都关心到位。
  “长渠”顺利通水,一国之君和太子露面收获人望,后继的狂欢则是属于黎庶。
  该参加的政治活动完毕,吕武带着吕阳又在附近逛了一圈,回到“长安”已经是秋季上旬。
  而他们回到“长安”等来的是诸侯派人前来恭贺,还是那种一国不落的盛况。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无不证明诸侯很清楚“长渠”对汉国意味着什么,没有进行各种阻扰和破坏要感谢春秋时期的时代特殊性了。
  进行完一系列社交活动的吕武看上去多少有些疲惫,回到“未央宫”招来了吕政这位宝贝孙子。
  “绵诸屡屡犯我,不可不伐。寡人予你‘将’兵一万骑、一‘军’之数,可有一战而灭之志?”吕武问道。
  绵诸的总人口才多少?绝对不会超过五万!
  吕政还没有回答。
  同样在场的吕阳从里到外的哪哪哪都感觉酸溜溜……
第835章
公孙初领兵
  驻扎“长安”的常备军有三个“旅”得到通知,他们将在吕政的统率下前往与绵诸交战。
  得到点名的人,其中地位和爵位最高的是上邪,他是吕武努力了三四十年中以原先非贵族身份爬到中郎将和获得第十等爵的唯一人。
  上邪的奋进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励志,一度也是各种险象环生,没有吕武在汉国执行新制度的话,其实上邪到死也就从普通社会地位进阶到“士”的阶层,不会有更高的成就了。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得进为“士”之后,他们很难再有寸进,随后就是看子孙后代能不能保住“士”的地位,再抓住机会更进一步成为“大夫”,到了“大夫”这个阶层才是真正的贵族。
  当然了,汉国已经没有“大夫”这个爵位,换成了自己的二十等爵。
  那么,在汉国到了第几级爵位才能算是贵族呢?根据吕武新颁布的爵位补充,增加了关内侯和彻侯两级,也就等于到了关内侯才能算是汉国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了。
  “上‘上尉’,今次劳烦上尉助我。”吕政初次统军出征,老实说除了兴奋之外就是紧张。
  上邪虽然以“上”为前缀,然而这个“上”不是姓也不是氏,是他在上进阶段给自己的励志,后来没有打算再改了。
  另外,春秋有氏不一定有姓,有氏可能是个贵族,有姓才是祖上真正阔过。
  上邪对于自己被点名出征也感到意外,内心的紧张不比吕政少多少,有些拘束地应道:“职唯用命耳。”
  大约是在公元前56X年阶段,成功稳固自己地位的吕武就开始举办各种“学前班”了,目的是教导一些因功上进的人。
  上邪有幸参与了三次“学前班”培训,那也是后来他能够一再上进的基础。
  这个“基础”不是参与培训就等于镀了层金,成为谁谁谁夹袋中的钦定人物,培训期间能不能学习到知识并消化为己用才是最主要。
  吕政率军离开“长安”已经半个月,他们将要前往“吴阳”与当地集结起来的骑兵部队会合,再前去“冀”与其余的部队会师。
  为什么是用“会师”的字眼?当然是因为早有汉军在跟绵诸交战,只是汉国先前对绵诸的用兵数量不多罢了。
  那个绵诸跟秦国的关系真的很好,好到那种几乎跟穿同一条裤子差不多的程度。
  如果能给秦国更多的时间,秦国也许能够做到和平兼并绵诸?
  绵诸的活动范围在渭水周边,以势力范围定论的话,其实绵诸算是秦国的国中之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