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090

  土地当然无法获得,却能吸引破产贵族带上武士和属民来投奔啊!
  只是他也知道一点,自己能有这样的想法,其余贵族又不是脑瘫,但凡有实力的贵族肯定都有类似的想法,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大贵族进场。
  正在吕武魂游天外时,梁兴来到了屋外的走廊。
  这位极为擅长吃喝玩乐的人才,他屈膝跪坐到吕武的正面,行礼说道:“主,邯郸赵遣家臣而来。”
  本来在织布的赵㜔和赵辛同时看过来。
  赵辛脸上满是紧张,差点给夹到了手。
  吕武察觉到后面的异动,转头看了过去,对赵辛笑了笑,重新看向梁兴,问道:“需我前往迎接?”
  梁兴可是知道邯郸赵风光不了多久,却很认真地说:“主,彼为卿之家臣。”
  在晋国,是个“卿”就是老大,老大的家臣自然不能怠慢。
  吕武缓缓地站起来,示意几位夫人就不用动弹了。
  他走到了偏房,自然会有得到示意的女仆过来帮忙更衣。
  换上了出门的正式服饰,又披上了皮裘,唤来了随行的武士,走出门踏上战车,一伙人往迎来送往的亭子而去。
  在这个讲礼的时代,迎接客人需要十足的讲究。
  只能隆重而不可怠慢,要不客人觉得自己受到侮辱,引发的后续会很千奇百怪。
  穿戴正式去迎接客人是一种最起码的尊重,见面先大笑几声则是表示友好。
  吕武过来,看到赵旃的家臣杜回,就是先大笑几声,走近了等对方先行礼,自己再回礼。
  一套礼节流程走完,他问道:“何至于冒雪而来。”
  杜回脸色很平静,说道:“不得不来。”
  吕武看了一眼同行的队伍,很庆幸没看到贵族女的身影。
  晋国卿位变动是一种必然,一切只因为赵旃的的确确没那个实力继续担任卿的职位。
  赵旃知道自己要下台了,能做的就是平静地接受现实,处理好一应事务,再收拾东西带上家人和仆众,老老实实地回去邯郸这个封地。
  去年,赵旃跟吕武有过交流。
  邯郸氏会重新嫁来嫡女。
  这是赵旃重新审视了吕武,承认吕武的崛起,进行符合身份阶级的弥补。
  说白了,其实就是追加投资。
  吕武邀请杜回同车。
  他们也就向着一处庄园而去。
  还是那一座建在半山腰的庄园。
  在下雪天气下,半山腰的庄园能看到比平时更美的景色,十分适合用来款待客人。
  谈正事就该登堂入室,再配上符合客人该有的招待规格。
  分别就坐之后,一众女仆端来了一应东西,少不了一罐热乎乎的肉汤。
  肉是羊肉,缺乏相应药材的关系,腥味十足,却是很高格的款待。
  “我主已在处理后事。”杜回美滋滋地喝了一碗汤,重新坐好开始谈正事,说道:“在下此来代我主询问阴子,尚需何物?”
  吕武知道所谓的“处理后事”不是指赵旃要死了。
  这是权力不用过期作废前,要好好地使用权力了?
  只是赵旃这么的“给力”,倒是搞得吕武很踟躇。
  一个“卿”的下台不会简单,没有经过血淋淋的抗争,选择和平卸任就是赵旃最大的筹码。
  其余的“卿”见赵旃这么识相,心里再不乐意也会选择大开方便之门。
  当然了,赵旃想要获得什么,又或是完成什么目的,不存在白拿。
  吕武在自己的脑海中翻找名单目录,想要的东西非常多,只是真的感到犹豫。
  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世界上没有白获得的好处。
  赵旃帮得越多,吕武欠下的情份就越大。
  邯郸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注定会是边缘家族。
  最主要的是,邯郸赵还没有跟复立后的赵氏主宗取得谅解。
  根据现在普世规则,吕武得到赵旃多少帮助,未来就要在邯郸赵需要的时候,只能偿还更多。
  对了,也能学郤氏。
  俺们还不起啊!
  要不,您这恩人还是去死算球。
  吕武想道:“赵武……,或者说赵氏主宗是怎么对待邯郸赵的?又或者,邯郸赵日后有没有什么劫难?”
第135章
又来到冰雪融化的季节
  吕武想到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句名句。
  之前已经接受了赵旃的帮忙,弄到了一批老吕家非常紧缺的匠人。
  现在还矫情个什么劲啊!
  吕武也就比较正式地命人送来竹简,将自己需要赵旃帮忙搞到的东西刻了上去。
  这年头会写字,还要会刻字。
  刻字的是一柄小刻刀,用刀尖在竹简上很耐心地一笔一划刻。
  书写的行文不是从左往右,是从右边的第一片竹简开始,然后从上往下,再从右往左一片片的竹简写过去。
  没有标点符号,字还要往简略了写。
  反正能看得懂就行了,无法长篇累牍。
  一边刻字的吕武,一边想着心事。
  造纸的难度不高,他却是一直没有付之行动。
  主要是造纸出来必定会从根本上撬动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到时候绝不是得到万众的爱戴,该是受到举世围攻。
  当前的知识都被权贵所掌握,造出纸也难以拿到书来抄写。
  说会遭到举世围攻一点都不是在开玩笑!
  稳固贵族地位的就是掌握话语权,而话语权要拼知识去争取。
  没有点身板又将造纸弄成,还去大肆地传播知识,压根就是活腻了。
  孔丘为什么是至圣先师?
  只因为他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有教无类地传播出去。
  并不是他主导的思想被认为多好。
  他的思想和主张要是真的好,一两个国君眼瞎是真的瞎,总不至于列国的国君都瞎了眼。
  就算是列国的国君真的瞎了眼,他们的臣工也全眼瞎了?
  其实就是孔丘的主张不适合列国,没有谁去单独针对他这个人。
  而孔丘之所以能取得至圣先师的成就,学问只是基础,更多的是情操。
  在谁都将知识藏起来的年代,有那么一个人愿意有教无类地传播知识,当代受益的人可能不多,却是一种利在千秋的提倡。
  想干大事就要有遭到排挤和针对的心理准备。
  所以了,孔丘的终生蹉跎是一种必然。
  逝世之后,孔丘称“子”也是一种理所当然。
  再后来的成圣,则是徒子徒孙争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