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1090

  正在规划怎么建设营地的吕武,得知有鲁国执政的人过来,讶异来干什么。
  这个季孙行父,其实就是鲁国三桓之一。
  他得知来的是阴武,再一次感到惊讶,想道:“是力可拔山的那个阴武?他不是在晋国的‘下军’,怎么到了‘新军’啦?”
  即便是“外国人”都知道晋国的中、上、下三军才是主力军团,新军则只能算是一支临时的编制。
  季孙行父很纳闷,他多少知道吕武屡立战功来着,真心不明白怎么会沦落到去了新军,也就起了好奇之心……
第139章
晋国第一勇士
  鲁国是周王室分封时任命的“礼乐之国”。
  这个“礼乐之国”,说白了就是管理“礼”和“乐”的国家。
  现在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一个文工团的管理员吗?又能有多么了不起。
  然而,以春秋时期的规则,鲁国作为“礼乐之国”是真的掌握了很大的权柄。
  首先,“礼”是周朝的立国之本,也就制定了什么样的规则,成为所有诸侯国必须遵行的制度。
  这样就能明白一点,鲁国掌握了对制度的解释权。
  现在音乐很神圣,一般很正式和隆重的场合都需要用到音乐,尤其是进行祭祀的时候,音乐绝对不能少。
  现代人肯定听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里面的“祀”排在“戎”的前面。
  “戎”就是征战,而“祀”排在“戎”的前面,足以证明至少是在春秋时期,人们对祭祀的看重超过了军事国防。
  鲁国掌握了“礼”和“乐”,成了规则的制定者,他们以此为荣,并因此而感到骄傲。
  后来,鲁国又得到了另一个权柄,也就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权。
  说白了,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每一个国家都有来自鲁国的史官,负责记录各个诸侯国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记录起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现在有两个举世闻名的“图书馆”,一个在周王室的“成周”,另一个在鲁国的“曲阜”。
  里面拥有非常多的藏书,一些甚至是夏朝的文字应物。
  更多的则是来自诸侯国的《诗》,还有记录列国君主和大臣一生轨迹的文献。
  姓李名耳,字聃,也就是老子,前两年刚刚出生。
  他以后会成为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员,很用心费时地整理“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学习和消化来书写自己的著作。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孔子,他以后会成为鲁国“图书馆”的管理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整理那个“图书馆”,毁了很多不喜欢的书,又推广自己喜欢的书,搞出了自己的流派。
  这是滥用职权啊!
  自己不喜欢的就销毁。
  自己喜欢的则是定位必读文集。
  史上第一个权限狗也就出现了!
  然而,权柄这么重的鲁国偏偏没壮大起来。
  到现在的岁月,鲁国一直被齐国摁在地上锤,失去晋国这位老大的保护,还不知道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因为知道依赖谁的保护才能不灭国,鲁国奉行的国策就是伺候好晋国。
  比较令鲁国纠结的一点就是,他们明明这么牛逼,却被齐国摁着锤,又要伺候好晋国,感觉高贵的脸面都被丢尽了。
  以至于掌握那些权柄的鲁国,一方面不敢得罪晋国,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总是会在史书上黑一把晋国。
  他们不管那叫黑,认为自己是在克忠职守。
  心里思想矛盾的鲁国,他们的国君本来是要亲自率军报到,走到半路听说晋君没有亲征,鲁君黑肱暗骂了一声“晦气”,见完了周简王就转道回国。
  晋国出动的是栾书,而他是晋国的元帅、执政和中军将。
  鲁国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国家。
  既然晋国出动的是栾书,他们就选择执政季孙行父来统率鲁军好了。
  “阴武子是下大夫?”季孙行父有心过去看看情况,一想自己是执政,哪能屈节于一个下大夫,说道:“无佚何在?”
  这个叫无佚的是季孙行父的儿子。
  鲁国对待晋国,讲的是平等对待。
  国君对国君,执政对执政,如此这般的职位对等,或是爵位对等。
  无佚很快就来了,还带着一名看上去身材高大的青年人。
  这个青年人叫叔梁纥。
  他是孔子的父亲。
  同时,他也是鲁国的一名小贵族,食邑在陬邑。
  “无佚。”季孙行父看着自己的儿子,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往此处而去。如何做,你当知晓。”
  无佚有自己的前缀,他的全称叫公孙无佚。
  这个“公孙”的意思很直白,讲的就是祖上阔过。
  他看向了前方正在忙碌的人群,也看到了正在指挥建设营地的吕武,向自己的父亲行礼,带上自己的随从就走。
  老吕家的辅兵,第一时间察觉到陌生人的到来。
  他们看那一伙陌生人的穿戴,能辨认是贵族,只是不好确定是哪个国家的贵族。
  公孙无佚一路板着脸,不跟身份低于自己的人讲话。
  叔梁纥就充当了沟通者,被问就说自己等人是鲁国人,过来是找吕武的。
  等吕武见到公孙无佚,满心讶异,却保持风度。
  双方见礼完毕,公孙无佚开始操作起来。
  他命自己的随从弄来坐蒲以及案几,摆弄好之后请吕武入座。
  很讲究的一幕落在吕武眼里,又知道来的是鲁国贵族,心想:“传言没错,鲁国人很讲排面啊。”
  周边是忙碌的人群,他们砍伐来了木头进行各种加工,再编排成为栏栅,一面又一面的栏栅叠好,再去挖一道又一道的沟渠。
  各种声音很吵杂。
  偏偏工地上又弄了一道排面。
  “未曾介绍?”公孙无佚直立腰杆行礼,很缓慢地介绍自己的身世,复道:“早闻阴武子名声,今日终于得见。”
  没有半点名人自觉的吕武,听来者介绍,才知道是鲁国执政家的孩子。
  他回礼,说道:“公孙前来,我未能招待,请勿见怪。”
  公孙无佚很有礼仪地笑着,问道:“阴武子与卿位韩氏,上大夫魏氏,赵孟一族,为姻亲。得卿位智氏、邯郸氏看重?”
  这话是什么意思来着?
  吕武品味了一下下,猜出了一个大概。
  公孙无佚那些话就一个意思,也就是吕武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本身在列国也有名声,要不然他才不乐意过来交朋友。
  吕武差点被这少年的实诚堵得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没话找话地看向身材高大的叔梁纥,说道:“此士,壮也。”
  叔梁纥赶紧一脸荣幸地行礼。
  哎哟!
  上国的贵族称赞我了啊!
  心里兴奋和高兴,叔梁纥却没有讲出一言半句。
  其实,这次会面的气氛真的挺尴尬。
  吕武没跟鲁国有什么往来,双方也就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想尬聊都不知道该怎么点题。
  而公孙无佚明显也不是什么“交际花”,时时地端着架子,过来也不事先找个话题来聊。
  “此来略有疑惑,如阴武子愿意,请告知于我。”公孙无佚内心里应该也挺尴尬,不想再继续尴尬下去,问道:“阴武子本在‘下军’,因何转为‘新军’?”
  吕武却是有些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