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1090

  中行偃今年只是二十岁出头,之前并没有什么漂亮的履历,甚至可以说寸功未立!
  按照传统的话,哪怕是荀庚逝世后中行氏有人出任“卿”,实际上应该从担任新军佐开始。
  现在中行偃一下子成了上军佐,韩厥、智罃、郤至三个年纪大的老牌“卿”,一辈子都要跟在中行偃的屁股后面了!
  这个是因为晋国卿位排序从来都是上一级死了,由顺位来递补位置。
  中行偃只是二十多出头,排在后面的“卿”最年轻也四十多岁,很大的可能性是一辈子都很难再进一步。
  “郤氏能忍?”吕武满脸的不可思议,说道:“智伯不会尴尬?”
  其实,他想问的是,智罃甘心吗?
  中行偃是智罃的子侄辈,之前没有担任什么要职,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功劳。
  智氏和中行氏都是荀氏别出的小宗,地位上面其实是一致的。
  简单的说,荀氏、智氏和中行氏在理论上,人力物力是共享的。
  葛存说道:“必是元帅强定。”
  吕武知道栾书与荀庚是铁杆盟友,却想不到栾书会这么的给力,一下子将中行偃给顶到了上军佐的位置上。
  “主。”葛存像是在预言那般,说道:“如无差错,晋国必将有大乱!”
  栾书将一个什么功劳都没有的小子给一下子顶那么高,即便卿位变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其他下顺位的“卿”会服气,能甘心?
  那是关乎到元帅和执政的地位轮替!
  爬上了卿位的人,谁还不想过过一把手的瘾?
  梁兴这个对正治不敏感的人都意识到晋国未来很是堪忧,说道:“元帅此次如此作为,失众‘卿’之心,早就中行氏德不配位之局面。”
  吕武则是在划拉几个“卿”的年龄层。
  那么多的“卿”,年纪最大的是栾书,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再能活也没几年了。
  所以,他认为栾氏还是相当有魄力,恶心了那么多的“卿”,为的就是让自家的铁杆盟友上位,希望中行偃能够记住这个恩情,以后多多看顾栾氏。
  栾书却是忘记自己是被郤克提拔这么一回事?
  他现在打压郤氏比谁都狠,甚至到了连被诟病和埋下隐患都不顾的地步。
  某种程度上,他其实跟郤克一样是在走老路,只是自己没发现。
  另外,士燮上次在国君侵犯范氏权益不吭声的效果也显现出来了。
  不管范氏真的是一心为公,还是内在软弱,士燮已经不被栾书视为对手。
  士燮今年六十多岁,一直以来身体没什么大毛病。
  要是栾书有个三长两短,士燮继任中军将、执政和元帅,其实也做不了几年。
  以士燮现在的表现,栾书并不觉得范氏会是栾氏的威胁,甚至还可能被中行偃架起来。
  等士燮寿终正寝,接下去会是属于中行偃的时代。
  吕武幽幽地说:“元帅在为栾氏谋百年。”
  除非中行偃不要名声了,想落得郤氏一样的下场,要不他说什么都要报答栾书的提拔之恩。
  以上这点,只要不是个傻子,谁又看不出来呢?
  不过,就算被看出也就那样。
  栾氏分明是要与荀氏和中行氏死死捆绑,他们一旦精诚团结,除非惹到了其余所有的“卿”,要不谁来都能扛住。
  屋内没外人,葛存也就直白地说:“前有郤氏公器私用,今有栾氏为私弃公。晋国霸业可期?”
  曾经,郤氏因为自家的不爽,拖着整个晋国发动国战。
  郤氏发动国战至少让晋国得了利益。
  栾书现在做得更加过份!
  多少人得知后,心里绝对是一片冰凉!
第199章
阴武子与智武子
  晋国并不是没有相似的例子,甚至还不少。
  现在的元帅、执政和中军将栾书,他就是被郤克从排位靠后的卿位,直接像是窜天猴似得提拔,一跃成为中军将和执政大夫。
  这样算起来的话,栾书提拔中行偃为上军佐,其实已经算是很克制了?
  然而,并不是!
  栾书成为“窜天猴”时已经五十多岁,之前被压制得太狠,好几次明明该晋升却滞留原职。
  他在过去的履历中没少获立功勋,对国家也有建言之功。
  正是因为这样,郤克要死前火速提拔栾书虽然遭到赵括和赵同的强烈反对,还是得到了其余的“卿”认可。
  中行偃不一样的。
  他除了有一个好的家世之外,担任要职的资历为空白,没有为国家流过血,甚至连建言的功劳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中行偃实在太年轻了!
  这么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成了上军佐,不出意外十年到十五年之后会成为中军将、执政和元帅。
  三十岁到达人生的巅峰,身体健康能在那些职位上干个三四十年。
  要是中行偃过去能有点什么成绩,大家多少还能有所期待,可是并没有啊!
  一个令人看不出有什么才干的人,会占据高位长达三四十年?
  一些有公心的贵族,仿佛看到了晋国坠入深渊。
  有向上爬志气的贵族,他们的心气一下子泄了个干干净净。
  以前家世好就有光明的前途没错,可是还知道看看有没有才能。
  现在?
  呵呵!
  卿位变动和落实的消息传达全国,随后传递到各个诸侯国。
  晋国的大部分贵族一度陷入迷惘之中,反应过来则是开始巴结中行氏。
  那可是一条抱上就是三四十年的粗大腿,不赶紧巴结,是不是傻?
  各个诸侯国的反应分为两极化。
  一些认为中行偃的横空崛起,只要中行偃不是太差劲,至少能够让晋国有个三四十年的稳定。
  另外一些则是看到栾书的操作,判断晋国“卿”之间的矛盾将加剧。
  不管是哪一个,亲善晋国的诸侯国感到忧心忡忡,却是什么都做不了。
  对晋国持有不满态度的诸侯国,聪明的已经开始在做准备,等着晋国发生内乱,自己就能放手去干之前想干又不敢做的事情。
  在一种说不上来是人心惶惶或者迷茫的整体氛围下,吕武来到智罃府宅进行拜访。
  智氏的家臣进行迎接,并将吕武带到智罃处。
  地点是在一处池塘边。
  这个池塘的周边没有什么建筑物,除了一片青草地之外,就是几颗模样不怎么样的树。
  吕武过来看到的是智罃在一边钓鱼,又一边已经自己喝上了。
  大白天喝酒这种事情,很难在有实职的贵族身上看到。
  他们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智罃白天就开始在喝酒,能够想象他的心里并不好受。
  “来了啊?”他指了指旁边的坐蒲,眼睛继续看着浮标,很是懒散地说:“陪我钓鱼吧。”
  吕武听出智罃说话的语气多了往常不会有的助词,一言不发地走过去坐下,再拿起旁边的鱼竿,熟练地先给鱼钩上鱼饵,顺着劲一甩,带线的鱼钩落到小池塘,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这里除了一名老仆,没有其余的下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