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1090

  不是因为猪有多么难吃。
  早在商代时期,祖先就已经搞出了阉割技术,也开始在吃猪肉。
  现代的猪是经过一再改良,肉的质感才变得那么好。
  没有经过改良的猪肉可能会很难吃,但要看是在什么时候。
  能吃一口肉就是幸福的时代,嫌弃肉难吃就是矫情。
  主要原因是人都不够吃了,哪来多余的食物去养猪!
  来时没有携带太多的物资,走起来的速度比较快。
  回去时,多了两三百车的粮食,还有另外一些杂七杂八的物资,包括两百多新买的适龄女人,回家也就多花了七天的时间。
  归回封地,吕武立刻过问“吕”地边上郤氏封地的情况。
  “阴”地这边没有与郤氏比邻,邻居中实力最强大的是范氏,也即是“彘”地。
  因为士燮喜欢当个老好人,导致范氏现在看上去很萎靡。
  士匄(范匄)已经不止一次在一些小伙伴玩耍的场合,对家族的现状表示忧虑。
  对他们这些大贵族来说,只有处在下坡路的阶段,家族才难以有什么大动作,要不时不时应该有闹出什么动静。
  这个是要展现存在感。
  而存在感这种玩意,对大贵族真的太有必要性了。
  “主,仅在‘随’地郤氏便集结两‘师’。”成甲是宋彬的副手,也是吕武的家臣。他见吕武示意,继续往下说道:“臣并不以为意外。”
  吕武也没感到意外。
  栾氏和郤氏打不打的起来是一回事,要不要随时做好准备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大贵族来说,有备无患是必须进行的!
  不止栾氏和郤氏,有一家算一家在近阶段时间都很小心翼翼,就怕什么时候打起来,深怕自己没做准备就被一波流了。
  再则,边疆贵族在秋季集结武士已经是一种惯例,只是集结的武士数量或多或少而已。
  吕武本来是想带上部队去会合出征异族地盘的宋彬所部,想了一番还是决定待在封地。
  现阶段的北疆异族处在最衰弱的时间节点。
  老吕家出兵去扫荡,履行的是一个边疆贵族该尽的义务。
  由于大部分的异族部落都跑了,宋彬率部扫荡的大多数时间会是武装游行,逮住一些消息不畅敢过来的部落,等于是中了大奖。
  吕武不想出去的很大原因是郤至的一个要求。
  郤至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让吕武扫荡异族,带上“随”地的一个“师”。
  平时怎么交流,释放的信号很模糊。
  栾氏和郤氏在斗,不代表其余的贵族就不能跟两家有所交流。
  一旦牵扯到军队方面,释放出来的信号就不一样了。
  所以说,智罃让智朔来吕武这边任“旅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个跟吕武先前去“新军”的意义也不一样。
  吕武去新军,是作为下属而去,等于上位者愿意给机会。
  智朔并不需要吕武提供上进的“渠道”,他自己有一个作为“卿”的爹。
  这样一来,智朔到吕武麾下,智商没问题都能能白智罃是在释放一种看好吕武的信号。
  老吕家的发展和建设有计划方案,不出问题为前提,哪怕是吕武都不能去做多余的指手画脚。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统筹全局的人会有更多闲暇的时间。
  这一天,吕武来到霍太山查验关于果树的种植。
  关于果林建设这件事情,吕武是在两年前有过计划,将事情交代下去,每一次都只是在家族例行会议上才关注一下。
  因为现在社会体系比较原始的关系,除了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之外,像是果树并没有家族特地栽种。
  吕武搞果林为的是酿酒。
  他找来懂得酿酒的人一试,失败了几十次才搞出了果酒,只是喝着口感上非常苦涩。
  失败是成功的妈妈,一件事情通常就是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只要成功一次就是胜利。
  即便暂时搞不出来口感极佳的果子酒,果林一旦有所产出对老吕家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简单的说,别家没有的东西自家有,就是增加了一种资产。
  老吕家想要用更快的速度追上那些大家族,循规蹈矩的速度太慢太慢,只要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吕武都愿意去进行尝试!
第202章
晋国无战事
  旧的一年(公元前577年)对吕武来说非常平静,仿佛是半睡半醒之间,就那么过去了。
  在这一年,老吕家城池的城墙建设完毕,城外的工程暂时没有展开,用于建设城墙的人力转移到城内建设。
  根据吕武的规划,城池将会有一条“十”字交叉的大道,直接连通东、西、南、北的四座城门。
  由于不是在什么交通要道,自然是成不了什么贸易城市。
  城池内只是在东市设有小型的市集,西城区用来安置战马以及牛、羊,城北规划为驻军区,城南才是真正的居住区。
  本着闲着也是闲着的因素,吕武除了履行家主的责任之外,得了空闲开始尝试设计桥梁。
  “阴”地与“吕”地相隔着一条汾水,直接将属于老吕家的封地一切两半。
  想要从汾水南岸抵达北岸,要么是走“昆都”那边过桥,要么就是泅渡,对老吕家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制约。
  至于说等水位下降,露出较浅的河床?
  吕武观察了三年之久,属于他封地范围的汾水,压根就没出现过水位过分下降的情况。
  这就很难受了啊!
  要是有水位下降明显的时候,能观察河床的情况,选在哪里造桥会靠谱非常多。
  因为自家的爹就是包工程这份事业的关系,吕武对工程其实并不陌生。
  比较尴尬的是,等他长大之后,大天朝的建设早就不依赖石料,材料变成了钢筋水泥,一样是工程类,用到的知识却是两码子事了。
  造水泥这玩意?
  吕武要是肯费点心思,失败几次绝对能造的出来。
  霍太山里面就有石灰岩,磨成粉再加上黏土和铁矿粉,不就成了质量上佳的水泥了吗?
  或许很多人以为研究出水泥就能用在搭桥、铺路和盖屋上了?
  用是肯定能用的。
  只是越讲究的工程,就越需要合理的搭配,比如少不了“筋骨”。
  单纯使用水泥想要盖出宏伟建筑,做梦都没这么夸张。
  另外,水泥使用在建筑物中,可以用来作为初始地板,想要拔地而起就需要用到金属框架。
  仅仅是使用水泥缺少金属支柱,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承重效果。
  想单纯使用水泥来灌浆成为天花板,少了那些网状的“筋骨”必然开裂塌陷。
  在铺路方面,原理其实也是一样的。
  看过铺路的人,必然会纳闷明明只要用木板来搭出框架,倒下水泥等待凝固就好了,为什么要在地上编制一张金属网格。
  这一张金属网格是干什么的?
  说白了,就是起到紧固作用。
  所以说,任何的工程,每一个步骤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扯这么多,主要就是吕武已经打算开始搞水泥,并且用来进行铺路。
  这样讲的话,前面的叙述是用来打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