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1090

  辅兵没有自主权,看他们是来自哪个武士的家里,主人要走肯定也是跟着走。
  吕武新征召过来的士兵只有一千五百,再加上随军的辅兵,一共是三千多人。
  他这边在进行安置,包括让谁带着想回去的部队一块回去。
  宋彬请求留下参与这次大战,没有得到吕武的同意。
  老巢不能没人看顾。
  吕武自己出征在外,老吕家在军事上值得信赖的只有宋彬这个家臣,压根就没得选。
  重新南下的国君刚安顿好就召集军中的所有贵族。
  吕武算是比较早过来的人之一,刚到就被程滑叫到了一边。
  等待贵族聚齐,国君过问南方是个什么情况。
  郤锜沉着一张脸讲述,主要讲楚国的动作,再稍微提下宋国危若累卵的局面。
  他们本来是想南下打郑国,压根没想到楚国会大举北上。
  几个“卿”中的士燮、智罃和韩厥立刻眉头皱了起来。
  郤锜还在继续汇报,只是外面突然有人大声求见,着实令他有些恼火。
  “报!!!”来人进入大帐,大声喊道:“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将乐惧于‘汋陂’战败,退往‘汋陵’。”
  众人一听有些发愣。
  子罕是郑国的执政,这个大家都知道。
  只是郑国什么时候这么猛,能对宋军一战既胜了?
  最重要的是那个叫“汋陵”的地方,距离“雍丘”也就一百几十里。
  不得不让晋国的一种高层多想啊!
  宋国这个小老弟,想干嘛???
第236章
太特么唬人了!
  晋军南下是要收拾郑国,顺便救一救宋国。
  攻打郑国跟救援宋国并不造成矛盾。
  郑国是个老牌投降国。
  哪怕郑国硬气一把,晋国也绝对有信心收拾掉。
  晋国的国君,还有众“卿”,应该预料到楚国会出兵干涉,只是绝没有想到楚共王会征发三十多万人一起北上。
  弭兵大会才过去多少年?
  晋国国内的内斗还没有解决。
  楚国内部的矛盾那么快就得到解决啦?
  “君上,我等此次南下为讨伐背盟之郑国而来!”士燮先定了一个调子,才接着往下说:“事先未料楚君集大兵北上,是否暂避锋芒?”
  没人去讲郑国大败宋国的事。
  不是在晋国的意料之中,相反他们对郑国能击败宋国感到十足意外。
  败退的宋军才离“商丘”多远,不退往“商丘”却朝“汋陵”的方向跑?
  要是郑军进逼“汋陵”的话,宋军是不是该沿着睢水向上游继续跑?
  这跑着跑着,是不是要直接跑来“雍丘”啦!
  宋国是晋国的小弟,他们有难又进行求救,晋国怎么都要拉一把。
  只是,宋国这个小老弟现在正在干什么???
  国君和多数“卿”对宋国的作为感到好气又好笑。
  宋国与楚国比邻,又不是第一次遭遇楚国的入侵,很多次都能打得有模有样,甚至还能打得有来有往。
  没听说宋国近期遭遇过什么大败,国内的内乱也很快就得到平息,实力方面并没有大降。
  宋国能跟楚国打得有来有往,对上郑国却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谁爱信不信,反正俺们是不信的!
  又不是不救,是吧?
  晋国的信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差,小老弟何必搞这么一出呢。
  不过,也能理解。
  不是只有郑国要打宋国,还有个楚国。
  楚共王一下子带上三十多万人北上,真的很唬人的!
  很多列国全国的人口都不一定有十万人,一些二流国家也就几十万人,一流强国的总人口才破百万,超强国家也就是两三百万总人口的样子。
  宋国的总人口大约是七八十万的样子,跟郑国没多少差距。
  楚共王在楚国进行了征召,又带上郑国、陈国和蔡国,合起来三十余万。
  别管那三十多万人到底有多少能打,又有多少是凑数的。
  三十多万,差不多就是宋国总人口的一半了!
  宋国要是不怕,才怪。
  晋国的国君和众“卿”知道楚共王带来三十多万人,其实也懵了。
  士燮不顾对宋国有保护的责任,提议暂避锋芒,算起来是打算舍弃自家的脸面,要顾全整个晋国。
  所以,他真的是一名厚道人。
  国君一脸迷糊地看向栾书,问道:“元帅意下如何?”
  栾书沉吟了一下,并且接下来还是继续沉吟,没打算太快表态。
  这一次晋国又是四个军团齐出,中军和下军是满编状态,上军和新军则没有。
  郤氏只调来五个“师”的士兵,分到上军两个“师”,新军三个“师”。
  上军的中行偃调来两个“师”,再加上郤氏的两个“师”,也就四个“师”。
  晋军一个满编“军”的士兵为三万七千五百人,一个满编“师”是七千五百人。
  几位“卿”麾下的兵力拢共十七个“师”,排个战斗力高低的话,实际上能打硬仗的“师”不会超过七个。
  公族撑死了就一个半“师”,并且晋国赏赐攻打许国都城“夷”,已经被人看透,压根就不堪大用。
  剩下的一些没被编入各军团的贵族,合起来大约是三个“师”的样子,只是太过于零散了一些。
  用最多六七万真正的战兵去跟楚国血拼,是不是有点托大?
  心里有笔账的士燮看了栾书一小会,视线转向其余的“卿”,希望能够获得支持。
  老范家觉得自己挺倒霉。
  去年因为卫国的事情,老范家的信誉度几近破产。
  宋国会搞那么一出,其余人怎么想,士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他认为正是因为老范家在卫国那边失了信用,才导致宋国害怕晋国不支援。
  这就很难受,也恼火了。
  士燮觉得还没到跟楚国硬刚的时候。
  最起码要先内部取得共识,众“卿”不要将一些精锐留在国内互相提防,能够带到战场之上。
  别带来一大堆凑数的啊!
  胸不平……,不是,是内部不平,何以平天下???
  是不是!
  士燮一圈看下来,纳闷几个“卿”是个什么状况。
  老范家都愿意放弃支援宋国,你们在纠结些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