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1090

  老吕家私军的战斗力得到承认。
  爵位也晋升为上大夫。
  尽管屡立战功,甚至名传列国,吕武这个上大夫的含金量却是显得有些不足。
  跟实力无关。
  其实是家族的历史不够悠久,缺少底蕴的同时,家族实力方面也显得不足。
  吕武比较纳闷的是,爵位得到晋升,封地却没增加一寸。
  考虑到这一次爵位得到晋升的其余贵族,他们同样没有获得新封地,吕武也就没有多想了。
  关于国君本来想将“霍”地给吕武,后面因为吕武拒绝跟公子周绝交又没给,风声只限制在“卿”的层次。
  胥童是觉得吕武还能争取,不想泄露出去。
  哪怕争取不来,也不该将这么一个绝世猛将往对手那边推,是吧?
  单公则是属于尴尬又心虚的那一方,还与自己的徒弟有关,自然也不会到处传。
  因为不知道,吕武跟智罃、中行偃交流,觉得这两位“卿”的态度很奇怪,缺乏信息支撑也就没有产生联想。
  等于说,吕武并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获得“霍”地的机会。
  他要是知道也不会感到可惜。
  那个“霍”地不但比“阴”地还残破,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还更加恶劣。
  真的要是接手“霍”地,老吕家等于要面对赤狄的同时,与白翟也接壤。
  有国君在前面顶着白翟,老吕家干么要自己顶上去?
  其实最为主要的是,吕武已经接纳了不少来自“霍”地的贵族投效。
  他从实际上掌握了大概三分之一的“霍”地。
  所以,有名份会更好,没名份就继续慢慢蚕食,不算多大的事。
  国君不给新的封地,吕武一直在默默为晋国做贡献来着。
  可不是什么地图开疆。
  他纳赋出征的这两年,老吕家一直持续在向北扩张,已经开拓到狐氏边上。
  说起这个狐氏,收到汇报的吕武一开始其实是懵逼的。
  他都不知道“吕梁山”附近还有晋国的贵族,等宋彬写来书信告知,老吕家的开荒队一直朝北,撞上了一家自称是晋人的贵族,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经过打听,他搞明白什么个情况。
  说狐氏是晋国的贵族,对也错误。
  他们是唐叔虞的后代沦落于狄族的枝属,始于狐突。
  在很久之前狐氏的狐偃还是晋国的六卿之一。
  后来为什么成了小透明?
  只因为赵氏的赵盾很牛逼,联合几个“卿”将狐氏给搞了。
  赵盾的牛逼之处不止这样。
  他连先氏、胥氏、臾氏、箕氏都一起搞,魏氏曾经也没少被压制。
  一改重耳(晋文公)建立的格局,才有了晋国后来的局面。
  现在的栾氏、郤氏、荀氏、范氏,包括一些实力较强的中等贵族,他们实际上或多或少都获得过赵氏的一些恩惠。
  这个也是赵氏主宗虽然被灭,独留一个赵武,后面还能再次崛起的至关因素。
  吕武有找魏氏和智氏进行确认。
  比较令人纳闷的是,不管魏氏还是智氏,一致说的确有狐氏,却又说狐氏已经不仕晋国。
  这个“不仕”用得很有灵性啊!
  那啥。
  听说过“永不朝商”这句话吗?
  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吕武的理解就是,愿意和平相处的话,老吕家能跟狐氏井水不犯河水,想打也不是不能打。
  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回到了“阴”地。
  因为爵位得到晋升,出征带回的收获也大,手头上没什么事情的人,没谁去刻意组织,还是万人空巷地进行迎接。
  现在,他们已经有资格称呼自己为阴人。
  得知这个自称的吕武有些抑郁。
  听听都叫什么!
  阴人???
  简直是卧了个大槽的!!!
  偏偏除了吕武之外,上到家臣,下到属民,有一个算一个觉得“阴人”这个称呼没什么问题。
  甚至因为吕武屡屡建功立业,使他们在称呼自己为“阴人”时,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吕武能怎么样?
  他感到很绝望啊!
  总不能去打击自家人的热情,是不是?
  至于说改封地名字什么的。
  阴氏没出名之前没什么,也就是向晋国高层提议,得到通过,改了也就改了。
  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
  阴氏已经彻底出名,还是名传列国的程度。
  出名到什么份上呢?
  连天涯海角的南方蛮人部落都知道北方有个阴氏,他们吓唬自家不听话的小孩子,讲的是再不乖就要被阴人吃了。
  苍天啊!
  大地啊!
  吕武只能接受现实。
  他经常表情抑郁地念叨:“赵人、韩人、魏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阴人着实太能拿得出手了。”
  另一方面,他则是暗自琢磨着,赵人和韩人或许能够没有,换成阴人、智人和魏人也不是不可以。
  回到家了!
  吕武不管是出征在外,还是回到封地,一样会是劳碌命。
  他人在外时,只能每相隔一个半月才能了解封地上的情况,很多细节因为书写篇幅的关系,是没有的。
  “一切都是为了大阴帝国啊!”他埋首于各种文牍中,连老婆都没热乎一下,如此的勉励自己。
第271章
大喜事啊!
  吕武记得隋朝的“隋”一开始其实并不是这个“隋”,而是“随”这个字号的。
  对了,好像杨坚一开始是被封为随国公?
  这样一来,杨坚开了一国,国号要么是按照地域性质,不然就是用自己的“封号”,来作为国家的名字。
  为什么会被改成“隋”,吕武一时间还真的没有想起来。
  不管是按照地域性质。
  比如,刘备在巴蜀立国,他自己选的国号是延续“汉”,当代人称为“季汉”,后人却叫蜀国,算是地域性质的国名。
  又比如李唐,他们是出身陇西李氏,李渊是唐国公,国号用爵位来命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